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一、 中文書目

方美霞(2003)。大臺北地區學生世界音樂偏好之調查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 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任蓉(1995)。美聲法與藝術的歌唱。臺北:樂韻。

吳明清(1991)。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之分析。臺北市:五南。

吳明隆(2006)。SPSS 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臺北市:知城 數位科技。

吳榮桂(2002)。頭聲唱法解析。臺北:樂韻。

宋茂生(1989)。氣功與聲樂呼吸。臺北:大呂。

李君儀(2004)。國小四年級兒童曲調聽音能力之調查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 傳統音樂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李佳玲(2005)。戈登(Gordon)「音型教學」對國小二年級學童「調性音樂

性向」與「歌唱音準及節奏表現正確性」影響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音樂

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李素菁(2005)。臺北縣國小音樂欣賞偏好之調查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音樂 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林小玉(1997)。二十世紀音樂與音樂欣賞教學。世紀末的回顧-二十世紀音樂

與音樂學研討會論文集,111-125。臺北市:臺北市立師範學院。

林月和(1989)。美聲唱法。國教天地,80,28-31。屏東師範學院。

林生傳(2007)。教育研究法:全方位的統整與分析。臺北:心理。

林福裕(1991)。兒童發聲與合唱指導。臺北:中國音樂書房。

林璿姿(2008)。內在聽音訓練對兒童曲調音感能力之影響。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林麗月(2003)。音樂基礎訓練的知與行。臺北市:中國文化大學。

武嘉莉(2007)。母親社經地位、音樂教養態度與兒童音樂性向之相關研究。國 立新竹教育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姜曉玲(2006)。肢體融入曲調音程教學對國小三年級兒童歌唱音準之影響。國 立臺北教育大學音樂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洪約華(1994)。歌唱教學之省思。國教輔導,33(6),35-39。

洪約華(2008)。歌唱、太極、音樂人;音樂潛能的探索與開發。桃園:原笙國 際。

洪櫻娟(2006)。國小學童歌唱表現成敗歸因之調查。臺中教育大學學報,20(2), 33-60。

范姜登耀(2008)。國小三年級學童音樂性向與家長教養態度及家庭社經地位之

相關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孫清吉(2001)。自然的歌唱法。臺北:大陸書店。

徐天輝(1992)。高大宜音樂教學法。臺中:育華。

馬革順(1992)。合唱學。香港:宣道。

康美鳳(2001)。人聲的奧秘-如何擁有美妙健康的嗓音。臺北:世界文物。

康謳(1980)。音樂科新舊課程比較研究。臺灣教育,350,15-17。

康謳(1979)。音樂教材教法與實習。臺北:天同。

張春興(2002)。教育心理學。臺北:東華。

教育部(1975)。國民小學課程標準。臺北:正中書局。

教育部(1993)。國民小學課程標準。教育部。

莊敏仁(2005)。國小一年級學童演唱不同文化歌曲影響唱歌聲音之研究。2005 音樂教育學術研討會---社會、教育與文化脈落的探討,21-42。

莊 敏 仁 ( 2010)。 建 置 兒 童 唱 歌 聲 音 測 驗 。 臺 北 , 東 和 。 許常惠(1993)。學習音樂百科全書-實用音樂辭典。臺北:旺文。

許雲卿(1994)。國民小學兒童歌唱教學研究。臺北:師大書苑。

155

許雲卿(1998)。國小低年級實施歌唱教學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29,

327-343。

許雲卿(1999)。二十一世紀日本音樂教育之動向。世紀末的回顧-各國音樂教

學研討會論文集,33-68,臺北:臺北市立師範學院。

許瑾翎(2004)。中部地區國民小學學生調式旋律辨認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 院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郭美女(2004)。聲音與音樂教育。臺北:五南。

陳亞青(2008)。彰化縣國小學童參加弦樂團學習動機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 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

陳佳芸(2006)。臺北縣國小一年級兒童唱歌聲音之調查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 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陳怡婷(2002)。國小學童音樂性向測驗編製研究。臺中師範學院教育測驗統計 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

陳貞銣(2008)。VAAI 音程歌唱音準評量工具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音樂教育 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陳祐加(1996)。創造思考策略教學對國小學童曲調創作學習效果之研究。國立 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陳景堂(2005)。統計分析 SPSS for Windows 入門與應用。臺北市:儒林。

陳綾君(2006)。多元音樂聆聽於國小學童音樂性向及音樂偏好之研究。國立屏 東教育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陳穎靚(2005)。柯大宜音樂教法於曲調音程歌唱音準教學之研究。國立臺北師 範學院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陳學謙(1993)。國民小學兒童發聲法之指導。臺北師院學報,6,625-663。

黃玉瑋(2006)。男女教師三種不同範唱歌聲對國民小學一年級兒童歌唱音準之

影響。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黃凱音(1996)。歌唱藝術。臺北:天同。

楊兆禎(1982)。歌唱的理論與實際。臺北:大陸書店。

楊夢萍(2007)。鐵琴融入音樂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童節奏表現影響之實驗研究。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音樂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楊鴻年(2004)。童聲合唱訓練學。臺北:愛樂。

葉淑蕙(1979)。兒童青少年聲樂教唱。臺北:鹿鳴。

趙梅伯(1985)。唱歌的藝術。臺北:黎明文化 。

趙蘭珠(2005)。柯大宜教學法對國小二年級學童歌唱學習成效之研究。臺北市 立教育大學音樂藝術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北。

劉純瑛(2007)。基隆市國小學童樂器學習與音樂欣賞經驗對音樂偏好影響之調

查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音樂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歐陽如萍(1993)。聲樂與歌唱藝術。臺北:樂韻。

蔡天予(1972)。學唱歌與發聲法。臺北:金華。

鄭方靖(1995)。乘著歌聲的翅膀。臺中:臺灣省政府教育廳。

鄭方靖(2002)。當代四大音樂教學法之比較與運用。高雄:復文。

鄭秀玲(1981)。奇妙的聲音。臺北:三民。

鄭琇月(2003)。國小四至六年級節奏聽音能力及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臺北師 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薛良(1987)。歌唱的藝術。臺北:丹青圖書。

謝佩倫(1999)。國小學童 A 型行為、音樂性向、家庭音樂環境、音樂學習適

應之相關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謝瑩蓉(2008)。圖形與手勢輔助音樂要素學習之研究─以國小三年級為例。國 立臺中教育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

謝苑玫(2003)。改善歌唱教學評量的實作與討論。國民教育,92,71-78。

蘇郁惠(1997)。兒童音樂性向測量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國立正治大學教育學 系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157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