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第一節 結論

本研究修改了過去類推研究在題目設計與測量方法上的缺失,改以提供正確與否回饋情 境之圖像式互動式類比測量工具進行施測,發現受試幼兒在這些有利的條件之下能展現類推 能力,雖然幼兒在選擇配對圖片的時候仍會偶爾依賴時空關係或是表面相似線索進行推論,

回饋效果可增進幼兒在後段測驗中的推理正確比例、選擇配對圖片傾向與類推策略的應用。

以下依序說明之。

一、 幼兒在圖像化與回饋情境中可展現類推能力

整體來說,幼兒在互動式類比測量中平均有六成的答對率,表示具體運思期的幼兒是有 能力解決類比問題的。依據幼兒面臨類比問題的解題反應,研究者發現當幼兒能夠注意前一 對範例中的組內關係提示,可幫助他們提取線索來理解題目中的類推關係,進而推論出前一 對與後一對的組間類比關連,並從所有選項中選擇出正確的圖片以完成配對,回答的理由也 顯示除了部分幼兒受限於口語表達能力,推理正確的幼兒大都能夠清楚瞭解題目之中的關係

推論。另外,藉由本研究在前段與後段測驗中相同領域的題目設計,研究者也發現只要幼兒 具備與問題領域相關之先備知識,他們便可較無困難的掌握解題目標進行類推,例如幼兒會 在面臨同屬居住領域類別的題目時,說明:「這一題跟剛剛的一樣,這個狗狗是要找住的地方,

牠不是要吃東西喔!」,表示幼兒經由數次的嘗試後已更熟知解題的技巧,能夠在選項之中判 斷正確與錯誤的配對圖片而強化自己的推理依據。總結而言,在互動式類比測量中的有利條 件之下,例如圖像式的題型、連連看與回饋的互動情境、符合幼兒知識背景的關係推論,以 及施測前提供練習機會等都有助於幼兒展現解決類比問題的能力。

二、 幼兒易受直接相關或表面相似的訊息誤導

本研究依據幼兒選擇配對圖片的傾向發現,幼兒在互動式類比測量中錯誤類比的情況較 常發生在問題與誘導選項間有強烈的時空關係時,幼兒會直觀的選擇與生活經驗相關的配對 圖片;若題目之關係推論較為困難且缺少時空線索時,幼兒則傾向依賴與問題表面相似的特 徵作為配對條件。相對而言,五歲幼兒中類推能力高度與中度發展的幼兒較易受直接相關選 項的誘導;待發展幼兒則較易受表面相似選項誘導。可推知幼兒雖具類推能力,但無法穩定 的掌控對關鍵訊息應有的注意,因此面對誘導訊息時易受干擾。透過回饋訊息的獲得,幼兒 漸漸熟悉關鍵訊息(前一對之關係),在後段測驗中錯誤選擇便可減少了。

舉例來說,幼兒在前段測驗也許是因為不清楚解題目標,以及未能掌握前一對與後一對 的組間類比關連,所以使得他們只能依賴與問題直接相關或表面相似的訊息來推測可能的答 案;相反的,在後段測驗中,待發展幼兒是可以跨越表面相似而準確理解其對應關係的,因 選擇正確類比選項的次數提高;高度與中度發展幼兒則幾乎可以剔除掉表面相似的干擾並減 少與問題強烈關連的推論。

三、 幼兒的類推能力與策略具有對應關係

本研究的目的之一是瞭解發展程度不同的幼兒在互動式類比測量中的類推能力與策略之 對應關係,測量的結果發現當幼兒具有較佳的推理依據(說明)時,他們會更容易傾向於選 擇正確類比選項;反之,當幼兒的推理依據較不穩固時,他們則會相對容易受到直接相關、

表面相似或是相同種類三個錯誤類比選項的干擾,換句話說幼兒在互動式類比測量中所展現 的類推能力與策略是頗具有對應關係的。對此,研究者藉由與幼兒的對話將類推能力發展程 度不同的五歲幼兒,在互動式類比測量中進行圖片配對時的推理依據概念化得出三種策略,

其中高度發展幼兒所採用的是能注意前一對與後一對組間類比關連的高階策略;中度發展幼 兒的是只專注後一對組內關係的低階策略;待發展幼兒的則是由選項中任意聯想組內關係的 聯想策略。

四、 互動情境的回饋效果有助幼兒的類推表現

本研究藉由電腦數位媒材設計能立即提供回饋情境的圖像化測驗方式,探討類推能力發 展程度不同的幼兒在解決類比問題時的表現差異,以及瞭解幼兒熟悉測驗方式後在類推能力 與策略上的改變,施測結果得知五歲幼兒不但在整體的類推能力與策略上具有可對應的關 係,且在後段測驗中能比起前段測驗有較多的推理正確比例(提升了 10%);在選擇配對圖 片的傾向上也能減少錯誤類比選項的干擾,從低階的表面相似選項轉移到高階的直接相關甚 至是正確類比選項;類推策略的應用更呈現出愈加豐富與具思考性的推理依據,如此皆顯示 幼兒在測量工具中所展現的類推能力與策略是可經由回饋而得到學習的,主要表現在幼兒熟 悉測驗方式後對解題目標的掌握,以及依據正確與否的訊息強化或修正自我的推理依據,尤 其是高度發展幼兒幾乎皆可在後段測驗中維持一致的好表現;中度與待發展幼兒則可在後段 測驗中增加許多正確類比的機會。

在文檔中 幼兒類推能力與策略之探究 (頁 13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