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批判思考的理論與相關研究

在文檔中 人權 人權 人權 (頁 34-47)

本節就「批判思考的定義」、「批判思考的內涵」、「批判思考相關測驗工 具」、「批判思考教學」來探討批判思考如何使用在本研究人權教育電影課程中 來增進批判思考。

一、批判思考的定義

批判思考是著重在什麼是該相信或什麼是該做的一種明辨道理反思的思考 (Robert H. Ennis,1985)。Paul 指出批判思考是紀律嚴明,自我導引的思考,對知識、

事物及思考本身的某一型態或層面提出完美的例證(引自張玉成, 1993)。

由 Facione 等人組成的「Delphi Project」研究小組對批判思考的定義做成一個 完整的註解,共識如下:「我們瞭解批判思考為有目的性及自我調整的判斷;根 據判斷,我們對事物進行詮釋、分析、評鑑、推論,並對於此判斷所依據的證據、

概念、方法、及規準做成解釋。」(葉玉珠,1998)。

批判思考是一種高層次的思考能力,包含認知、情意和技能三方面,它具有 程序的心靈活動與心理操作的綜合體,此一複雜的思考歷程除了必須具備某些傾 向和能力之外,尚需視問題所處的脈絡,建立一個內在的價值判斷規準,面臨是 非善惡價值判斷的兩難情境時,必須能結合外界資訊、本身觀察所得的訊息、自 己先前己接受的結論和本身的先備知識,構成奠定個人在問題解決之基本依循的 推論基礎,個人需要依據客觀的證據、審慎的態度及一定的標準,藉由內省與邏 輯推理等思考方式,審慎合理地對問題或陳述加以澄清、評鑑,並決定何者可以 相信或何者應該做,進而解決問題,從事正確判斷來解決問題的心理歷程和能力

(葉玉珠,1991;陳蜜桃,1995;洪久賢、蔡長艷,1995)。

批判思考是複雜心智運作的過程,兼具知識、技能、態度等面向,更包含了 問題解決、價值判斷、邏輯推理、審慎檢驗與反省實踐等成分,是一種高層次思 考能力的展現(陳麗華、李涵鈺、林陳涌,2004)。

而溫明麗 (1997) 以一九九五年在美國加州索諾瑪州立大學 (Sonoma State

University)第十五屆批判性思考的國際會議達成對批判思考定義共識將批判思考 定義為:批判思考是一位自主性自律能力者,其心靈所從事之辯證性活動,包括質 疑、反省、解放與重建,旨在使人類的生活更具合理性。

綜合上述學者對批判思考的闡述,批判思考應具備以下的特性:

(一)批判思考是高層次的思考能力,包含認知、情意和技能三方面。

(二)批判思考是一複雜的歷程,包含詮釋、分析、評鑑、推論歸納、演繹、

澄清、解釋、評估等能力。

(三)批判思考包含問題解決、價值判斷、邏輯推理、審慎檢驗與反省實踐 等成分。

(四)批判思考是一位自主性自律能力者,其心靈所從事之辯證性活動,包 括質疑、反省、解放與重建,旨在使人類的生活更具合理性。

(五)批判思考是內在價值判斷規準的建立,審慎對問題加以澄清、評鑑,

並決定何者可以相信或何者應該做。

二、批判思考的內涵

就批判思考的內涵來看,由於學者對於批判思考的看法採取不同的角度與觀 點,所以產生不全然相同的詮釋,綜合國內外學者批判思考的內涵可以分為三個 面向:(一)批判思考的技能層面:將批判思考視為一種技能,認為批判思考是 一種技術或能力,包含集中注意力、分析、判斷等。(二)批判思考的態度層面:

認為個人在進行批判思考時,除了技能外,還須具備肯用心思考的態度,認為批 判思考是一種人類心理的意向或傾向。(三)批判思考的知識層面:認為批判思 考需要邏輯推理、科學方法及做判斷所需的規準等方面的知識,必須具備學科知 識為基礎,才更能有效的運用在日常的思考活動(蘇明勇,2003)。

本研究要探討人權教育電影課程對批判思考的影響,因此本研究中批判思考 的內涵只探討批判思考的技能與批判思考的態度,不探討批判思考的知識層面,

批判思考的內涵分為批判思考能力與批判思考意向兩部分來加以討論和選出本研 究適當的評量工具。

(一)批判思考能力

批判思考能力該包含了哪些能力?許多中外研究批判思考的學者探討多年,因 為批判思考是一個複雜的心智歷程,其批判思考的能力應有哪些項目,至今眾說

紛紜;以下就是研究者探討中外學者對批判思考能力的定義。

批 判 思 考 能 力 包 含 許 多 面 向 , 根 據 美 國 進 步 教 育 協 會 ( The Progressive Education Association)所屬的學校與學院關係委員會(Commission on the Relation of School and College)將四項學生行為特質做為批判思考的定義,分別是(引自張 玉成,1993):

1.解析資料的能力(interpretation of data)

(1)瞭解資料相同點及共同趨勢的能力 (2)判斷現有資料能否構成假設的能力

2.應用科學原則的能力(application of principles of science)

(1)對事件發展能推斷結果、演變再加以解釋 (2)對臆測或解釋進行批判

3.應用邏輯推理原則的能力(application of principles of logical reasoning)

(1)對言論的邏輯有檢視能力

(2)區辨結論是否合邏輯或欠缺支持 (3)捕捉重點的能力

(4)應用邏輯解釋何以結論的能力

4.切實把握證據的能力(the nature of proof)

(1)客觀分析證據的能力

(2)認清假設及假設與結論間關係的能力 (3)對證據不足的覺察能力

(4)對假設是否可能獲得事證支持的判斷能力

(5)問題可否進一步探究及其探究方法為何的洞察力

(6)具有暫時接受或不接受假設的胸襟,及親自從事考驗工作的態度 (7)樂於尋找新證據以加強結論之正確性的態度。

除了美國進步教育協會(The Progressive Education Association)所提的四項十 五點批判思考能力特質外,1962 年的康乃爾批判思考研究計畫,也針對批判性思 考的能力列舉了十二項批判思考能力的指標,分述如下(引自張玉成,1993):

1.摘取要義的能力

2.辨識推論是否曖昧不清的能力 3.辨識論點是否前後矛盾的能力 4.評鑑結論正確性的能力

5.判斷言論敘述是否周延詳盡的能力 6.判斷內容與引用原理切合程度的能力 7.判斷觀察紀錄資料內容可靠性的能力 8.辨識歸納法所得結論之得當的能力 9.確定問題癥結的能力

10.辨認何者為假定的能力 11.判斷定義是否合宜的能力

12.評鑑權威者言論、意見和主張其可接受程度的能力

而根據 Ennis 及 Norris(1987)提出的批判思考能力主要為澄清(clarity)、

立論基礎(basis)、推論(inference)及策略行動的能力(interaction)四部分,

分述如下:

第一、 澄清事實的能力,對事實實際情況的通盤瞭解,包括基本澄清能力、

高級澄清能力。

1.基礎澄清能力

(1)能掌握問題重點所在 (2)能具分析爭議性問題 。 (3)能提出澄清或挑戰性問題。

2.高級澄清能力

(1)解釋議題中的名詞及概念。

(2)能辨認假設。

第二、立論基礎能力:強力證據為基礎的論證能力,就是辨別證據可信度的 能力,包括判斷論點的可信度、判斷資訊來源可信度。

1. 判斷論點的可信度。

2. 判斷資訊的可信度。

第三、推論的能力:根據現有資料能推測出結果的能力,包括演繹思考、歸 納思考及價值判斷的能力。

1. 從事演繹並判斷其演繹思考的能力 2. 從事歸納並判斷其歸納思考的能力 3. 形成價值判斷的能力

第四、運用策略行動的能力,指能有效與人溝通、交往的能力,這是在與他 人討論事情時、作報告或辯論時,需要運用的一些技能。

1.提出解決辦法。

2.與他人互動。

除了上述的觀點外,Halpern(1997)認為批判思考者應具備下列能力(引自葉玉 珠, 2000):

1.在解決問題時能確認、控制、或評估多重影響因素的重要性

2.當無法瞭解教材時,能區辨究竟是不是能定義一個名詞或是有沒有足夠 的訊息

3.當一個概念未被明確地定義時,能瞭解提出明確定義的重要性並能產生 新的定義

4.能思考所提出的支持理由是否能有效支持所做成的結論 5.能從實徵資料和證據(包括相關的推理)中做成推論

6.能使用理性的判斷標準權衡可能解決方案的利弊,並作成決定

7.當解決問題時能清楚覺知有助於問題解決的策略,並能有系統地加以應 用

8.在閱讀時遇到困難的內容,能監控自我的理解過程與方法 9.當解決問題時能預期困難所在

10.當說和寫時能清楚且有效地溝通

11.能辨識設計來引發某種情緒反應的宣傳技巧

Halpern 並將以上的能力歸納為語文推理、論點的分析技巧、檢驗假設的技巧、

機率和不確定性、決策與問題解決等五類來做為教學指引(引自葉玉珠,2000)。

批判思考技巧是一種高層次的認知技巧,綜合上述學者對批判思考能力主要 成分之看法,雖然各學者對批判思考的能力看法不一,但大略包含辨認假設、解 釋、演繹、選擇、檢視、比較、判斷、歸納、推論、綜合和評鑑等思考技巧,故 本研究採辨認假設、歸納、演繹、解釋、評鑑等五個批判思考之核心能力為測量 向度。

本研究所探討之批判思考能力即綜合上述學者之論點後,採取葉玉珠(2003) 的批判思考能力量表「批判思考測驗-第一級」」,做為測量學生批判思考能力的 依據。此量表將批判思考能力分為五個向度,則認為中小學的批判思考應包含辨 認假設、歸納、演繹、解釋及評鑑等五個技巧,其各項技巧分述如下:

1.辨認假設(assumptions identification)

是指能夠辨認出陳述或宣稱中被視為理所當然的隱含前提。這是指當我們在 敘述一件事情或表達一個看法的時候,通常是經由一些自己認為「理所當然」的 預設看法去衍生出來的,辨認假設就是能夠辨認一個敘述中已經存在「理所當然」

預設看法的能力。

2.歸納(induction)

是指能夠由已知訊息中歸納出最有可能的結果。這是指把每個題目中的敘述 都當作是真的,並且決定經由這些敘述最有可能導致的結論是什麼的能力。

是指能夠由已知訊息中歸納出最有可能的結果。這是指把每個題目中的敘述 都當作是真的,並且決定經由這些敘述最有可能導致的結論是什麼的能力。

在文檔中 人權 人權 人權 (頁 3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