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主要的催生者是蔣渭水,認為島內應該組 織似民族運動的主導團體與啟蒙組織,以推動議 會請願及文化啟蒙的角色。

•二、1921年10月17日在靜修女中舉行創立大會,

共有一千多名會員,以學生居多,林獻堂被推為 總理,蔣渭水任常務理事。

•三、啟迪民智(4)開辦夏季學校:1924年起連 續三年在霧峰林獻堂家開辦,講習經濟學、憲法、

衛生常識,科學概念。(5)在各地協助青年組 織團體,巡迴各地放映電影、演出文化戲,致力 於「臺人的文藝復興」。

臺灣文化協會的分裂

一、文協有眾多青年學生會員,有 一派主張無政府主義與共產主義的 臺北「無產」青年,受連溫卿支持,

連以文協鬆懈,無能解決諸多實際 政治問題為由,進行對文協奪權,

掌握實權後,變成「無產階級」的 文化啟蒙團體。二、蔡培火、蔣渭 水等退出文協,1927年7月10日組 成「臺灣民眾黨」。

臺灣雜誌社發行,初為半月刊,後為旬刊(1923 年 10 月)、週刊(1925 年 7 月)。

臺灣民報橫跨 1920 至 1930 年代,扮演著批評時政、介紹新知、提昇文化的 角色。也可以說是臺灣當時各種政治、社會運動的機關報,同時也對那個時代臺 灣的新知識、新思想有所介紹。

(2)設立讀報社:

為了打破總督府的言論管制,及服務有心閱讀但無錢購買臺灣民報、日本雜 誌和中國報紙的民眾,分別在臺北、彰化、臺南、員林、屏東、新竹、苗栗、竹 南、斗六、嘉義各地成立讀報社。社中陳列臺灣、日本的各種報紙雜誌外,另訂 購中國報紙十餘種,供一般民眾閱覽。對於有關殖民地解放運動的記事,以紅筆 圈點,喚起讀者注意。

(3)舉辦各種講習會:

1923 年起兩年間,共舉辦臺灣通史講習會、通俗法律講習會、通俗衛生講 習會、通俗學術講座、臺北學術講習會、西洋歷史及經濟學講習會、夏季講習會,

傳授中外歷史文化及現代法律、醫藥衛生新知。

(4)開辦夏季學校:

自 1924 年起連續三年在霧峰林獻堂家開辦,講習期間兩星期,將經濟學、

憲法、西洋文明史、科學概念、衛生常識、哲學、宗教等現代知識灌輸給學員。

(5)舉辦文化講演會:

講演是文化協會最重視的活動,都市地區每星期六、日舉行定期講演會,另 組織講演隊,到各地巡迴演講,灌輸新知並對殖民政治及社會不良風俗等作批判 和檢討。

(6)指導青年運動:

文化協會在各地幫助青年組織團體,竭力啟發青年的思想。受啟發的青年團 體有臺北青年會、美麗也會(基隆市)、通霄青年會、炎峯青年會、大甲日新會、

彰化婦女共勵會諸羅婦人協進會。

(7)工農運動的指導:

文化協會的文化講演民族主義的啟蒙運動逐漸影響城市工業勞工及農民 中,由臺灣島外留學生們帶來的無政府主義或共產主義的影響,也透過留學生的 文化講演,在工農階級間獲得贊同,促成工農團體興起。

臺灣文化協會對臺灣社會當時的影響有喚起了臺灣人的漢民族意識、促進了 農工的團體及運動、及激發了青年學生的抗日情操。但是因包含不同思想、不同 主張的成員在內,形成不同派別。1926 年底,主張合法政治抗爭的蔡培火派、

受辛亥革命影響較深的蔣渭水派以及主張社會主義的連溫卿、王敏川派之間的對 立成形。1927 年,連溫卿、王敏川等新幹部等所謂無產青年強行通過連氏所提

會章修改案,修改案內容為結合無產階級大眾,推行階級運動以達解放之目的。

同意見退出文 協,另組臺灣民眾 黨。

文化啟蒙團體,蔡 培火、蔣渭水等由 於意識型態的不 同意見退出文 協,另組臺灣民眾 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