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九年一貫「人權教育」課程

在文檔中 人權 人權 人權 (頁 24-34)

本節就「人權教育課程之教育理論基礎」、「人權教育的課程目標」、「九 年一貫人權教育課程的內涵與評析」、「人權教育的教學策略」四部分來探討九 年一貫人權教育課程。

一、人權教育課程之教育理論基礎

人權教育包含了許多的相關的教育議題,包括法治教育、和平教育、性別平 等教育、環境教育、民主與公民教育、生命教育(洪如玉,2006)。分述如下:

(一)人權與法治教育

法治是保障人權的手段,人權是法治的目的,但是人權教育不僅要做到法治 教育還要做到更深一層面的道德人權教育,學生才能體會人權的真諦不是法律與 規則,而是更深植人心的倫理價值與道德精神(洪如玉,2006)。在教導法治教育時,

若也同時教人權教育,使其尊重他人的生命、自由等人權,則能減少侵犯他人權 利的程度,同時加強守法的觀念(蔡明殿,2004)。

(二)人權與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的目的是要促進學生思考、反省及理解生命存在的目的和意義,然 後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規劃並實踐人生目標,要使每個人的生命和死亡都有 尊嚴和價值,這和人權教育中的道德人權是相同的(洪如玉,2006)。

(三)人權與性別平等教育

人權教育和性別平等教育的目的都是在追求個人的自由與尊嚴受到保障與維 護的權利,只是性別平等教育則更著重於從性別向度來了解權利的範圍與內涵(洪 如玉,2006)。

(四)人權與公民教育

人權教育其中心目標是針對各種公民行為如培養擁有做道德選擇能力、面對 議題能採有原則的立場、能規劃人們民主的進程,使公民發展出道德和智性方面 的完整性,行使其公民身份的責任。其最終目標就是形塑一個負責擔當又能關懷 他人的世界公民,喚起對人權問題的覺知,將適當的人權價值投注於全球社會(蔣

興儀、簡瑞容譯,2002)。

民主與公民素養是教育的重要目標,更是人權保障的基礎之一,若是缺乏民 主價值與公民素養,也不容易體會人權的重要,更不用說保障與尊重人權;公民 教育與人權教育有異曲同工之妙,人權的實現有賴於民主制度和健全的公民社 會,而公民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讓每位公民的人權獲得保障(洪如玉,2006)。

(五)人權與價值教育

人權教育是由各種價值所形塑的,包含經濟平等、機會平等、民主參與、人 格自由、環境的永續經營,這五種價值來自人權各類範疇的不可分離性,是人類 倫理規準的整合,他們皆源自於人性尊嚴與完整性這個核心概念,彼此相互聯繫 而密不可分,這樣的價值遍布在人權教育中,將五種價值注入生活經驗中,經由 改變人類境況而開創良善的社會(蔣興儀、簡瑞容譯,2002),所以人權教育就是種 價值教育。

(六)人權與和平教育

實施人權教育能夠實現和平教育,因為人權教育所要追求的目標就是達成和 平的基礎(蔣興儀、簡瑞容譯,2002)。

和平教育一個重要推動面向是和平與非暴力,這也是人權教育的重要目標,

但相異點是,人權教育強調每個人的人權和不侵犯,和平教育的重點在建構和平 的社會(洪如玉,2006)。

綜上所述,人權教育包含眾多教育議題,包括法治教育、和平教育、性別平 等教育、環境教育、民主與公民教育、生命教育,這些議題在現今的國中小學中 每年的編寫課程計畫也都要求必須融入重大議題,可見這些議題都是環環相扣 的,所以陳玉佩(2000)才說人權教育是幫助學生成長的全人格教育,教學中融入這 些議題的目的也是讓教學更健全學生的人格,而人權教育更是能和眾多議題同時 結合的一種教育,所以實施人權教育的確有其必要性!

二、人權教育的課程目標

人權教育的課程目標即是透過人權教育環境的營造與「經驗式」、「互動式」、

「參與式」的教學方法與過程,協助學生澄清價值與觀念,尊重人性尊嚴的價值 體系,並於生活中實踐維護與保障人權。具體而言,人權教育著重在認知、情意 與行為三方面,讓學生對人權有一恆久、正向且一致的態度取向,將人權內化為

普通常識與生活習慣,課程目標為(教育部,2003b):

(一)認知層面:瞭解人權存在的事實、基本概念、價值等相關知識。

(二)情意層面:發展自己對人權的價值信念,增強對人權之正面感受與評 價。

(三)行為層面:培養尊重人權的行為,及參與實踐人權的行動力。

而湯梅英 (2001a)建議,人權教育應包含認知、態度與實踐三個層面,具體內 容包含人權文化的培養及人權理念的學習;經由人權歷史、國際人權條例和人權 法案教導,塑造學生人權概念,從人權生活案例和團體活動的實際參與,利用價 值判斷、兩難困境討論等方法,讓學生探究、澄清自己的信念和價值,從中學習 解決個人問題和社會議題,養成尊重、自信、平等及公平的觀念,形成重視人權 尊嚴與價值的人權文化。

綜上所述,人權教育的課程目標應包括三方面,在認知方面:應讓學生對人 權的基本概念、價值有基本的認識,充實人權知識,包括權利的種類、世界人權 宣言、人權歷史、國際人權條例和人權法案和兒童權利公約條款內容等;在情意 方面:能發展對人權的價值信念,增強對人權的正面感受與價值,培養人權的態 度與責任,形成重視人權尊嚴與價值的人權文化;在行為方面:將認知與情意的 學習成果展現在人權的實踐上,展現參與實踐人權的行動力。

三、九年一貫人權教育課程的內容與能力指標

由於人權教育是六大議題之一,因此在實施人權教育時應先對九年一貫課程 綱要分析,研究者將九年一貫課程人權教育課程主要內容和能力指標兩部分,分 述如下:

(一)人權教育的主要內容

根據教育部《人權教育-推廣與深耕【完整版】》(教育部,2003a) ,人權教 育的內涵可定義為:「藉由教育的設計與作為,讓每一個人能夠且願意主張自己 的權利,同時也能夠且願意尊重他人的權利;建立人權文化的社會,每個人能主 張自己的權利也尊重他人的權利,並進而關心整體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形 塑一個逐漸趨近正義的社會。」,將這項人權教育的內涵解析開來,可以包含以 下五項:

1.能夠主張(尊重)自己的權利:個人明確知道自己於各種社會情境下的

表 2-2-1 九年一貫課程人權教育課程主要內容(續)

容中,對於各個學習單元可以整合的領域有概略說明,例如人權價值與實踐的學

表 2-2-2 人權教育分段能力指標與十大基本能力之關係(續)

表 2-2-2 人權教育分段能力指標與十大基本能力之關係(續)

表2-2-3 第三階段人權教育分段能力指標與十大基本能力之關係

第三階段

(5-6 年級) 人權議題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2-3-1 了解人身自由權並具有自我 保護

的知能 自由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1-3-5 搜 尋 保 障 權 利 及 救 援 系 統 之 資

訊,維護並爭取基本人權 尊重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2-3-4 理解戰爭、貧窮及階級剝削對人類 的影響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2-3-4 理解戰爭、貧窮及階級剝削對人類 的影響

和平

資料來源:節錄且整理自教育部(2003b)

四、人權教育的教學策略

人權教育的教學目是要讓學生學習到人權相關的知識、人權的行動技能與價 值態度等,所以人權教育的教學中要有教學活動是建立學生的人權知識,要有教 學活動是養成學生有實踐維護人權的技能,要有教學活動能養成學生尊重人權的 態度,所以必須有多元的教學策略來達到人權教育的目標。

研究者綜合多位學者(吳宗立,2001; 李柏佳,2001; 黃雅文、陳碧祥、姜逸群,

2003)對實施人權教育的教學法簡述如下:

(一)問題解決教學法

以人權問題或人權事件所衍生之問題型態進行教學,高年級宜鼓勵學生從團 體討論及互動中理性思辨,習得人權的價值、實踐,團體討論中的成就感亦能激 勵學生實踐和捍衛人權的意志。

(二)創造思考教學法

教學中有很多學生內心看不到的思維,運用思考單,讓學生有機會藉由書寫

過程針對人權教學內容加以沈澱、分享內心感受。

(三)合作學習教學法

透過方案設計,將學生分組進行合作學習,經由小組合作及討論可以激發學 生對人權問題解決的創造思考和批判思考,如小組合作「如何建立友善校園」的 方案,讓學生從做中學中建立人權該有的價值。

(四)活動體驗教學法

如角色扮演典範學習,提供學生反思與學習的機會,劇情中應有學習的對象 和省思的機會,角色扮演中抒發兒童心中意念,隨機引導正面的人權價值。設計 虛擬情境或領入真實情境,讓學生體驗到「人權受侵害」的感受經驗,藉此建立 正確價值觀,培養兒童堅定維護人權的信念。

(五)意義建構教學法

結合生活事例如電影、新聞時事、生活經驗等去團體討論來增進人權理解:

人權是經由學習、理解、實踐而發展出來的概念,應讓學生結合生活中、學習上 的各項人權議題,讓學生進行思考、討論、反思,不僅促進學生對人權概念的理 解,再鼓勵實踐於生活中。

(六)講述教學法

雖然傳統直接講述法有許多限制性,但針對人權概念或事件做基礎性教學 時,也不失為一種可以採用之教學法。

(七) 戲劇與遊戲

藉由體驗、寓教於樂方式將人權觀念普及推廣,遊戲中隱喻人權的觀念,使 兒童從中仿效、遷移記憶、形成印象,潛移默化的建立人權的觀念、價值和意涵,

是人權教育教學經常採用之方法。

五、小結

九年一貫課程下的人權課程是朝統整融合的取向發展,並結合多元的教學策 略,因此當教師在實施人權教育時,應該依學生的學習階段、學習目標,採不同 的教學策略,如問題討論、合作學習、創造思考、角色扮演、電影等,提供學生 多元的人權學習。根據人權教育的能力指標,整理出要探討的人權議題有自由、

在文檔中 人權 人權 人權 (頁 2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