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國花卉產業發展背景與歷程

第五章 引進花卉環保專案之模式分析--以中國、日本為例

5.1 中國引進模式

5.1.1 中國花卉產業發展背景與歷程

在說明中國是如何引進 MPS 之前,先對中國花卉產業的背景有概括的認識以便了 解中國花卉產業與台灣花卉產業之間的相似及差異之處,將有助於日後以中國模式為台 灣導入模式借鏡之分析。以下將針對中國花卉發展及其產業背景進行介紹。

一、花卉生產

中國近 20 年來花卉產業發展迅速。以統計數據來看,2002 年時 ,中國的花卉生產 面積為 33 萬公頃。生產面積較 2001 年成長 30%,而產值也成長了 35%之多。而 2006 年 5 月 15 日的「中國花卉報」報導指出:「中國花卉產業發展日益加速,已經是公認的 世界花卉生產基地。根據 2004 年的統計,中國花卉栽培面積有 63.6 萬公頃,是二十年 前的三十倍,佔全世界花卉栽培面積的三分之一;花卉產業全年生產額 64 億美金,是 二十年前的六十倍。過去八年間,栽培面積和生產額每年以 30%的比例在增加。」再再 都顯示出中國的花卉產業正逐漸蓬勃發展。而以外銷狀況而言,近年來花卉出口增長較 快,有人說中國即將成為世界花卉加工廠,確實有這種趨勢。2005 年花卉出口額為 1.5 億美元較前年增加了 6.9%,2006 年達到 2 億美元左右,而 2001 年僅有 8000 萬美元[29],

足以看出其花卉出口之成長。

二、花卉產能

雖然中國的生產量相當驚人,是全世界花卉栽培面積的三分之ㄧ。不過其生產效率 卻發生相當嚴重的問題。中國花卉報也報導出:「中國花卉產業在技術方面落後其他國 家。以荷蘭為例,一平方公尺可採收 300~400 枝玫瑰,但中國卻不過其十分之一而已。」

而相較於日本,中國的產能也不到日本的二分之ㄧ[21]。以目前的中國來看,其工資低 能夠生產便宜的切花,但從國際的觀點來看,產能低落對於日後愈轉型為出口導向的中 國而言,將成為其最大的挑戰。

三、花卉消費

若跳脫生產面,以消費面來看,中國的個人花卉消費也正在快速成長中。舉例來說,

近年來,中國切花出口至日本已成為話題,以康乃馨來說 2004 年進口量為 3700 萬枝,

2006 年更增加至 5000 餘萬枝[21]。這也造成了大多數人產生一種錯覺:中國生產之花 卉是以輸出為主。但,其實不然。事實上,中國的花卉出口量僅佔約其生產量的 2%,

其餘的 98%皆是由國內的消費者消費[21]。而其未來的消費能力的持續成長是可預期 的,以中國花卉報的報導做為依據:「中國人每人的平均切花消費量不過是先進國家日 本的三十分之一。」這三十分之ㄧ就足以消費其生產量的 98%。且花卉消費的主要客群 為富裕階層,中國的民生條件是愈來愈佳,相信未來富裕階層的人會一年比一年增加。

因此,我們能夠斷定中國花卉產業將來將會有一段時間持續高度的成長。目前中國國內 切花、盆花消費主要集中在節假日,特別是春節,盆花消費量約占全年消費量的 30%~

40%。其次為元旦、情人節、母親節、教師節。

四、花卉產業成長歷程與現況

中國花卉園藝雜誌於 2007 年 5 月對中國花卉產業的發展歷程進行一些分析。在中 國花卉企業成長歷程上,中國花卉種植有 3000 多年的歷史,從 80 年代開始才真正成為 產業。明清時代,北京花鄉逐漸成為專門為宮廷服務的花卉生產基地,廣東等地的農戶 也在那個時期開始生產“年花",挑著擔子在街巷中銷售,是中國本土花卉商品化的發 源。在文化大革命時期,花卉被認為是資本主義的產物,中國花卉受到前所未有的空前 重創。不過,在改革開放之後,花卉栽培已逐漸回復。且此時國外花卉開始進入中國市 場,將栽培的技術、經營管理的理念帶入中國。也因此花卉產業開始逐漸形成。緊接著,

90 年代,大量的港、台商人擁入中國市場,政府也開始重視花卉產業未來的發展,大力 扶持花卉產業。中國花卉產業得以蓬勃發展。

根據中國農業部公佈的花卉統計資料來看,2005 年有花卉市場 2,586 個,企業 64,908 個,其中種植面積在 3 公頃以上或年營業額在 500 萬元以上的大中型企業 8,334 家,花 農 1,251,313 戶,從業人員 4,401,095 人,專業技術人員 132,318 人[18]。企業規模與經 營管理水準企業規模主要從員工數量、生產面積、營業額等方面衡量。中國花卉企業中,

農戶數量龐大,小企業多,中大企業少,就是底盤大,上頭小。多數農戶生產面積只有 幾畝,員工就是幾個家庭成員,平均每戶 2~3 人,年營業額幾萬元。農戶的數量是企 業數量的 20 倍之多。而以 2005 年的資料來看,64,908 個企業當中,種植面積在 3 公頃 以上或年營業額在 500 萬元以上的大中型企業只有 8,334 家,所占比例不到 13%,形成 人們常說的“有數量,缺巨人"現象。如果與已開發國家相比,中國花卉企業的生產面 積普遍偏小,營業額或產值則更小。荷蘭大約有花卉種植者 2.5 萬家,生產面積約 1.1 萬公頃,就業人口約 7.2 萬人,銷售額則高達 73 億歐元[29]。中國花卉企業經營管理水 準這些年有很大提高,產品品質不斷提升,但與已開發國家相比,還有相當大的差距。

另外,近年各個領域協會、團體組織的組建十分活躍,如中國花卉協會在 2001 年 成立了零售業分會,2005 年又成立了盆栽分會,雲南花農自發成立的聯合體甚至已經多 達百餘個[29]。總之,以後的花卉企業,就分工面而言會分得越來越細,以提高每一環 節的水準,但就組織面將會聯合得越來越緊密來增強對外之競爭力。

五、產業鏈

若將中國的花卉企業以產業鏈:育種、生產及流通來看,我們可以發現,從面積上,

中國是名符其實的花卉生產大國。但是,明顯地其育種能力卻是較為低落的。花卉生產 所需的品種、種子、種球、種苗主要依賴國外直接進口。花卉企業的大部分分佈在生產 上,大中型企業在園林、苗木、切花、盆栽生產上都有分佈,而中小企業和花農主要集 中在苗木、草花生產,其次是鮮切花,從事盆栽植物生產的花農不多,可能是因為盆栽 的設施和技術水準門檻較高的緣故[29]。而中國的花卉流通,也是一個產業瓶頸,不僅 企業(含個體戶)數量偏少,這些企業力量也有限,不能為龐大的生產提供足夠的流通支 援。缺乏專業的花卉運輸公司,運輸設備較為落後。許多花農依然用手扶拖拉機、小馬 車、摩托車、自行車送花到市場。出口公司常常在市場上購買切花,加工、包裝後出口,

很難保證產品品質。一些大型花卉企業用自己公司的卡車直接運送產品到目的地,但是 由於沒有專業化的冷藏車輛,鮮活花卉產品在運輸中損失較大[43]。另外,大多數花農 對收穫後的切花基本不進行分級、加工、包裝等產後處理,以 200 支或 300 支為一捆,

打包送到市場銷售,這樣既保證不了商品的品質,又容易在運輸中壓壞產品。最後,出 口運價高,運輸條件差亦成為致命傷。以出口至日本大阪為例,據有關資料統計,昆明 到大阪飛行 4.5 小時,運價為 2.9 美元/千克。而從印度孟買到大阪飛行 10 小時,運價僅 為 2 美元/千克;從哥倫比亞到大阪飛行 24 小時,運價也不過 3.25 美元/千克[43]。

六、政府政策

以政府政策面來看,中國各級政府將花卉作為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內容,在政 策和資金支援上給予重視。

中國花卉產業發展的一大特色就是很大部份的生產專門供應公共綠化用途[21]。以 道路綠化及城鎮綠化等公共綠化事業而言,政府部門投注了相當的關注以及支持。積極 的在主要的高速公路道路旁進行植栽。這些經費皆是由政府來支出。因此,中國花卉園 藝如此發達,政府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除了公共綠化之外,對於博覽會等花卉相關的活動,中國政府的投資也是毫不手 軟。1999 年在雲南省昆明市舉辦 A1 級的世界園藝博覽會,藉由博覽會讓世人了解中國 花卉園藝的實力;2005 年在四川省成都市舉行的國內博覽會也有世界級的規模;2006 年於瀋陽市舉辦 A2 級的世界園藝博覽會更是毫不遜色,據報導指出該博覽會為世界最 大的花卉博覽會。未來於 2011 年將再度在昆明舉辦 A1 級的世界園藝博覽會。同時,施

行各種政策,努力推動花卉園藝大眾化。這些陸續展開的各類活動再再都象徵著中國政 府對於花卉園藝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