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研究討論

第四節 不確定迴避指數

《實用視聽華語》的語境架構較不明確、未提供場景的課文對話較多、

課文對話的角色以朋友關係、陌生人關係為主。雖然中華文化亦具高語境文 化的特點,然而華語教材編寫者未將中華文化的高語境因素納入教材內容中。

對於學習者而言,這些非語言的訊息需靠自己的觀察力,或由語言教師的引 導,才能發現並歸納出規則。從課文對話的內容來看,上一節提及《實用視 聽華語》的「評論用語」出現比例較《大家的日本語》來得高。給予角色對 事物的評論空間,也意味著給予學習者空間評論事物以及發表自己看法。以 上兩點都反映出中華文化比日本文化更具有主體意識。

第四節 不確定迴避指數

上一節以《實用視聽華語》和《大家的日本語》的語境架構的差異,說 明中華文化的「主體意識」以及日本文化的「客體意識」的文化特點。本節 再以 Hofstede 的文化分類學的「不確定性迴避指數」(uncertainty avoidance index)說明華語及日語教材反映的不同文化意識。

人們對於不確定的、前途未卜的情境,都會感到焦慮及威脅,並可能試 圖防止這種不確定性。不同的文化對不確定性的迴避程度皆有所不同,此種 差異即為文化分類學中的「不確定性迴避指數」(Uncertainty avoidance index)。

不確定性迴避程度高的文化追求絕對真實的事物以及價值觀,並傾向訂定規 則、習俗,甚至是嚴格的法規條令。相對而言,不確定性迴避程度低的文化

較易產生安全感,對生活中的事物傾向放鬆的態度;較能容忍變化,並有鼓 勵冒險、崇尚創新的傾向。根據 Hofstede 的研究,日本文化的不確定性迴 避指數(Uncertainty Avoidance Index, UAI)得分為 92 分,中華文化的不確 定性迴避指數的得分為 69 分,兩個文化皆具有不確定性迴避指數高的特質,

然日本文化的不確定性迴避指數較高。

上一節提到《大家的日本語》的課文對話建構明確的角色身分、形象、

角色關係以及對話場景,可見得日本文化在人際交際方面依賴明確的非語言 訊息,比如角色關係資訊、對話場景的環境等社交資訊,對於日本人來說,

有了明確的社交資訊,才能安心與他人交流。語言教材的目的使用者是學習 語言文化的外籍學習者,初級語言學習者可能會因為對目的語文化了解得不 夠深入,而在目的語文化當地生活時出現文化衝突的問題。日語教材的編寫 者考量到學習者對日本文化不夠了解,為了避免在日常生活中產生文化衝突,

因此在初級教材內容中放入日常生活常見的問題以及解決的方法以供學習 者參考,由此可見日本文化較具有客體意識。

從課文的對話場景來看,《大家的日本語》設定的對話場景多為公開場 合,如車站、商店。這些公開場合的課文對話出現的言語行語對多為「詢問 用語」,角色關係多為「服務員—客人」或「陌生人」關係,課文對話的內 容向學習者揭示在這些公開場合可能會出現的問題,課文的內容教授學習者 在面臨這些問題時的應對方式。另一方向,《大家的日本語》的對話場景多 為公開場合,亦是提示讀者(語言學習者)在公開場合的言行。

《大家的日本語》出現「詢問用語」的課文,如第三課〈これをくださ い/請給我這個〉是外籍人士到賣場買東西時,向賣場服務人員詢問商品的 位置在哪裡;第四課〈そちらは何時から何時までですか/從幾點營業到幾 點?〉角色撥號到查號台詢問美術館的電話,再打電話到美術館詢問營業的 時間;第五課〈甲子園へ行きますか/這是去甲子園的嗎?〉的兩段對話為 角色在車站以及月台向車站站務人員詢問搭車的資訊。這些對話都是日常生 活常見的情節,《大家的日本語》將這些情節編寫到對話中,並提供學習者 這些常見問題的解決方法。

日語教材編寫者意識到日本文化「高語境」的特點,並編寫進入教材中,

角色設定以及對話場景都是讓學習者體會語境影響對話內容的線索。相對於 日本文化,中華文化雖亦屬高語境文化,但《實用視聽華語》則未如《大家 的日本語》強調建構對話的語境。《實用視聽華語》的角色、未提供場景的 課文對話,也是給教材學習者有空間可以依經驗歸納在什麼場景、對什麼對 象使用教材課文的句子,並不需要依賴教材對於對話語境的提示。比如在第 四章比較兩冊教材「自我介紹」類的「介紹用語」,《大家的日本語》將對話 的場景拉到公司的辦公室中,以介紹新同事為背景設計對話內容,而《實用 視聽華語》「自我介紹」類的課文對話則未提供場景,《實用視聽華語》的「自 我介紹」類課文的不限定對話場景和對話角色之間的關係,反映出中華文化 較有彈性的一面。

上一節說明《實用視聽華語》和《大家的日本語》從語境建構所反映的 主體意識和客體意識,而中華文化的主體意識與日本文化的客體意識又與兩 個文化的不確定性迴避指數的不同具有相關性。日本文化由於不確定性迴避 指數高,日語教材《大家的日本語》為避免語言初學者在日本生活發生任何 問題,因此在文化層面較從語言初學者的客體角度進行思考。而中華文化的 因為不確定性迴避指數沒有日本文化來得高,因此《實用視聽華語》也保留 較多的空間給予語言學習者自行歸納規則,具有主體意識較高的特點。

第五節 小結

本節從研究結果討論初級華語及日語教材所反映的文化意識差異。第一 節先說明兩冊語言教材反映的集體主義特點。中華文化雖以家族主義為特色,

但在《實用視聽華語》中未凸顯此項特點;日語教材《大家的日本語》則以 角色設定以及課文對話的內容反映出集團主義的特色。

由於中華文化和日本文化皆具有集體主義的文化特質,因此也都重視維 持人際的和諧關係。本章第二節說明兩冊教材中反映出的人際關係特點。《大 家的日本語》對話場景較明確且多為公開情境,傳達教材認為學習者可能發 生的問題,以及這些公開情境應該做什麼、說什麼。《大家的日本語》的「評 論用語」使用的比例低反映日本文化的「世間體」特點,人們在公開場合必 須採取中庸之道,盡量不要太過凸顯個人的觀點。《大家的日本語》的「詢 問用語」出現比例高,且為不同對話場景的詢問用語,如在賣場詢問商品位

置、在電話中詢問美術館的開館時間等,都向讀者揭示不同場景確認問題的 方式及自保的方法。《大家的日本語》課文對話出現送「見面禮」和旅行的

「伴手禮」的情節,也反映日本文化重視人情的一面。中華文化也有「送禮」

的文化內涵,教材《視用視聽華語》也有旅行的情節,但未呈現「送禮」的 文化內涵。

本章第三節說明兩冊教材由於語境的明確程度不同,反映出中華文化較 具有主體意識,日本文化較具客體意識的文化特點。對日語教材編寫者而言,

語言教材除了教授語言,亦是給予初級日語學習者的日常生活指導,日語教 材編寫者將初級日語學習者生活中可能面臨的文化現象與日語的高語境特 點編寫入教材當中,讓學習者可以透過教材內容體會日本文化的文化特性。

相對來說,《實用視聽華語》較無對日常生活文化以及中華文化的高語境特 性的說明或引導,學習者需自行從教材中歸納出中華文化的規則。另外,華 語教材《實用視聽華語》的「評論用語」出現比例較高,也反映中華文化給 予教材角色以及語言學習者較大的空間表達自己的看法,相對日本文化來說,

具有較強的主體意識。

本節最後從不確定性迴避傾向說明為何中華文化和日本文化具有前三 節的文化差異。日本文化具有高度的不確定性迴避傾向,教材清楚的語境架 構,並在對話內容和教材圖片呈現許多日本文化與社會的特點,可以得知日 語教材的文化內容是給新到日本居住的外籍人士的生活指示。《大家的日本 語》的編寫者將這些內容放在教材中,是為了避免初級語言學習者在初接觸 日本文化時,因為不了解文化國情而犯錯。而華語教材《實用視聽華語》則 有所不同,教材未建構明確的課文對話語境,給予學習者較大的空間運用語 言,呈現出中華文化較有彈性且不確定性迴避傾向較低的特點。

第六章 結論

本研究選用華語教材《實用視聽華語》及日語教材《大家的日本語》為 文本,從兩冊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層面檢視教材中反映的文化意識為何。本章 總結本研究之研究發現、面臨的研究限制、後續研究的建議方向,以及對華 語教材編寫的建議。

第一節 研究發現

本研究將語言教材視為文本,分析華語及日語教材中所反映的文化意識。

本研究選用初級零起點程度的華語教材《實用視聽華語》及日語教材《大家 的日本語》進行分析。本研究先參考 Sleeter(2007)的教材分析法及 Hymes

(1972)的語境架構,從結構層面分析兩冊語言教材,比如教材的全冊及各 課結構、角色設定、圖片設定以及課文對話的場景設定。其次,參考 Searle

(1976)的言語行為分類與會話分析的話輪和語對的概念,定義「言語行為 語對」,以量化和質化角度檢視兩冊教材的課文對話內容特點。

一、 教材結構

從教材結構面來看,《實用視聽華語》課文內容比補充內容的篇幅來得

從教材結構面來看,《實用視聽華語》課文內容比補充內容的篇幅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