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主要照顧者的改變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二節 主要照顧者的改變

依據 Carter(2002)指出,服務提供者必須讓幼童父母知道應如何學習陪同幼 童一起參與早期療育計畫,因為當幼童父母理解療育計畫的內容後,將會為幼童 帶來鼓勵和為幼童準備適合他學習探索的環境,同時家庭也會改變原先家庭文化 的思維。Weiss, Caspe, & Lopez 在 2006 年也指出,當幼童父母積極參與以家庭為 中心的服務後,將會帶來正向親子、親師溝通和提升幼童在認知、溝通、語言及 學習動機的成長與學習。文獻指出幼童父母和家庭實際參與早期療育服務的程 度,將會直接影響幼童參與早期療育服務的成果,因此服務提供者應當盡量鼓勵 家庭參與,以獲得能促進幼童發展所需的正向親師溝通和學習共識(Kagan &

Neuman2000,引自盧明譯,2006)。從以上文獻可知,當主要照顧者積極介入以家

庭為中心的療育服務,因與服務提供者密切溝通和成為夥伴,而改變原本的親子 關係或環境或自我的態度。此過程,主要照顧者和家庭的所有改變皆是影響幼童 發展的重要因素。本節主要是以主要照顧者自我省察和旁觀重要支持者轉變的方 式,來娓娓道出主要照顧者參與以家庭為中心服務模式後的各項改變。

一、主要照顧者的自我轉變

(一)家庭角色期望與轉變

所有的參與者家庭在訪談中都表示,自從參與幼童療育後,對幼童的發展能 力和對於幼童參與療育的態度與期望,就開始與過去有明顯不同和改變,並且會 讓主要照顧者更容易察覺自己在未來療育過程中,應調整的方向。

自己對幼童的期望開始比較合理,會面對現實,不會不切實際,並且會一步 一步想辦法提升幼童發展。。

這兩三年來,看得也多了,目標也就往下調一點,這樣也就不會那

麼失望,因為期望高了,失望也就大了,目標下修一點,這樣就容易達 成了。來面對事實,這樣就覺得比較快活一點,就不會一直覺得怎麼沒 有進步?怎麼沒有達到要求?(20130523AF 訪談)

自己應該多協助幼童訓練,並且要努力突破現況,無論是自己做或找他人協 助,都應該更積極面對幼童的療育。

我發覺她們沒有時間做這些動作,這些動作除了我們去治療所做以 外,就是回家我們自己做。那我有交代那個保母,就是說老師在上課,

反正我們小孩也不會做什麼,就坐在旁邊旁聽而已,那你就幫他捏捏 腳,做做治療所那裡有的動作。(20130523AF 訪談)

接觸過老師這樣的治療,我會很清楚說他現在停留在哪個階段?哪 邊不足?讓我知道說我要在他們的黃金時期幫他們做完這些復健,就是 要突破這一層一層的關卡,以前的話,我會覺得由醫院去做或怎麼樣,

那現在我覺得這樣效果不行,…我才知道,原來你的小孩子的階段在哪 裡,然後我會朝這個一步一步把他的問題解決,……。(20130628BM 訪 談)

調整自己的心態,不但要想辦法讓幼童獨立,也要主動與朋友詢問他人的作 法。

讓他們盡量自主,不要什麼事都是父母親幫他們做,我想這個也是 從物理復健中也是學到蠻多這種...這種小技巧的。...。欸沒錯。所以我 們就會從這個當中,然後慢慢的去知道有些東西可能要去留意,比較懂 得去問朋友。(201305258BF 訪談)

修正自己的作法,無論是放手或主動多幫忙,目的都是使家人能有更多與幼

童相處的機會。

我會放手多一點給他爸去跟他互動。(20130525CM1 訪談)

我會督促他爸就跟他兒子玩,不要每次都抱著他,如果不跟他玩,

我就抱過來跟他玩。盡量幫阿姨作一些家事,讓阿姨 Focus 在幫他做事 情,讓他在做運動上面,讓他不用太累,忙東忙西。(20130525CM1 訪 談)

本研究中發現當主要照顧者開始參與幼童的療育後,開始明白自己應當要先 調整期望和態度,並且也會調整生活中的作法,使自己與家人都能和用更正確的 態度來協助幼童成長。而這些在家庭生活裡的種種改變,就是啟動自己用更正確 的態度來協助孩子成長,和發動影響幼童行為改變的鑰匙。

(二)嘗試以增權賦能的方法解決問題

主要照顧者開始調整自我教養態度與觀念,同時也會促進主要照顧者對幼童 或對重要協助參與者說明支持與照顧特殊需求幼童的方法與勇氣。這種增權賦能 的影響力,不但會讓被賦能的對象很清楚知道學習目的或協助方法,也會促進重 要參與者有興趣觀察幼童的發展改變和嘗試設法解決問題。

主要照顧者將從物理治療師處所得的親職知識,再轉移給平常照顧幼童的保 母。

對,因為我從你這邊學一學,然後再教她(指保母),因為這個保 母有保母執照,……,但帶小孩這方面就沒有聽過她有這方面的經驗。

(20130523AF 訪談)

主要照顧者會主動與麾下的服務使用者說明:「要做什麼、為什麼要這樣做」,

讓服務使用者更清楚明白活動執行的意義。

我是沒有教她(指保母)啦!但是我有告訴她,我們去要做什 麼,……,然後我會交代她說,你就一次給他喝多少 C.C.,老師休息時 間給他餵兩口,這個時間點有給他練習喝水,然後給他練習站,……。

(20130523AF 訪談)

對,我會把老師說的這些知識跟保母說,……,然後保母就趁這個 機會把他的兩隻腳用那個束帶把他束起來,然後就抱著這樣,就給他 站,……。(20130523AF 訪談)

讓他(指 BC)知道說,我如果做完這個動作我會有什麼樣的方式 去...譬如說我可以去溜滑梯或盪鞦韆,我之後腳就可以抬更高,我就不 會那麼緊張,讓他知道說做這個動作對他以後...去玩的方面會有很大的 改善,那他就會很大的動力。(20130525BM 訪談)

譬如說他(指 BC)會...譬如說他會高跪,他就可以自由拿到東西,

或是他可以高跪的看書,就不會緊張,或者是他手可以更自由活動,對 然後可以取比較高的物品,他就會自己很有自主性,他就不需要別人幫 忙,讓他知道他可以自己獨立完成,自己想要做的事,不需要靠大人幫 忙,他就會很有很大的動力。所以當 BC 問我時,我就會告訴他,因為 以後妳可以...會走路阿,可以自己玩、自己跳阿。(20130525BM 訪談)

主要照顧者的服務使用者也會嘗試將所學的知識融會貫通,並自己想辦法解 決臨時遇到的問題,後來再主動告訴主要照顧者此思考過程與結果。

她(指保母)發現一個秘密告訴我,他(指 AC)張力一直來,她 就一直給他推,兩個人好像在角力,她就有一次說,推推推完了,手不 放下就把他推著,推了十幾分鐘,通通都沒有怎麼樣。後來她(指保母)

就說,不要讓他(指 AC)打哈欠,因為他『哈~』的時候張力就來了,

有時候上課的時候,他(指 AC)一面站著,她(指保母)一隻手就給 他(指 AC)托著嘴巴,不要給他打開,給他抿住嘴巴,這樣子十幾二 十分鐘,他就沒有這個張力來。(20130523AF 訪談)

有一次阿姨(指 CM2)去上課完跟我講,因為我也沒有發現,她 自己觀察到原來是這樣子,她後來回來有一次剛好她順著沒有把他(指

CC)鞋子脫掉就下去做,就發現他(指 CC)不一樣,就比較沒那麼吃 力。(20130525CM1 訪談)

Dunst et al.(2002)指出以家庭為中心理念的服務與其他服務模式不同之處就 在於其對家庭所產生的增權賦能實質效益。陳采緹(2009)年的指出以家庭為中 心理念的服務提供者要能真正落實對特殊需求幼童父母的增權賦能任務,也就是 不用專家權威而是用心引導幼童父母,對服務接受者分析、尊重與支持服務接受 者的選擇,讓服務接受者成為真正的服務決定者和執行者。簡而言之,增權賦能 就是讓接受服務者能擁有發自內心的自信,懂得善用與發揮自身俱有的智慧,享 有應得的權利義務和責任。

本研究在此部分的訪談中發現,原本主要照顧者應是物理治療師的服務接受 者,但是他卻開始轉變成為是保母或外傭的教練,所以,會對接受受他服務的服 務使用者分析說明使用方式或使用目的,但是也會尊重服務使用者的選擇。而原 本的服務接受者也會開始在角色扮演上有所改變,變成主要照顧者是他的服務接 受者,會主動對主要照顧者說明當自己在獲得知識轉移後,經自己整理和融會貫 通後之新發現和新心得。這種主要照顧者與他的服務接受者之間,彼此用心分析 與解決問題、和互相尊重與支持的作法,就是認同與協助對方做到增權賦能之舉 動,也是證明以家庭為中心理念之服務可貴之處。

(三)跟治療師信任關係的變化

當主要照顧者看見幼童進步後,會讓主要照顧者願意主動與物理治療師吐露 居家觀察心得,期待雙方都能再進一步找到能讓幼童進步的方法,這種渴望幼童 進步的心願是驅動主要照顧者與物理治療師建立信心和信任的基礎。

因為小孩子有進步,……,所以對小孩子就比較沒有那種壓力,就 會覺得說好像比較不一樣。(201300628AM 訪談)

今天可以很明確的看到當 AM 一開始呼喚 AC「抱抱」時,AC 在 不哭的情況下,很自然的將雙手從身旁移至中間,顯現 AC 已能聽單一 指令,也有動機想要活動了,這讓 AM 和 AF 非常有成就感。(20130502 服記表)。

很明顯看到小孩子的進步,還有小孩子的能力提升,讓你更有信心 往下再做。(20130525BF 訪談)

小孩子的進步就是我們最大的動力啦。... ,等於說我們的信心是 建立在小孩子的進步。(20130525BF 訪談)

BC 在坐有靠背的座椅時,還是會很緊張、很緊張,二隻手會緊緊

BC 在坐有靠背的座椅時,還是會很緊張、很緊張,二隻手會緊緊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