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審美的後現代課程取向強調人性、美感和精神層面,以藝術為課程探究與理 論的基礎,審美成為重要的認知形式,鼓勵美感的反省與統整的探究20,希冀藉 由課程與美學的交互滲透,賦予課程本身一種美學的訴求21,將課程視為一件藝 術或美學作品。

此外,後現代課程研究理論極力倡導以自傳文本作為理解課程方法,以傳記 這種自我報告的方式,對存在的意義進行詮釋分析,經由傳記的敘事文本便能導 入個人的經驗和感情,進而反省自我意識、語言和經驗所蘊含的意義22

本研究的歷程模式課程設計理論,結合上述經驗主義(以學生取向)和社會 行為主義(以社會取向)以及後現代課程理論基礎,教師在作課程設計時,以學

18周珮儀《後現代課程取向的理論探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學報,第十六卷第二期,民 92 年 9 月,頁 118。

19同上篇,頁 119。

20同上篇,頁 125。

21甄曉蘭《課程理論與實務:解構與重建》台北市:高等教育,民 93,頁 119。

22同上書,頁 116。

生興趣與經驗作為教學設計的起點,課程內容著重發展學生處理面臨社會問題的 能力,並依據九年一貫課程設計理念與特色與社會領域分段能力指標,作歷程模 式課程設計研究。教師在作課程設計之前,先熟稔九年一貫課程的基本理念與特 色、課程綱要面向與十大基本能力,再選擇十大基本能力中符合社會領域的相關 能力指標,參著目標模式課程設計,作為歷程模式課程的詮釋與研究,再發展本 研究課程設計的單元架構與教學單元目標與具體行為目標(認知與情意教學目 標),完成課程設計。

教師在課程設計之前,以學生興趣與經驗作為教學設計的起點,將日治時期 社會變遷教材內容八個主題上網蒐集教材資料,教材資料如下:

(一)歷史文化學習網:人類生活的變遷(1)日人治台與纏足解放:

http://culture.edu.tw/ history/menu.photomenu.php

(2)日本殖民統治時期:放足斷髮的普遍:

http://contest.ks.edu.tw/-taiwan/chap6/index652.htm

(二)倡風氣之先的中醫:黃玉階。台北:自立晚報,民 80。

(三)臺灣發展史:日治時期的社會控制與生活習慣的變化:

http://209.85.175.104/search?9=cache:kp7NmeTYhVWJ:61.60.100.220

(四)(1)日治時期之臺灣社會風貌:

http://www.shs.edu.tw/works/essay/2006/04/2006040717391877.pdf

(2)社會型態的轉變:

http://www.ohmygod.org.tw

(五)經典 1945 系列:日治中期的社會反抗運動:

(1)風起雲湧:日治中期的社會反抗運動:

http://taipei.tzuchi.org.tw/rhythms/magazine/content/85/1945.9.htm (2)維基百科、自由百科全書: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

http://zh.wikipedia.org/wiki/

(六)臺灣文化協會

(1)維基百科、自由百科全書:臺灣文化協會: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

(2)YAHOO 奇摩知識:臺灣文化協會介紹:

http://www.taiwanus.net/history/4/68.htm

(七)文化運動與臺灣民報 (1)文化運動:

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01/c0112400335/main11.htm (2)臺灣民報:

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01/c0112400335/main40.htm

(3)維基百科、自由百科全書:臺灣民報:

http://zh.wikiprdia.org/w/index.php

(4)臺灣海外網:臺灣民報半月刊:http://www.taiwanus.net/history/4/58.htm

(八)臺灣民眾黨的創立者:蔣渭水。李筱峯、張炎憲、莊永明《台灣近代名人 誌》第三冊。台北:自立晚報,民 80。

(九)臺灣人第一個政黨「臺灣民眾黨」的成立

(1)台灣海外網:台灣人的台灣史:臺灣人第一個政黨「臺灣民眾黨」的 成立:http://www.taiwanus.net/history/4/91.htm

(2)臺灣民眾黨:

http://library.tain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01/c0112400335/main20.htm

(十)臺灣民主先驅:林獻堂。臺灣民權運動與自治選舉:

http://www.yatsen.gov.tw/chinese/news/files/1.doc

(十一)變局下的柔性政治家:蔡培火。李筱峯、張炎憲、莊永明《台灣近代名 人誌》第二冊。台北:自立晚報。民 80。

(十二)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第七回夏季學校:台中地區家族與歷史研習營 楊肇嘉與台灣政治社會運動http://www.twcenter.org.tw/g03/g03-07.htm

(十三)臺灣地方自治聯盟的成立

(1)臺灣海外網:臺灣人的臺灣史:臺灣地方自治聯盟的成立:

http://www.taiwanus.net/history/4/99.htm

(2)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臺灣地方自治聯盟:http://zh.wikipedia.org/wiki/

本研究中的歷程模式課程設計,在教學活動方面採取分組教學,將每班學生 分為六組,藉由學生分組閱讀史料,探究史料,討論史料來進行合作學習,讓學 生成為課程的主動詮釋者,教師由知識傳授者,轉為提供鷹架與社會支持的學習 促進者23

在學生閱讀探究的史料中有許多傳記文本(如黃玉階、蔣渭水、蔡培火、楊 肇嘉),教師課程設計的形式是將傳記文本放入歷史、文化、和社會脈絡裏,讓 學生經由討論史料傳記文本過程中,體會其所蘊含的意義,建構出興趣所在的知 識。歷程模式教案設計如下(表 2-2-1):

表 2-2-1:「日治時期的社會變遷」單元歷程模式課程設計教案 單元名稱 日治時期的社會變

班級:703 班 :39 人 705 班:36 人 707 班:36 人

23 林進材《有效教學–理論與策略》台北:五南,民 89,頁 156。

教材來源 國中社會領域,97 年翰林版

授課教師 余 芳

時間 90 分鐘

教材分析 本單元主要是敘述日本殖民統治時期在臺灣的社會風俗變遷與非 武裝的政治社會運動。

學生學習 條件分析

國一學生已學習日本殖民統治時期的殖民統治、經濟與教育,將 要學習本單元日治時期的社會變遷。

教學資源 1. 國中社會領域 97 年翰林版課本。

2. 教師手冊。

教材資料(一)(1)日人治台與纏足解放

http://culture.edu.tw/index/index-c.php(2)放足斷髮的普遍 http://contest.ks.edu.tw/-taiwan/chap6/index652.htm

3. 教材資料(二)倡風氣之先的中醫:黃玉階。台北:自立晚報,

民 80。

4. 教材資料(三)臺灣發展史:日治時期的社會控制與生活習慣 的變化

http://209.85.175.104/search?9=cache:kp7NmeTYhVWJ:61.60.100.22 0

5. 教材資料(四)日治時期之臺灣社會風貌

http://www.shs.edu.tw/works/essay/2006/04/2006040717391877.pdf

(2)社會型態的轉變:http://www.ohmygod.org.tw

6. 教材資料(五)日治中期的社會反抗運動:(1)風起雲湧:日 治中期的社會反抗運動:

http://taipei.tzuchi.org.tw/rhythms/magazine/content/85/1945.9.htm

(2)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 http://zh.wikipedia.org/wiki/

7. 教材資料(六)臺灣文化協會(1)臺灣文化協會: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2)臺灣文化協會介紹:

http://www.taiwanus.net/history/4/68.htm

教材資料(七)文化運動與臺灣民報(1)文化運動:

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01/c0112400335/mai n11.htm (2)臺灣民報:

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01/c0112400335/mai n40.htm(3)臺灣民報:

http://zh.wikiprdia.org/w/index.php(4)臺灣民報半月刊: 舉: http://www.yatsen.gov.tw/chinese/news/files/1.doc

10.教材資料(十一)變局下的柔性政治家:蔡培火。李筱峯、張

的觀點,分析

的觀點,分析

二、非武裝的

歷史的變遷。

3-4-4 說明一 個多元的社 會為何比一 個畫一的系 統更能應付 不同的外在 與內在環境。

灣地方自治 聯盟的主張。

8-4 能感受臺 灣總督府對 臺灣地方自 治聯盟政治 社會運動的 回應。

8-5 能說出臺 灣地方自治 聯盟政治社 會運動沉寂 的原因。

教學目標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資源 時間 備註

第一堂課:

壹、準備活動:

一、課前準備:

教師:

1. 熟悉教材。

2. 從相關的文 獻書籍中蒐 集教材資 料。

3. 研究與設計 教學課程計 畫。

學生:

1. 複習前一堂 課所教的課 程,並事先 預習本節內 容。

能力指

能力指

能力指

能力指 標:3-4-4 認知:8-4 8-5

情意:8-1

18.引導學生討 論日治時期臺 灣地方自治聯 盟推動地方自 治改革運動的 成效。

分組討論臺 灣地方自治 聯盟推動地 方自治改革 的成效。

教師搜集教

材資料 5 分鐘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