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5

樹幹,氏則為枝權。』史遠林的〈探析中國姓氏文化遊離類型及作用〉(2010:

49)則提到:「姓的出現是原始人類逐漸擺脫蒙昧狀態的一個標誌,氏的出現是人 類的腳步正逐漸邁向階級社會。」雁俠(1998)則認為:「姓與氏的根本聯繫在於 前者是血緣性組織,後者以血緣組織為核心,成員間有一定的血緣聯繫。二者的 區別在於姓族是純血緣組織,氏則偏重指一族的經濟利益和政治權力。」籍秀琴 的《中國姓氏源流史》(1998:7-9)認為:「『姓』是同一個祖宗的子孫共用的、大 家族共有的稱號、標誌;而『氏』則是這個大家族的子孫用以區別不同分支的稱 號、標誌。由此可知,『姓』產生於前、『氏』形成於後。一個家族的姓一旦產生,

便不再更改,相當穩定;而氏則可隨著封邑、官職等客觀條件的變化而改變。」

由以上各家說法可得知:就歷史的演變發展而言,「姓」的出現早於「氏」; 就內涵意義而言,「姓」是所有家族成員所共有的標誌符號,性質穩定;「氏」則 象徵家族子孫之下各分支所用以區別個體的符號,性質較不固定;就社會功能而 言,「姓」象徵著一個家族的血緣命脈,具有薪火相傳的繼承意義,「氏」則是經 濟利益與政治權力的表徵,具有較強烈的階級意義。

二、中國姓氏的來源與分類

關於姓氏的來源,歷年來文史學界研究者的看法皆稍有不同,從古代文獻的 研究可看出,先秦時代的古姓幾乎都起源於史前傳說,因此除了少數幾個姓有詳 細且有根據的文獻史料記載外,多數姓的來源只能藉由後人臆測推斷以溯其本源。

本文根據雁俠《中國早期姓氏制度硏究》(1996:50-55)及籍秀琴《中國姓氏源流 史》(1998:7-9)二書的研究,可得知古姓的來源主要有以下三種不同的觀點:

(一)中國姓氏的來源 1.圖騰崇拜說

在舊石器時代晚期,我國原始部落的原始人以為某種動植物或無生物與他們 的氏族有密切的關係,亦或是養育他們的血緣祖宗,或是保佑他們生存的神明,

因而就立某物為氏族圖騰,加以保護並定期祭祀,稱為圖騰崇拜。例如傳說中的 神農氏炎帝以「牛」為圖騰,犬戎族以「犬」為圖騰,蚩尤族以「蛇」為圖騰等。

其他還有以熊、鹿、狼等圖騰為姓氏的氏族。

因此,姓與圖騰同樣是用以區別不同血統之氏族的標記與稱號,部分的姓來 自於氏族的族號,而有些氏族族號即氏族圖騰,故有部分歷史學家相信,中國的 姓即源自於原始社會的圖騰。雁俠(1998)則認為「姓與圖騰的關係是:古人將與 姓族同名之物奉為神明,即圖騰,並以此來命名所居住之地,圖騰被後人視為出 生原因,並認為人因此被賦與圖騰物的某種稟性。」

2.地名轉化說

最初的姓,許多是由地名轉化而來,或是某一地域因某姓氏族所居而得名。

例如「姜」姓,即因「神農居姜水以為姓」;又如「姬」姓,則因「黃帝居姬水 以為姬」。金良年(1989)認為這是由於部落與部落之間為身分不同的群體,每一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6

個部落都在一定範圍的某塊土地上移動,部落和部落之間都非常清楚各自土地的 疆界。因此,土地疆界的嚴格劃分便象徵了彼此之間的不可侵犯性與獨立性,「以 地名為姓」正可反映當時的社會現象與風俗觀念。

3.始祖母的際遇與傳說

中國姓的由來,部分歷史學家認為與該姓所屬之祖先的際遇及傳說有關,例 如東漢王充的《論衡‧詰術篇》記載:「若夏吞薏苡而生,則姓苡氏;商吞燕子 而生,則姓為子氏;周履大人跡,則姬氏」。中國姓的來源,除了始祖母吞物履 跡等傳說際遇而生子得姓之外,也與始祖母遠古時代生活居住及生子之地有關。

如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姓」字注云:「神農母居姜水,因以為姓;黃帝母居姬 水,因以為姓」。6

除了以上三點所論及遠古時期的史前傳說所形成的古姓之外,隨著後期氏的 產生、姓氏一分為二到姓氏的合流,姓氏的名稱來源產生了更多說法,東漢應邵 的《風俗通義‧姓氏》將姓氏分成九類,宋代鄭樵《通志‧氏族略》更將姓氏分 成三十二類,現代大陸歷史學者雁俠(1996)則將姓氏的來源分成兩類;另有文獻 學研究者周遠成於〈漢族姓氏演變源流述略〉(2004:76-77)一文則將中國姓氏的 來源分成十二類;另一大陸學者暴希明的〈從甲骨文「姓」、「氏」二字看中華姓 氏的由來〉(2008:247)一文則是去繁補簡,將從古至今關於姓氏之名稱來源的 說法整理為五類。本文結合周氏及暴氏的說法,將姓氏的來源分為以下幾種:

(二)中國姓氏的分類 1.以國名為姓氏

夏、商、周三代,諸侯國遍及各地,各諸侯國的國君其及其子孫便以當初其 祖先受封的國名為氏。例如今日許多常見的姓氏魯、陳、鄭、江、韓、呂、秦等 便是源自於古代的國名,現代姓氏的主要來源以此類占最大多數。

2.以官爵為姓氏

上古時期的卿大夫家族實行的是世卿世祿制,在此制度之下,家族裡代代都 沿襲著同樣的官職,若非特殊情況並不會有所改變。故有部分的姓氏便來自於祖 先的官職名稱。例如太史、太卜、太祝等官職便衍伸出史氏、祝氏、卜氏等姓氏。

另外,有部分王室貴族為了炫耀自己的家世顯赫、血統純正,如王、侯、公、公 孫等都是以其始祖所受封的爵位當作姓氏。

3.以邑名為姓氏

邑即采邑,意指卿大夫的封地。在古代采邑是允許世襲的,故部分卿大夫及 其子孫便會以其祖先所受封的邑名為其姓氏。例如屈原的祖先瑕受封於屈邑,因 此瑕本人及其子孫便以「屈」為姓氏,稱作屈瑕、屈原等。

4.以居住地的地名為姓氏

此與「以邑名為氏」性質接近但實則不同,原因是「邑」指的是卿大夫的封

6﹝東漢﹞許慎著、﹝清﹞段玉裁注 :《說文解字》(圈點段注)(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 有限公 司,2002 年),頁 618。

之一(李吉、王岳紅《中國姓氏》2006:30)。

7.以技藝為姓氏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8

書寫出來。此制度自周代興起,漢代後隨著封建宗法制度的發展及儒家禮教的興 盛而日趨嚴謹,因此便出現了因避諱而改的姓氏。例如「康」姓,本出自「匡」

姓,起源於北宋初年,為了避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的姓而改為音近的康姓。至於 避難及避仇,則是因為在古代社會中戰亂爭鬥頻繁,使得人與人之間易於結怨,

迫使部份人民不得不遠走他鄉、易姓改名,例如騰姓、求姓、龔姓皆為避難避仇 而改姓。

由以上十種分類,可大致涵蓋漢民族的姓氏來源,並說明其生成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