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依據研究結果之結論,針對研究目的提出三點建議:

一、生活課程教科書編輯之建議

(一) 各版本在品格教育主類目可以更平均化

本研究針對國小生活課程教科書中品格教育類目進行探討,發現有些主類目出現 比率非常不均,三個版本皆以「個人道德」所佔比率最高,超過 50%;「偶性道德」

卻只佔整體的 10%左右。建議編輯者可以降低「個人道德」在教科書中的比例,增 加人與人相處的相關議題,以提高「偶性道德」在課本內容比重。

(二) 各版本在品格教育次類目可以更多元化

本研究分析 27 個次類目,發現「誠實」在康軒版沒有被分析出,且出現次數最 少,佔所有品格教育內涵 0.1%;「仁慈善良」、「正直勇敢」,各佔 0.9%;「熱忱助 人」則佔 1.1%,而這些類目是 2007 年千代文教基金會所調查「台灣人的品格現狀」, 認為最嚴重的沉淪,也是 2006 年教育部在品德教育促進案中所強調的核心價值,

卻在生活課程教課書中所佔比例極低。因此,本研究建議編輯者可增加相關故事 題材,多讓學童討論,做經驗的學習。

二、對教學現場的建議

本研究發現,生活課程占基本教學時數 30%,但在現行國小生活課程教科書中,

有些品格教育內涵在主題活動中是受到忽略;為求生活課程中的品格教育內涵能 更多元具備完整性,本研究對教學現場分成以下三項建議,分茲如下:

(一)學校:由於現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已將品格教育施行在導師時間、彈性 時間,故學校可統ㄧ安排固定時間如晨會、週二下午,以一週一項品格教育核心 價值,進行教導。

(二)教師:低年級教師可以學年為單位,將生活課程中較為缺乏之品格教育核 心價值如「誠實」、「信賴」等編製成教案,並以演說、戲劇、讀報...分享模式,

協助推廣生活課程教科書上懸缺之品格教育內涵。

(三)結合社區及社會資源:品格教育的施行不應只有靠學校或師長的力量來執 行,應請家長志工、社區人士及社會資源一同來開發欠缺之品格教育內涵教材,

協力共同培養學童正確的品格內涵。

三、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一)本研究針對國小一至二年級生活課程教科書進行探討,而品格教育在九年 一貫課程中是零碎的融入各科教學與課程,故建議後續研究者可考慮不同學科來 進行研討。

(二)本研究對象以國小生活課程教科書為分析對象,所得分析結果僅為教科書 中品格教育內涵呈現情形,並無法得知教師在實際教學上如何教授品格教育。建 議後續研究者可加上質性訪談生活課程之授課教師,或以調查、觀察之研究方法 來進行研究,以期對現行國小生活課程之品格教育內涵的教育情形有更確實透徹 的了解。

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分

丁亞雯(2004)。高中品格教育的反思與行動。學生輔導,92,79。

方志華(2000)。諾丁關懷倫理學之理論發展與教育實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 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方能御(譯)(1993)。布拉貝克著。道德導向:對於男人和女人的另一種看法。載 於馬克林、諾爾士(主編),道德發展心理學。台北:臺灣商務。

王文科(2001)。教育研究法。臺北:五南書局。

王令宜、汪以仁(2003)。以全品格教育塑造教訓輔合一的魅力校園。教育研究,

113,131-141。

王石蕃(1992)。傳播內容分析法。台北:幼獅。

王怡靜(2000)。由亞里斯多德德性倫理學進路看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對待倫理-

從隱私權與工作權談起。國立中央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王惠瓔(2008)。九年一貫課程國民中學社會學習領域道德教育之內涵研究。國立 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台北縣新莊國小(2007)。品格教育推動計畫,未出版,台北。

丘亦岱(2003)。諾丁關懷倫理學之探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嘉義。

朱美珍、李秀鳳、吳怡慧、洪鼎堯、莊易霖(譯)(2008)。Nel Noddings著。教育 道德人:品格教育的關懷取向(Education moral pwople-A caring alternative to character education)。台北:巨流。

何家齊(2007)。二十四德孩子一生的品格計畫。台北:幼獅。

何麗君、陳正祥(2004)。九年一貫課程中的品格教育。教育研究月刊,120,22-23。

吳元芬(2006)。國小社會學習領域道德教育教材發展之研究。國立花蓮教育大學 社會科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祁珮琳(2006)。中國大陸小學思想品德教育教科書之研究。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 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

吳財福(2005)。國民中學道德教育調查研究-以台南市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吳清山、林天祐(2005)。品格教育。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64,149。

吳瓊治(2007)。品格與道德融入績效考核之探討。品德月刊,43(2),21-24。

吳寶珍(2004)。國民中學品格與道德教育的內涵與實施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 學教育研究所學校行政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李奉儒(2005)。尊重與關懷作為學校品格教育的核心。國教天地,159,20-29。

李奉儒(2006)。國小道德教育改進的行動研究與反省。課程與教學季刊,9(2),

31-54。

李琪明(2000)。德育課程之理想與建構-我國國民中小學德育課程研究。臺北:師 大書苑。

李琪明(2003)。德行取向的品德教育理論與實踐。哲學與文化,30(8),153-174 李琪明(2004a)。品德本位校園文化之營造-美國推動經驗與啟示。台灣教育,625,

30-38。

李琪明(2004b)。品德教育之課程設計理念及其教學模式。學生輔導雙月刊,92,

8-23

李素真、蔡金鈴(2004)。中小學品格教育之實施與評量。教育研究月刊,120,

54-68。

李招譽、黃禹瑀、辛采芳、林妙華、陳坤德、李詠秋、劉國兆、吳昌昇、李合惠、

游木村(2008)。台北市國民小學品德及法治教育能力指標之探析。台北:台 北市關渡國小。

沈六(1994)。道德與發展與行為研究。台北:水牛。

沈六(1998)。社會學習論的道德發展觀與教育。公民訓育學報,7,27-66。

南一書局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9)。國民小學生活課本(第一冊)。台北:南一。

南一書局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9)。國民小學生活課本(第三冊)。台北:南一。

南一書局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0)。國民小學生活課本(第二冊)。台北:南一。

南一書局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0)。國民小學生活課本(第四冊)。台北:南一。

周念縈(譯)(2005)。James W. Vander Zanden著。人類發展學--兒童發展 (Human Development-Updated Seventh Edition)。台北:巨流

周蕙菁〈2003〉。品格:新世紀的第一堂課。天下雜誌,287,36-40。

周蕙菁〈2004〉。品格決勝負-未來人才的秘密。台北:天下雜誌。

林杰輝(2009)。國小教師品格教學領導與學童利社會行為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 大學,未出版,屏東。

林琇雯(2005)。國小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人際互動內容分析研究。國立台東大學 教育研究所社會科教學碩士倫文,未出版,台東。

林新發、王秀玲〈2004〉。品格的意涵及國民中小學實施品格教育的策略。載於國

立台北師範學院主編,教師專業成長與實踐智慧(171-193)。台北:國立台 北師範學院。

邱紹一、李介至(2004)。西方品格教育對我國中學品德教育的啟示。教育究月刊,

120,44-52。

邵瑞珍、皮連生(1993)。教育心理學。台北:五南。

侯孜宜(2002)。國小生活教科書「自我觀」之分析研究。台北:國立台北師範學 院課程與教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洪若烈、林沂昇、王詩茜(2009)。「教育部品德教育促進方案」內涵與各級學校 實施計劃初探。研習資訊,26(5),91-104。

洪紫原(2005)。品格教育效能感與學校關懷氣氛之相關研究。私立東海大學教育 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

洪蘭(2008)。通達情理-品格決定未來。台北:遠流。

秦葆琦(2001)。國民小學生活課程之內涵及教學設計分析。九年一貫課程-生 活課程教學事例。台北:國家教師研習會。

孫台鼎、王金國(2004)。打造品格開拓人生。台中:靜宜大學。

孫依萍(2007)。日本中學道德教科書之研究。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 文,未出版,台東。

高雄市教育局(2005)。「高雄市品德教育促進方案」計劃。高雄:高雄市政府。

柴松林〈2007〉。推動品格教育,消除道德危機。品格教育的蝴蝶效應。台北:財 團法人千代文教基金會。

培基文教基金會(2004)。品格教育系列。臺北:培基文教基金會。

張育瑋(2008)。國小一至三年級國語語文科教科書品格教育內容分析之研究。國 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

張春興(1977)。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春興(1990)。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

張春興(1997)。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

張春興,林清山(1983)。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春興、吳清山(1989)。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

康軒文教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9)。國民小學生活課本(第一冊)。台北:康軒。

康軒文教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9)。國民小學生活課本(第三冊)。台北:康軒。

康軒文教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0)。國民小學生活課本(第二冊)。台北:康軒。

康軒文教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0)。國民小學生活課本(第四冊)。台北:康軒。

張雪君(2002)。淺談美國學校所實施的品格教育。中師圖書館館訊,40,1-4。

張綺玲(2005)。國小五六年級國語教科書道德意涵內容分析之研究。國立嘉義 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張榮發基金會(2008)。我始終相信人性是善良的,因此,為人在世就應該將『善』

的本性發揚光大。2009年7月30日檢所自:

http://www.foundation.evergreen.com.tw/magazine.aspx

張瑋甄(2007)。國小語文學習領域教科書中道德教育之內容分析研究。國立台 東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

張鳳燕(1987)。青年期道德發展與自我實現關係之研究。高雄:復文。

教育部(1998)。線上國語辭典。2009 年 8 月 2 日檢索自 http://140.111.34.46/dict 教育部(1996)。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生活課程。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6)。品格促進方案。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9)。品格促進修訂方案。台北:教育部。

國立編譯館(2009)。2009 年 8 月 6 日 檢索自:

http://dic.nict.gov.tw/~textbook/dic/97(2).html 國民教育法(2008)。

國語日報(2009)。友情勝道德? 好友犯錯 15%國中生包容。

載於 2009 年 6 月 25 日國語日報。2009 年 7 月 20 日 檢索自:

http://www.mdnkids.com/info/news/adv_listdetail.asp?serial=62190

http://www.mdnkids.com/info/news/adv_listdetail.asp?serial=62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