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Gabriel a. Almond,Sidney Verba,張明澍譯(1996),《公民文化》,台 北:五南。

王意茹(1998),〈當代自由主義社會公民德行之研究〉,《公民訓育學報》,

(7 輯),頁 479-494

王錦雀(2000),〈公民教育實施的障礙與契機--社群主義觀點之分析〉,《公 民訓育學報 》,第 9 期,頁 219-239

朱諶(1993),〈高級中學三民主義課程的演進及其實施現況與問題〉,《高 級中學三民主義與公民課程之發展研究》,頁 17

江炳倫 (1998),〈我國學校的政治教育與政治社會化〉,《東方雜誌》,22 期,頁 29-34

吳儒佳(2003),《一個消失中的意識型態--以三民主義在台灣的傳播為例》, 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 士論文

呂亞力(1993),〈我國民主教育之發展與檢討〉,《文化變遷與教育發展》,,

頁 209-224

李沛青 (2010),《議題中心教學融入高中公民與社會課程影響學生公民參 與態度及公民參與行為之行動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公民教育與 活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發表

李旻憓(2008),《我國高中公民教科書之國家認同演變(1950-2007)》,國 立彰化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發表

李旻憓(2008),《我國高中公民教科書之國家認同演變(1950-2007)》,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發表

李美萱(2005),《高中學生公民資質之研究—以台北縣市公立高中為例》,

150

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發表

李書怡 (2006),《探索台灣民眾政治效能感的源起:學校公民教育的解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論文,未發表 沈 六 (1993),〈多元文化教育的意識形態與理論〉,《公民科教學研究》,

頁 103-117

周育德(2008),《臺灣公民資質之論述-以社區大學場域為焦點》,國立臺 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發表 周祝瑛(2003),《誰捉弄了臺灣教改?》,台北:心理

林火旺(2006),〈自由主義與我國的公民道德教育〉,《公民訓育學報》,2 卷(1 期),頁 1-18

林宏憲(2012),《國小學童家庭社會資本與公民資質之相關研究》, 大葉 大學教育專業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發表

林函緹(2013),《應用議題中心教學法於法治教育課程對國小高年級學生 公民資質影響之研究》,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 文,未發表

林清江(1996),〈學習社會的公民教育〉,《成人教育》, 38 期,頁 2-6 洪泉湖(1999),〈從多元文化教育的觀點論公民養成〉,《公民訓育學報》

第 8 期,頁 167 - 179

胡淑華 (2007),《服務學習融入國中公民課程對學生公民資質影響之研 究》, 東海大學 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發表

國立編譯館(1995),《高級中學課程標準》,台北:正中

張妤臻(2008),《自由主義與社群主義之辯,對儒家文化下台灣社會權責 組合的啟示》,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所碩士班碩士論文,未發表 張秀雄(1999),〈我們要培養甚麼樣的公民資質〉,《國立編譯館通訊》,12

卷(4 期),頁 40-49

張秀雄(2003),〈多元文化教育 VS.公民教育〉,《公民訓育學報》, (15

151

期),頁 37–60

張秀雄(2008),〈多元公民資質:新世紀通識教育的核心〉,《致遠管理學 院學報》,(31 期),頁 1-8

張秀雄,李琪明(2002),〈理想公民資質之探討-台灣地區個案研究〉,《公 民訓育學報》,(8 期),頁 1-32

張明貴(1990),《意識形態與現代社會》,台北:桂冠

張培新(2003),〈多面向公民資質與公民社會的發展〉,《公民訓育學報》,

(6 輯),頁 307-318

教育部(1983),《高級中學課程標準》,台北:正中

教育部(1995),《高級中學三民主義課本上冊》,台北:正中 教育部(1996),《高級中學三民主義課本下冊》,台北:正中 教育部(2005),《普通高級中學課程暫行綱要》,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8),《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綱要》,台北:教育部

章玉琴(1999),〈多元文化論公民觀及其公民教育觀之探究〉,《公民訓育 學報》,第 8 期,頁 343-370

莊富源(2006),《轉變中的臺灣公民社會與公民教育-有關學校公民教育 問題面向及其發展趨勢之研究 》,國立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 研究所博士論文,未發表

郭嘉惠(2004),《戰後臺灣高中公民教育之研究--析論公民科政治教材 之變革與發展》,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發表 郭豐榮(2008),《高中公民領域教材中「國家認同」變遷之研究—1995 年

至 2008 年為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在職進修碩士班 碩士論文,未發表

陳勇祥 (2000),〈公民資質教育的危機和轉機〉,《師友》, (520 期),頁 62-66

陳建吉(2010),《高雄市國小六年級學童積極公民資質與家庭因素之關聯

152

研究》, 大葉大學教育專業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發表 陳義彥等(2010),《政治學》,台北:五南

彭如婉 (1997),〈公民共和主義的公民教育觀〉,《公民訓育學報》, (13 輯),頁 109-119

彭如婉 (1998),〈從社群主義的公民觀探究公民教育〉,《公民訓育學報》, (7 輯),頁 435-450

曾俊瑋(2007),《現行高中公民與社會教科書國家認同內涵之分析》,國立 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發表 黃人傑(1987),《我國大專院校「國父思想」與高中(職)「三民主義」教材

適切劃分研究》:臺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

黃人傑、鄧毓皓主編(2001),《高級中學公民與社會第三冊》,台南:南一 黃人傑、鄧毓皓主編(2008),《高級中學公民與社會第三冊》,台南:南一 黃人傑、鄧毓皓主編(2012),《高級中學公民與社會第二冊》,台南:南一 黃人傑、鄧毓皓主編(2014),《高級中學公民與社會第二冊》,台南:南一 楊玲悅(2009),《國高中公民科教科書課程銜接之研究-以政治部分為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發表

董秀蘭(1998),〈政治教育的抉擇─為什麼?教什麼?〉,《公民訓育學報》, (7 輯),頁 255-272

詹前鋒(2010),《高中公民與社會第三冊政治意識型態之研究─不同版本 教科書之內容分析》,國立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發 表

詹豐榕(2010),《臺灣民主深化中的學校公民教育之研究-以 2006 年版高 中公民與社會科教材的內容分析為例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政治學 研究所碩士論文,未發表

廖珮君(2013),《屏東縣國小學童全球議題認知與世界公民資質關係之研 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社會發展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發表

153

廖添富(2000),〈自由主義與社群主義的公民教育觀〉,《公民訓育學報 》,

第 8 期,頁 1-14

廖添富、劉美慧、董秀蘭等著(1999),〈自由主義與社群主義的公民教育 觀〉,《公民訓育學報》第 8 期,頁 1 - 14

劉阿榮 (1999),〈威權轉型與環境政策─臺灣民主化的環境弔詭〉,《社會 文化學報》, (5 期),頁 47-75

劉阿榮 (2000),〈公民教育與公民社會?─以臺灣的威權轉型為例〉,《二 十一世紀的公民與道德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 145-164

劉阿榮 (2002),〈社群主義與公民資質:社群 v.s 族群的困惑〉,《二十 一世紀的公民與道德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 83-108

劉阿榮、林麗菊 (2000),〈當前臺灣公民教育的三種典範述評〉,《公民訓 育學報》, (9 期),頁 103-127

劉姝言 (1997a),〈自由主義及其公民教育〉,《公民訓育學報》, (7 輯),

頁 573-598

劉姝言(1997b),《自由主義及其公民教育》,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 研究所碩士論文,未發表

劉姝言(1998),〈自由主義及其公民教育〉,《公民訓育學報》第 7 期,

頁 573 – 598

劉姝言(2006),〈台灣公民教育的民主性之內容分析 以高中公民課程為 例〉,《研究論文》,2 卷(1 期),頁 83-113

蔡孟潔(2010),《高雄市國小六年級學童積極公民資質與家庭因素之關聯 研究》,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社會研究所碩士論文,未發表

蔡昀珍(2006),《我國高中「公民與社會科」教科書民主意涵之分析》,

國立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發表

蕭高彥(1995),〈解構解構者,確立主體性?--評«Who are We: The Challenges to America's National Identity» (我們是誰:美國

154

國家認同所遭遇之挑戰)〉,《臺灣民主季刊》,第 2 期,頁 147-153 瞿海源(1998),《跨世紀公民教育的問題》,台北:桂冠

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