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五、休閒運動參與的相關研究

王梅香 (2003) 研究臺北市青少年休閒參與型態與偏差行為,採多階層隨機抽 樣法,以臺北市高、國中生在國、高中各抽5所學校,每所學校每年級隨機抽取一班,

計30班,共發放1,132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1,088份,休閒參與量表編制引用鄭順 璁 (2000) 改編 Ragheb (1980) 分為大眾媒體活動、文化活動、運動活動、社交活 動、戶外活動、個人嗜好活動六類,共有六十項休閒活動。

研究結果指出,青少年偏差行為程度會影響其所參與的休閒活動類型,參與大 眾媒體活動、運動戶外活動、社交活動頻率與偏差行為程度有關連,但參與文化嗜 好活動的頻率與偏差行為並無關連,在運動型活動的參與程度由高至低為慢跑、直 排輪、游泳、爬山健行、羽毛球、打桌球、滑板、棒球、保齡球、籃球。

吳承典 (2003) 旨在探討雲林縣國小教師休閒運動參與現況及阻礙情形,總計 發出問卷1105份,回收1002份,有效問卷930份,研究結果發現國小教師每週從事休 閒運動3次以上者佔32.4%,不同背景變項之國小教師在休閒運動參與上達顯著差異:

未婚、男性、年資1~10年、科任、具代表隊及指導經驗參與頻率較高,不同背景變 項之國小教師在休閒運動阻礙上達顯著差異:未婚、女性、服務年資1~10 年者受 經驗阻礙的影響較大,國小教師個人背景變項、期望參與程度、休閒運動阻礙對休 閒運動參與之預測,以期望參與最具預測力,休閒運動阻礙則不具預測力。

劉泳倫 (2003) 研究目的在瞭解基層消防人員休閒參與、工作壓力及工作滿意 之現況,以彰化縣、雲林縣、嘉義縣及嘉義市821位基層消防人員為研究對象,以休 閒參與量表、工作壓力量表及工作滿意量表為研究工具,研究結果如下:基層消防 人員在休閒參與6個因素上,參與程度最高的為大眾媒體與家庭型,其次依序為戶外 型、運動型、社交與休憩型、嗜好型、技藝型與表演型。不同人口統計變項在整體 休閒參與、大眾媒體與家庭型、技藝與表演型、運動型達顯著差異。基層消防人員 之休閒參與和工作壓力之間無相關存在,休閒參與和工作滿意間呈正相關,工作壓 力和工作滿意間呈負相關,在運動型活動的參與程度由高至低為慢跑、健身器材活

動、騎腳踏車、球類運動、游泳、爬山、釣魚、武術。

孫謹杓 (2006) 研究北部技專校院教師休閒參與、休閒需求及休閒滿意度,北 部28所公私立科大、技院日間部專任教師共發放400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363份,

參考王梅香 (2003) 休閒活動項目最為編製量表,並將休閒參與分類為視聽活動、

文化活動、運動活動、社交活動、戶外活動、個人嗜好等六類,共分45個題項。

研究結果顯示休閒參與程度最高構面為視聽活動,其次依序為個人嗜好、運動 活動、社交活動、戶外活動、文化活動,在休閒需求與及休閒參與相關分析中,兩 者呈現顯著正相關,其中教師以健康為最高需求,教師面臨工作環境帶來壓力,為 透過休閒活動與運動帶來身體健康,休閒滿意度及休閒參與之相關分析中,整體呈 正相關,參與最高的視聽活動有相當程度滿意,總之,教師休閒滿意度會受其休閒 參與而有所影響。

黎萬錩 (2007) 旨在瞭解企業員工休閒運動參與、工作壓力與職業倦怠之情形,

研究者以國內一民間紙業公司員工為研究對象,公司正式員工總人數為522人,本研 究預計發出之問卷共522份,總計回收問卷473份。每週休閒運動次數以「1~2次」

284人最多,每次休閒運動時間以「31~60分鐘」166人最多,員工休閒運動參與類 型以「健身類」190人最多,結果表示,員工會因背景變項的不同,而對休閒運動參 與有所差異。

姜凱文 (2007) 北部地區後備指揮部軍官休閒運動參與與工作壓力、生活品質 之研究,所屬台北市、台北縣、基隆市、桃園縣、新竹、宜蘭縣、花蓮縣等7個縣、

市採用普查方式蒐集資料,以426位現役軍官為研究對象,有效樣本受試者422份。

將休閒運動參與區分為「戶外遊憩」、「有氧運動」、「球類運動」、「舞蹈活動」等4 個構面,研究所得結果後備部隊軍官對休閒運動參與是正面積極的,不同背景變項 後備部隊軍官在生活品質上無明顯不同, 且整體的生活品質, 藉由休閒運動參與 後呈現正面積極。人口統計變項中男性多於女性,26~30歲最多,其次為31~35歲、

36~40歲,41歲以上最少,婚姻狀況中已婚和未婚者數量差不多,大部分學力為專 科畢業,其次大學、研究所,職務分佈情形得知,受試者大都為參謀,主管、主官 者較少,服務年資分佈情形為6~10年居多,其次11~15年、16年以上,5年以下最少,

休閒運動參與現況依構面來分最高者為有氧運動、最低為舞蹈活動,參與程度的高 低排序運動項目為, 籃球、慢跑、散步、健行、桌球、撞球、羽球、壘球、保齡球、

游泳、自行車、登山,釣魚、高爾夫、潛水、武術則偏低。不同性別、婚姻、學歷、

階級之後備幹部在休閒運動參與構面之得分, 未達顯著水準,不同年齡、年資之後 備幹部在「 戶外運動」、「球類運動」構面之得分,達顯著差異。

郭進財 (2008) 在我國大學院校優秀運動員的休閒參與、自由時間管理、休閒 效益與訓練效果之研究中,採分層隨機抽樣配合實施優秀運動員訪談,休閒參與量 表參考Mannell & Kleiber (1997) 修訂而成,分為運動型、遊憩型、娛樂型、社交型、

嗜好型、知識型。

研究結果,男性傾向動態性活動,女性則傾向靜態性活動,並在不同層級、不 同項及公私立學校之目優秀運動員在休閒參與上顯著差異,在不同專項年齡運動員 則無差異存在,休閒參與與訓練效果有顯著的關聯性,但是不會影響休閒效益。

許豐祺 (2009) 題目為精神科醫師的工作壓力、休閒參與和個人生活幸福感受 之研究,施測對象之母群體為2009年任職於全國的精神科醫師,因精神科醫師職業 特性,已發放正式問卷為175份,回收有效問卷為173份,休閒參與量表部分以大眾 媒體、文化活動、運動活動、社交活動、戶外活動、個人嗜好等六項休閒參與類型,

分為三個部份,第一部份為活動意願、第二部份為實際參與頻率、第三部份為花費 調查。

研究結果顯示,活動意願上以每天一次的視聽活動類最高,其次為每週一次的 運動活動類,對於個人嗜好類的休閒活動參與意願卻是最低的,運動活動類和戶外 活動類在休閒實際參與比率,均有偏低及較少參與的情形產生,工作壓力與休閒參 與之間呈顯著差異,個人生活幸福感受與休閒參與之間也呈現顯著差異。

葉盈蘭 (2009) 針對高科技業員工工作壓力、休閒參與與工作生活平衡之研究,

採滾雪球抽樣,郵寄紙本問卷以及電子問卷至符合本研究所定義之北部高科技產業 公司人力資源部門,推估回收率約在10~20%,總計發送1,500份正式問卷,得到319 份有效問卷,休閒參與量表部份,分為休閒活動名稱、時間特性、互動形式,共三 部分,活動名稱由受試者自行填寫六個月內各人印象最深刻、從事最多次的休閒活

動。

問卷調查之結果,休閒參與的活動類型以運動最多,佔24.16%,其次為看電影,

佔16.09%,接續為旅遊,佔15.77%,每次花費時間,最大值為168個小時,最小值 為0.25小時,平均為6.96小時,眾數則是2小時,知覺頻率以適中居多佔44.48%,其 次為感到有些少,佔30.91%互動形式以兩人以上非正式佔多數,其次為獨自從事休 閒活動,佔27.22%,相關部份休閒參與和工作壓力呈負相關、和工作生活平衡呈正 相關,代表高科技員工休閒參與的次數或時間愈多工作壓力較低、工作生活平衡亦 愈佳。

陳學風 (2009) 電視新聞記者身心健康與休閒活動之關係,以國內十家知名電 視台為研究對象,共發放350份問卷,扣除無效問卷11份後,共計回收有效問卷312 份,身心健康量表參考GHQ量表,並經過深度訪談從中得到資料後加以改寫而成,

休閒活動量表,主要參考梁玉芳 (2003) 、柯政利 (2008) 以及張議露 (2007) 依據 Ragheb (1980) 所分類的休閒活動類型作為基礎加上訪談編製而成。

受訪記者中,比例分部大多是男性,已婚人數約一半,年齡層大多分佈在31~40 歲,30歲以下的人次之,顯示新聞工作,跑第一線現場的記者,大多以年輕族群居 多,年資中比率最多的是6年以上,其次是2~5年,教育程度多為大學畢業,研究所 與高中職較少,職務上文字記者有45.5%,攝影記者占45.8%,主管職以上的有8.6%,

休閒運動參與的結果中,依高至低為騎單車、打球 (棒球、籃球等) 、爬山、水上 運動、上健身房、跳舞、釣魚。

透過變異數分析,電視新聞記者的性別,對於工作壓力、身心健康和休閒活動 模式,並沒有顯著差異,不同婚姻狀況對爬山、騎單車有顯著影響,已婚記者對戶 外運動參與程度多於未婚,年齡對於身心健康中的心理感受 (F=7.735,p<.001) 和 精神狀況 (F=4.957,p<.01) 都達到顯著差異,,30歲以下的電視記者,內心的心理 感受包括對事物不關心、心情不好或者擔心工作表現不好,比其他年齡層的記者,

還要來的嚴重,工作年資對身心健康的「心理感受」 (F=10.456,p<.001) 、「精神 狀況」(F=4.652,p<.01) 和「身體狀況」(F=4.711,p<.01) ,有顯著的差異,心理 感受和精神狀況年資較少的明顯高於較年資較長者,教育程度大學者,心理感受和 精神狀況顯著性,高於專科者。文字記者的心理感受顯著性,高過攝影記者和副主

任/主任/經理;而在精神狀況,則是文字記者顯著性高於攝影記者,身心健康與休 閒活動之相關分析,整體身心健康與戶外活動、運動活動都呈現負相關。

施必成 (2010) 的研究中,旨在了解臺北郵局員工的工作壓力、休閒參與之相

施必成 (2010) 的研究中,旨在了解臺北郵局員工的工作壓力、休閒參與之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