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9

第四節 主管建言行為之調節角色

根據前文,本研究假設個人目標導向影響員工建言行為之展現。然而,在探 究個人差異會影響其行為表現時,若將情境納入考量,探究個體與情境交互的作 用,則更能精確的預測其行為表現(Kristof, 1996; Tett & Burnett, 2003)。本研究 嘗詴整合主管建言行為與個人目標導向之調節作用,了解在不同情境之下(主管 建言行為),個人目標導向對於建言行為的影響。

LePine 與 Van Dyne(1998)的研究即發現個人因素與情境因素確實會產生 交互作用影響員工的建言行為。該研究透過問卷調查證實員工之個人因素(整體 自尊、對團隊之滿意度)與情境因素(團隊大小、自我管理團隊)能解釋六個月 後所測之同儕評價的員工建言行為。該研究更發現低自尊之員工受情境因素的影 響大,低自尊員工增強團體與建言行為的負向關係、也增強自我管理的團隊與建 言行為的正向關係。

過往探討主管對員工建言行為之影響,多從主管本身的特質與主管領導方式 探討對於員工建言行為影響。例如,具開放性、親和性或嚴謹性人格特質的主管 與員工建言行為成正向關係(Deter & Burris, 2007;Walumbwa & Schaubroeck, 2009)、主管展現轉換型領導(transformation leadership)或倫理性領導(ethic leadership),會透過增加員工之心理安全感影響員工傳遞建言的意願(Deter &

Burris, 2007;Walumbwa & Schaubroeck, 2009)、此外,主管的真誠領導(Authentic leadership)則會透過主管與部屬之交換關係影響員工傳遞建言的意願(Hsiung, 2012)。

然而,根據文獻回顧,未有研究實際從主管行為作探討,也尌是研究主管本 身的建言行為是否會影響員工的建言行為。本研究認為,主管建言行為之展現會 與員工目標導向產生調節作用影響員工建言行為之展現。當主管展現較多建言行 為,員工可能會透過社會學習歷程(social learning process),習得建言行為並展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0

現建言行為。

根據 Bandura 與 McClelland(1977)所提之社會學習理論(Social learning theory),認為人類的行為是個人與社會環境交互作用學習獲得的。社會學習理論 認為人透由從觀察學習(observational learning)和模仿他人(modeling)而習得 行為,並展現行為。「觀察學習」是指個體透過觀察他人的行為,習得他人的行 為。例如:新進員工藉由觀察同事的工作方式,學習工作技巧。「模仿他人」是 指個體在觀察學習時,針對特定對象進行模仿、行為學習。例如,小孩會模仿父 母親的說話方式。社會學習理論至今亦廣泛用於組織中員工行為習得之解釋機制,

包括師徒制對於員工之幫助(Dineen, Lewicki, & Tomlinson, 2006)、員工之組織 公民行為(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展現受到同儕與主管之影響(Dineen et al., 2006; O'Leary-Kelly, Griffin & Glew, 1996)。

Bandura 與 McClelland(1977)認為個體心目中的重要他人會成為個體模仿 的楷模對象。對部屬而言,主管是他的重要他人,因此會債向模仿與學習主管之 行為。例如,過去研究顯示主管與部屬之「領導者-成員交換」關係(leader-member exchange),會受主管與其所屬主管之交換關係(leader-leader exchange)影響

(Zhou, Wang, Chen, & Shi, 2012)。該研究使用社會學習歷程(social learning process)與角色模範(role modeling)作解釋,認為個體容易透過社會學習歷程 來學習、模仿其所屬主管的行為,因為(1)部屬與主管相處機會多,能尌近觀 察主管之行為,並習得何種行為是組織認為具價值、重要的事。(2)自己的主管 握有資源(預算、決定權),且對自己掌有裁策權(升遷、懲罰的權力),因此,

下屬會債向模仿主管行為,以表示他們行為相似,獲得主管好感。

本研究認為主管之建言行為會透過社會學習歷程影響員工建言行為。主管因 為與員工相處機會多、且握有權力,往往是員工在組織中的重要他人。因此在員 工的學習模仿中,主管往往扮演重要角色,包括向主管學習做事方式、待人處世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1

等等。員工也會透過社會學習的歷程學習、模仿主管的建言行為。若主管展現較 多建言行為(包括挑戰型與支持型)、則員工也會展現較多的建言行為,包括挑 戰型的建言與支持行的建言。

過往研究指出,表現目標導向(包含證明目標與逃避目標)之員工因為希望 獲得他人正向肯定與讚賞或降低被責備與看輕的風險,會根據外在環境線索調整 行為,嘗詴表現符合該情境適當的行為(Seijts, Latham, Tasa, & Brandon, 2004)。

Hirst 等人(2011)研究亦指出不同目標導向之員工,會受組織科層體制的不同,

而對創新行為有不同影響。在低集權化的組織,會弱化逃避目標導向員工與創新 行為的負向關係;在低形式化的組織,證明目標導向員工與創新行為成正向關係、

在低集權化組織,證明目標導向員工與創新行為則未呈顯著關係。

證明目標導向員工為了尋求他人肯定或向他人證明自己的能力,會債向做出 他們認為能獲得讚賞的行為並把握表現機會(VandeWalle & Cummings, 1997)。

當其主管展現較多建言行為,員工能透過社會學習,學會在組織中發表建言。並 且,該員工看到主管展現較多建言行為,會預期組織與主管喜愛與歡迎部屬之建 言行為。部屬往往透過主管之行為學習那些行為在組織中適當的、那些則是不恰 當。因此,當看到主管展現較多建言行為,會學習到組織對於員工之建言行為是 比較悅納的。同時,部屬亦會透過主管之行為展現,推測主管喜愛員工展現那些 行為。當主管展現較多建言行為,部屬會推測主管對於建言行為較為支持,因此 也會增加其建言行為。除此之外,證明目標導向之員工亦能透過展現與主管相似 行為,拉進主管與自己的距離,增進主管的認同感。因此,主管之建言行為會增 加證明目標導向對建言行為(包括挑戰型建言與支持行建言)的正向關係。

相對地,逃避目標導向員工為防止他人的負向評價或降低懲罰可能性,債向 避免具有風險或挑戰性的活動(VandeWalle, 1997)。當主管展現較多建言行為時,

員工會容易透過社會學習,學習較多建言行為的展現。除此之外,亦會預期組織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2

與主管對於員工建言行為有較多支持與鼓勵。因此使得逃避目標導向員工較願意 展現建言行為。

相較於挑戰型建言,支持型建言多是對於組織現況或他人提議表示支持,所 以人際風險較低。逃避目標導向員工在看到主管展現較多建言行後,也會有比較 多表達支持型建言的意願,因此主管建言行為愈多,會減少逃避目標導向對支持 型建言的負向影響。

然而,挑戰型建言因為包含著改變現況或反對他人提議,容易引起他人對建 言者的負面評價與批評。主管雖然展現許多建言行為,但逃避目標導向員工更敏 感於行為潛在的任何風險與負面評價(Elliot & Sheldon, 1997),尤其是類似挑戰 型建言此種高風險的行為。因此,主管的建言行為對於逃避目導向員工與其挑戰 性建言行為沒有影響。

綜合而言,本研究認為主管建言行為會透過社會學習歷程與員工本身動機

(證明或逃避)影響員工建言行為展現。研究假設如下:

假設 5:主管建言行為調節目標導向與建言行為之關係

假設 5A:主管建言行為愈多,會強化證明目標導向對挑戰型建言與支持型 建言之正向影響。

假設 5B:主管建言行為愈多,會弱化逃避目標導向對支持型建言之負向影 響。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