• 沒有找到結果。

(一)、東南亞政經變遷與台灣南向發展

基本上,台灣對東南亞的研究在 1980 年代中期以前,只是零星的個體戶學 者從事,尤其以東南亞華僑研究最受到重視,以及一些零星的考古學、歷史學、

人類學和政治學的東南亞研究,在台灣學術界仍無法形成一個研究社群,從事東 南亞研究者不但顯得孤單,也被視為異類,其研究成果不被重視。在此值得一談 的是,東南亞華僑研究又集中於文化的華僑研究所和政大的邊境民族研究所,以 研究生的碩士論文為最多。在政治現實上,東南亞只是台灣反共的盟友而已,但 是自 1970 年代後,台灣與東南亞國家紛紛斷絕外交關係,東南亞與台灣的關係 也日漸生疏,有交流卻不密切。

直到 1980 年代中期後,由於台商大舉投資東南亞,加上 1994 年推動南向政

2 陳鴻瑜,《台灣的東南亞研究:回顧與展望》,第 1 卷第 2 期(1996),頁 66~74。在日據時期,

策後,在現實環境的變化下,也逐漸讓台灣的企業、學界與政府重視東南亞的發 展和研究,這是台灣新一波的東南亞研究浪潮,台灣對於東南亞的研究正逐漸一 步一步地朝著廣度與深度前進,在東南亞研究上的散戶或個體戶日漸增多,也逐 漸自成一個可觀的研究社群,新一批學術新人(年輕學者與研究生)對於東南亞 研究興趣日漸提高。鑑於研究資源增多,以及體會到東南亞和台灣發展關係密 切,讓從事台灣的東南亞研究者不再孤單與寂寞,也不再成為異類,反倒是經過 十年來的東南亞研究發展,令人有成為區域研究顯學趨勢。

總之,台灣在冷戰時期下的東南亞研究,受到共產主義氾濫的影響,對東南 亞研究只是放在泰國、印尼、菲律賓、新加坡和馬來西亞上,而且大部分都以東 南亞國家之政治、外交、安全為主導的發展,不過數量上相當缺乏。基本上,台 灣對東南亞地區的研究在 1990 年以前,一直是屬於被邊緣化的學術領域,在國 際關係上也是屬於次要的,只是附屬於國際關係研究下的一個區域,尚未完全可 以獨立成為一個區域研究範圍。研究數量不但少,研究人員也不多的情況下,也 同時道出文獻資料和參考圖書的不足,研究者往往深受資料不足所苦。

台灣東南亞研究之所以會出現這種困境和忽視的現象,主要是由於台灣在冷 戰時期的外交策略所致,當台灣面對大陸的軍事與安全打壓,一直以來是採取著 拉攏日本、依附美國的策略,「台日美」三邊關係的發展也成為台灣政府的外交 重點,基於此,對於東南亞地區的研究一直是被忽視的。因此,被忽視的原因也 透露出東南亞對台灣來說,並無任何的實質和務實上的外交利益,以及東南亞在 國際上的國際地位不高,影響力也不大,東南亞對台灣來說只是一個存在的地理 名詞而已,國際屬性上和台灣一樣,皆屬於依附於強國的地位,因而台灣很自然 地忽視了與近鄰國家交流和合作的發展,也降低研究東南亞的價值和重樣性。

然而,自冷戰結束後,由於共產政權的瓦解,國際秩序產生重大變化,也出 現新國際體制的建構,以商場來替代戰場、以外交協商替代戰爭衝突、以經濟貿

台灣總督編輯出版的書共有 181 冊,佔該時期 380 冊的 47.6%。

易掛帥的新國際秩序,此國際秩序變化也刺激著台灣東南亞學的研究。一般說 來,在現實情勢的衝擊因素,出現四個重要因素。

首先是,東協國際地位的興起,東協組織也從五國擴張到十國,逐漸在國際 舞台扮演重要角色,特別是在亞太地區,更展露頭角,以集體行動的力量強化東 協的地位,3例如東協高峰會(ASEAN Summit)、東協區域論壇(ARF)、東協自 由貿易區(AFTA)、東協加一(ASEAN + 1)、東協加三(ASEAN + 3)、東協與 中國自由貿易區(ASEAN-CHINA FTA)等,甚至東協在亞歐高峰會(ASEM)、 亞太經合會(APEC)裡更是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東協轉而從國際配角變成國 際主角,積極主動參與國際事務,在東亞地區更是與中、日鼎足而立。

二是台灣南向政策的發展。由於台灣經濟高度成長,亞太政經結構迅速改 變,台灣亞太的生產分工體系改變,加上國內投資環境的惡化,台幣的相對升值,

以及對於外匯管制的鬆綁,讓台商開始前進東南亞投資。自 1980 年代中期開始,

大量的台灣資金流入東南亞,大批台商與管理人員開始投入東南亞,利用當地廉 價的勞工、資源豐富、甚至當地市場考量,以及政府在 1993 年底宣示南向發展 的決心,讓台灣與東南亞雙邊關係發展更加拉近,也更加受到重視。台商前進東 南亞、加上政府的南向政策,對於台商投資模式、管理經營、台北學校、務實外 交等議題,也掀起了台灣東南亞的研究。

三是大陸經濟的興起。大陸經濟興起對台灣的衝擊極大,有正面的、也有負 面的,正面的是經濟利益,負面的是透過經濟優勢來進行政治打壓和經濟競爭。

東南亞便成為兩岸政經較勁的新競技場,也是台灣戒急用忍政策的思維,以南向 發展來降溫西進的發展,而大陸方面也因為經濟實力的壯大,在東南亞地區逐漸 從政治對抗,也轉到經貿競爭,來對付台灣的南向政策,甚至與東協發展經濟整 合發展。4因此,三角間的政經關係發展也受到重視,或是大陸與東協的政經發 展,其對台灣政經發展的衝擊,以及台灣的因應之道,也成為台灣東南亞研究的

3 陳鴻瑜,《東南亞國家協會之發展》(南投:暨南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1997)。

4 John Wong and Sarah Chan, “China-ASEAN Free Trade Agreement: Shaping Future Economic

重點之一。5

四是東南亞金融風暴的衝擊。東南亞金融危機重挫了東南亞一、二十年的經 濟奇蹟,不但引起國際間對東南亞受到國際資金流動衝擊,也引發重視東南亞國 內政經發展的變化,以及社會貧窮問題的產生。東南亞金融危機也為社會科學研 究的新案例,提供社會科學研究的新領域。對於此,也連帶引起世人對東南亞研 究的興趣,特別是台灣,對於東南亞的金融危機問題,也站在受害者和援助者的 立場,來研究東南亞發展的趨勢。6

最後,台灣亞太區域發展的東南亞意識提高。台灣一直以來都定位於東北亞 成員,而與東南亞國家若即若離,沒有區域地理共同意識,然而從地理位置來看,

台灣屬於東南亞,也實無異議的必要,因此當東南亞興起,以及台灣與東南亞關 係日益密切後,台灣也逐漸認同於東南亞國家之一,希望與東南亞能發展更密切 的關係。事實上,台灣與菲律賓、越南的地理位置相當近,能夠產生區域共同體 的意識提高,尤其台灣與越南的經濟關係日益密切,通過東協是掌握東亞經濟的 最佳捷徑。也基於此,台灣東南亞學的研究也深受影響,在地理區域意識覺醒下,

讓台灣更為重視東南亞事務的發展。

基於上述幾點,台灣的東南亞研究受到重視,以台灣為中心的東南亞研究也 將能為東南亞研究做出更多的貢獻,也能確定台灣在研究東南亞的相對優勢地 位。因為大陸的社會科學研究遠落後於台灣,而歐美國家學者有沒有血緣、文化 上的特殊關係,台灣卻擁有這些優勢,台灣對東南亞學的發展將可以媲美於澳洲 重相對視東南亞研究的貢獻。台灣對東南亞學的研究最大相對優勢,便是擴張了 東南亞研究的範圍與議題,注入不同於以往的新研究領域和空間,這突破了過去 台灣傳統上的東南亞學研究的範疇。

Relations,”Asian Survey, vol.43, no.3 (May/June 2003), pp.506-526.

5 宋鎮照,《台海兩岸與東南亞:三角政經關係之解析》(台北:五南,1999)。

6 金榮勇,「東亞金融風暴對東協組織的影響」,《問題與研究》,第 38 卷第 2 期(1999.2),頁 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