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第一章 緒 論

本研究的第一章緒論,共分成四節,第一節為研究動機,第二節為研究目的 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為名詞釋義,第四節為研究範圍與限制,各節分述如下:

第一節 研究動機

歌唱是人類的天賦本能,最早的音樂藝術,也是最直接天然的音樂表現方 式,在音樂教學中更不可或缺(黃凱音,1996;謝苑玫,2003)。歌唱的活動透 過音樂和語言相結合,用歌聲來表達人們思想情感,分享人類的生活經驗,反應 了人們精神面貌的藝術手段(蔡天予,1972;薛良,1987)。音樂教學中,匈牙 利作曲家兼音樂教育家柯大宜(Kodály Zoltán, 1882~1967)主張以唱歌教學為中 心,採集民歌編纂教材,強調音樂教育的基礎和學習音樂的最佳途徑即是唱歌;

而德國作曲家兼音樂教育家奧福(Carl Orff, 1895~1982)重視用語言、歌唱、肢 體和樂器創造音樂,因此歌唱是音樂表達中非常重要的方式,是音樂教學中不可 或缺的活動(徐天輝,1992;鄭方靖,1993)。

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中,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明定音樂的基本學習 內容要項包含「音樂知識、音感、認譜、歌唱、樂器演奏、創作、欣賞」等範疇,

各個學習階段皆有歌曲教唱與歌唱技能學習;美國國家音樂教育課程標準中的第 一項:「唱歌,能夠獨唱和合唱各式各樣的曲目。」也顯示出音樂教育中歌唱能 力培養的重要性(Hackett & Lindeman, 2006),因此歌唱的學習與歌唱能力培養 是國民教育非常重要的一環。

在歌唱的學習中,包含呼吸、發聲、共鳴、音準、吐字與咬字等訓練,由此 可知音準訓練是教學重點之一。音樂的演奏無論是獨唱、合唱或管弦樂器的發 表,第一要件就是音高準確(楊兆禎,1982),音高不準確,其他方面表現再好

也很難是好的表演,「走音」問題是兒童學習歌唱普遍存在的情況,走音即音唱 不準,一旦走音音樂的優美旋律全被破壞,更不可能展現諧和均衡的優美音色了

(鄭秀玲,1981)。

影響歌唱音準的因素有很多,生理、心理、環境或學習都會影響歌唱音準能 力。生理方面,兒童歌唱能力的發展有其次序性與階段性,不少專家學者依據年 齡對兒童歌唱能力發展特徵做分類,音域的發展通常會隨年齡擴展,至於音準能 力方面是否也會隨著年齡發展而提高穩定度,學者多持肯定立場(林福裕,1997;

孫清吉,2001;Hackett & Lindeman, 2006;Phillips, 1996;Rutkowski, 1996),研 究者則欲調查此論點是否與國小學童實際的歌唱能力情形相符,瞭解國小學童的 歌唱音準表現表現是否會隨年齡增進。

除了音域會隨著年齡擴展,聲音也會隨著年齡增長與身體成熟有所變化,

Phillips(1996)指出唱歌聲音(singing voice)的發展與身體的成熟有關,唱歌 聲音的劃分多以幼聲期、童聲期、變聲期、成年聲期等階段區別聲音特徵(任蓉,

1995;林福裕,1991;孫清吉,2001;蔡天予,1972)。莊敏仁(2010)針對國 內音樂教師的需求,依據 Rutkowski 的唱歌聲音發展測量並作部份調整,建立了

「兒童唱歌聲音測驗量表(CSVM)」,總共分成十一種唱歌聲音類型,幫助教師 做為兒童唱歌聲音類型的判定與檢測兒童歌唱能力的工具。唱歌聲音的發展一般 認為會隨年齡改變,兒童的年齡和唱歌聲音呈現正相關(莊敏仁,2010),研究 者好奇國小學童使用唱歌聲音的實際情況,以及其與歌唱音準表現之相關情形。

音樂的學習也會影響學童的歌唱能力,多數研究顯示,音樂學習和訓練與音 樂的成就呈現正相關,意指音樂學習經驗和音樂表現有關(Hargreaves, 1986;

Nolker, 2001;Rainbow, 1965),蘇郁惠(1997)也認為音樂學習經驗和音樂性向 有顯著相關。部分研究則認為音樂表現和音樂經驗的關係不大(Groves, 1969;

Schleuter& Schleuter, 1989),因此音樂經驗可能有助於音樂能力的提升,但並非 絕對。

性別在音樂成就上的研究調查,有些會呈現女童優於男童的傾向,蘇郁惠

3

(1997)和謝佩倫(1999)的研究顯示音樂性向方面國小女生顯著高於男生;鄭 琇月(2003)指出女童的節奏聽音能力顯著高於男童,且性別差異的現象是隨著 年級的增長而增加;姜曉玲(2006)研究顯示女生歌唱音準能力優於男生。部分 研究則認為性別對音樂成就沒有相關,陳怡婷(2002)、武嘉莉(2007)測驗國 小女學童與男學童之音樂性向,顯示國小女學童與男學童之音樂性向並無顯著差 異;李君儀(2004)研究國小四年級發現性別對聽音能力影響不顯著,然而隨著 年齡增加,性別對曲調聽音能力影響日漸增加;楊夢萍(2007)指出性別差異不 會影響節奏表現,他認為性別如果造成差異是因為學習態度、興趣與動機的不 同,武嘉莉(2007)則推測現今家長已多注重兒童各方面之均衡發展,且科技網 路的發展使音樂聆聽隨手可得,使得男女生在音樂性向上無顯著差異。研究者認 為,性別與音樂能力的差異是文化或性別刻板印象所造成,才會有女童表現優於 男童的現象。除此之外,Phillips(1996)認為男生因生理成熟較慢,唱歌上不精 確的比例較女生多,使用唱歌聲音情形也會受身體的發展成熟影響,至於性別對 唱歌聲音與歌唱音準是否有影響亦是本研究探討之範圍。

研究者欲探討音樂學習經驗與歌聲方面之關聯性,並找出唱歌聲音與歌唱音 準測驗結果之相關情形,分析不同性別與年級在唱歌聲音與歌唱音準表現上的差 異程度,鑒於國內目前歌唱方面與音樂學習經驗之相關研究資料較少,因此,本 研究透過性別年級與音樂學習經驗的調查問卷填寫,實施歌唱音準表現測驗以了 解研究對象之歌唱音準表現,另使用莊敏仁(2010)的「兒童唱歌聲音測驗」調 查兒童的唱歌聲音類型,暸解國小兒童「唱歌聲音」、「歌唱音準」、和「音樂學 習經驗」的相關情形,提供日後音樂教師與學者參考,此為本研究的研究動機。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