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五)以教學歷程來分的協同教學模式

林志忠(2001)以整個教學的歷程來看協同教學的情形,將協同教學區分為教學 計畫、教學策略及教學評量的協同三面向。僅說明如下:

1.教學計畫的協同:關注的是在學計畫的彼此合作,包括教學目標的訂定、教 學內容的選擇、教學內容的排定等方面的合作,程度上也有差別,可從簡單的共同訂 定課程單元,到複雜性較高的課程統整的安排。

2.教學策略的協同:指兩位或兩位以上教師彼此合作共同教學,分為分班式與 混班式協同教學活動。前者指協同教學教師彼此輪流至各班施教,共負某科目之教學 責任,雖然課程安排是協同進行的,但整體而言是分散式的單科演講,未能充分掌握 協同的精神,是屬於低班級相關(low - classroom – interdependence)的教學方式;後 者將學生混合,有大班教學、分組討論及個別指導,由多位教師,共同領導班級學習,

促進整個學習的深度與廣度,是屬於高班級相關(high - classroom – interdependence)

的教學活動。

3.教學評量的協同:著重在進行教學評量時,兩位以上的教師彼此的合作。J.

Bauwens 和 J. J. Hourcade(1997)曾提及三種評量協同方式:一位負責大部分學生 的統一評量,另一位負責個別或動態評量;學生完成統一評量後,由一或二位教師立 即給予回饋;學生配對且將完成的測驗交換,一位向全體提供正確答案,另一位則巡 視全班(引自林志忠,2001)。

綜合以上文獻,國內的協同教學模式可分為:

1.交換協同教學模式

這種模式就是教育部(2001)所提出的「交換教學」、莊秀真(1977)提出的「互 助小組」及陳伯璋(2001)所提的「互助教學」。教師依自身專長來交換領域學科教 學,互補其不足,並能各自發揮所長。多數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運用的協同教學模式

(蘇哲賢,2003)。

2.循環協同教學模式

這種模式就是多位學者所提出的「循環教學」(莊秀真,1977;陳伯璋,2001;

教育部,2001)及張清濱(1999)提出的「循環式協同」。循環式協同教學是以教師 專長為考量,教師可配合課程所需,依教師專長來進行教學準備,分別至各班進行教 學,循環完成一個完整的單元教學活動。適用於重視創作與發表的學科(李園會,

1999),最受歡迎的是藝術與人文及健康與領域領域(鄭博真, 2002a;蘇哲賢,2003)。 3.主題協同教學模式

這是針對某一主題進行統整的協同方式(張清濱,1999;蕭福生,2001),也是 一種跨領域的協同模式;教師設計一個議題或主題,有關學科領域共同來統整探究,

建立學生完整且正確的概念,進而能夠應用於問題的解決上。藝術與人文領域(王彥 嵓,2003)及健康與體育領域(蘇哲賢,2003)常運用此模式,鄉土教學運用的普遍 性也高(朱玉惠,2005)。

4.合作協同教學模式

合作協同教學模式採任務分工的模式,教學過程中由兩位以上的教師做好教材準 備、教學設備準備、場地借用等各項工作,有兩位以上教師負責教學,最後全體教師 一起做統整的工作,彼此共同參與學生的討論及回答學生的問題,並可同時進行多元 評量。

5.專長協同教學模式

專長協同教學模式是單科協同教學模式,教師依個別專長來分工教學,教學團隊 全體教師將領域單元加以連貫、統整的教學模式,教師間可截長補短,互補彼此缺乏 部分。

協同教學不僅是共同合作而已,更強調所有參與者之間,在民主、平等與自願組 合的基礎上,進行平等溝通,專業對話與反省,共同分享,一起參與整個教學歷程。

沒有一種教學模式是最佳模式(張世忠,2001),擔任協同教學的教師團隊需視學生

能力、需求、學科特性、教師專長及其他環境設施等等影響因素,選擇一種或數種適

進行各自分科之循環教學;「主題式協同模式」指教師設定一主題或議題,與其他相 關領域教師,組成教學團隊,進行與其他領域整合之協同教學;「合作協同模式」指 教師與領域內相關教師,共組教學團隊,進行依任務分工合作完成之協同教學。「專 長協同模式」指教師與領域內相關教師,進行專長分工之協同教學。各校在實施協同 教學時,應考量學校本身的學校環境、班級情況、教師專長、學生需求及社區特性等 狀況,再選擇適合學校情況的協同教學模式,以達到最大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