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藝術教育思潮的昔與今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藝術教育思潮的昔與今

本節探討藝術的時代思潮在現今我國藝術教育的趨勢演變和教育意義。計三大 點:

一、今昔全球藝術教育的思潮演變對我國的藝術教育啟示。

二、當代社會思潮對我國的教育影響。

三、當代教育思潮下對我國藝術教育的啟示。

一、 今昔全球藝術教育的思潮演變對我國的藝術教育啟示

瞭解藝術教育思潮的變異,如同在全球定位搜尋系統下,瞭解自己所在的區 限性和連結他領域的可能性是一樣的重要。透過文獻的閱讀和整理,清楚的發現:

不同時期的藝術思潮在藝術本質上有不同的認定;不同的本質亦對藝術的價值認 定也不同;藝術教育在不同的價值思辨上啟用不同的教學法;現今的藝術教育著 重在文化的理解並反映在尊重和欣賞的態度素養上。藝術教育思潮從十七世紀至 二十一世紀初的演變,如表2-1 所示:

表 2-1 藝術教育思潮從十七世紀至二十一世紀初的演變

境的整體塑

教育造福人使得人得以變遷,認知到藝術教育在現今的流動轉變,我們才能 更全面、更具彈性的思維藝術教育的教育力。藝術教育已不再是記憶印象中的畫 畫、唱歌,也不再是注重專精技藝的精緻品質趨向要求,因此,現今教師應把學 習中的一些泉源,諸如:發現的快樂感、獨特慧見的成就感,領會貫通的紮實感,

帶給現今的學生,經由新世代的解讀和建構,新文化就能展露丰采,就有它的時 代性記存,這就是文化的工作;當今的專業教師亦應對今日的藝術教育思潮有所 認知,運作有別以往的思考模式來設計策劃課程,才能在時代交替的交界點上,

孕生藝術課程中獨特的人文性啟示。

二、當代教育思潮對我國的教育影響

為探討藝術教育在現今的變革意義,社會的大環境因素,著實影響臺灣的藝 術教育有了新時代性的轉變。1990 年左右的台灣社會,除了在政治解嚴後有了新 的社會課題外,亦面對了全球化和資訊化時代的來臨,而有了社會性的失調。簡 言三個重要的變轉失調為:

(一)資訊衝擊下的心智失調

(二)多元意識族群的社會紛起

(三)全球化後恐慌感的社會意識

1990 年左右的台灣社會面臨三個重要的變轉失調,其對教育的影響如表 2-2:

表 2-2 1990 年左右臺灣社會面臨的重要變遷及其對教育的影響

社會面臨轉變 資訊衝擊的社會 多元意識族群的社會 全球化恐慌感的社會 變遷情勢因素 網路通訊流行 政治解除戒嚴 籌入世界經貿組織 社會狀況現象 資訊新權、電子新貴、資

訊化詐騙、高科技帶來工 作及生活便利、體能弱化

政治族群意識折衝、語 籍族群各自凸顯、弱勢 族群公義運動

企業外移、地方特色性 活動盛行、信仰文化盛

社會氛圍面貌 真實虛假相構、價值認同

烈期待。推動教育改革對於回應民間心聲,雖是一個複雜龐大的難題,卻是刻不

表2-4 臺灣的教育改革在 1996 年後的教育效力期待

教育效力對象 基本信念 態度期待 行為期待 願景期待

對學生而言 學習是基本權 適性、自信、快樂 身心整體多元發展 身心靈健全 對老師而言 重專業自主權 中立、開放、積極 活潑統整溝通合作 團隊合作 對社會而言 有終身教育權 多元、包容、欣賞 多元接觸終身學習 具全球競爭力

(研究者整理)

綜上所述,臺灣的教育改革,除了在願景上反映教育的務實性外,對整個社 會成員也希冀有意識上的改變,當今教育發展的理念已然走向「自由化、市場化」

的趨勢。上述表格闡述了學生、老師和社會三面向的時代需要,其中的基本觀點

-學習是基本的、自主專業的重視、能終身教育,這樣的觀點共識,符合人民與 國家的雙方需要,因而在臺灣的國民義務教育中,有了「九年一貫課程」的出現,

反映出教育決策的長遠眼見,和邁向自由開放的教育之趨。而當代臺灣的社會思 潮對我國的教育影響以人為面向來檢視教育期待的話,計以下三點:

(一)學生身心靈健全,態度自主前瞻具領袖能力,意識的培養是教育的核心。

(二)老師團隊合作,態度中立、開放、積極,以人為本重專業自主權。

(三)社會具全球競爭力,多元、平等、和諧是進步的基礎,強調終身學習力。

三、當代教育思潮對我國藝術教育的啟示

歷經 10 年餘的臺灣教育改革運動,終在九年一貫的推出後開出成功變革的花 朵,在其中對藝術教育的反省和教育的哲理明辨,讓整個藝術教育界重新審視教 育的本質和教育存在的價值,震盪諸多的藝術教學該注意的結構和施行細節,約 略整理變革核心信念五點,供深入研究:

(一)藝術活動本身就是教育活動。

(二)藝術是為了人性的提升。

(三)植根藝術生活化、在地化、自主化。

(四)強調溝通、連結、和合作的心智參與。

(五)立基情感的真、社會的善、環境的美、靈性的聖。

表 2-5 當代臺灣教育思潮對我國藝術教育的啟示

(研究者整理)資料整理於劉雲英女士個人網站,田光復先生發表之文章,及陳文 輝先生訪談(2009 年 5 月 2 日,臺北平溪工作室)

上表 2-5 的內容,陳述出對臺灣當代教育的本土氣息與深層反省,是出於對 臺灣新一代子民的關愛所產生的自覺和甦醒。若於專業上激論臺灣的藝術教育有 無改變的必要和功過歸屬,不如正視九年一貫課程教育改革,是臺灣這個母親為 她的兒女所孕育的道途。當代研究課程的結構和原理的權威很多,但若不能讓臺 灣美麗縣民主路和平街文化里的伯仲婦孺有歸屬、有感動,再多的外來資訊器材,

也只是好看不合腳,這是任何課程改革都需掌握的核心。歸結本次的教改精神,

主要為本土化、在地性、民主化、族群和諧共榮、教育本質性重視、著重體驗感 通、及適性化的發展。本章第一節透過文獻的整理,和綜合訪談教改發起人、總 綱初稿執筆人的言談,吾真心希冀透過九年一貫課程的藝術教育,尤其是藝術中 的人文教育力,能為臺灣療癒她長年的沉默傷痛。而開始深耕心源、深耕臺灣。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