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有關公民教育應形塑何種理想公民之探討 壹、規準確立

壹、規準確定

第五節 有關公民教育應形塑何種理想公民之探討 壹、規準確立

透過公民教育、學校課程之設計,以達成「理想公民」之公民資格培育 與公民素質提升,乃公民資質之理念核心,也是公民教育的重要目的。在不

第七課 國際政治與國際組織

因此,人民對於國際政治必須要有清楚的了解,才能一方面協助自 己的政府,爭取應有的國家權利和國際地位,同時善盡國際義務;另一 方面透過對國際事務的參與,來影響他國政府,共同追求所有人民的安 全與福祉。

【國際政治的基本認識,引言,P168】

而民間團體及人士也運用旅遊、文化、體育交流,乃至慈善公益活 動等,來加強國民外交,但我國的外交空間仍然極為受限。今後如何突 破外交困境,仍將是政府與國人須共同面對的挑戰。

【我國與國際社會的關係,引言,P180】

119

同的公民資質理論中,對理想公民的培育有著不同的期待與夢想(表 5-10)。

本節將針對教材所呈現之公民資質類型,分析本時期對理想公民的期待。

(表 5-10) 公民資質理論中有關應形塑何種理想公民之差異表 自由主義 社群主義 多元文化主義 公民共和主義

是 是 是 是

(資料來源:參酌自廖添富、劉美慧、董秀蘭,1999:10-12)

貳、課文分析

第一課 民意與決策

隨著民主政治發展,人們愈來愈了解到,國家的存在目的應在於保 障人民、提供人民福祉,而非讓少數統治者以國家之名進行威權統治、

侵害人民權益。因此,發揮個人能力,監督並確保國家發揮應有的功能,

是公民應盡之職責。

【國家統治的正當性,國家統治的目的,P24】

第二課 民主政治與憲政主義

了解民主政治的意義與基本原則,並透過憲法規範架構,認識憲政 主義的憲法理念與我國憲政的變遷歷程。隨著時代環境的不斷變化,民 主政治面臨的挑戰也勢必更形複雜化,但只要我們能深切體認民主憲政 的價值與重要性,便能有效因應各種挑戰,捍衛民主憲政的架構,造就 提升人性尊嚴、保障人權的現代化社會。

【我國憲法的變遷,近年我國憲法的增修,P50】

第三課 政府的體制

身為民主國家的人民,應該要有更積極主動的心態,政府也需要激 發民眾對地方事務的參與,唯有中央、地方政府和企業、民眾、非營利 團體等共同合作,才能讓治理工作發揮最大的效能,為民眾提供最好的 服務。【我國的地方政治體制,地方治理,P50】

120

關於理想公民的公民資質培育,本教材各課課文架構皆呈現共同的現象:

先由個人角度切入,闡述民主的價值與需要後,藉由各種政治制度與手段,

第五課 政治意志的形成

政治意志是將內心的政治思想與外在的政治意見之統合。在民主國 家,人民雖有言論自由,但每個人思想觀念各不相同,且常處於鬆散而 無組織的狀態,因此在公共事務的參與上,無法形成有效的政治意志或 壓力。為了凝聚或促進政治意志形成,人民組成各種政黨、利益團體,

透過遊說、特定議題的宣導倡議等方式,促成政治意志的具體表達。

【政黨政治,引言,P106】

第六課 人民的參政

在民主社會中,人民是國家的主人,有權參與及決定公共事務。政 治參與的種類很多 … 其中,人民藉由選舉決定公職人員是最常見的方 式。人民還可透過公民投票,直接參與重大政策及法案的決定。

【人民的參政,選舉制度,P136】

第七課 國際政治與國際組織

因此,人民對於國際政治必須要有清楚的了解,才能一方面協助自 己的政府,爭取應有的國家權利和國際地位,同時善盡國際義務;另一 方面透過對國際事務的參與,來影響他國政府,共同追求所有人民的安 全與福祉。

【國際政治的基本認識,引言,P168】

而民間團體及人士也運用旅遊、文化、體育交流,乃至慈善公益活 動等,來加強國民外交,但我國的外交空間仍然極為受限。今後如何突 破外交困境,仍將是政府與國人須共同面對的挑戰。

【我國與國際社會的關係,引言,P180】

第八課 臺海兩岸關係的演變

中國唯有尊重臺灣人民的權益與意願,才能共創雙贏,而未來兩岸 關係的分合也將考驗著兩岸領導人的智慧。

【影響兩岸關係的國際因素,國際組織及其他各國的影響,P205】

121

來建構各課主題所建構的理想生活方式。不論是第一課「發揮個人能力,監 督並確保國家發揮應有的功能,以保障人民、提供人民福祉」、第二課「捍 衛民主憲政的架構,造就提升人性尊嚴、保障人權的現代化社會」、第三課

「與中央、地方政府和企業、民眾、非營利團體等共同合作,才能讓治理工 作發揮最大的效能,為民眾提供最好的服務」、第五課「凝聚或促進政治意 志形成,人民組成各種政黨、利益團體,透過遊說、特定議題的宣導倡議等 方式,促成政治意志的具體表達」、第六課「透過公民投票,直接參與重大 政策及法案的決定,做國家的主人」、第七課「運用旅遊、文化、體育交流,

乃至慈善公益活動,來加強國民外交協助,自己的政府,爭取應有的國家權 利和國際地位」與第八課「尊重臺灣人民的權益與意願,兩岸才能共創雙贏」,

皆已由教導學生平等尊重、理性溝通、各種權利保障、政治主張寬容的基本 政治理念培養,進一步透過群體共善概念,培養公民責任與義務感,激發公 共利益意識,促使個人願意為增進公共福祉而奉獻。儘管在民主國家中權力 的展現都是由己個人開始,但上訴課程設計中,更多偏向共同美好社會之「共 善」環境之追求,故上述課程理想公民培養,皆由自由主義偏向公民資質中 社群主義為主。

參、本節小結

有關應否鼓勵政治參與之公民資質理論分析,相關公民資質理論的呈現 主要集中在「國家的形成與目的」、「民主政治與憲政主義」、「政府的體制」、

「政治意志的形成」、「人民的參政」、「國際政治與國際組織」、「台海兩岸關 係的演變」這七課。表格分類如下,待第六章在進一步分析比較。

(表 5-11) 99 年課綱有關應形塑何種理想公民之分析表

課別 1 2 3 4 5 6 7 8 理想公民 V V V V V V V

類型 社 社 社 社 社 社 社

「社」為社群主義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99 年課綱政治課程內容,在公民資質理論與公民議題交叉分析檢視中

122

發現,除「公民教學應否保持政治中立」之探討呈現偏「自由主義」之公民資 質思維外,不論公民教育應否呈現多元價值觀、公民教育之特定意識型態呈 現、公民教育之特定意識型態呈現、公民教育應形塑何種理想公民等四項議 題,明顯偏向「社群主義」,蓋儘管自民國 76 年解嚴已近三十年,但社會卻 有因過度強調個人權利尊重,所導致社會秩序紛亂與民主價值混淆,此皆與 過去自由主義過度強調權利結果,反致人際關係疏離、倫理道德的低落和社 會風氣敗壞有關連。故在新課程綱要下之教材設計,嘗試從國家認同等社群 共善議題展開,培養學生能對其所屬政治社群能產生「認同感」,並透過公 民主動地參與和實踐,提高社群意識的未來理想公民形塑。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