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各版生活教科書品格教育內涵差異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四節 各版生活教科書品格教育內涵差異

本節依據前述各版本、各冊分析結果所做的歸納比較,首先對「翰林」、「康軒」

及「南一」版本間各品格教育意涵的比重與次數做比較分析,其次分析一二年級 間版本間的差異性,並提出說明。

一、各版本間品格教育課數統計比較

(一)、各版本的單元主題含有品格教育意涵的數量統計

翰林版、康軒版、南一版的生活課程教科書個別分析後,發現每個主題活動都含 有品格教育,達 100%(參考附件一至十二)。

從 Freud 理論來看,小一小二的學童是個體自我階段,受到外在的束縛,慢慢體 驗到該如何做和該如何把對與錯產生聯結,終而養成品格的的觀念,而「家庭教 養方式」與「家庭情境」是主要和孩童交互的影響環境,因此在三個版本裡都要 提到與家庭的社會關係,如翰林版第二冊「溫暖的家」、康軒版第一冊「我的家」

和南一版第三冊「可愛的家」;都與能力指標體驗個人與群體生活中「舉例說明自 己的發展和成長會受到家庭和學校的影響」、「舉例說明個人或群體為實現其目的 而影響他人或群體的歷程」等相符,也呈現出本研究品格教育內涵中「專注」、「節 制自律」、「公民責任」、「創新智慧」...等。

在 Bandura 的社會學習理論中提及,個體在社會情境中因受別人行為表現影響而 學習到新的行為;因而,一新行為的獲得,是經由觀察模仿的歷程,或觀察他人 產生替代學習,也會經由自我觀察而學到某種新行為,這種新行為稱為「自律」。 培養學生自律,是教育的主要目的之ㄧ。無論是遵守學校定的一切校規,或積極 自動發表道德行為,都應要先培養自律的行為。此外 Piaget 的他律階段也提及,

五至八歲的兒童處於自我中心後期至合作前期或中期,視成人權威和同儕各種現 成的規律或約束為重心,故三個版本都透過「遊戲」、「共同創作」、「肢體表演」、

「生活禮儀」...等,讓學生學習品格教育內涵中的「專注」、「勤奮勤學」、「節制 自律」、「團隊合作」、「反省之廉恥」、「創新智慧」、「禮節」以及「尊重」等相關 個人品德修養與人對人的群體關係。

四季變化、風和雨的自然現象、水的型態、光與影的關係還有觀察動植物,三個 版本皆有提及,符合社會學習論者主張個人具有人格、氣質、興趣與動機都是經 驗的結果,且個體的道德行為的學習與獲得,是透過觀察、對楷模的模仿與認同,

甚至學習作用未必源於個體親身的經歷,間接的經驗也可以產生學習,這涵括九 大主軸中「探索與表現」、「審美與理解」、「實踐與應用」、「發展科學過程技能」、

「提昇科學認知和培養科學精神」;也為本研究中「勤奮勤學」、「專注」、「樂觀積 極自信」、「創新智慧」等多項的品格教育內涵。

翰林版第三冊「我們的社區」、「快樂的成長」;康軒版第四冊「我的社區」、「做 自己的主人」;南一版第二冊「快樂的成長」、第四冊「社區大發現」、「成長中的 我」,討論學童必須發展人際關係的關注力,是可以透過「學校教育」、「社區教育」...

加以發展,進而發展「關懷能力」,這為九大主軸的「認識周圍環境」、「體驗個人 與群體生活」、「察覺社會與生態關係」,讓小朋友體會關懷者與被關懷者的角色,

並透過「社區服務」、「合作學習」探討出需注意的環境議題,這為本研究品格教 育內涵中「同理心」、「熱忱助人」、「仁慈善良」、「感恩」、「社會關懷」、「團隊合 作」、「公民責任」等次類目。

研究歸納三個版本均含豐富的品格教育概念,與王惠瓔(2008)九年一貫課程國 民中學社會學習領域道德教育之內涵研究結果相同。

(二)、各版本含有品格教育意涵數量統計比較

將生活課程教科書,依照冊別的不同作比較,可發現每冊所含品格教育意涵的數 量不同。以翰林版和南一版的第四冊所含品格教育意涵次數最多,達 254 次,其 次為翰林版和南一版的第三冊,達 208 次,含最少的品格教育內涵則為康軒版第 一冊,為 187 次。

本研究發現,各冊呈現品格教育數量,沒有一定規則,年級高低與品格教育出現 的次數沒有相關。

19 2 1 96 2 08

2 5 4

18 71 9 2 19 91 96 1 9020 8 1 93 25 4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第一冊 第二冊 第三冊 第四冊

翰林 康軒 南一

圖 4-19 各版本各冊之品格教育意涵數量統計

二、各版本間品格教育類目意涵分析

本研究主題為「品格教育」,主類目包括「個人道德」、「偶性道德」、「公共道德」、

「過程價值」,每一個類目有可分為若干次類目。「個人道德」主類目下,可分為 負責、誠實、守時守信、勤奮勤學、節制自律、剛毅堅忍、正直勇敢、有恆、樂 觀積極自信、專注、禮節、尊重等 12 個次類目;「偶性道德」主類目下,分為謙 恭、友愛、孝順、熱忱助人、同理心、仁慈善良、信賴等 7 個次類目;「公共道德」

主類目下,分為忠誠、感恩、公平正義、社會關懷、團隊合作、公民責任等 6 個 次類目;「過程價值」主類目下,分為自省知廉恥和創新智慧,2 個次類目。本研 究分析「翰林」、「康軒」、「南一」三版本國小生活課程教科書品格教育課本,歸 納出各類目及整體出現次數,如圖 4-20。

312

59 102 91

463

78 105 132

498

91 117 144

0 150 300 450 600 750 900 1050 1200 1350

個人道德 偶性道德 公共道德 過程價值

南一 康軒 翰林

圖 4-20 各版本之品格教育主類目數量統計

三個版本統計主類目出現總次數以「個人道德」為 1273 次,佔 58.1%為最多;

其次為「過程價值」為 367 次,佔 16.7%;第三為「公共道德」324 次,佔 14.8

%次;最少則為「偶性道德」為 228 次,佔 10.4%。

過程價值 16.7%

公共道德 14.8%

偶性道德 10.4%

個人道德 58.1%

個人道德 偶性道德 公共道德 過程價值

圖 4-21 各版本之品格教育主類目百分比統計

(一)、版本間主要類目分項數量統計比較

「個人道德」主類目比較,以「南一版」498 次,佔 39.1%最多;其次為「康軒 版」463 次,佔 36.4%;最後為「翰林版」312 次,佔 24.5%。

南一,498 39.1%

康軒,463 36.4%

翰林,312 24.5%

翰林 康軒 南一

圖 4-22 各版本之主類目「個人道德」百分比統計

「偶性道德」主類目比較,以「南一版」91 次,佔 40.0%最多;其次為「康軒版」

78 次,佔 34.2%;最後為「翰林版」59 次,佔 25.8%。

翰林,59 25.8%

南一,91 40.0%

康軒,78 34.2%

翰林 康軒 南一 圖 4-23 各版本之主類目「偶性道德」百分比統計

「公共道德」主類目比較,以「南一版」117 次,佔 36.1%最多;其次為「康軒 版」105 次,佔 32.4%;最後為「翰林版」102 次,佔 31.5%。

翰林,102 31.5%

南一,117 36.1%

康軒,105 32.4%

翰林 康軒 南一

圖 4-24 各版本之主類目「公共道德」百分比統計

「過程價值」主類目比較,以「南一版」144 次,佔 39.2%最多;其次為「康軒 版」132 次,佔 35.9%;最後為「翰林版」91 次,佔 24.8%。

翰林,91 24.8%

南一,144 39.2%

康軒, 132 35.9%

翰林 康軒 南一

圖 4-25 各版本之主類目「過程價值」百分比統計

(二)、版本間品格教育概念在主題活動之呈現 1.個人道德

此一類目出現最多的之次類目為「專注」共出現 300 次,其中南一版 128 次、康 軒版 89 次、翰林版 83 次,佔 23.6%;「勤奮勤學」291 次,南一版 105 次、康軒 版 117 次、翰林版 69 次,佔 22.9%;「積極樂觀自信」199 次,南一版 79 次、康 軒版 90 次、翰林版 30 次,佔 15.6%。這三項為三個版本都強調的品格內涵。此 外「禮節」、「尊重」和「節制自律」三版出現的比率亦不低。根據生活課程理念,

低年級的學童處於 Piaget 主張的前運思期之末、具體運思期之開端,故學習的重 點應於興趣的培養和學習心態的建立。三個版本在「個人道德」上的編排符合 Piaget 之認知發展理論。此外,「誠實」被普遍認為重要的品格內涵,在三個版本 出現的次數比例並不高,「康軒版」甚至未出現此一品格內涵。

69 31 83

28 29

117

90 89

49 48 1 0 5

7 9

1 2 8

5 5 4 4

15 30

29 1 0 1 3 8 7

1 7 3 1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負責 誠實

守時守信

勤奮勤學 節制自

剛毅堅忍

正直勇敢 有恆 樂觀積極

自信 專注

禮節 尊重

南一 康軒 翰林

圖 4-26 各版本「個人道德」次類目次數統計

禮 節 ,132,10.3%

專 注 ,300,23.6%

節 制 自 律 ,91,7.2%

勤 奮 勤 學 ,291,22.9%

尊 重 ,121,9.5%

樂 觀 積 極 自

信 ,199,15.6% 有 恆 ,21,1.7%

正 直 勇 敢 ,20,1.6%

剛 毅 堅 忍 ,32,2.5%

負 責 ,47,3.6%

誠 實 ,3,0.2%

守 時 守 信 ,16,1.3%

負責 誠實 守時守信 勤奮勤學 節制自律 剛毅堅忍 正直勇敢 有恆

樂觀積極自信 專注

禮節 尊重

圖 4-27 各版本「個人道德」之次類目百分比統計

在關懷倫理學上,Noddings 主張品格教育應以「關懷」為取向,主張教師須誠摯 地傾聽學生的需求,培育學生具有道德理想與關懷能力,當遭逢學習、生命挫折 時能堅強挺立,勇於克服。三個版本「剛毅堅忍」、「正直勇敢」出現次數都不多,

故較少符合 Noddings 關懷倫理。

本研究分析結果與王惠瓔(2008)研究國中社會學習領域整體分析以「公共道德」

最多相異;在國小一至二年級的生活課程中,「個人道德」是出現最多次數的主類 目。

2.偶性道德

在「偶性道德」此一主類目分析,三版中出現最多品格教育概念,都為「同理心」, 共計 60 次,佔 26.3%,其中翰林版 17 次、康軒版 21 次、南一版 22 次。在 Ormrod 所定義「同理心」是當他人處在逆境時個體表現出感同身受的心理狀態。三個版 本都將幫助他人、關心他人福利及利社會的行為編入教材內,故符合 Ormrod 將「同 理心」作為道德發展的重要判別。

其後依序為「友愛」、「謙恭」和「孝順」,各佔 15.9%、14.5%和 13.6%。在 Hartshorne 和 May 研究中發現,兒童道德發展除認同於父母、獎懲數量,就以情境因素最為 重要。學童的道德發展是團體壓力、團體價值的內在標準形成,家庭手足或學校 同學是此一階段兒童最主要的團體,故「友愛」代表著控制與同儕團體相處的內 在行為標準,翰林、康軒、南一教材,皆有表現出此品格教育內涵。

Kohlberg 道德發展中的習俗道德期(10~20 歲)最主要的心理特徵是能依照親近 的人之期望來行事,能讓人對己表現出依賴的行為。但三個版本都提早出現比較 成熟的品格內涵「信賴」,其中南一 15 次、康軒 9 次、翰林 3 次,佔 11.8%。

10

6 6

10

17

7

3 12 11 12

6

21

7

9 11

17

7

22

6

15 13

0 5 10 15 20 25

謙恭 友愛 孝順 熱忱助人 同理心 仁慈善良 信賴 翰林康軒

南一

圖 4-28 各版本「偶性道德」之次類目次數統計

熱忱助人 23,10.1%

同理心 60,26.3%

謙恭 33,14.5%

友愛 34,15.9%

孝順 31,13.6%

信賴 27,11.8%

仁慈善良 20,8.9%

謙恭 友愛 孝順 熱忱助人 同理心 仁慈善良 信賴

圖 4-29 各版本「偶性道德」之次類目百分比統計 3.公共道德

在「公共道德」此一類目分析出「團隊合作」是出現最多的品格內涵,康軒版 44 次、南一版 36 次、翰林版 32 次,共計 112 次,佔 34.6%。這與九年一貫能力

在「公共道德」此一類目分析出「團隊合作」是出現最多的品格內涵,康軒版 44 次、南一版 36 次、翰林版 32 次,共計 112 次,佔 34.6%。這與九年一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