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中國零售業與併購發展現況

第二節、 中國併購發展現況

從以上資料分析,中國零售業市場在積極開放後,外資與本土零售業者皆具 備高度的成長動機,在零售業硬體、軟體資源(如良好的店址、零售業從業人員)

短期內無法快速擴增的狀況下,得設法達到成長目標,可預見中國零售業界的競 爭型態、涉及規模將更加白熱化。

第二節、中國併購發展現況

一、中國併購趨勢發展近況:

自中國於 1978 年進入改革開放時代,各界對於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的呼 籲便未曾停息,基於進一步加快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加快推進國有經濟佈 局和結構的策略性調整,加快推進國有企業的改組重組,以實現既定的目標和應 對新的國際競爭,中國併購市場因此獲得了高速發展的上升空間。而在 2002 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布進入 WTO 體系後,併購能量更在市場中蔓延開來,外資以 併購作為快速進入中國市場的策略,透過合資或是控股的方式取得在中國的公司 主體控制權。從下圖資料顯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併購交易總金額在 2001 年 12 月到 2005 年 11 月這段期間維持相當驚人的成長速度。以尚未進入 WTO 的 2001 年 12 月到 2002 年 11 月為資料起始點,當年度的交易總金額為 5090 千萬人民幣,

而在當年度十二月進入 WTO 後的隔年,併購市場的交易量即有 2310 千萬人民 幣的成長,達到 7400 千萬人民幣的規模。在 2004 年 12 月到 2005 年 11 月這一 年中,交易總金額更達到歷年來新高,達到 11100 千萬人民幣。

統計資料除了顯示整體併購交易總金額逐年增加之外,也隱含一股全球化的 力量正在引導和推動中國企業的全球化進程,全球資源,全球製造,全球市場,

全球資本離中國市場也越來越近。

表 4-1、2001.12-2005.12 中國市場併購交易金額趨勢

資料來源:併購指數月刊,中國併購交易網、全球併購研究中心,http://www.mergers-china.com

資料來源:併購指數月刊,中國併購交易網、全球併購研究 中心,http://www.mergers-china.com/index

這趨勢隱含讓中國人擔憂的議題,業者尤其是外資透過併購手段增加其市場

2001.12- 2002,11

2002.12-2003.11

2003.12- 2004.11

2004.12- 2005.11

佔有率,在中國大陸進入 WTO 體制後,離市場環境的完善立法仍有很大的差距,

在這段空窗期中,很有可能因為購併行為造成產業壟斷導致不公平的市場競爭,

這對中國大陸本身民族工業的發展往往有負面的影響。舉例而言,全球起重器龍 頭公司 Caterbiller 便透過併購在中國大陸取得超過 20%的市場佔有率,實際上已 經對當地起重機產業造成相當程度的壟斷。因此,儘管中國大陸目前在併購的相 關法令已漸趨完善,但是後續涉及反壟斷的相關立法仍有待補強,這勢必成為觀 測未來中國大陸併購能否健全發展的重要議題。

二、中國大陸近年經典併購案例

承襲上述中國大陸近年併購蓬勃發展的趨勢,各種併購模式也層出不窮、交 易的複雜度更是大幅提昇,若以資本組成的型態區分可分為:陸資併購外資(甚 至跨海併購)、外資併購陸資、陸資併購陸資。近年在三種型態都有許多經典個 案,分別舉電腦、民生藥妝品、家電用品三種不同產業,以歸納出不因產業而異 的共通點:

(一)陸資併購外資:經典個案∼2004 年聯想併購 IBM 的 PC 事業群

陸資併購外資,甚至跨國併購,總是令全球相當震驚,這某些程度的意義上 也象徵中國大陸企業競逐全球市場,並且不甘於只扮演資本主義強權國家代工廠 的決心。

2004 年 12 月 8 日,聯想集團宣佈將以 17.5 億美金( 6.5 億現金、6 億股票,

並承擔該事業群的五億負債)的代價併購 IBM 的 PC 事業群,這項交易規模之 大,順理成章成為 2004 年中國大陸併購事件排行榜的第一名,自然也引來各界 的關注。

首先就併購交易後顯著可見的效益而言,聯想集團除了取得 IBM 五年內的 完全品牌使用權、技術開發與支援之外,合併後的全球市場佔有率隨即爬升到百

分之八,規模成為全球個人電腦市場的第三名(第一是 DELL、第二是 HP)。然 而交易所產生的難題也緊隨而來,聯想雖有以 17.5 億美金併購 IBM PC 事業群 的雄心,但其本身只擁有 4 億美金的現金水平,因此為了繼續推展這項交易,已 有向銀行團聯貸至少五億美金的打算(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在這項交易中,被認 為扮演協助舒緩部份聯貸壓力的角色)。

兩公司合併後的實際收入與利潤的成長空間尚不可知,但目前急迫的整合議 題卻持續醞釀中,硬體方面的通路、資產設備協調,軟體方面的管理制度與文化 的磨合衝突,尤其是對中國這個海外併購的初學者相當嚴峻的挑戰。儘管目前可 看到這些問題與挑戰,但是其合併的影響力卻是不容置疑的,後續將對台灣資訊 電子產業、世界 PC 所有相關產業帶來什麼樣的變局,都是有待持續深入觀察的 重大議題。

(二)外資併購陸資:經典個案∼2004 歐萊雅與寶潔的羽西爭奪戰

相較於前者陸資企業併購外資企業讓全球市場震驚,外資併購陸資的型態則 是全球市場進入中國市場相當熱衷的策略選擇。

羽西化妝品品牌屬於靳羽西化妝品公司

靳羽西化妝品有限公司是由世界著 名電視節目主持人、美籍華人靳羽西女士於 1992 年親自創辦的獨資公司。公司 的宗旨是專為亞洲女性設計,同時注重普及和傳播美的教育。針對亞洲女性的特 點和膚色研製開發的羽西品牌美容、護膚和香水系列產品,深受廣大消費者歡 迎。羽西產品在近十年的成長中,就以其獨特的創意、世界一流的質量連續多年 榮獲由國家統計局和中央電視臺央視調查中心以及《人民日報》資訊中心聯合頒 發的「全國商場銷售第一」、「全國市場佔有率第一」、「品牌知名度第一(95%)」

和「消費者心目中最佳品牌第一」等多項第一的殊榮。

然而隨著品牌的成長,品牌形象的老化問題並沒有妥善去處理,雖說在大眾 市場仍然維持相當高的知名度,但面臨國外化妝品公司叩關競爭,羽西的形象已 經逐漸淪為中年婦女使用的品牌。

這景況讓外資有了趁虛而入的機會,2003 下半年開始中國化妝品市場就傳 出許多國際知名化妝品廠商對併購羽西有相當濃厚的興趣,其中動作最大的便是 美國寶鹼集團4(P&G)與法國歐萊雅集團( L’oreal)。兩者看上的都是羽西在中 國化妝品中低階市場佔據領先者的地位。P&G 併購羽西的動機著眼於延伸大眾 市場品牌的齊全度,就其在中國大陸的化妝品品牌而言,SK-II 主攻高階化妝品 市場,玉蘭油5(OLAY)主攻中階化妝品市場,可望爭取羽西來增加大眾市場的 品牌廣度,並且槓桿先前於中國累積的操作大眾品牌 KNOW-HOW 提升綜效。

而 L’oreal 的動機則是希望藉由併購羽西來填補本身於大眾品牌的不足,L’oreal 在大陸所擁有的品牌都以高階層定位運作,因此急需要一個瞭解中低階層的大眾 品牌來填補支撐品牌金字塔的基部。

經過為期幾個月的審核評鑑、資本運作與協商談判,羽西集團以主購者的交 易金額、企業文化、擁有的核心資源作為考量,最後決定與 L’oreal 簽訂相關交 易協定,2004 年 1 月 29 日法國歐萊雅集團宣佈併購中國羽西化妝品,一舉取得 其品牌、產能與軟硬體資源。

從這個個案,可以再次發現外資對於進入中國市場的急迫性,對填補某個市 場空缺得以「一步到位」的步調來滿足達成,因此連併購交易的調查、談判時間 也大幅縮短,快速上手的併購流程是必要的。另外,在併購交易中決定成交與否 的關鍵條件,也從最根本的交易金額,更進一步擴張到所謂的適切性,如策略動 機的滿足性、文化的合適程度、雙方所擁有的資源後續的綜效發展性。這些可能 影響交易的條件,亦需納入從事併購交易的考量之中。

(三)陸資併購陸資:經典個案∼1995 海爾集團併購紅星電器、1997 併購西湖 電子∼併吞休克魚與併吞活力魚的例子

陸資併購陸資的型態,是中國大陸併購型態中最早的一種,這種型態並不因

4 寶潔,台灣譯為寶僑

5 玉蘭油,台灣譯為歐蕾

為其年代久遠而成熟,這種型態歷史悠久乃因先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對於外國 投資者併購事務的限制,而且本國企業也尚未成熟可與國際接軌之故。進入 WTO 後,這種型態並沒有相形減少,仍然是目前併購型態的主流之一。中華人民共和 國政府處理國有企業無效率問題時,陸資併購陸資的型態似乎成為萬靈丹。這歷 史因素主要延續於人民公社的思維:以為規模增大了就可以解決許多問題,但其 實後續成功與否根本關鍵還是在體質上。

在這種型態中,海爾集團是經典的成功個案,海爾集團公司的前身青島冰箱 廠是於 1984 年在引進德國利勃海爾電冰箱生產技術的基礎上成立的國營企業。

冰箱廠是一個虧損 147 萬元的集體小廠,當時人們的質量意識還相當淡薄。1985 年 4 月,CEO 張瑞敏於冰箱廠當眾砸毀了有嚴重質量問題的 76 台冰箱,提高了 工人們的質量意識,也從此開啟海爾集團的成長時代。

1995 年,青島政府下令海爾集團兼併原青島紅星電器公司。該公司原來在 青島是與青島電冰箱廠齊名的企業,其生產的琴島夏普洗衣機是國內三大名牌洗 衣機之一,但由於該企業管理不善,企業缺乏凝聚力,致使企業效益連年滑坡,

1995 年,青島政府下令海爾集團兼併原青島紅星電器公司。該公司原來在 青島是與青島電冰箱廠齊名的企業,其生產的琴島夏普洗衣機是國內三大名牌洗 衣機之一,但由於該企業管理不善,企業缺乏凝聚力,致使企業效益連年滑坡,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