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方法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三節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是以施測的方式瞭解類推能力發展程度不同的幼兒,在面臨類比問題時的解 題反應。在研究設計的初步階段,研究者以類推之理論基礎以及國內外相關的實徵研究為出 發,設計符合幼兒經驗與所學的互動式類比測量工具,並藉由提供立即回饋之遊戲化施測情 境針對受試幼兒進行一對一的個別施測,測試過程中訪問幼兒選擇配對圖片的理由,詳實記 錄幼兒在推理過程中的口語回應,以瞭解類推能力發展程度不同的幼兒解決類比問題時可能 使用哪些策略,幼兒錯誤類比時其理由依據又為何,以及探討發展程度不同的幼兒如何透過 答題與訊息回饋的過程修正其推理依據。以下說明研究設計以及研究對象與場域。

一、 研究設計

本研究在研究設計上可區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以文獻理論為基礎,設計符合台 灣幼兒使用之互動式類比測量工具;第二個階段則是以互動式類比測量工具實際進行施測並 輔以提問紀錄表瞭解幼兒的類推能力、策略與可能有的改變。

(一)研究工具設計階段

研究者自 98 年 7 月開始持續進行類推相關文獻之蒐集,在大範圍的搜尋下研究者所得的 文獻資料涵蓋類推能力之測量與解題策略分析兩部分,再經由研究者與指導老師共同討論 後,確立本研究的研究重心聚焦於幼兒面臨類比問題時的解題反應上,同時考量過去相關研 究中所援用的類比測量工具在設計與方法上的缺失,因此興起研究者重新設計測量工具之動 機,改以強調幼兒生活經驗中實際接觸得到的人事物作為類比問題的測驗題材,再以電腦數 位媒材取代傳統之紙本測驗。以數位媒材測驗的優點是一方面可以藉由軟體功能補足過去紙 本測驗所缺少的即時回饋;另一方面也可使施測過程中增加趣味性以吸引幼兒參與。

另一方面,研究者參酌過去研究發現當進行一對一的個別類推能力測驗時,施測者若能

提供正確解答的回饋將更能增進六~七歲兒童的類推能力(Cheshire et al., 2005),因此研究者 便藉由 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 軟體設計出可提供立即回饋訊息的互動式類比測量工 具,亦即幼兒點選答案後給予立即的正確或錯誤訊息,目的是希望透過回饋情境瞭解幼兒最 佳的類推能力並探討之中的推理策略,同時研究者也預期藉由訊息回饋,幼兒在施測過程中 能再學習類推或測驗模式,因此其類推策略會有所改變。

(二)研究施測階段

在施測的部分,研究者作為主要的施測者,在自我訓練上已於施測前利用 8 天的時間提 前進入施測園所熟悉場域,並透過在教室內與幼兒的互動、相處幫助研究者與受試幼兒建立 熟悉感,以避免幼兒因陌生人焦慮而無法完整表達解決類比問題時的推理依據。施測前研究 者以指導語告知幼兒我們要開始進行一個圖片配對的遊戲以提升幼兒的參與興趣,同時給予 幼兒三次的練習機會以確定幼兒熟悉工具的基本操作並清楚解題目標;施測時,研究者並搭 配互動式類比測量的回饋情境,詢問幼兒:「你為什麼選這張圖片?除了這張圖片,你還可能 選哪一張?為什麼?」。

在此,研究者商請一位研究協同者透過預先設計好的提問紀錄表(表 3-3-1)完整記錄幼 兒選擇的圖片與推理依據,以分析幼兒在解題過程中所使用的類推策略,且透過全程錄影的 方式以補足施測當時可能不小心遺漏的重要訊息。詳細之施測流程如下:

1. 施測前的準備:

研究者事先商請帶班老師協助將幼兒依序帶到個別施測教室(圖書室),同時於圖書室內 盡量排除無關研究之其他干擾因素,接著研究者提供幼兒預先設計的練習題目共三題,讓幼 兒一方面熟悉施測工具的操作方式另一方面清楚之後的解題目標。

2. 開始施測:

在此部分,研究者以互動式類比測量工具開始進行一對一的個別施測,讓幼兒以直接操 作的方式來回答四選一的圖片配對問題,過程中研究者避免提供正確解答的暗示並根據事先 擬定之問題詢問幼兒,同時要求幼兒說明每一次選擇圖片的理由以做紀錄,目的是想確認幼

兒推理錯誤的理由依據(如:圖片標示不清、經驗偏誤,以及物體的直接相關、表面相似或 相同種類等因素)。另外,研究者為求提問問題的一致性,輔以統一格式的提問紀錄表(表 3-3-1)作為問答時的簡要記錄工具,研究協同者以勾選的方式記錄幼兒選擇的圖片(答案), 並以文字描述幼兒選擇該圖片的理由。當幼兒第一次的選擇為錯誤解答時(包括選擇直接相 關、表面相似和相同種類三個選項),研究者會給予幼兒第二次機會,並再次詢問幼兒選擇的 理由;當幼兒連續兩次的選擇皆是錯誤解答時,研究者則讓幼兒接續嘗試直到幼兒清楚正確 解答為何,並於最後詢問幼兒正確解答的理由。具體的施測指導語以及提問問題包括:

(1)指導語一:「小朋友,我們現在要開始進行圖片配對的遊戲,在每一個畫面的左邊,你 會看到上下兩張圖片連在一起,這代表了圖片配對的方式,然後我要請你在 右邊下面的四張圖片中也幫我選一張圖片,讓它跟右邊上面的這張圖片像左 邊那樣連在一起」。「我會先和你一起玩三次,你可以試著自己做做看,選錯 也沒關係,全部完成後再讓我們來看看你總共可以答對多少題」。

(2)提問問題一:以戰車:阿兵哥=挖土機:?為例,「當你看到戰車配阿兵哥的時候,你 覺得挖土機可以和這四張的哪一張圖片配對?為什麼?」。

(3)指導語二:如果幼兒第一次選對,研究者:「哇!你好棒喔,然後讓我們再接著做下一 題」。

(4)提問問題二:如果幼兒第一次選錯,研究者:「ㄟ!電腦說不是,你可以再試一次,你 覺得還有哪一張圖片也可以和它配對?為什麼?」。

(5)指導語三:如果幼兒兩次都選錯,研究者:「沒關係,你可以再試試看,你覺得還有哪 一張圖片也可以和它配對?」。

(6)指導語四:如果幼兒第三次選對,研究者:「哇!電腦說對了耶,那這樣你知道怎麼玩 了嗎?接下來讓我們繼續做下去」。

(7)指導語五:待幼兒完成了所有題目後,研究者:「小朋友,現在你已經完成了所有題目 了喔,謝謝你和我一起玩,這是送給你的小禮物」。

表 3-3-1 提問紀錄表─以戰車:阿兵哥=挖土機:?為例

題目分類:人物職業 題目編號:練習 3 幼兒編號:

範例 問題

選項

圖片配對

提問問題:「當你看到戰車配阿兵哥的時候,你覺得挖土機可以和這四張的哪一張圖片配 對?為什麼?」。

第一次選擇

選擇 理由

提問問題:「ㄟ!電腦說不是,你可以再試一次,你覺得還有哪一張圖片也可以和它配對?

為什麼?」。

第二次選擇

選擇 理由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二、 研究對象與場域

本研究根據研究目的與問題以方便取樣選擇一所有意願配合之幼兒園,進行施測與資料 蒐集,研究者考量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故以五歲幼兒為主要施測對象,在得到家長同意後(附 錄一:幼兒參與類推研究意願調查表),邀請滿五足歲但未滿六歲之 25 位幼兒參與。接受施 測的幼兒包括 14 位男生與 11 位女生,年齡介於五歲到五歲 11 個月之間,平均年齡約為五歲 半,園所的環境位於都會工業區與市區的交通要道間,因此幼兒的父母職業多屬製造業與機 械相關產業,部分(56%)家中擁有電腦軟硬體設備,且多數幼兒(76%)具有觀看他人與 自行操作電腦之經驗,但幼兒在園期間則鮮少接觸電腦。

本研究之場域為中部都市立案之天使幼兒園(化名),天使幼兒園於民國 89 年成立,以 單元的方式進行教學,園內涵蓋 1000 坪的室內外空間規劃,包括 12 個班級教室、音樂教室、

律動教室、圖書室、辦公室以及大型的室內活動場等,此外亦保留寬敞的戶外空間供幼兒活 動。研究者為使幼兒能夠不受干擾專心的參與互動式類比測驗,施測位置選擇在天使幼兒園 之圖書室進行,研究者並事先於圖書室內移除與研究無關的事物,只在施測的桌子上擺放研 究所需的電腦設備與記錄工具,研究者的位置在與幼兒相鄰的左手邊以方便協助幼兒操作並 進行訪談;攝影機與研究協同者的位置則在幼兒的右後方,實際的研究場域如圖 3-3-1 所示。

圖 3-3-1 研究場域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