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不同專業成長階段的學前特教巡迴輔導教師專業成長途徑與效益 . 56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二節 不同專業成長階段的學前特教巡迴輔導教師專業成長途徑與效益 . 56

不同專業成長階段的教師是透過那些途徑來尋求成長的?不同專業成長階 段教師所尋求的途徑效益為何?以下針對三位教師的訪談進行分析。

方秋雅(2011)研究結果中顯示國小教師專業成長進修方式的需求有參加校 內外研習;與同事經驗分享與討論;使用網路、線上課程、閱讀、進修研究等方 式進行教師專業成長,而在本研究中三位教師皆提到透過一、參加研習、二、向 同事、專家、與團隊請益、三、閱讀書籍與網路資源的途徑來尋求專業知能成 長。

一、 參加研習

三位教師認為學前特教巡迴輔導部分的研習較偏理論,大部分研習都是針 對理論進行講述性的課程,只有少部分採用經驗式分享或是討論式的互動。B 教師與 C 教師提到研習的內容程度偏淺不夠深入,且研習的機會偏少。

比較多就是參加研習,但有時候去上一些研習,能了解一些理論,可是我們

很難把理論實際運用在現場中。(訪 A1040826)

研習也會去參加,有一些講師他都很偏理論,有的是理論加上實務,有的 是以全實務的東西,就是變成是一個經驗分享來辦一個研習。有一些會比較是 用演的方式演出來,會就是請台下的參與者老師,拋出實際的問題然後協助解 決。(訪 B1040906)

研習都太偏理論,不適用現場中我想要的東西,或者說他講的東西很淺….

但對於學前特教辦的研習,真的偏少。(訪 B1040906)

其實像研習的話其實層次就差不多啦,到那裡而已,他沒有辦法深入,可 是我覺得學前特教的研習真的很少。(訪 C1040830)

A 教師與 C 教師均提到特教研習通常以國小階段為主,對學前特教巡迴輔 導教師助益有限。

因為我們之前也都有參加新進教師研習啊,可是都是講很多那種國小的十 二年國教,可是我覺得跟我們的相關性很低。(訪 A1040826)

那之前台中市政府在週四我們研習的時候,那時候我是跟著小學的區塊去 上的,其實我們學前真的很少,我那時候去上那個是培訓台中市的情障團隊,

小學情障團隊,我就是跟著他們去上,我覺得那部份是我比較弱的,可是上完 了以後我還是覺得很弱。(訪 C1040830)

A 教師認為講座式的研習大多都只是觀念上的講述,但假使理論後有持續 做實務上的反覆操演與修正,則會得到很好的效果。

講座式的演講比較是觀念上的內容,我之前參加老師的研究案,那個部分我 覺得如果持續下來是很有效果的,先從理論上完以後再去實際帶小孩上課,每一 次下課的時候老師就會給回饋,然後這樣子一直反覆循環,可以學到很多東西。

(訪 A1040826)

對 A 教師而言,從巡迴教師團隊內部的研習最能獲得實際上的幫助。透過 個案與教材分享、同事入園觀察與建議,新手的 A 教師得以解決實務上的困難。

我們的巡迴團隊每週四下午會做一些內部的研習,像是個案研討、教材的 分享,個案分享對象不只有對內部的巡迴老師,還固定的與治療師討論個案,

研習的次數很高很頻繁。(訪 A1040826)

然後我們也有辦過較大場次的研習,像是 ADHD 的比如說瞭解 ADHD 的特 質和怎麼樣去介入,或是構音的部分要怎麼去練習,怎麼幫助孩子發音,都是請 治療師來幫我們上課,還有上過 IEP 的研習。我們也有分組,我們一個團隊嘛,

我們可能老師 巡迴老師覺得這個孩子有需要幫忙,需要團隊的協助,我們就會 提出來,然後可能會分組,譬如說巡迴老師分組,一起進去學校進去幼兒園,幫 你看孩子一起互動然後評量,然後給你一些建議,比如說教學上的策略阿,還有 班級老師,我們可以怎麼跟班級老師溝通,還有這個孩子需要怎麼樣的幫忙我們 可以怎麼協助,我們叫那個叫專業合作,然後我們會分小組入園這樣。(訪 A1040826)

我覺得那個是經驗的傳授,因為那是人家累積的經驗,然後她的經驗中,有 某一些,譬如說他看到的某一些孩子是,我們目前在經歷的,可是還之前用了甚 麼方法去幫助孩子,那我們能我們可以循著他的一些經驗,我們試著用他的方法 來去幫助孩子,我覺得這部分提供蠻多的,我覺得透過這個專業成長的那些課 程,還有教材的部分像同事就會分享甚麼東西很適合阿,或是這個玩具很適合,

還可以練習很多能力,我們就會大家一起分享這樣子,然後治療師就是像我剛剛 提到的那個樣子,治療師看到的面向比較細微,就像我剛剛說的那個樣子,就是 更專業的,然後我們怎麼把治療師給我們的建議轉成課程,我覺得這部分我也有 學到一些東西這樣子。(訪 A1040826)

A 教師會找尋一些民間協會的推廣課程進行自我增能,但治療課程或個障 礙類別的教學法資源甚少,有些課程除了有限定身分參加外,需花費的時間與 金錢也很多。

有參加過民間單位的研習,比較屬於協會如:行為應用分析協會,會去上他 們的推廣班,我去上過一兩次,但比較像是演講類,就是請一些專業的治療師 或是資深老師來分享一些經驗,可是在藝術治療、遊戲治療或是自閉症教學法 等一些專門的課程,都要花很多時間和金錢,而且他還有限定參與的對象,像 這種專業的課程比較少有這類的資源。 (訪 A1040826)

任教兩年的 A 教師認為新進教師的職前研習應該針對學前部分鑑定安置的

流程、系統操作,以及行政加強訓練:

還有行政資源啊,如果在新進教師,像現在開始慢慢的有了,在新進教師進 來的時候,我們要知道一些行政要怎麼走,還有鑑定安置怎麼通報,我覺得這些 東西我們如果都在新進教師的時候研習,…..那我覺得我們學前的更需要那些如 果是在行政的部分的話,譬如說我們要知道一些它們鑑輔會的期程和要怎麼去操 作那些系統,像通報需要具備些甚麼樣的條件,像這些我覺得我們都需要去了 解,因為如果我們不瞭解,進到現場老師問我們我們反而甚麼都不知道,很難去 幫助到老師。(訪 A1040826)

B 教師想要學習更高層次或當時所需知能時,會面對找不到適當研習機會的 困難,她會積極尋找全國性的研習機會,看看研習內容是否能滿足自己專業成長 的需求。

我想要學到更深的東西的時候,就找不到要怎樣可以去成長,我會去看全 國性的研習,然後去看內容的話,不管他在那裡我都會去。(訪 B1040906)

我會比較傾向找實務性質的,或者是會先去了解這個講師他講的內容到底部 是我要的是。(訪 B1040906)

C 教師覺得研習大部分都大同小異,內容上無法再更深入,雖然外在的種 種因素都顯示研習無法獲得太多的增能,但 C 教師還是認為不管研習辦的內容 如何,只要抱持著學習的心態,都能從中找到所想要學習的東西。另外 C 教師 除了特教專業知能的研習之外,還有參加心靈成長相關的研習。

研習雖然他的層次是這樣,可是不管怎樣你都有學習,你去聽演講或許教 授或演講者的哪一句話就會激發你很多很多的。(訪 C1040830)

我就跟你說研習的層次就是比較粗淺,但是你可以從他那裡抓到一些訊息 出來,當你在輔導的過程當中遇到一些問題,你自然就會去連結在一起。(訪 C1040830)

參加協會的教師生命成長營,那我也有去參加過他們的導論課程,那只是 其中的一部分,像這些活動都是在儲備老師的對你工作的一份熱愛跟愉悅的 心,這只是其中的一個途徑。(訪 C1040830)

綜合以上分析,三位教師認為學前特教巡迴輔導教師的研習傾向理論,內 容偏淺機會又少,而且很少以學前階段的特殊教育為主。除了教育部(處)辦理 的研習,A 教師會參加民間協會的研習課程,以增加實務上各種知識技能,也 提出新進教師研習上的需求。B 教師會依據自己的需求,搜尋並研究研習內 容,尋找適合自己的研習機會。C 教師秉持學習的心態,能從層次偏淺的課程 中獲得啟發,除了特教專業知能的研習之外,還參加心靈成長相關的研習。

對於參加研習能獲得的成效,三位教師有不同的見解。努力磨合理論與實 務的 A 教師認為偏理論的研習較難運用於教學現場上,從巡迴輔導教師團隊內 部的研習反而最能獲得實際上的幫助,而在文獻中也有提及國小教師在此部分也 有相同的成效。蔡美雲(2013)提及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運作的因素在於員分工合 作、形成共識、彼此支持、自我覺察及討論分享。而國小教師參與教師專業學習 社群,可增進教師專業成長,另外當學習社群運作愈佳時,教師專業成長成效則 愈高(林智信,2014;張文祺,2011)。而透過教學輔導、夥伴教師或同儕教練合 作模式進行專業成長,在其互動過程中則能提升其溝通、專業能力並建立教學專 業及解決教學困擾(鄧婷尹,2014;蔡嬡姝,2013)。而 A 教師在訪談中也有提及 因為內部的研習內容與形式多元,以實務為主,次數頻繁又能深入,透過資深 者的分享與討論,既能解決工作上的疑難,又有助於專業能力的成長,由上述可 得知,對於透過學習社群、教學輔導、夥伴教師與同儕教練合作模式進行專業成 長,不管對象為何,皆能獲得良好效益。

對於熟悉理論並已經具備相當實務經驗的 B 教師則能慎選能滿足自己成長 需求的研習,以求專業知能的精進。C 教師覺得研習內容的層次雖然偏淺,不 見得符合個人專業知能成長的需求,抱持學習的心態,仍可以擷取自己需要的

對於熟悉理論並已經具備相當實務經驗的 B 教師則能慎選能滿足自己成長 需求的研習,以求專業知能的精進。C 教師覺得研習內容的層次雖然偏淺,不 見得符合個人專業知能成長的需求,抱持學習的心態,仍可以擷取自己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