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

第四節 研究工具

六、歡樂一夏 1.天氣變熱了 2.夏天的午後 3.清涼過夏天

一、可愛的家 1.我們這一家 2.寶貝我的家 3.住家的附近

二、歡樂的聚會 1.家族聚會 2.邀約的準備 3.歡喜當小主人

第三冊

三、美好的生活 1.生活多美好 2.休閒的生活 3.期待新家園

一、社區大發現 1.社區印象 2.認識社區 3.我愛我的社區

二、生活多變化 1.訊息哪裡來 2.應變我最行 3.說聲「謝謝您」

南一

第四冊

三、成長中的我 1.我在長大 2.期待升上三年級 3.再會吧!二年級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第四節 研究工具

一、分析的單位

內容分析中類目是基本單位,分析單元為最小單位。分析單元可用單字、語幹 或語句為基本單位。在九年一貫課程教材設計大致採用「大單元」或「主題」→

「小單元」→「活動」等三個層次來安排。雖然各版本使用名稱略有差異,但其 層次及意義卻符合教育部頒訂的課程綱要。因此本研究以「單元」或「主題」、「小 單元」、「活動」為三個層次,而三個層次下皆有語句說明圖片,故本研究以「語 句」及「圖片」作為分析的最小單位。

二、類目的訂定

歐用生(1993)提到,在分析的過程中,分析的單位與類目是必須先決定的,

然後再將資料加以分類統計。內容分析研究最重要的部份為分析類目和分析單位 的決定,此即為研究的工具。所謂「類目」是內容分析的基本單位,而「分析單 位」則為最小單位。王石番(1992)認為建構類目有幾項原則:符合研究目的、

反應研究問題、互斥、獨立、單一分類原則、功能性、可操縱性、合乎信效度。

類目的訂定通常有兩種形式,一為根據理論基礎或過去研究成果發展而成,二為 研究這自行發展而成(楊孝瀠,1995)。本研究主要探討國小一至二年級生活課程 教科書中品格教育之分析研究,因此研究者參考 2009 年教育部推動品德教育促進 修訂方案、國內外學者、教育機關、六縣市品格教育核心價值,及過去相關研究 後,自行發展編制次類目。

三、類目選擇來源

在品格與道德教育的領域當中,專家學者對此一概念的內涵提出分類架構與內 涵向度,本研究的主要架構來源,由研究者參酌文獻及前人研究後修改後訂定,

其整理如下:

表 3-6 品格教育與道德教育的內涵向度

專家學者 道德與品格向度內涵 備註

民82道德與健康課程

(教育部,1993)

1.人與自己 2.人與人 3.人與事物

個人、人與人、

群體 李琪明(2000) 1.個人道德 2.偶性道德

3.公共道德 4.過程價值

個人、人與人、

群體 Person&Nickson(2000) 1.人與自己 2.人與他人

3.人與社會

個人、人與人、

群體 鄭嘉惠(2004) 1.人與自己 2.人與他人

3.人與自然 4.人與社會

個人、人與人、

群體 李珀(2005) 1.怎樣和自己相處 2.怎樣和別人相處

3.怎樣和環境相處

個人、人與人、

群體 台北市國民小學品德及法治

教育能力指標之探析(2008)

1.個人道德 2.偶性道德 3.公共道德 4.過程價值

個人、人與人、

群體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自張育瑋(2008)

本研究類目之主類目來源是依據上述品格與道德架構進行歸納後,採用李琪明

(2000)建構之分類模式做為四大主類目:

(一)

類目發展原則

1.主類目的分類原則:品格教育類目需要依關係之不同而將主類目加以區 分,本研究的主類目歸為四類,分別是「個人道德」、「偶性道德」、「公共道德」

和「過程價值」四大主類目,就是以不同對象關係來區分,關係的探討包括:自 己、和自己相關的人,自己與群體的關係,以及強調自己形成道德價值的過程等。

表 3-7 主類目的向度

主類目 主類目向度

個人道德 自己對自己的關係。意指個人生活習慣與品德修養 偶性道德 主要是處理人與人,一對一的特殊「二人關係」

公共道德 人對人的群體關係,主要在規範個人對待陌生人時 過程價值 自我反省等能力,普世價值形成時的批判思考能力 資料來源:李琪明(2000)

2.次類目的來源:本研究之品格教育次類目的建構是以表 2-2 教育部公佈品 格教育核心價值、表 2-3 國內外學者及教育機構對品格教育核心價值一覽表,以 及將教育部所訂定的課程標準、方案及國內外學者機構編碼後(附件 2),作為次 類目的選擇來源。

3.類目的刪除與類目整併:選擇次類目後將不符合現今社會價值觀與不獲普 遍認同的之細目將以刪除,將內涵相近的細目併成一較具代表性且淺顯易懂的次 類目,如「自省」、「廉恥」兩項目便合成「自省知廉恥」。

4.將品格教育類目依據主類目之向度進行歸類:如「守時守信」、「友愛」類 目將以分類,如「守時守信」與自己個人生活習慣與品德修養有關就把其歸為「個 人道德」;而「友愛」較偏向處理人與人之間,故其歸類至「偶性道德」中;其他 次類目亦採此方式相同處理。

(二)進行專業教師與專教效度分析

研究者進行類目的進行類目的建構與歸納後,與指導教授、研究所同學及國小 在職教師進行討論,於初步類目發展完成後,徵詢專家參考其意見及看法,再進 行進一步的類目修正與調整。

本研究的品格教育分類如表 3-8 所示,先將品格教育分為「個人道德」、「偶性 道德」、「公共道德」和「過程價值」四大主類目;其中「個人道德」分為負責、

誠實、守時守信、勤奮勤學、節制自律、剛毅堅忍、正直勇敢、有恆、樂觀積極 自信、專注、禮節、尊重;「偶性道德」分為謙恭、友愛、孝順、熱忱助人、同理 心、仁慈善良、信賴;「公共道德」分為忠誠、感恩、公平正義、社會關懷、團隊 合作、公民責任;「過程價值」分為自省知廉恥、創新智慧,總計 27 項。

表 3-8 品格教育類目定義表

主 類 目

次類目名稱 定義

提出品格教育 核心價值之國 內外者編碼

(附件二)

負責

分內的工作能不推諉,能負起應盡的責任。做事總能盡最 大努力,並以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結果。對於應允的事應 誠心盡力、說到做到。

1、3、4、5、6、

7、8、10、11、

14、15、18、19、

21、22、23、24、

25、26、27、28、

29、30 個

人 道 德

誠實

凡事忠誠於事實,不偏左右,即使自己做錯事情也坦白承 認,勇於承擔後果。不對人說謊,為人能公正剛直,面對 自己和他人能言行一致、誠懇實在、不虛假,做到問心無 愧。

3、4、5、6、7、

8、11、15、16、

18、20、27、28、

30

表 3-8(續)

21、27、31

節制自律

15、17、18

正直勇敢

28、29、30 個

21、23、29 同理心 能設身處地,以他人的立場去體諒;把當事人換成自己去

27、29、30

表 3-8(續)

25、26、29

社會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