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九年一貫生活課程內涵概述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九年一貫生活課程內涵概述

依據教育部(1996)的規劃,國民小學低年級乃屬於國民教育之開端,因此低 年級的課程應以生活為中心,統整自己、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係,發展生活 中的各種互動與反省能力,奠定從生活中學習的基礎。

一、生活課程概念

生活課程是將「兒童」視為學習的主體,課程規劃是以「生活」為中心,透過 具體的活動和直接的感受,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去體認和認識周遭的人、事、物,

進而與生活環境產生值互動、覺察自己的成長及身心變化、拓展自己的文化與藝 術視域、奠定自主學習的基礎,已達成統整自己、社會及自然的三大課程目標(教 育部,2003)。

(一)生活課程的實施要點

1. 生活課程之教科書編輯,每學期以一冊為原則,不宜分成社會、藝術與人 文、自然與生活科技三冊。

2. 生活課程之教學時間最低應佔基本教學結束百分之三十。

3. 其餘實施要點則須參考社會、藝術與人文、自然與生活科技三大學習領域 之課程綱要。

二、生活課程目標

生活課程目標可分為「人與自己」、「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三方面,茲分述 如下:

(一)人與自己

1. 從藝術的探索、欣賞與表現活動當中,覺知個人與環境的關係,感受創作 的喜悅與樂趣。

2. 透過生活體驗,覺察自己的成長、潛能、身心健康、以及自主能力。

(二)人與社會

1. 認識自身周圍環境的特性與變化,覺察到社會中的各種網絡關係,進而關 懷自己的週遭環境。

2. 樂於參與各種藝術活動,擴展文化與藝術視野。

(三)人與自然

1. 喜歡觀察環境中的事物,獲得發現的樂趣。

2. 認識、暸解並關懷周邊的動、植物。

3. 喜歡利用簡單的器材,製作各種玩具或器具。

三、生活課程的分段能力指標

生活課程的分段能力標可分為「認識周圍環境」、「體驗個人與群體生活」、「察 覺社會與生態關係」、「探索與表現」、「審美與理解」、「實踐與應用」、「發展科學 過程技能」、「提升科學認知」及「涵養科學精神」九大主題軸,略述如下:

(一)生活課程所有能力指標皆取自原三大領域(社會領域、藝術與人文領域、

自然與生活課技領域)的第一學習階段之能力指標,只是加以歸類(稱之 為主題軸),並賦予編號。

(二)生活課程的能力指標標號有三碼-「a- b- c」,其中「a」代表主題軸序號,

「b」代表學習階段,「c」代表流水號。

(三)九大主題軸當中,第(一)軸至第(三)軸原屬社會學習領域,第(四)軸至第 (六)軸原屬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第(七)軸至第(九)軸原屬自然與生活科 技學習領域。其能力指標數量共 53 條,研究者以自訂出的 27 項品格教育 核心價值,作為分析生活課程能力指標中品格意涵的分析要素,並整理如 表 2-11 所示:

表 2-11 生活課程能力指標與品格核心意涵表

主軸 編號 分段能力指標 呈現之品格

核心價值 認識周

圍環境 1-1-5 藉由接近自然,進而關懷自然與生命。 社會關懷

2-1-1 覺察自己可以決定自我的發展。 專注、節制自

2-1-3 舉例說明自己的發展與成長會受到家庭與學校的影響。 專注、創新智 慧

2-1-4 了解自己在群體中可以同時扮演多種角色 公民責任、創 新智慧 體驗

個人 與群 體生活

2-1-5 舉例說明個人或群體為實現其目的而影響他人或其他群體 的歷程。

公民責任、創 新智慧 3-1-1 舉例說明科學和技術的發展,為自己生活的各個層面帶來

新風貌。 創新智慧

3-1-2 舉例說明各種關係網路(如交通網、資訊網、人際網、經濟

網等)如何把全球各地的人聯結起來。 創新智慧

3-1-3 察覺並尊重不同文化間的歧異性。 尊重 察覺社

會與生 態關係

3-1-4 舉出重要環境問題(如空氣污染、水污染、廢棄物處理等),

並願意負起維護環境的責任。

社會關懷、公 民責任 4-1-1 嘗試各種媒體,喚起豐富的想像力,以從事視覺、聽覺、

動覺的藝術活動,感受創作的喜樂與滿足。

創新智慧、樂 觀積極自信 探

索 與 表 現

4-1-2 運用視覺、聽覺、動覺的藝術創作形式,表達自己的感受

和想法。 創新智慧

表 2-11(續)

表 2-11(續)

主軸 編號 分段能力指標 呈現之品格

核心價值 9-1-1 能依自己所觀察到的現象說出來。 勤奮勤學、專

注 9-1-2 相信每個人只要能仔細觀察,常可有新奇的發現。 專注 9-1-3 察覺自己對很多事務也有自己的想法,它們有時也很管用。 專注、創新智

9-1-4 養成動手做的習慣,察覺自己也可以處理很多事。 節制自律、勤 奮勤學 9-1-6 學習如何分配工作,如何與人合作完成一件事。 團隊合作

9-1-7 喜歡探討,感受發現的樂趣。 勤奮勤學、專

注、創新智慧

9-1-9 學習操作各種簡單儀器。 勤奮勤學、專

注 9-1-10 喜歡將自己的構想,動手實作出來,以成品來表現。 創新智慧 涵

養 科 學 精 神

9-1-11 培養將自己構想動手實作出來,以成品表現的習慣。 創新智慧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由上述可得知,在 2001 年實施九年一貫課程後,品格教育雖未設正式的課程 與教學時間,但品格教育的價值核心仍在生活課程的分段能力指標中可發現,因 此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應配合教科書或提供現實情境事實的施予有關品格教育內 容的相關教學活動。

四、生活課程理念

依上述生活課程目標、九大主軸以及能力指標,可將生活課程的理念歸納如下(秦 葆琦,2001;陳泰然,2001;楊思偉,2001;侯孜宜,2002):

(一)強調兒童中心理念

生活課程須以兒童為學習主體,以落實有意義的學習。因此在設計課程,實施 教學時,須以兒童的想法與意願為學習起點,讓兒童從好奇、有趣、好玩中產生 學習的動機;從實際體驗、操作的學習活動中感受到知的喜悅、完成的快樂;從 發現討論中不斷的建構自己的知識,統整自己的經驗,增進自己的能力,享受學 習的樂趣。

(二)強調課程統整

生活課程是統整課程(Quicke,1999),因為每一個爭論問題只有與其他所有的 問題關聯在一起,才能被思考和學習。生活課程不是學科,學科在學習階段終了 就結束了,如果學生離開學校以後,就沒有繼續發展學期知識和理解,學校教育 是失敗的。而且任何爭議問題的解決,不可能只靠學科知識,更包含人文、倫理 的、道德的、社會的,也就是需要統整知識。

(三)加強教材與生活之間的連結

教育與生活脫節,是今日學校教育的一大弊病,生活課程是依據生活為中心的 教育理想,以落實從生活中學習的理念。真實的「生活」就是兒童最好的課程,

所以二十一世紀的課程必須建立在真實的基礎上,要加強與生活的連結,取自兒 童經驗、歷史和文化,以習得生活上的基本習慣、自立基礎,發展生活中各種能 力。

(四)加強經驗學習

從經驗中學習,是生活課程的主要方法,亦即兒童要邊看邊學,邊做邊反省,

從做中學。因此,所謂「經驗學習」(experiential learning)就十分重要。經 驗學習是學習者直接與正在學習的事物接觸,並由此獲得意義,以增進洞見,以 便經驗用於以後的新情境,觀摩、實作、模擬、角色扮演等均屬之。學習者先遭 遇到具體經驗,做反省的觀察,同時分析經驗、探討意義或重新操作,然後坐抽 象化概念思考,將特定的經驗脈絡化,從特定經驗中發展第二層概念,指出暫時 性的假設;最後是主動的試驗,將假設在新情境加以試驗,這才是體驗。

(五)認知、情意、技能兼具

生活課程於低年級實施,該學習階段的孩子處於前運思期之末、具體運思期的 開端,雖然學者認為生活課程不單負起建構知識架構的任務,而著重再情意層面 上興趣的培養,學習心態的建立(陳泰然,2001)。認知、技能和情意三個層面應 相輔相成、相互為用的,因為當老師在教授學生教科書的內容時,仍有許多部分 涉及到較具結構性的知識及需要運用肢體動能去練習的;此外,在早期建立孩子 生活常規及自立基礎,也須兼探三個層面並行的原則,如此施教方式才不致偏頗 失當。

(六)民主生活的基礎

生活課程要使所有人能過二十一世紀中的「好生活」,成為民主學習社會中的 成員。每一個社會都是學習社會,每個人都能反省學習的過程,積極的參與好的 學習社區建構。學習不是被動的接受教師給予的知識,好的學習者是指學生建構 自己成為特定的學習者,也積極被他人建構,而且不斷的改變,並能與廣泛的理 解脈絡關聯、還要能批判性地檢討那些制度的、結構的因素影響好的學習。

由上述可得知生活課程是以「兒童為主體」,融合了統整概念,並著重於生活 經驗的體驗與實踐,這也符合社會學習理論與關懷倫理學對品格的理念。因此,

教師可以依據教科書內容並提供現實情境,以及提供學生與環境互動的機會,讓 學童從中發展品格核心價值,亦提供思考與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