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節 研究動機

一 、「人文」是當今藝術教育的主體核心

即使在藝術教育多元面貌發展之下,從早期試辦九年一貫課程的政策宣導 期,歷經公費公假排代教師參加研習的推廣期,到最後的產出型研習或各校本位 課程的最後驗收期,顯少看到以「人文」為重的課程發表或研習專題。當時的研 習或進修課程,對於人文的釋義鮮少,往往偏側於形式上的統整教學,雖然統整 課程的編排琳瑯滿目,實際訪視課堂教學是活潑生動,但深入探究當中的教育哲 理或核心教育理念時,則只對應出教師個人的教育信念而已,對於人文精神的實 際教育,稍稍不足,沒有掌握住此次教改的精隨。這種現象,往往是師培法之後,

在新任教師身上的困擾。

再說,一連串的研習提昇計畫,雖是「藝術與人文」的命題,但往往從文學 或歷史學方式,意欲串聯藝術與人文的關係,這使得當時的教學前線教師,當下 情緒充斥生氣、哀嘆和無力感,轉而反彈教改的施行;在部分學校,則回歸分科 教學,以提振教師士氣。這種效應影響在職教師的生涯發展,部分是持續進修,

部分是提早退休,部分是回復以往狀態。藝術中的人文教育,對大部分的現職教 師而言,似乎又回到了老話題:認為學生持續的學持續的畫,就能體會的到。但,

真的是這樣嗎?

教育諮詢輔導當局,從地方性的各縣國教輔導團,到中央的省國教輔導團,

都即時掌握教育現場的訊息做內部回報,也都把意見見聞彙整成冊,呈送教育部 教改中央委員作為會議議題和報告書,面對這樣的困迥議題,可說,大家都清楚,

但因孕育人文精神是藝術教育首次被期待的任務,在過去師資培育過程中,大都 著重藝術手法或藝術觀念的養成,人文並未作為藝術師資培育主要目的,所以即 使教育部教改中央委員也無法立即解決這結構面的問題,於是,只好從重返教改

的施行理念和架構,略做調整以因應教育現場的輿論壓力。

在藝文研習或會議中,我們都聽過下列的話:「藝術與人文課程,除了在授課 型態上可合科、可分科外,也希望能融入重大議題在教學中;鼓勵老師作課程設 計,教師可因教學需要做主題式課程統整;各領域可配合學校行事曆,發展年度 領域活動,成為學校特色,落實學校本位課程…。」這些話對當時受壓教師來說,

真的舒緩了對峙心理也緩和了從屬關係。透過上述教育現場的現況反應,使得研 究者深思著教育的本質,需要回到教改的源頭,關心教改的出發點和人的教育。

人的教育,在教育什麼?以藝術課程的施行,能教育人有什麼?「國民中小 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補充說明」(教育部,2009,頁 333)裏,闡述了藝術教育 的基本觀念與價值:

綱要原文內容

「藝術學習與人文素養,是經由藝術陶冶、涵育人文素養的藝術學習課程。」

綱要補充說明

...至於藝術以外的素養,係與藝術之知能無關,而為現代人所應具有的素質,包 含:人性的關懷、尊重、歸屬感、深刻的反省、無所求的奉獻、灑脫、開朗、愛 鄉情懷、自制、自我調整、自我超越、堅毅、有意義的生命觀…等。這些素養可 說是個人成長的動力或泉源。而藉由藝術學習活動,陶冶學生自我成長,人際交 往與面對未來的基本素養,可謂藝術教育的附加價值。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中有關

「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的基本理念,即是在透過藝術活動,啟發學生的藝術素 養與生活素養。

綜上所述,此次教改著重於人的尊重和責任養成,教師的工作,是做工在人 的身上;從事教育改革,無論在哪個領域職務的教育工作者,都是重要的人;藝 術課程在培養能力外,更在培養個人成為卓越的心靈源頭;啟發,是藝術教育重 要的工作;啟動人的工程,就是藝術教育的工程,清晰有意義。

二 、「教師自主行動研究」直接成就教改的教育力

從事教師自主行動研究,最後對於教師來說是一種內在價值的喚起。行動研 究是為了瞭解更多的未發現面,並解決已經在教育現場的實際問題,但其內在意 義和價值更是對一位敬業教師的更高要求。教師從事行動研究之後,對於教育工 作能產生更多的自我期許和自我尊重,而其研究結果亦能給予相關教育研究做參 考。因此,教師從事行動研究不僅能成為精進教育的提升者,更能是教學工作的 決策者,一方面解決他人的問題,一方面也知悉了自己對教育現場問題的疑慮,

延長教育的長程規劃和發展可能,可說是教育改革的重要關鍵,另從教育專門和 教學專業方面來說,教師行動研究也是教師對於教育熱忱的中繼媒材,如果教師 對於行動研究終職未能進行,其教學專業和教育熱忱可能也因此停斷。作為九年 一貫新課程的推手,教師進行行動研究是必要的基礎工作。

國內多位學者皆體認到新課程的施行,有待教師的主體性發揮與內在動力燃 續(陳美玉,1996;歐用生,1996;饒見維,1996;黃政傑,1999;甄曉蘭,2000)。

新課程在教師層面賦予教師新的角色,同時,也期待課程的發展能因賦權於教師 而有多元面向的教育展現。面對當今的漸進開放的教育期待,教師如何進行課程 設計,其設計是否能呼應新的內涵及精神,及課程施行後,學習成效達成基本理 念和指標有多少,皆需進行課程檢視才能延續改革,教師行動研究作為一種推動 課程改革的工具,成為三、四十年來,當代課程與教學領域中,最具發展空間和 實徵性的研究方式。

研究者從事課程設計多年,仍未正式檢視課程施行成效和效益面向,雖然在 國中藝術才能班職任5 年其間,曾自編 3 年的自主課程實施,但仍受制於升學考 試的體制,未進入全面施行九年一貫新課程的範疇,因此,當職轉九年一貫新課 程的教學場域時,對於設計及施行新課程乃有研究及檢視的必要和興趣,也希望 藉由研究的探索歷程,提升教職的教育品質和興趣發展。

綜上所述,行動起始於動機,研究起始於需求。教育體制起始於社會化的道

德共識建立,而教師能否從任務角色中,清楚的成為中正的主體,傳遞正面意義 的延續和多元意識的領航,是當今後現代時期教育的核心所在,而教師能否在當 今漸進開放且賦權自主的場域中,能以課程和教學達成社會期待,是當今教職專 業的檢視指標,而透過教師行動研究的途徑,是較能應地應需,反應教學現場的 實境並改善積陳的問題方案,藝術領域的教師也在透過課程和教學中,實踐藝術 課程對於人內外世界的開啟和人性關懷,本研究基於上述理念,作為行動依據,

開啟探索藝術與人文教育的可能視界。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