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臺灣與東歐的交往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一)臺灣與東歐的交往

過去在「反共抗俄」的大旗下,國人與社會主義國家嚴格禁止往來。這種情 況一直維持到 1979 年臺美斷交時,我國外交一方面需要平衡,一方面也少了美 國因素的顧忌,加上能源危機亟待分散市場,因此政府也順勢在 1979 年底宣布 開放與東歐社會主義國家進行貿易。

1. 國人赴東歐簽證的波折

行政院新聞局在 1979 年 11 月 30 日宣佈,開放東歐 9 國貿易,其中東德、

捷克、南斯拉夫、波蘭、匈牙利開放直接貿易;蘇聯、保加利亞、阿爾巴尼亞、

羅馬尼亞則開放間接貿易。399我國與社會主義國家的互動,於此正式展開。

當時所謂「開放貿易」的意義在於,可將商品輸出至開放之國家,並可申請 赴當地洽辦商務。因為在 1993 年《貿易法》公布施行前,從我國出口商品至其 他國家,原則上都必須申請許可;如非開放貿易國家則無法獲發許可據以通關。

至於國人如欲赴開放直接貿易的東歐 5 國考察,乃由國貿局專案核准,再由外交 部以列舉國名方式核發護照;東歐 5 國人士如欲來臺,則須在臺灣覓妥保證人 後,方得由駐外單位轉請外交部核發簽證。400

開放對東歐貿易後,國人赴東歐簽證待遇,也正式成為一項課題。由於我國 與東歐中斷交往多年,缺乏官方正式的溝通管道,只能由民間單位出擊。當時最 重要的窗口是外貿協會所屬遠東貿易中心駐奧地利辦事處,由於地緣因素,成為 前進東歐的前哨站。該處 1980 年 1 月初即向東歐各國交涉簽證事宜,波蘭、捷 克皆給予正面回應。401另有數家航空公司派員赴新加坡、曼谷及東京等地尋求赴 東歐簽證之可能性,新加坡、曼谷方面回復無法接受申請;東京方面,捷克、東

399「開放對東歐共黨國家貿易」,經濟日報,1980 年 1 月 2 日,第 3 版。

400「開放對東即共黨國家貿易」,經濟日報,1980 年 1 月 2 日,第 3 版。

401「持我國護照以觀光名義前往東歐 波蘭捷克兩國給 3 個月簽證」,經濟日報,1980 年 1 月 17 日,第 3 版。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德、波蘭駐當地使館則同意受理,只要有對方邀請函或訂房證明等文件,但前提 是護照上的「前往地點」必須包含該國在內。護照本身竟成為開放之初國人赴東 歐的最大障礙,原因在於外交部以「未接獲訓令」為由,不願發給前往地點包括 東歐在內的護照,顯然與國貿局步調不一,政府反而成為國人赴東歐旅行的最大 阻礙。402直到 1980 年 11 月間,經濟日報記者鮑永建獲准赴東歐進行採訪,才發 現「友誼之手不難握」,持中華民國護照進入東歐,其實暢行無阻。403

2. 政府對東歐人士來臺的顧忌

儘管政府已開放對東歐貿易,但幾年後卻面臨績效停滯不前的窘境,檢討原 因,商界普遍認為政府對東歐廠商來臺簽證限制過多,404甚至連東歐選手來臺參 加青少年圍棋賽的簽證都拒絕核發,顯對其顧忌頗深。405另一方面,中國大陸開 始拉攏東歐國家,致其對我參加國際商展有所顧忌,國人赴東歐簽證的獲得也益 形不易。406聯合報遂發表專文,強調應「積極排除我對東歐貿易的障礙」,其中 所列舉的一大障礙便是簽證問題。文中指出,東歐廠商來臺簽證過於繁雜,完全 不符合做生意的需要;國人赴東歐簽證較無問題,卻反而卡在外交部核發赴東歐 護照請領手續繁雜。文末並痛批政府開放東歐貿易以來,有太多行政束縛干擾,

經貿官員甚至私下表示,政府所持態度是「低姿態、不鼓勵」,並未給予廠商方 便,不但與政策矛盾,更令人質疑開放的真正意義。407經濟部雖訂有「放寬對東 歐貿易之實施要點」,但貿易商指出,只要政府官員「管制為原則、放寬為例外」

402「旅遊界欲拓展東歐觀光業務 在東京可辦捷德波簽證」,經濟日報,1980 年 1 月 27 日,第 9 版。

403「東歐實地採訪‧特別報導 中華民國護照通行無阻(一)」,經濟日報,1980 年 11 月 11 日,第 2 版。

404「對東歐出口停滯原因在那 業者官方各有不同的說詞」,經濟日報,1986 年 1 月 27 日,第 3 版。

405「不發東歐選手簽證 下屆青少年圍棋賽 我可能喪失主辦權」,聯合報,1986 年 8 月 8 日,

第 3 版。

406「拓銷東歐闢新管道 我前往辦商展 波捷匈已同意」,經濟日報,1986 年 2 月 6 日,第 3 版。

407「積極排除我對東歐貿易的障礙」,聯合報,1987 年 5 月 25 日,第 2 版。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的心態一日不除,拓展東歐貿易即無法大幅成長。408

1987 年 12 月,經濟部國際貿易局提出的「我國對東歐貿易實施要點」獲行 政院力行小組通過後,國人赴東歐國家進行商務之出境許可,才終於比照一般程 序,由經濟部出國審查會直接辦理,毋須專案申請。409但東歐廠商來臺,行政院 力行小組仍堅持基於所謂「安全理由」須在我國覓得保人,才能辦理簽證手續,

只決定「儘量簡化手續」;對於國人赴東歐觀光一事,更表示仍不宜開放。410不 僅商界往來困難,就連學界交流也是阻礙重重。1988 年 5 月,我國仍拒發南斯 拉夫籍知名物理學家來臺參加「國際中高能原子核物理講習研討會」的簽證,理 由竟是外交部的「彈性外交」政策仍堅持官方不接觸;但由國立臺灣大學、中央 研究院等公立學術機構合辦的會議被認定是「官方活動」,故拒絕這名學者入境。

聯合晚報直批,南斯拉夫對我國可謂毫無敵意,列在共產國家集團也是多年前的 概念。政府既已開放與東歐貿易,對一個純粹談學術,不具任何宣傳意義的東歐 學者卻如此嚴防,自外於國際社會,未免說不過去。411這種埋起頭來幹的外交模 式,也大大影響國人赴東歐的簽證便利。即有臺商指出,1988 年初外交部不允捷 克藝術團體來臺表演,導致捷克政府立即禁止我國廠商進入捷克。外交部堅持「互 惠」條件才給予他國簽證便利的原則,反而造成業者開拓特殊地區市場的一大障 礙。412

3. 錯失擴大交往契機

1988 年 7 月,外交部又拒發保加利亞知名電影界人士來臺簽證。413對此國

408「東歐市場 具有開發潛力 貿商拓展 卻常被潑冷水 林資清促政府以平常心看待以期大 幅成長」,經濟日報,1987 年 6 月 1 日,第 3 版。

409「對東歐貿易邁入新境界 商務簽證電報通信等明年將開放 有關實施要點年前即可正式公 布」,經濟日報,1987 年 12 月 16 日,第 3 版。

410「開放歸開放 國際慣例也須遵守 處理對東歐貿易業務 當局決成立專責機構」,聯合報,

1988 年 3 月 19 日,第 11 版。

411「幕前幕後 學術交流 何必畫地自限 共產國家學者 簽證該解嚴」,聯合晚報,1988 年 5 月 18 日,第 2 版。

412「赴共產國家得持兩本護照 業者認自我設限難做貿易 對外國人簽證又加以限制也影響經貿 活動」,經濟日報,1988 年 10 月 5 日,第 10 版。

413「東歐影人來華遭拒」,聯合報,1988 年 7 月 23 日,第 24 版。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際法權威丘宏達直言:「以國家安全的考慮來說,是增加蘇聯、東歐社會主義國 家及其他共黨國家對我國的敵意對我國有利,還是減少雙方敵意及改善關係有利?

我們有中共一個大敵是否還不夠,要再與其他共產國家為敵?」他並主張立刻廢 除不發蘇聯或東歐社會主義國家人員來臺簽證或來臺設立辦事處的規定。414此外,

匈牙利、東德、波蘭、南斯拉夫等東歐國家的經貿機構也抨擊我國開放對東歐貿 易政策「說的多做的少,口惠而不實」,他們多已放寬對我待遇,我國卻以重重 關卡阻礙他們前來;向我國提出設置商務單位,也久久得不到下文。415

走在東歐開放前列的匈牙利,自 1987 年 9 月起即欲與我提升經貿關係,首 要事項為匈牙利商會與我外貿協會在對方首都互設辦事機構。尤其當時兩國發給 商務簽證需覓保證人,即可由雙方辦事處協助解決。416但行政院力行小組卻在 1988 年 3 月決議「將來視情況再議」。417直到沈昌煥離任後,1989 年 3 月我方才 主動放出消息,稱內閣已同意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設立貿易辦事處;匈牙利在 臺灣設立辦事處的提案也在審議之中。對此,中國大陸也發表低姿態的聲明,暗 示可以接受非正式的接觸,聲明稱:「一般而言,我們不反對與我們有外交關係 的國家和臺灣從事經濟、貿易及文化上的交流。」,一改過去對匈牙利擬在臺灣 設處的憤怒態度。4181990 年 4 月,我國終於在布達佩斯設立「駐匈牙利台北商 務辦事處」。至於爭取匈牙利來臺設處乙事,對我國有利的 1988 年當時,卻因保 守派阻撓,明顯失去先機,而被韓國搶先一步。最後甚至一拖超過 10 年,直到 1998 年 7 月,匈牙利才在臺北設立「匈牙利貿易辦事處」。

414丘宏達,「要「逢山開路」,非「劃地自限」!我國外交政策的檢討與建議」,聯合報,1988 年 7 月 23 日,第 2 版。

415「對東歐貿易政策說多做少 當地經貿機構要我加油」,經濟日報,1989 年 1 月 20 日,第 5 版。

416「匈牙利官方支持商界 發展與我國經貿關係 樂見在北市設商務辦事處」,經濟日報,1988 年 1 月 30 日,第 2 版。

417「開放歸開放 國際慣例也須遵守 處理對東歐貿易業務 當局決成立專責機構」,聯合報,

1988 年 3 月 19 日,第 11 版。

418「我與匈互設貿辦處 中共暗示不再反對」,經濟日報,1989 年 3 月 25 日,第 8 版。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 當局反應慢半拍

1989 年 5 月,第一支來自社會主義國家的樂團「波蘭室內樂團」來臺演出。

當時除了蘇聯及阿爾巴尼亞,外交部駐外單位已可受理表演藝術團體來臺演出申 請。419同年 7 月,時任外交部長連戰於在奧地利親自召開第 9 屆歐洲區域會報,

會中決議建議行政院放寬東歐管制,允許國人民前往東歐觀光、新聞記者自由前 往東歐採訪、開放民間藝術團體交流、允許學者前往東歐參加國際會議及學術會 議等;同時開放東歐學者前來我國參加會議、允許雙邊投資、拓展東歐航線。420 但對於外交部的建議,行政院還來不及處理的同時,同年 11 月 9 日柏林圍牆便 已倒塌。

會中決議建議行政院放寬東歐管制,允許國人民前往東歐觀光、新聞記者自由前 往東歐採訪、開放民間藝術團體交流、允許學者前往東歐參加國際會議及學術會 議等;同時開放東歐學者前來我國參加會議、允許雙邊投資、拓展東歐航線。420 但對於外交部的建議,行政院還來不及處理的同時,同年 11 月 9 日柏林圍牆便 已倒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