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九年一貫課程藝術與人文的孕生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九年一貫課程藝術與人文的孕生

本節從藝術與人文的課程發展談起,後進入藝術與人文領域介紹,探討與論 述藝術與人文教育在課程與教學的意義,接續整理一些藝術與人文相關的問題看 施行困境與疑慮,最後提出研究者對藝術與人文課程的一些想法。本節計二大點:

一、藝術與人文課程的發展概要。

在陳述1998 年至 2003 年三版本綱要的意念及論述,而整理 3 版本綱要的特 質精要和主要差異,做倆倆比較,而陳示列出主要觀念和內涵。

二、藝術與人文在課程與教學的意義。

從 1998 年至民 2003 年三版本綱要中,先比較組織架構的差異,再整理出藝

術領域在課程和教學上的確切發展目標。

最後經由對上述一、二點的探討後,清楚各階段的焦點,便對所有課綱的內 容更能掌握,以使研究者對課程設計具確切的方向,及發展計畫和內容。

一、藝術與人文課程的發展概要

(一)前言.

藝術與人文課程,在臺灣是屬國民義務教育階段中,九年一貫課程的七大學 習領域之一環。藝術與人文課程的萌生,源於民間教育人士的呼求(見附件二)

和推動,而在教育部的委託下,由民間人士六人田光復,謝立信,李正三,周淑 美,劉雲英(註1),陳文輝,於 1997 年 2 月-1998 年 9 月共同研究執筆寫成《國 民義務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起草;歷經教育部要求相關精神、理念、目 標、課程、能力指標的架構說明,增補編修;而後又配合其他大領域細則要求格 式,共經9 次會議修寫填納,完成基本能力總表中的條目,藝術與人文領域主筆 人陳文輝言道,時至於此,已與原初理念有所不同了(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

程總綱綱要)(教育部,1998)。而在政府部門部分,原邀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 教授王秀雄擔任此藝術與人文領域總召集人,王教授以年老力竭婉卻,而推薦時 任新竹師範學院美勞教育系主任呂燕卿為優秀人選,呂教授從王教授委任後就一 直負責公部門的建立與全國工作的推行,其為人堅忍積極、嚴己恕人、溫暖照護,

適切符應本領域課程改革的精神,實為至好。公部門的部頒課程綱要,就在呂教 授的責任熱血下,一步一趨的臻至完成。

(二)《國民義務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起草》與其精要

對於有心研究九年一貫課程改革的人,研讀《國民義務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 程綱要》起草(以下簡稱總綱起草),為絕對必要的歷程。這份總綱起草,到底是 由誰聘委?誰來主筆?誰又修筆;有著什麼信念?是不是有著對信念的什麼信 仰?深藏在意識或更深的意識,甚至無意識的,是什麼?都是值得吾人深入研究 的。而研讀的方式,可能僅止於認知到表層的敘說,全篇讀完來感受,才容易從 感受中發現一些不同,其中最大的不同,來自於對教育的真心期待和真誠,在言 說之中有情感、有對新生命的深層期待,所以讀完之後心智的共振,和情感的連 結,就對吾人有知性的啟蒙、靈性的覺知。這份總綱起草,寫得靈動簡妙,像似 人生感言和生活經驗分享,其中對於「觀念」的釐清-態度犀利,對於「價值」

的游說-努力活躍,對於「新知」的宣導-戮力共進,對於「主張」的行動-專 注有讓,對於「想法」的實施-因循自然,對於「課程」的看法-用實求遠,對 於「教育」的目的-求真行美行善。整理為下表2-6,其全文《國民義務教育階 段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起草,請覽閱附件三。

表2-6 總綱起草一文精閱後的內在特質

(研究者整理)

總綱起草的內蘊態度,閱後可識,如一群人的生命經驗,經歷過學習、比較、

而對學習的體悟、經歷反思自我環境和生命的歷程,最後打開眼睛對所踏土地上 的生命來耕園。有句詩句,蠻能符合當中的教育論述,反映出執筆群與教育的關 係:園丁只負責澆水灌溉,而不在意花朵的好壞,每個植物都有它生長的樣子。

就是欣賞它的樣子,而不去修修剪剪,所以園丁能讓花園裏的植物互相欣賞,也 能因此種出不同的花。每個人都喜愛這個園丁,也喜愛這個花園,花,也是。可 說是一種充滿詩意的期許和教育愛的行動努力。

整理總綱起草一文,提及「生命」、「心靈」、「人文」語句,按出現順序,統 計如表2-7:

《國民義務教育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起草 內在特質

對於「觀念」的釐清 態度犀利

對於「價值」的游說 努力活躍

對於「新知」的宣導 戮力共進

對於「主張」的行動 專注有讓

對於「想法」的實施 因循自然

對於「課程」的看法 用實求遠

對於「教育」的目的 求真、行美、行善

對於「藝術」的看重 覺知的起點

表2-7 總綱起草一文提及「生命」「心靈」「人文」整理一覽表

(研究者整理)

依上表 2-7 所呈現得知,教育似乎離不開生命的議題,而生命的議題似乎不 僅止於有形有限的身體,似乎由形體認知開始,拓展至精神體的追求;從自體開 始拓展到共同體的情感互動;並視人此生有其責任使命,心靈是來榮耀生命的延 續的。因之,九年一貫教育改革,可說重視「教導認識生命的意義」多於教學成 效評量。並且著重「心靈」及「人文」課題,且認為是重要的學習目的,以下續 論。總綱起草的內蘊信仰,相信人有身心靈三面向。在李正三先生(總綱起草執 筆群之一,也是臺北市家長協會核心人士)於2008 /11 /20 接受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訪談,節目名為:愛你一輩子「讓孩子活出身心靈均衡的完整生命」時縱論(見 附件四),完整生命範疇包括:色相、心相、靈性。生之前死之後皆有靈魂,而 身心靈之關係如下:

身 身心 身心靈 身心靈 心靈 感覺 - 情緒 - 情感 - 精神 - 靈魂

他認為心為身與靈之連接點,心靈活動靠身體來具體表現,具備健康的身體 才比較容易發展出健全的心靈。養成身心靈均衡的方法其論點為:

1. 首先感性、理性要同步均衡發展,身心靈才可能均衡。偏感性則易亂 重要觀念 總綱起草提及「生命」或「心靈」或「人文」二字

「生命」 喪失生命、生命之目的、生命價值、有目的之生命、生命型態、生命的意義、

生命複雜性、生命的關連、認知生命現象、生命之繁延、處理生命的死亡情 境、生命現象、生命現象、生命之起源、生命之繁延、就生命而言、生命延

「心靈」 心靈契合、心靈脆弱、覺察的心靈、心靈豐富、敏銳心靈

「人文」 人文之觀念、人文關懷、人文素養、人文問題、人文世界

(無序),偏理性則易枯(無情)。

2. 建構完整生命能-「智慧」、「情感」、「意志力」三者缺一不可。

「智慧」 即放下的能力;「情感」能化解紛爭和減短觀念差異,支撐、

串連每一生命的原力。「意志力」是利他的承諾、對己新生命的立諾。

吾人欲若有「身心靈均衡的完整生命」,則須心靈洗滌,建構尊重生 命、熱愛生命之意念,從日常生活中自然融入。

具體層面為四點:

1. 心靈洗滌:真情對待自心、體認我的生命是獨一無二;所有的思想對 準愛;謙卑的跟自然對話;一生一會,珍惜當下;傾聽原野波濤,山 林風聲、和雲對話、跟花草說早安、隨大冠鷲飛翔。

2. 建構尊重生命、熱愛生命:生命的意義各自給予;山澗小徑、潺潺流 水;峻嶺瀑布、磅薄吶喊;緩緩巨流、深不可測都是天地;生命的情 境各自抉擇。

3. 日常生活中自然融入:儉樸生活,起居有常,調理飲食;自我行為規範,

具備道德勇氣,不合流同污;與人善,看別人的長處亮處…等。

4. 溫暖家居生活:性靈體操,放鬆、八段錦、太極拳;調息法(以心御 氣、以氣御心、心氣和一、心氣自在);床前故事,睡前守靜、讀經、

禱告;闔家觀賞影片,書籍、聆聽音樂、心情隨筆、塗鴉;親子心靈 溝通遊戲,擁抱、談心、訴苦、長嘯調情緒(情緒不可壓抑)…等。

經由上述李正三先生「讓孩子活出身心靈均衡的完整生命」講稿,深究得知幾點:

1. 強調性靈,修養性靈以知靈魂。

2. 強調愛,用愛來修練靈魂。

3. 對利他的承諾、對自己新生命的立諾,是靈魂有了覺知。

4. 尊天道,從萬物自然的發生和律動來認知自我。

5. 行人道,以擁抱、等待為生命守護,是明白的靈魂的作為。

6. 父母從孩子身上學習到如何做天使,孩子從父母身上學習到做父母的榜 樣。

可說,「靈魂」在有形的身體施予作工時,扮演著明白與愛的重要角色,無 它不可。明白的靈魂知道,情感能開啟世界,而愛,是通往世界的通行證。在此 強調情感的教育,就是愛。在總綱起草的撰述裏,特別強調「身心靈均衡的教育」

是重要連結基礎。在總綱起草(國民義務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綱要,1998)「教 育總體目標」旨意開宗明義寫出:

…本文基於上述眾所周知的社會現像及對教育的價值信念,提出課程總體教育 目標如下:

貳、教育總體目標

協助學習者成長為理性與感性均衡的發展,有能力又具有目標的個體。他或 她,能瞭解從過去到現在自我的身心狀態及本身之性向,具有良好的健康與活力,

有敏銳而覺察的心靈,能不時的反省自己的思想與身體,與人互動情緒穩定而溝 通表達無礙。在理性上能辨認形式並判斷形式與內容的關聯;能推理、思考、演 繹、歸納、組織。在感性上能感知與自己相似或相異之價值體系與生命型態,並 能輔以理性的形式,覺查其異同、互補或相斥的關係。

由此可知,在總綱起草的內蘊信仰裏,是包括理性的關聯瞭解和感性的感知 覺察,含括身心靈三面向。而教育需使學習者在身、心、靈三部份獲得滋養和成 長,才能有助於整體學習成效的提升。當中,理性、感性的雙雙瞭解和並用,是 教育養成培育工作當中需做的努力,此種努力將有助學習者體會覺知到學校並非

由此可知,在總綱起草的內蘊信仰裏,是包括理性的關聯瞭解和感性的感知 覺察,含括身心靈三面向。而教育需使學習者在身、心、靈三部份獲得滋養和成 長,才能有助於整體學習成效的提升。當中,理性、感性的雙雙瞭解和並用,是 教育養成培育工作當中需做的努力,此種努力將有助學習者體會覺知到學校並非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