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有關公民教育之特定意識型態呈現之探討 壹、規準確定

壹、規準確定

第三節 有關公民教育之特定意識型態呈現之探討 壹、規準確定

意識形態,又稱「政治意識形態」。在社會學中,政治意識形態是一種 確信的倫理,此倫理來自於社會運動、制度、社會階級或更大團體的理想、

原理原則、信條、神話或象徵,解釋社會該如何運作、提供社會秩序的一些 政治上、文化上的藍圖。政治意識形態,主要探討有關於自身如何分配權力 以及行使權力的界限為何。故針對特定之議題或爭議發生時,會有一套固定 完整邏輯論述之倫理價值觀去解釋、論述、主張、決定並執行,該價值即稱 之為意識型態。

歷經解嚴前之反共復國年代中「忠黨愛國」的高同質性社會,以及公民 教育政治教材「國家民族文化的復興」、「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等教條化意識 之課程內容 (莊富源,2006:193)。解嚴後,國內政治氣氛轉變,民主意識、

本土意識紛紛抬頭。爾後又歷經了兩次政黨輪替,民主制度的鞏固。此時期 之政治教材規劃上,國家特定之意識型態該如何處理或表達,本節將以(表 5-6)之差異表做為依據。

(表 5-6) 公民資質理論中有關特定意識形態表述之理論差異表 自由主義 社群主義 多元文化主義 公民共和主義

否 是 否 是

(資料來源:參酌自廖添富、劉美慧、董秀蘭,1999:10-12)

110

第一課 國家的形成與目的

國家認同分歧的因應之道:在歷經解嚴以來的政治改革,我國民主 政治愈趨成熟,如果能將這些對於國家認同的不同意見,視為公民意見 的自由表達,那麼將不至於對國家造成傷害…有必要以我國現行民主憲 政制度作為國家認同的基礎,並在此憲政制度下所開展的民主社會中…

針對國家未來的發展與走向,進行討論與溝通,使不同主張者能相互理 解彼此立場,以避免國家認同之歧異造成過多衝突。

【國家認同,當前我國的國家認同議題,P19】

貳、課文分析

儘管台灣在國家認同議題上,至今仍有許多歧見,課本堅信:面對不同 的主張與價值,只要能夠堅持民主制度中尊重、溝通、包容等精神,必定可 以化解許多的衝突,而離國家認同的目的與理想會越來越近。此種民主價值 的判斷與堅信,即是特定意識形態的支持。由於一開始課文述說民主制度的 優點(價值判斷),再以此判斷解決其他問題,並透過政治意識形態來達成未 來共善之目的,屬社群主義範疇。

在面對愛國教育的意識中,現階段公民政治教育如何擺脫過去威權體制 之思維,如何將國家認同藉由民主理念的實踐予以落實,對我國而言是培養 未來公民之公民教育之重要關鍵。本課利用中國大陸三峽大壩工程遷村的案 例說明,即便國家有這樣的需求與必要,且政府的作為也是因應國家發展整 體之需要,但若沒有統治的正當性,意即民意的依歸和支持,政府的公益作 為仍是不公不義之公權力濫權。強調民主制度內涵,依據主權在民之精神去 做價值的判斷,否定政府可以公益之犧牲為理由強迫人民負擔一定義務,屬 公民資質特定意識形態表述中自由主義的論述。

中國大陸在興建三峽大壩過程中,曾以「捨小家、為國家」的口號呼 籲長江兩岸人民配合遷移,但即便如此,缺乏適當住所安排的政策實施,

仍引發民眾強烈抗議,突顯出該政策缺乏正當性。

【國家統治的正當性,正當性與合法性的比較,P22,圖 1-33】

111

本單元內容係先依據民主自由之意識型態作價值判斷:權威是否來自人 民、基本權利是否受到保障、公民身分的認定具包容性、普遍性,並依此價 值判斷,質疑並否決非民主制度之政府作為(或規制),如意見表達常受到政 府的箝制或迫害、公民權受到限制等。由於內容係在教導民主的價值原則、

有限政府、人權保障等理念,並不強調得基於愛國主義灌輸而犧牲個人的權 利與尊嚴,屬公民資質中之自由主義思維。

儘管解嚴至今已近三十年,民主制度的實施,早已落實在政治,以及政 治以外的各項團體生活的決定產出中,但台灣的民主經驗中,至今仍有許多 議題值得討論,例如人民陷入民主與民粹的迷思困境。「民粹政治」經常指 政治人物動輒自稱代表人民,號召群眾支持,藉由群眾的力量行事。甚至以 民意為名,做出超越憲政及法律規範的事。故課文在此價值中立的前提下做 民主制度價值之澄清,以免破壞了國家立國之民主制度根基。屬政治中立,

第二課 民主政治與憲政主義

民主政治與非民主政治在制度上的主要區別為何?(1)政府權威是 否來自人民,政治權力的最終擁有者是人民,政府是在人民同意的基礎 之上獲得統治的權威;非民主的政治體制,權威來源是否具有民意基礎 無關。(2)人民基本權利是否受到保障:民主政治的體制下,人民享有諸 如人身自由、言論、等各種基本權利,不會遭受政府事前箝制或事後迫 害;至於非民主政治體制中,人民的意見表達常受到政府的箝制或迫 害…嚴格的新聞檢查制度,媒體受政府的監控…人民所能獲得的訊息幾 乎都是經過政府篩選的不完全訊息。(3)公民身分是否普遍:在現代民主 國家中,基於政治平等原則,對於公民身分的認定具包容性、普遍性;

但在非民主國家中,人們的公民權受到限制。

【民主政治的意義,民主政治與非民主政治的分野,P32-34】

民主政治是探詢民意的民意政治,但不是不負責任的民粹政治。民粹 政治鼓動民眾情緒性的激情,讓激情凌駕制度,但民意政治卻希望透過制 度來維護人民自由權利、確保政府能按民意來施政。所以,我們需要憲法,

透過憲法的規範來實踐民主、法治、權力分立等原則,以落實自由民主。

【責任政治,法律責任,P43】

112

乃自由主義之思維。

面對二二八之慘痛經驗和回憶,如何防止此種悲劇之歷史重演,我們需 要一套好的價值判斷與論述:包括民主價值的意義,在於透過人民基本權利 的保障去對抗欠缺權力正當性、合法性的執政者。「權力正當性」與「合法性

」正彰顯民主的價值與優勢,卻也是一個價值之判斷。課文在此訴說民主憲 政的重要,強調尊重人性尊嚴的必要,並對人權社會有所期待。除強調對個 別人權的捍衛,特別提及共善、群體之環境之期待,故仍屬公民資質中社群 主義之思維。

透過民主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意見,人民當家作主。「自我治理,自我 決定」乃民主制度之價值指標,表現民主的美好理想。此一價值判斷之論述,

鼓勵學生多多參與各式選舉活動,實踐民主所賦予的共同夢想搭建。此乃特 定意識形態之表述,而透過地方的公民投票,凝聚共識,決定在地人自己未 來的生活環境,屬公民資質中社群主義的思維。

第二課 政府體制民主政治與憲政主義

對臺灣人民而言,二二八事件與白色恐怖的苦難歷史,使我們更能深 切體認民主憲政的價值與重要性,並捍衛民主憲政以造就提升人性尊嚴、

保障人權的現代化社會。

【近年我國憲法的增修,政府體制的調整,P53,圖 2-18】

第六課 人民的參政

公民投票就是讓人民當家作主,體現人民「自我治理、自我決定」

的民主價值。圖為 2012 年 7 月 7 日舉行的「馬祖是否要設置國際觀光 度假區附設觀光賭場」公民投票。

【直接民主與公民投票,直接民主的意義及其重要性,P153,圖 6-16】

2008 年 11 月 15 日在高雄市舉行的「二十五人小班制」公民投票,

雖然投票率不到一成,未通過,卻是我國第一次依公民投票法成案的地 方性公民投票。

【直接民主與公民投票,臺灣的公民投票,P157,圖 6-18】

113

儘管台灣在國際舞台上被中國大陸孤立、架空,以至於我國在國際交流 上明顯被邊緣化。然除了政府相關部會積極尋求對策與方向,以期有所突破 外,全體國民與民間團體共同透過各種的手段,為台灣的國際地位與外交共 同苦力付出。而這一切共同努力追求的原動力,及來自我們對自身之民主價 值與法治機制的堅定信念,深信此一體制遠較大陸共產制度更適合人民的生 活。是故即便中國大陸之打壓,即便外交處境如此艱辛,民主價值對台灣已 是一政治意識形態,不但是國人自信的來源,也是共同追求的價值。屬於社 群主義的思維。

第七課 我國外交與國際地位

目前在國際社會上,只有二十多國承認我國為合法而獨立的國家,

大多數國際組織把我國排除在外,主要原因即在他們只承認「中華人民 共和國」,而且接受「臺灣為中國的一部分」的主張…面對這樣的挫折,

我們宜理性以對。既然問題的癥結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那麼兩岸關係 的調整就成為改善我國國際地位、參與國際社會的關鍵因素。在全世界 大多數國家都與它交好的局勢下,我國宜正視此一外交現實,改採靈活 務實之外交策略,並且致力於臺灣的經貿、文化等各方面的發展,加強 本身的實力,維護主權與尊嚴,並克盡國際社會的義務,才能爭取各國 友人的肯定,而在適當的機會或場合中,支持我國參與國際社會的組織 與活動。

【我國參與國際組織的情形,參與非政府的國際組織,P187-188】

第八課 認識國際社會

2008 年馬總統在就職演說中強調,我們始終堅持「捍衛中華民國主 權,維護臺灣尊嚴」,並在中華民國憲法的架構下,維持「不統、不獨、

不武」的現狀,並在「以臺灣為主,對人民有利」的原則以及「九二共

不武」的現狀,並在「以臺灣為主,對人民有利」的原則以及「九二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