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三山國王廟的沿革

第三章 苗栗縣的三山國王信仰

第二節 三山國王廟的沿革

一、大化宮

大化宮位於頭份鎮斗煥里七鄰大成街,是斗煥里的村廟與信仰中心。

乾隆三十年,143徐德來招佃開墾菁埔、興隆、糞箕窩(興隆里)等地,但是 筆者並未找到有關徐德來拓墾斗換坪文獻。根據大化宮所印之沿革:「徐德來攜 三山國王香火率同鄉數十人沿中港溪開墾原野至斗換坪,當時其地為土番所 據…」興隆里與斗煥里兩里相連,地理位置相近,筆者推測徐德來拓墾斗換坪不 無可能。

民國八十七年第二次改建後,在大化宮二樓大殿刻有陳運棟所撰之沿革:

…自乾隆三十年乙酉歲,先賢徐公德來由鎮平原鄉佩爐香過臺,而赫聲 濯靈逐顯於斗換坪鄰近各庄,庄民爰於嘉慶十四己巳歲,咸欣欣建立廟 孙…名為三山國王廟大化宮…

根據大化宮 101 年出版的沿革簡介,部分節錄如下:

嘉慶年間先民徐德來,係廣東省鎮平縣人士,恭奉墾山護國神「敕封 三山國王」香火來台,率同鄉數十人沿中港溪開墾原野至斗煥坪,當 時其地為土番所據,經多次與番族周旋浴血苦戰,終於克服蠻番,始

143 頭份鎮誌記載為乾隆三十六年(頭份鎮誌 2002:988)

50

將所供奉之墾山神安奉於原舊廟址,於清朝嘉慶十四年倡議建廟供 奉,遂搭建茅屋以為廟孙,命名為「三山國王廟」,恭奉「敕封三山國 王」神位祖牌而祀之…

根據《頭份鎮志》記載:

三山國王由開墾沙菁埔、糞箕窩的墾戶徐德來,於乾隆三十 六年(1771)攜來墾地作為孚護神,後於嘉慶十四年(1809)建 廟奉祀 (頭份鎮志 2000:407)。

上述資料記載大化宮三山國王香火由徐德來佩爐香過臺。徐德來祖籍廣東鎮 平,攜帶三山國王香火率同鄉數十人沿中港溪繼續往內山開墾,墾至斗煥坪時與 番族浴血苦戰,克服蠻番後搭建茅屋以為廟宇,並視三山國王為墾山神。

在大化宮一樓右側有塊石碑(參見圖 3-2-1),石碑碑文內容如下:

嘗聞創業必賴孚成,有人先導,尤望後塵能步。此古仉之大較也。我 斗換坪國王廟創自前清嘉慶十四年間,草昧經營,廟貌朴素。內祀三 山國王、觀音娘、聖母娘諸神位,其靈護庄民等,極一時繁盛,故庄 中貢監秀廩積千累萬者,不乏其俦,洵地靈而人傑矣。迄仉物換星移,

不無滄桑之感。領臺後廟朽敗,大正癸丑二年八月中,又被風雨全部 倒塌,迄無一存。幸林君啟興與其弟繼興倡議募更,予亦樂贊,而其 子林清文君即殷請臺灣總督男爵田健次郎閣下,於大正庚申九年八月 中蒙指令許可,預募金四六二六圓,奈募集未足,復請延期仈不滿數;

訂大正辛酉十年元月廿日辰時興工更築焉。僅年餘告竣,於大正壬戌 十一年臘月十六日恭請諸神登位也。溯龍祖從五指峰來,蜿蜒三十餘 里,開屏列嶂,鶴膝蜂腰,至此展鋪氊,園地廣平,山環水聚,結成

51

庄所。廟址即移築其中,原坐東仉坐西故云廟雖坐堂,而尖筆峰遙遙 作樂面朝,一字文案如案,外五指祖峰及鵞髻峰獅岩峰,歷歷如在目 前;殊令人爽心也者。仉覩宙(廟)孙堂皇,祀奉得所將見神靈丕著而 人物咸亨(享)也。夫是為序(引)144

大正癸亥十二年古元月吉旦日立 沐恩信生林會川敬撰

昭和己巳年夏四月中浣七日立於大化宮內 沐恩後學林碧堂敬書

圖 3-2-1 大化宮前石碑 筆者拍攝

這塊石碑立於大正十二年,大化宮曾歷經二次改建,石碑能留下來實屬不 易。碑文記載大化宮倡建時間為嘉慶十四年,三山國王靈護庄民,庄中有功名 者甚多。

石碑內容:「我斗換坪國王廟創自前清嘉慶十四年間,草昧經營,廟貌朴素。

內祀三山國王、觀音娘、聖母娘諸神位,其靈護庄民等,極一時繁盛,故庄中貢 監秀廩積千累萬者,不乏其俦,洵地靈而人傑矣…」,據此可知當時廟宇創建時,

陪祀神有觀音與媽祖,但是否陪祀孔聖先師則不得而知。然而庄中得貢、監、秀、

144筆者實際抄錄碑文與頭份鎮誌(1980)作比對,標點符號為頭份鎮誌所加,括號裡的字為頭份 鎮誌所記,與原碑有異。

52

廩功名者人數眾多,表示廟宇建立後不久,斗換坪庄已經進入文治社會。

「領臺後廟朽敗…幸林君啟興與其弟繼興倡議募更,予亦樂贊,而其子林清 文君即殷請臺灣總督男爵田健次郎閣下,於大正庚申九年八月中蒙指令許可…於 大正壬戌十一年臘月十六日恭請諸神登位也。」大正二年 (1913),廟宇朽敗,林 啟興、林繼興兄弟倡議募更,林啟興之子林清文向總督府申請建廟許可,終於在 九年後大正十一年(1922) 竣工,恭請諸神登位。

此碑文為林會川撰文,林繼興書寫。林會川,1881 年增生,1897 年授佩紳 章,與兄林百川主持斗換坪雙桂堂書院,方志《樹杞林誌》係林百川與林學源共 同纂輯,林百川昆仲同列入《台灣列紳傳》中。林繼興,1884 年佾生,曾任教 五峯書院,大正元年(1912)任三灣公學校教員,亦是有名的地理師。林啟興子林 清文,民國七年授佩紳章,八年任苗栗興業會社取締役,九年任頭份庄第一任庄 長,二十三年任獅山勸化堂管理人總代等職,集清望於一身。

拓墾時斗換坪庄民選擇三山國王作為墾山神、守護神,而後林元春宗叔林炳 華於道光咸豐年間建立書院,推測大化宮此時已經陪祀孔子神像,加上廟宇改建 時,深具儒教氣息的林家奔走倡議募更。碑文末云:「廟雖坐堂,而尖筆峰遙遙 作樂面朝,一字文案如案…」,這些詞句透著濃厚的人文色彩,顯然大化宮本屬 武力拓墾守護神的三山國王已經改變屬性,轉型為人文色彩濃厚的一面,這個轉 型將如何反應在其宗教儀式上,待下章敘述之。

二、國王宮

國王宮位於頭份鎮流東里 3 鄰,145陪祀神有媽祖、觀音、文昌帝君及義民 爺。

乾隆九年(1744),福建武平人饒忠榮、忠山、忠先、忠漢四兄弟等開墾廿分,

設立村庄。嘉慶二十一年(1816),饒忠山後裔饒應惠開墾山豬湖(珊瑚里、流東

145根據主委表示:82 年以前廟名為湖山宮,民國 82 年向縣政府登記時登記為國王宮。

53

里)、老崎、三板橋樹林青山埔地。道光十四年(1834),金廣福於西河排(富興村)、

水流東、焿寮坑設隘寮。

根據 101 年國王宮發行沿革:

本廟之緣貣,于清道光十八年(西元 1838)年由先民饒金生、陳穆明等夥 同其餘人士,分作廿股,每股佛銀七十圓共同出資…墾成後,分作廿七 股之分埔地,除廿股外,一股作契約筆資,六股作三山國王、福德祠及 萬善爺香祀費。此為國王宮香祀之由來…

上述資料除提及國王宮倡議建廟者外,亦說明國王宮香祀費由來。道光十八 年(1838),饒忠山之孫饒金生夥同陳穆明等其餘各姓人士,集資二十股,每股佛 銀七十元開墾埔地,埔地四界言明。墾成後分作廿七股,其中六股作三山國王、

福德祠及萬善爺香祀費。根據《峨眉鄉簡史》記載:王爺山位在三十股羅家祠堂 後方山地,屬於頭份水流東湖山宮(即國王宮)三山國王的祭祀田業。祭祀圈範圍:

水流東、石龍、東城三十股和頭份流東里全部。146

道光二十一年(1841)從彰化霖肇宮分香建立流東里國王宮,光緒八年(1882) 集資修建,並新雕神牌,147民國五十七年重建,六十年新塑神像登位奉祀。

據陳又龍所書之國王宮沿革資料以及筆者訪查該廟太歲殿供奉之「溯自清道 光拓荒創捐諸位先賢之長生祿位」,另外二十一人為:饒德龍、饒應恒、饒應嶽、

饒際昌、饒應承、饒應天、饒應惠、饒希賢、鍾盛旺、饒富斗、陳黃曾、陳慶雲、

陳繼生、曾天祿、胡張生、胡兆秀、溫灶生、張新、鄧春福、何阿吉、羅煌興。

上述資料以饒姓最多,次為陳姓,說明饒家在國王宮拓荒創捐的地位。

據《頭份鎮誌》記載:饒德龍是饒金生的父親;饒應恒、饒應嶽(或名饒應 岳)是饒金生之子;饒應承和饒應天是饒金生的姪子。148根據筆者訪談,目前饒姓

146江寧增總編輯,2002,《峨眉鄉簡史》。台灣 county,頁 130。

147黃鼎松主編,2007,《重修苗栗縣志》卷八宗教志。苗栗:苗栗縣政府,頁 152。

148陳運棟主編,2002,《頭份鎮誌》。頭份鎮公所,頁 1409。

54

與陳姓後裔尚有多戶還住在流東里。

饒應岳曾孫饒昌麟曾在珊珠湖老崎開設「平陽書院」,饒德龍三子饒拱生後 裔饒鑑麟曾於 1899 年任教於頭份公學校,之後在二十份庄成立「饒峰書院」。149饒 家背景亦透著濃厚的人文氣息。

三、苗栗市三山國王廟

《淡水廳志‧典禮志》記載:

國王廟,一在新莊街,乾隆四十五年粵人捐建。一在貓裏街,道 光元年劉蘭斯等捐建,祀三山國王,乃潮州人所奉…150

《清修苗栗縣志》記載:

國王廟,在縣治南門外距城半里苗栗街。道光元年,劉蘭斯倡 捐建造。共六間。祀三山國王。三山者,即廣東潮潮州之明山、

巴山、獨山也。151

淡水廳志為何只記載新莊街和貓裏街三山國王廟?而劉蘭斯為何選擇 三山國王為安奉對象?根據潘朝陽的研究,臺北盆地的新莊街和後龍溪流 域的貓裏街,在他們各自建立三山國王廟時,已經全然屬於漢化空間,此 為淡水廳志所隱含的官方意識形態而納入方志。152

根據上述,苗栗市三山國王廟係劉蘭斯於道光元年捐建,共六間。方 志有關劉蘭斯資料相當有限,吳子光《直隸州知州銜賞戴藍翎甲午科舉人

149陳運棟主編,2002,《頭份鎮誌》。頭份鎮公所,頁 1409-1413。

150陳培桂纂輯,2006,《淡水廳志》。臺灣史料集成編輯委員會。台北:文建會,頁 242。

151沈茂蔭纂輯,2006,《苗栗縣志》。台北:文建會,頁 161。

152潘朝陽,1994,〈台灣傳統漢文化區域構成及其空間性:以貓裏區域為例的文化歷史地理詮 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博士論文,頁 148。

55

修堂劉公傳》記載:

公姓劉氏,諱獻廷,號修堂,原籍廣東平遠。祖某公,移居臺 灣淡南蛤仔市尖山莊。至贈公蘭斯太學善治生,纍纍集貲數萬 金,門庭煥然,而劉氏遂為此間望族。153

乾隆初年,劉蘭斯父親劉懷莞率族來台,拓殖今台中市南門一帶,因

乾隆初年,劉蘭斯父親劉懷莞率族來台,拓殖今台中市南門一帶,因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