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教材分析設計

三、 言語行為理論

上文提及「對話」是常見的初級語言教材課文結構形式,也是仿生活中 真實會話的一種語篇類型。從教材課文的內容角度來看,則可以從課文對話 中的「情境框架」(situational framework)檢視課文對話的內容。

Hall(1976)指出不同的「情境」會影響人們使用的語言形式,比如在

餐廳、和朋友初次見面、道歉、感謝等情境使用的語言形式皆有所不同,這 些不同的情境稱為「情境框架」(situational framework)。Hall(1976)也提 到真實對話中的情境框架是語言學習者主要面臨的語言任務,因此學習在不 同情境框架中所使用的語言形式,比學習語言課堂教授的詞彙及語法更有實 際上的幫助。由此可知,初級的語言教學除了教授詞彙和語法之外,還要讓 學習者了解真實對話中常見的情境框架的語言形式。因此,許多語言教材的 課文的對話多與特定常見的情境框架相關,要探討語言教材的課文對話內容,

則可以從對話的情境框架著手。對話的情境框架的種類繁多無法一一列出,

但與言語行為相關,因此可以從對話中所使用的言語行為類型進行統計分析。

下文說明 Austin(1962)的言語行為理論及 Searle(1976)的言語行為分類。

(一) 言語行為定義

言語行為(speech act)為 Austin 於 1962 年提出的理論。Austin 觀察到 說話者可以透過話語行事,這些透過話語實施的行為即為「言語行為」

(speech act)。Austin 將話語分為兩大類:表述句(constative)和施為句

(performative),亦可稱為「言有所述」或「言有所為」。表述句的話語是 可以驗證、具有真假值的,而施為句則無真假值之分,但具有意義,說話者 可以以言行事(吳為善、嚴慧仙,2010;何自然、冉永平,2009;何兆熊,

1999)。

Austin 的學生 Searle 則將言語行為理論提高為人類言語交際的理論。

Searle 認為人們使用語言就像是人類的其他社會活動一樣,是受到規則制約 的、有意圖的行動,實施言語行為時,需滿足命題內容規則(propositional content)、預備條件(preparatory condition)、真誠條件(sincerity condition)

以及基本條件(essential condition)四個條件(吳為善、嚴慧仙,2010;何 自然、冉永平,2009;何兆熊,1999)。

(二) 言語行為分類

Austin(1962)將言語行為分類為裁決類(verdictives)、行使類

(exercitives)、承諾類(commissives)、表達類(expositives)以及行動類

(behabitives)。但學者指出 Austin 的分類只是對施為動詞的分類,不能作 為言語行為的分類。因此 Austin 的學生 Searle 為言語行為重新進行分類。

Searle(1976)考察不同言語行為的特性,並確認其中的「言外之的」

(言外行為所具有的共同目的)、「適從向」(言外之的帶來的後果)以及「表 達心理狀態」(說話人實施言外行為時的心態),將言語行為分為:斷言類

(assertives)或闡述類(resentatives)、指令類(directives)、承諾類

(commissives)、表達類(expressives)、宣告類(declarations)五大類(何 自然、冉永平,2009;吳為善、嚴慧仙,2010,Searle,1976)。以下說明 Searle 的五類言語行為的定義。

1. 斷言或闡述類

斷言類(assertives)或闡述類(resentatives)表示說話人對某事作出一 定程度的表態,對話語所表達的命題內容做出真和假的判斷。此類行為通常 表明說話人的話語符合客觀現實,且說話人對要進行斷言或闡述的內容有一 定的把握。比如宣稱、介紹、評論等行事動詞都屬此類言語行為範疇。

2. 指令類

指令類(directives)表示說話人指使或命令聽話人去做某事。此類言語 行為將依說話人的希望或需要,使得客觀外在的現實發生變化。話語的命題 內容使聽話人實施某種行為。依言語行為的「語勢」不同,指令類言語行為 有命令、指示、要求、建議以及詢問等。

3. 承諾類

承諾類(commissives)表示說話人對某未來的行為作出不同程度的承 諾。承諾類言語行為涉及說話人的意圖,話語的命題內容表示說話人即將作 出某一行為。承諾、保證、拒絕等,都屬此類言語行為。

4. 表達類

表達類(expressives)指說話人在表達話語命題內容的同時,所表達的 某種心理狀態,說話人並非透過表達類言語行為來引起客觀外在世界改變,

僅是對客觀事實表示自己的態度或心理狀態而已。表達類言語行為有同情、

道歉、感謝、慰問等。

5. 宣告類

宣告類(declarations)指話語所表達的命題內容與客觀現實之間的一致。

它不需要真實條件,說話人可通過宣告類言語行為改變有關事件的狀況或條 件,話語使得客觀現實產生的變化是即刻的、瞬間的。宣告類行為需要考慮 語言以外的因素,即與客觀現實的合適性條件。宣布、宣告、任命等,都屬 於宣告類的言語行為。

Searle 的五個言語行為類型之中,亦包含不同小類的言語行為,下表參 考 Liu(2010)與何自然及冉永平(2009)列出的言語行為的次類。

表 二-1:Searle 言語行為分類表

言語行為分類 言語行為次類

斷言類或闡述類 宣稱、聲稱、斷言、陳述、通告、提醒、否認、

猜測、介紹、批評、評論

指令類 請求、要求、邀請、建議、提議、命令、放棄、

詢問

承諾類 承諾、保證、拒絕、威脅

表達類 道歉、感謝、歡迎、祝賀、誇耀、慰問、悔恨、

反對、鼓勵、恭維、問候 宣告類 宣布、宣告、提名、任命

Hall(1976)指出真實生活中的情境框架(situational framework)對人 們使用的語言形式具有影響,也是語言學習者主要面臨的語言任務。初級語 言教學除詞彙和語法外,學習者也要了解真實對話常見情境框架的語言形式。

許多語言教材的課文的對話內容多為特定的情境框架,因此可以從對話的情 境框架探討語言教材的內容。而對話中出現的言語行為類型為檢視情境框架 的一種方式。因此,本節說明 Austin(1962)言語行為理論以及 Searle(1976)

的言語行為分類,Searle 的言語行為分類有斷言或闡述類、指令類、承諾類、

表達類、宣告類五大類,各大類中還有許多次類。本研究以 Searle 的五大類 言語行為及言語行為分類中的次類檢視教材課文對話的情境框架。

四、 小結

本節說明本研究的教材分析設計。首先,Sleeter 的五大教材分析架構法 揭示可從角色、圖片、課文文選、故事情節以及語言五個面向檢視教材的「結

構」特性。然而,如欲分析教材的「內容」層面,Sleeter 的教材分析架構仍 略為不足。

從教材的「內容」層面來看,Hall(1976)指出不同的「情境」會影響 人們使用的語言形式,這些不同的情境稱為「情境框架」。許多語言教材的 課文的對話多與特定常見的「情境框架」相關,要探討教材課文對話的內容,

則可從對話的情境框架著手。情境框架的種類繁多無法一一列出,但與言語 行為相關,因此可以從對話中所使用的言語行為類型進行統計分析。

首先提出言語行為理論的學者 Austin 將言語行為分為裁決類、行使類、

承諾類、表達類以及行動類,開啟研究者對言語行為理論的認識。然 Austin 對言語行為的分類實有不夠詳盡之處,Austin 的學生 Searle 對其言語行為的 分類加以修正,提出了斷言類或闡述類、指令類、承諾類、表達類、宣告類,

五種言語行為的分類方式。另一方面,初級語言教材的課文多為「對話形式」

此為模仿真實生活會話的一種語篇類型。本節第二小節說明會話結構的「話 論」及「語對」定義。一組「話輪」為發話者及受話者交換自己在對話中扮 演的角色。在一段會話中,發話者及受話者會不斷進行會話角色的交換以延 續會話的內容,一直到會話結束。而會話的一方先進行問候、提問、道歉、

邀請、抱怨等言語行為,另一方再根據情況作出合適的反應,這種一前一後 的結構稱為「語對」。

本研究欲檢視語言教材課文內容的「情境框架」,結合 Searle 的言語行 為分類與會話分析的「話輪」及「語對」的定義,將語言教材的「情境框架」

定名為「言語行為語對」,對語言教材的課文對話內容進行分類和統計。

第三章 研究設計

本研究採用內容分析法(content analysis method)分析華語及日語教材 的文化意識。內容分析法又稱為文獻分析法(documentary analysis method),

是以歸納法的原理發展而成的一套客觀有系統的研究方法,將檔案或傳播的 內容加以分類、統計、分析(王文科,2011;歐用生,1992)。

本章第一節介紹本研究選用分析的語言教材《實用視聽華語》第一冊和

《大家的日本語》初級 I,並說明教材的內容特色與編寫背景。

本研究的教材分析分為「結構」及「內容」兩個部分。第二節說明教材 的結構分析,從語言教材全冊及各課的角度檢視教材的結構、圖片設定以及 角色設定。第三節為教材內容分析,以「言語行為語對」檢視語言教材的課 文對話內容,並統計每課課文的對話場景。最後以言語行為語對統計分析的 結果為綱,質化討論幾類出現比例高的言語行為語對的課文內容特點。

第一節 教材介紹

學習者學習語言時,最先接觸到的教材多為初級教材,因此初級語言教 材影響到的外語學習者人數會較中級、高級的語言教材來得多。由於是學習 者學習目的語早期接觸的語言教材,對於學習者的影響也較為深遠。因此本 研究挑選零起點的華語和日語初級教材各一冊進行研究,兩冊教材分別為

《新版實用視聽華語》第一冊以及《大家的日本語》初級第一冊。本節介紹 兩冊教材的背景架構。

一、 《實用視聽華語》

《新版實用視聽華語》(以下簡稱《實用視聽華語》)為台灣地區主要使 用的華語文教材,為台灣師大國語中心(Mandarin Teaching Center)以及台 大國際華語研習所(International Chinese Language Program)以及台灣各大 華語文中心主要使用的綜合教材。

《實用視聽華語》初版出版於 1999 年,本研究採用的版本為 2007 年的 第二版,2007 年編著的《新版實用視聽華語》(以下簡稱《實用視聽華語》)

一共有五冊。《實用視聽華語》在台灣各大語言中心廣為使用,目標學習者 不限定為特定國家人士,因此教材指示語言為中文和英文。除教材本體外,

一共有五冊。《實用視聽華語》在台灣各大語言中心廣為使用,目標學習者 不限定為特定國家人士,因此教材指示語言為中文和英文。除教材本體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