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作品年代 1912 年

詩人 奧托.艾瑞西.哈特雷本

原調 降 E 大調

音域 降 e¹-降 a²

速度或表情指示 安靜地推動(Leise bewegt)

曲式結構 貫穿式(Through-composed)

段落 A B

調性 降 E 大調 降 E 大調-C 大調

-降 E 大調 小節 1-21 21-39

《幸福之夜》也是馬克斯最有名的作品之一,常成為以「幸福」或「夜」為 主題的音樂會選曲,亦經常出現在 CD 的曲目裡。全詩充滿了愛情的滿足與喜悅,

A 段在寧靜中展現充滿幸福的獨白,在愛人的懷抱中,環繞著詩人的自然景象是 多麼的美好;B 段可強烈感受到詩人內心的激動,隨著花園外濃郁的玫瑰香氣,進 入了詩人與愛人富含著醉意的夢,在夢中有著無限的渴望,幸福之情溢於言表。

全曲伴奏幾乎以鋼琴的八分音符分解和弦貫穿,猶如窗外的風聲般,為歌者 伴奏著,A 段的節奏型態為兩組三連音加一個四分音符,四分音符使樂曲的行進,

不會因連續的三連音而過於急促,溫和輕柔的伴奏,配上幸福的歌聲。(例 3-11-1)

例 3-11-1 《幸福之夜》第一至四小節

第十五小節馬克斯將拍號改為四四拍子,為的是符合“Atemzüge”(呼吸)的節 奏韻律。

B 段歌者轉變語氣,將內心喜悅的感受,藉由更有變化的旋律線條表達,為了

配合詩人的狂喜,作曲家將伴奏的節奏型態由三連音加四分音符,改成三連音加 兩個八分音符,並且將三連音從單音增值至音程,至 B 段的第一個高潮“Sich ein

Rosenduft an uns’rer Liebe Bett,”(玫瑰香氣來到我們的愛床,)時,更把高音部 繼續增值成和聲進行,增加音響的豐厚感,也使鋼琴伴奏與聲樂的旋律線重疊,

此處是鋼琴第一次出現旋律線條;此外,推展至“Rosenduft”(玫瑰香氣)後,

馬克斯更是將調性轉變為 C 大調,使之充滿燦爛光明之喜悅效果。(例 3-11-2)

例 3-11-2 《幸福之夜》第二十至二十六小節

但在第一次樂曲的高潮(第二十六小節)後,馬克斯又將伴奏改為單音型態,甚 至讓歌者休息了一個小節,在極弱(pp)的鋼琴伴奏動機後,忽然緊接著以強(f)

的音量唱出“Träume des Rausches”(醉意的夢),將音域拉至降 a²,使之比

“Rosenduft”(玫瑰香氣)更高,達到全曲的最高潮樂段,充分地展出歌曲的張 力,(例 3-11-3)

例 3-11-3 《幸福之夜》第十六至十九小節

最後,以中弱(mp)至弱(p)的音量,將詩人帶往甜美的夢境。此曲的和聲在織 度上與馬克斯其他歌曲相較而言,較不是那麼厚實,在和聲轉變上也較為平緩。

三、演唱詮釋與技巧

這是一首對女高音而言有著高度技巧的一首藝術歌曲,馬克斯在聲樂的音域 安排上,經常使之在換聲區(passagio)附近反覆著墨,因此歌者需要有輕透而靈 巧的聲音,克服聲樂線條在換聲區上下轉換的困難。

A 段的聲樂線條每一句皆以弱起拍開始,歌者要注意與鋼琴伴奏的連接需緊 密的配合,千萬不可拖拍而影響樂曲的流暢感,(例 3-11-1)在收斂的情感下,馬 克斯安排的是綿長的樂句,樂句中又插入了許多表情記號,如:漸強(cresc.)、漸 弱(decresc.)或漸慢(rit.)等,歌者要有良好的氣息調配和支持,才能充分的做 出旋律中的張力。

B 段著重於情感的釋放,與 A 段的輕柔恰成對比,在兩次樂曲的高潮處,作 曲家皆標示“Breiter”(展開),以代表此時的力度、音質和音量都要進入更高的

層次,因此樂句一開始便需注意情感的鋪陳,以避免突兀感。(例 3-11-2)(例 3-11-3)

全曲最後一個單字“Sehnsucht”(渴望)在音樂上是一個八度音程的下行,馬克 斯在 e¹標示了漸慢(rit.)記號,歌者應在心中持續渴望的意念,直至尾奏結束,

如此才能充分地表達沈醉在愛情的滿足與幸福的感受。(例 3-11-4)

例 3-11-4 《幸福之夜》第三十六至三十九小節

馬克斯在本曲中不論於聲樂或鋼琴的部份,皆有許多明確的表情或速度術 語,使短小的樂曲充滿了豐富的情感及張力,歌者與伴奏者應充分瞭解馬克斯將 術語與詩意的配合,並且相互扶持;而聲樂線條中因常有長音符的持續,鋼琴伴 奏的三連音需幫忙歌者推動歌曲的行進,不可因每個小節劃分的小樂句而中斷行 進感。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