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互動情境中的回饋效果

在文檔中 幼兒類推能力與策略之探究 (頁 108-133)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二節 互動情境中的回饋效果

本研究認為施測者若能提供正確與否立即回饋之互動情境,可為幼兒的類推能力與策略 帶來改變,主要的差異在於幼兒可依據回饋的訊息瞭解題意,知道解題目標後進而強化或修 正解題的策略,也可以連帶降低錯誤類比的機會,因此在解決後續的類比問題時能有較佳的 表現。在此部分,為了瞭解互動式類比測量中的回饋效果,研究者所要關注的結果包括類推 能力發展程度不同的幼兒在類推能力與策略的改變共兩部分。在類推能力方面,研究者首先 將 25 位幼兒在全部 30 題類比題目中的表現,平均分作前段與後段兩部分的測量結果做比較,

探討幼兒在後段測驗中推理正確比例的提升,再依據正確類比、直接相關、表面相似與相同 種類四個配對選項,分析幼兒在後段測驗中的選擇傾向改變情形,包括類推能力發展程度不 同的幼兒(高度發展、中度發展與待發展)在選擇配對圖片傾向上的前後差異;在類推策略 的部分,則以類推能力發展程度不同的幼兒為例,依序分析類推表現不同的幼兒之類推策略 的前後改變情形。

一、 幼兒類推能力的改變

有關幼兒類推能力的改變,涵蓋幼兒在前段與後段測驗的推理正確比例與選擇配對圖片 的傾向兩層面,其中更涉及了類推能力發展程度不同的幼兒在後段測驗的進步情形,包括發 展程度不同的幼兒在後段測驗是否均比起前段測驗有較佳的答對率與較多的正確類比傾向。

另外,研究者考量本研究認為幼兒在後段測驗中會比起前段測驗有較佳的類推表現,因此在 後續統計考驗的部分都將採單尾檢定的方式進行。

(一)幼兒推理正確比例的提升

幼兒在前段與後段測驗的平均得分各為 8.32(SD=2.79)與 9.72(SD=3.10),兩數值的 相關為 .68(p<.001),藉由幼兒在前段與後段測驗正確類比得分的相依樣本 t 考驗結果可發

現(表 4-2-1)幼兒在後段測驗的正確類比次數顯著的高於前段測驗(t24=2.96, p<.01),

有中度的實驗效果(Cohen’s d= .59),顯示互動式類比測量的回饋情境確實能使幼兒整體的 推理正確比例有所提升。

表 4-2-1 幼兒在前後段測驗得分的相依樣本 t 考驗摘要表 統計量 相關 樣本檢定

M n SD r t d

前段測驗得分 8.32 25 2.79

.68*** 2.96** .59 後段測驗得分 9.72 25 3.10

**p<.01***p<.001

若觀察前段與後段測驗的答對比例差異,也可發現幼兒在後段測驗中比起前段測驗平均 有高出 10%的整體答對比例(表 4-2-2、4-2-3)。在前段測驗中,幼兒整體的答對比例介於 20~96

%之間,平均答對比例 55%(SD=23.71)。以題為單位來看,整體答對比例低於 40%(25 位幼兒中少於 10 位答對)的題目計有第 1、2、5、12、14 共 5 題,最低的題目落在第 1 和第 2 題,表示幼兒在剛開始進行互動式類比測量時,可能仍不是很清楚解題目標,同時也不能 立即運用前一對與後一對的組間類比關連來幫助解題,第 5 題則是因為有某些幼兒表示不清 楚正確類比選項(抹布)的圖片意象,以致幼兒多傾向選擇生活經驗中熟悉的且與問題(桌 子)相關的椅子圖片,所以提高了錯誤類比的比例。

第 12 與 14 題也有偏低的答對比例,原因可能是第 12 題的正確類比關係(沙灘:海灘鞋)

與幼兒生活經驗不太一致,多數幼兒到沙灘會穿著的鞋子可能包括海灘鞋、拖鞋、涼鞋等多 種類,甚至也有可能是打著赤腳不穿鞋子的,所以當幼兒要連結沙灘與海灘鞋的關係時便不 夠強烈,反而多傾向選擇與沙灘直接相關的沙灘陽傘居多;第 14 題中要推論的則屬於較抽象 的感官知覺關係,幼兒面臨如此的問題會有些許困難,他們較無法在前一對音符:耳朵的範 例中獲得圖畫要用眼睛看的提示,因此較不能引起多數幼兒的正確類比反應。在前段測驗中,

題目中答對比例最高的題目,幾乎所有幼兒(24 位)都可以從範例中理解火車和鐵軌的組內 關係,因而成功推論出小船是要在海上行走的,表示如此的關係推論對幼兒來說是沒有困難 的。

表 4-2-2 前段測驗計分表

題號 範例 問題 正確類比人數(n=25) 整體答對比例(%)

8 火車 鐵軌 小船 24 96

11 警車 警察局 救護車 19 76

4 一隻小熊 三隻小熊 一台玩具車 18 72

6 小鳥 鳥巢 小狗 18 72

15 蝌蚪 青蛙 毛毛蟲 18 72

9 媽媽 高跟鞋 爸爸 17 68

10 整條吐司 切片吐司 整塊蛋糕 17 68

7 短尺 長尺 短鉛筆 15 60

13 剖半西瓜 整顆西瓜 剖半蘋果 15 60

3 大熱天 遮陽帽 雨天 15 60

12 溜冰場 直排輪 沙灘 8 32

14 音符 耳朵 圖畫 8 32

5 碗 菜瓜布 桌子 6 24

1 小石頭 大石頭 小樹枝 5 20

2 猴子 香蕉 乳牛 5 20

正確類比平均人數與答對比例(標準差) 13.87 (5.93) 55(23.71) 註:整體答對比例=正確類比人數/25 位幼兒(%)

在後段測驗中,幼兒整體的答對比例介於 32~88%之間,平均答對比例 65%(SD=

18.03),儘管在最高答對比例的部分低於前段測驗 8%,最低的答對比例卻較前段測驗高出 12%,且整體來說平均答對比例也較前段測驗提升了 10%,可推知互動式類比測量中的回饋 訊息對幼兒的可能幫助是,原先表現不佳的幼兒可藉由多次的嘗試後更瞭解解題目標了,因 而帶起整體平均答對比例的提升。例如在後段測驗中整體答對比例低於 40%的題目只有第 28

題,以國王:王冠=警察:?的題意來看,幼兒需推論的雖屬簡單的人物與衣著搭配的關係,

但以台灣幼兒來說,他們生活經驗中所接觸到的警察多以未戴帽的型態出現為主,因此自然 也就容易在連結問題(警察)與正確類比選項(警察帽)中出現困難,其中多數幼兒反而選 擇了與警察直接相關的警察車來配對。對此,研究者推測當幼兒面臨的類比題目與文化環境 不相符合時,他們便不容易將範例中的組內關係提示類比到後一對的問題與選項之中,反之 會轉為尋找時空關係的線索以幫助解題。在後段測驗中整體答對比例高於 80%的則有第 16、

19、25、29 共 4 題,一方面表示這些題目能引起幼兒較多的正確類比反應,另一方面也表示 幼兒在經歷互動情境的回饋效果後已更能掌握解決類比問題的解題目標了,所以比起前段測 驗能有較佳的表現。

表 4-2-3 後段測驗計分表

題號 範例 問題 正確類比人數(n=25) 整體答對比例(%)

19 籃球框 籃球 足球網架 22 88

25 蜘蛛 蜘蛛網 蜜蜂 22 88

16 母牛 牛奶 母雞 21 84

29 米飯 筷子湯匙 牛排 21 84

26 浴缸 洗澡 床 20 80

30 大氣球 小氣球 大絨毛熊 18 72

18 一顆葡萄 一串葡萄 一根香蕉 17 68

22 消防車 消防員 警車 17 68

27 三小皮球 一小皮球 三顆糖果 15 60

17 白開水 嘴巴 攤開圖畫書 14 56

23 魚 水中 小鳥 14 56

21 整顆楊桃 切片楊桃 綠色檸檬 12 48

24 長襪子 短襪子 長褲 12 48

20 藥局 藥品 超市 10 40

28 國王 王冠 男警 8 32

正確類比平均人數與答對比例(標準差) 16.20(4.51) 65(18.03) 註:整體答對比例=正確類比人數/25 位幼兒(%)

最後,研究者再以類推能力發展程度不同的幼兒為例(表 4-2-4),發現高度發展幼兒在 後段測驗的平均答對率比起前段測驗提升了 14%(SD=15.71),是所有幼兒中進步最多的且 進步的幅度達顯著差異,同時呈現出高度的實驗效果(t7=2.55, p<.05, d= .90);待發展 幼兒平均答對率提升 8%(SD=13.24),雖比起前段測驗的答對率差異並未達顯著卻仍有中 度的效果量(t8=1.85, p.05, d= .62)。在後段測驗中答對率提升最少的則是中度發展的

*p<.05**p<.01

註:前(後)段測驗答對率=前(後)段測驗正確類比平均次數/前(後)段測驗 15 題(%)

由圖 4-2-1 也可明顯看出,本研究互動式類比測量中的所有 25 位幼兒,在後段測驗均比

表面相似的線索來解題而選擇直接相關與表面相似的選項,同時容易忽略題目中所要類比的 關係,到了第 3 題以後幼兒選擇正確類比選項的人數便有大幅度的增多,尤其以第 8 題為例,

25 位幼兒中除 1 位幼兒仍選擇直接相關的選項以外,其他幼兒無論其選擇理由與類推策略為 何,皆選擇了正確類比的選項,由此可推知幼兒已漸漸可以掌握解題目標,並可有效運用範 例的提示來幫助選擇正確類比的選項。

表 4-2-5 幼兒在前段測驗的選擇配對圖片傾向(n=25)

號 範例 問題 選項選擇人數

正確類比 直接相關 表面相似 相同種類

1 小石頭 大石頭 小樹枝 5 15 5 0

2 猴子 香蕉 乳牛 5 14 6 0

3 大熱天 遮陽帽 雨天 15 5 4 1

4 一隻小熊 三隻小熊 一台玩具車 18 2 1 4

5 碗 菜瓜布 桌子 6 17 1 1

6 小鳥 鳥巢 小狗 18 3 3 1

7 短尺 長尺 短鉛筆 15 3 5 2

8 火車 鐵軌 小船 24 1 0 0

9 媽媽 高跟鞋 爸爸 17 7 1 0

10 整條吐司 切片吐司 整塊蛋糕 17 7 1 0

11 警車 警察局 救護車 19 5 1 0

12 溜冰場 直排輪 沙灘 8 13 3 1

13 剖半西瓜 整顆西瓜 剖半蘋果 15 2 8 0

14 音符 耳朵 圖畫 8 10 6 1

15 蝌蚪 青蛙 毛毛蟲 18 3 2 2

25 位幼兒在前段測驗所占的選擇百分比(%) 55 28 13 3 註:選擇百分比=單項選擇總人數/前段選擇總次數 375

其他如第 5 與第 12 兩題都是幼兒在前段測驗中選擇直接相關選項人數較多的題目,研究 者分析可能的原因是當題目中所要類推的是屬於時空關係的時候,會使得幼兒偏向以生活經

灘陽傘來遮太陽等。至於第 13 題則是幼兒在前段測驗中選擇表面相似比例最高的題目,研究 者推測幼兒之所以會依賴表面相似的線索來解題,主要是因為題目中的關係推論對幼兒來說 較為困難,使得他們無法從範例中獲得有助正確類比的組內關係提示,或是幼兒本身未曾有 過相關的經驗可供提取的因素所致(e.g., Goswami & Brown, 1989)。

表 4-2-6 幼兒在後段測驗的選擇配對圖片傾向(n=25)

號 範例 問題 選項選擇人數

正確類比 直接相關 表面相似 相同種類

16 母牛 牛奶 母雞 21 2 2 0

17 白開水 嘴巴 攤開圖畫書 14 9 1 1

18 一顆葡萄 一串葡萄 一根香蕉 17 7 1 0

19 籃球框 籃球 足球網架 22 3 0 0

20 藥局 藥品 超市 10 6 0 9

21 整顆楊桃 切片楊桃 綠色檸檬 12 7 6 0

22 消防車 消防員 警車 17 8 0 0

23 魚 水中 小鳥 14 9 0 2

24 長襪子 短襪子 長褲 12 8 4 1

24 長襪子 短襪子 長褲 12 8 4 1

在文檔中 幼兒類推能力與策略之探究 (頁 108-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