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教師專業知能成長途徑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教師專業知能成長途徑

本節將探討教師專業知能成長途徑,將分成兩部分:一為教師專業知能成 長途徑;二為教師專業成長知能途徑之相關研究。

一、 教師專業知能成長途徑

(一)國外教師進修成長途

徑美國大力推動「標準導向」的教育改革,「師資培育與專業進修」被 列為國家的教育目標之一(劉慶仁,2000)。其進修類型包括:1.長期相互 關聯的課程,與取得大學學位有絕大的關聯;2.長期的課程,多半與取得 教師資格及薪級提升有關;3.短期的課程;4.個人式的支持,以個別諮詢和 個別指導形式;5.自導式的學習。其實施方式相當多元包括研習會、暑期 學校、大學或校外推廣課程、空中教學課程、函授課程、研討會、參觀示 範教學、實地旅行、定期休假進修、工作體驗、參加社區組織等等(劉慶 仁,2000;鄭博真,2000)。

英國負責在職進修的主要機構為教師中心(李奉儒,2001)。教師中心 提供的進修活內容主要有:1.練習、發展與評價新的教材和教法;2.跟其他 教師交換理念與經驗,有機會觀摩其他教師的示範演練或教學活動(鄭博 真,2000),進修類型與方式分為校外與校內進修兩大類。校外進修包括長 期課程(20 天以上)和短期課程(20 天以下)。長期課程有長期文憑課程、

長期非文憑課程、學校教育研究員制度;短期課程則有教育科學部地區課 程等,校內在職進修則有夜間研討會、週末討論會、各種研究訪談間活 動、參觀旅行等(李奉儒,2001;鄭博真,2000)。

德國期進修類型與方式:1.在職教育,屬義務性進行教育。2.繼續教 育,屬自願性帶薪的進修教育,教師可申請大學或獨立學院補修學分,或 攻讀碩博士學位;此外,還有學術研討會、觀摩教學、校內研習、休假及 免費大學課程等(陳惠邦,2001)。

日本其進修類型和方式為:1.長期性教師進修為從事有計畫性的進修,

以確立教育專業為目的。2.短、中期進修以各種教育新知與資訊的學習為

主要目的,多由地方教育委員會與教師研修中心合辦。3.校內進修以教師 間的教學方法、或研究成果的相互理解為目的(梁忠銘,2001;鄭博真,

2000)。

(二)國內教師進修成長途徑

臺灣目前主要辦理學位、學分進修包括:1.研習機構如國民學校教師研 習會、中等學校教師研習會、縣市之國民教育輔導中心或教師研習中心;2.

中小學、幼稚園及特殊教育學校;3.教育行政機關委託、認可或核准的學校、

機構,如民間團體和各種學術團體(鄭博真,2000)。

而在幼稚園教師專業成長的途徑有:1.地方教育局或教育部;2.大專院 校;3.公私立幼稚園;4.民間組織/財團法人/基金會;5.教具廠商等五種(吳 靜惠,2004)。

饒見維(1999)中則將專業成長分為被動發展與反思探究,被動發展包 含進修研習課程、實習輔導,反思探究則包含參觀與觀摩、協同成長團體、

協同行動研究、引導式自我探究、一般專業研究、個人導向式學習。

參考吳靜惠(2004)整理以下學者(王川玉,1995;葉蕙蘭,1999;劉 世閔,1996;蔡培村,1995;蔡碧璉,1993;鐘任琴,1994;饒見維,1996)

之看法,再將上述國內外專業成長方式加以分析歸納為六類(見表 2-1):

表 2-1

教師專業成長方式

講座式

1. 各類講習會:講述有關教育專業知識等之主題(如:改善教學評 量技巧、改善教室環境管理、改善人際溝通技巧、嘗試與評估新 觀念、教育學術理論探討、教育新知引介及教育政策宣導。)

2. 研討會:小組定期研習、每月座談、假期工作坊、假期研習營、

實務研討會、教學研討會及個案研討會。

3. 進修、推廣課程:專題演講、教學技術研習、區域性教學研習及 教學工作坊等一系列課程。

參觀式 訪問、考察、參觀示範教學、教學觀摩及參觀旅行。

自修式

從事研究、寫作出版、翻譯、創作、閱讀期刊專書、專論研究與進 修學分或學位。

實作式

參與學校活動、教室參觀、實際操作、參與課程設計、教材製作開 發、協同研究、課程教材發展、有關專題研究教材設計發展。

討論式

座談會、專題討論、教學專題研究、個案研究、讀書會、小型成長 團體、反省教學、交換教學、教學經驗交流、個人教育理念與教育 人員的經驗相互印證。

其他

參加各種專業組織活動、參加教育學術團體、參加教育性質的會議、

向師長專家請益及同儕互動、顧問專家的指導、學習小組、腦力激 盪、角色扮演、電視廣播教學課程、電話諮詢專線或是透過網路進 行遠距學習、溝通意見及擷取資源、電子公佈欄等。

研究者綜合以上學者所提之專業成長方式,歸納出教師專業成長方式包 括:1.講座式;2.參觀式;3.自修式;4.實作式;5.討論式;6.其他等六項。

教師專業成長的方式相當豐富且多元化,假使活動的規劃設計能充分掌握教 師的需求、興趣且進修內容方式適合,可以提供教師更實用、更彈性的教育專業 知識與技能,使參與專業成長的教師能得到真正的成長與發展。

但這些眾多途徑,大多是屬於中小學教師或幼稚園教師的專業成長機會,反 觀學前特殊教師專業成長途徑,缺乏具體的管道,亦很少有專責機構負責,可見 學前特殊教師的專業成長並未受到合理的重視,因國內研究對象針對學前特教巡 迴輔導教師之專業知能成長途徑相關文獻欠缺,因此以下將從教師專業知能途徑 相關研究來找尋目前臺灣教師專業知能成長途徑有哪些面向?教師使用那些途 徑獲得的增能效益最大?

二、 教師專業知能成長途徑之相關研究

2014 成長影響之

鄧婷尹

岳美秀

專業成長需

長關係之研

專業成長社

雅,2011;林志信,2014;施美圭,2011;張瑛娸,2014;陳香君,2012;劉 淑娟,2012)。

而透過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除了可以豐富教師專業知識外,亦能增進教師專 業成長(林智信,2014),整理文獻後得知,在透過專業學習社群成長後所獲得 的效益有提升教師溝通能力、專業知能、教學技巧、班級經營能力、自我省思 能力,另外還能培養教師專業態度與解決教學困擾(陳佳琳,2014;蔡美雲,

2013;鄧婷尹,2014)。

但文獻中顯示目前教師專業成長活動或社群,缺乏校內外的支持與支援且 專業成長活動大多以校內外研習為主,缺乏多樣性,對於偏遠地區的教師無法 參與研習,而透過遠距視訊系統自我增能部分,雖然能滿足不同地區教師專業 成長需求,但仍有許多問題亟待克服。(林志信,2014;郭宜珈,2012;廖金 貴,2014)

整理上述文獻資料發現多以學習社群或合作方式作為專業成長途徑,且以 此途徑為何作模式者皆在專業知能成長中獲得提升,另外在(蔡嬡姝,2013)中 提及同儕教練模式,在教師間可產生合作文化、減少教師的孤立狀態。而對於 學前特教巡迴輔導教師老師來說,減少其單打獨鬥的狀況顯得相對重要,因此 尋求何種專業知能成長途徑幫助自我提升專業知能,並藉由專業知能成長合作 交換彼此的經驗並互相學習顯得相當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