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資料編列及蒐集

為對此行動方案有所瞭解,採課程施行中與施行後兩者皆蒐集的方式,並透 過問卷(2 式)研究、教學影像之研究與學生作品之研究三種型態和方式,作檢 視。

一、問卷資料

為了解學生學習的情形及課程設計的專業性如何,研究者設計了2 種問卷作 為檢視本課程設計及教學研究的工具,包括教學研究的問卷對應學生學習的成 效;而課程設計的問卷則對應教師專業的檢視。學生問卷的設計針對三部分做檢 核,分別是課程施行之後的能力效度、涵養人文效度及對此課程設計的其他檢視 共16 條;教師問卷的設計想要了解同為教師的他者對研究者的課程設計專業知能 之意見與看法,所以只對教師專業知能做一檢視,教師的問卷內容採用藍采虹論 文著作裏,對教師專業知能之研究一文中所提列的32 條當中的 25 條做標準檢核,

擇取當中25 條的原因是因為此 25 條與本研究相關,採行較高標準自我的檢視。

分別說明之:

(一)學生問卷說明

設計學生問卷的目的,主要要了解學生學習的成效性,納為教學研究的重要 資料;次要則是檢視本課程設計的重心–「人文素質的涵養」,作為本研究的論證;

末以課程設計的向度,收集國中學生對本課程設計的回應,可作為日後相關研究 之討論。所以學生問卷共分三部分:

1.指標第一部份是能力培養項度。出自 87 年及 89 年 2 版本的課程綱要理念、

課程目標及基本能力,作為能力檢視指標,提出7 條。

2.指標第二部份是人文涵養項度。出自本研究的第二章的探討結論,擇取跟

本課程設計核心相關的,提出3 條。

3.指標第三部份是課程設計項度。出自研究者對此課程設計的自我看法,作 為設計與施行之間差距的檢核,提出6 條。

(1)學生問卷內容如下表 3-4 所示:

表3-4《顏色》方案課程設計之學生問卷

《顏色》方案課程設計及教學之學生問卷

5 代表符合度高 , 1 代表符合度低 得分 15

◆能力培養項度

1.課程提升我感覺自己與別人、感覺自己與自己、感覺自己與自然環境的相互關連。

2.課程提升我體察人群間各種情感的特質。

3.課程提升我的直覺、推理、聯想與想像的創意思考能力。

4.課程能提升我運用感官、知覺和情感,較容易做出作品。

5.課程能提升我對自己的作品,有藝術鑑賞的能力。

6.課程能提升我合作、尊重、秩序、溝通、協調的團隊精神與態度。

7.課程能提升我,有分析、批評、了解、反省的能力。

◆人文涵養項度

8.我感受到我的心態更自主、開放、彈性、及有活力。

9.我覺得我會重視別人的生命及自己的生命。

10.我覺得我會重視人我之間與環境之諧和發展。

◆課程設計項度

11.課程能提供我有機會,去探索生活環境中的人事與景物。

12.課程能提供我親身參與,依據自己的經驗及想像,探索作品的表現技巧。

13.課程能夠促進、聯結與整合其他領域或方式的學習。

14.課程生動、活潑、趣味、有變化,跟生活較相近。

15.課程能啟發我的藝術潛能與健全人格的發展。

16.課程使我建立自己的價值觀、生命觀。

(2)學生問卷之說明:

a.學生問卷填寫為各個班級整體《顏色》方案課程實施完畢後,3 個月後 才填寫。

b.學生問卷填寫採 5 分制等級,填寫整數,用阿拉伯數字表示,5 代表符 合度高,1 代表符合度低。

c.學生問卷填寫採無記名方式,全班一起於教室填寫完後,由每排最後一 位學生協助收回。

d.學生問卷填答時間約 20 分鐘。

(二)教師問卷說明

教師問卷的設計,原無此項研究計畫,但在完成學生的問卷統計數據時,引 起研究者的好奇:究竟研究者自認優異的課程計畫,在學生也呈現優異的畫面回 應後,其他教師是如何看待這一特殊的課程設計呢?其他教師認為可行度高嗎?

其他教師的主要提問和困難會是什麼?為取得更為客觀的檢視,研究者把教師問 卷朝六種教師做提問:

1.很認識研究者,又是視覺藝術的專長,並且是國中視覺藝術科教師。

2.認識研究者,非視覺藝術的專長,並且跟研究者任職同一學校的教師。

3.知道但不是很認識研究者,視覺藝術是第二專長,並且是國中視覺藝術科 教師。

4.知道但不是很認識研究者,是國中藝術與人文領域教師,但並非是視覺藝 術科教師。

5.認識研究者,又是視覺藝術的專長,並且是現職國中美術班的術科教師。

6.認識研究者,又是視覺藝術的專長,並且是本縣國中藝術與人文輔導團專 任人員。

設計教師問卷的目的,主要想要了解同為教師的他者,對研究者的課程設計 的意見及研究者的專業知能之看法。問卷的重心,特別針對教師專業知能做一檢 視,以協助研究者從他人觀點來檢視自身的專業度。教師專業知能的著作中,研

究者係以藍采虹的論文著作觀點,在其論文著作(2006,頁 48-82)所歸納國內 學者21 位,國外學者 13 位,合計 34 位,提出計 25 項教學專業的指標,以評鑑 此課程設計的教師專業性和相關議題。25 項教學專業指標,主要針對以下三部分 做檢視:

1.教師對藝術的本質的知能之檢視。例如題號(3.)等。

2.教師對課程設計及教學的知能之檢視。例如題號(12.) 等。

3.教師的專業態度之檢視。例如題號(24.) 等。

研究者認為,教師教學的專業知能,在九年一貫課程改革的需求中,應視教 師課程設計的專業性與效能性,來評論教師的專業知能,是較為中正客觀的衡量。

因此擇與本研究相關的指標25 條,作為檢核研究者的教師專業度,才具全面和客 觀;並供研究者在課程與教學後,延展自我反省與檢視。

(1)教師專業知能問卷如表 3-5:

表3-5 教師專業知能檢視表

(2)教師問卷之說明:

a.教師問卷填寫時刻,是全部班級《顏色》方案課程實施完畢後。

b.教師問卷填寫採 5 分制等級,填寫整數,用阿拉伯數字表示,5 代表符 合度高,1 代表符合度低,並可加註自由書寫於問卷空白處,如照片 20、

21、22 所示。

c.教師問卷填寫解說,如填寫教師需要研究者說明介紹,研究者予以即時 回覆,如教師B;如填答教師無此需要,既由文字書面資料和光碟音、

影像,做判斷評估,如教師A、教師 C、教師 D、教師 E、教師 D、教 師F。

d.教師問卷填寫,是由各填答教師填寫完成,覆回研究者學校。

e.教師問卷內容,如照片 16、表 3-12、表 3-15 所示。

f.教師問卷填答,約歷經 3 個月才全數完成。

教師問卷雖然不是此研究行動方案的主要部分,但對於研究而言,卻可看到 來自教師層面的呈現。對於九年一貫課程改革和課程設計來說,也彼此提供了更 完整的觀點和視界,有助於研究者對此課程和對教育現況的了解,是很大的助益。

臻為珍貴。

二、教學影像資料之整理

教學影像收集:教學影像由研究者、課室觀察教師及學生三者,隨機拍攝。

相機為研究者自行準備。在所有教學照片資料中,惟獨缺乏「紅色課程」所有照 片。欠缺的原因,第一是因為影片播放時並不適合閃光燈的干擾,第二是透過畫 面在進行面質及個人之激勵。研究者以學生的獲益收效為重要的考量,所以排除 拍照的干擾;而原保存的,在探討形象所潛藏的關係困擾時的影像資料,因教學 用的隨身碟毀損,致使影像資料也隨之付炬,在此作一補充說明。教學影像如下 頁:《顏色》方案課程之教學活動影像中,教學照片13、14 及 15。

《顏色》方案課程之教學影像資料P.1/P.2/P.3 P.1

單元:藍色課程活動照片

說明:上 4 張為閉目聆聽藍色課程故事 / 下 2 張為聽完故事後繪製深刻感受

教學照片13(縣輔導員拍攝提供)2008/12/11

P.2

單元:綠色課程活動照片(部分)

上 2 張兩人活動 4 練習 / 下 4 張大團體合一付出結合練習

教學照片14(研究者拍攝)2007/11/28–2007/12/7

P.3

單元:黑色課程活動照片(部分)

焦點人物活動練習(部分。全貌請詳閱課程設計說明)

寂靜-選擇-安息

應許-允諾-重生

教學照片15(學生拍攝)2008/1/17

《顏色》方案課程之教學影像說明:

(1)藍色課程活動照片說明:上列教學照片非原授課班級。在全部顏色課程 授完後,於下一學期本縣國教輔導團辦理之輔導員教學觀摩時,由輔導 員補拍,提供研究者使用。教室後方人員即是課程督學、縣輔導員、研 習教師一同於課程中體驗。而原教學活動照片因隨身碟毀損而喪失。

(2)紅色課程活動照片:無。紅色課程對於場地和氣氛的掌握,特別需要學 生的屏氣凝神和投入,因此以學生學習為重,故摒除拍照干擾,又因資 料毀損之故,所以沒有教學活動照片,在此說明。

(3)綠色課程活動照片:教學活動分為戶外與教室內兩部分。戶外教學活動 照片也因隨身碟毀損而喪失,以致原檔案缺損。故只呈現教室內的教學 活動之一部分。

(4)黑色課程活動照片:由教室內的學生協助研究者拍攝。研究者專心於焦 點引導和氣氛營造,因沒有清楚告知拍照學生重要的分鏡補捉故後半段 照片學生沒有記錄下來實為可惜。因黑色課程活動細分許多部分,如有 拍照將可呈現學生互動的多樣化面貌,並能呈現黑色課程的整體多面 性,於此,只能透過課程設計的內容加以想像;另外因各班級每個焦點 人物的信念不同,研究者會進行的焦點引導和策略活動也不同。在此提 出一段的教學照片供選擇參考。

三、學生作品影像之整理

研究者手上學生的作品影像資料約有 200 多張,下列 30 張圖像僅為示例。但 並不是所有的作品都有拍照到,除研究者繁忙於多種課程教學而疏漏,面對千件

研究者手上學生的作品影像資料約有 200 多張,下列 30 張圖像僅為示例。但 並不是所有的作品都有拍照到,除研究者繁忙於多種課程教學而疏漏,面對千件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