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

第六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本節主要在說明研究資料蒐集與分析,在質性研究過程中,資料的蒐集與分 析是同步進行的,且彼此之間一直有交互影響的情形。再者,研究所蒐集的資料 十分龐大,因此研究者必須將蒐集到的資料加以分類、組織、形成一套資料系統,

以便日後進行資料分析,以下就資料蒐集與分析分別說明之。

壹、資料蒐集

質性研究之資料蒐集不是一種機械式的資料記錄過程,它同時結合了資料的 建檔與管理,以方便研究者日後進行資料分析,因此,研究者將蒐集到的研究資 料加以編碼,原始資料編碼如表3-4,說明如下。

表3-4 資料類型編號說明表

資料類型 編碼代號 代表意義 師生對話 S01

T Ss

1號學生的談話 教師的談話 大多數學生

省思日誌 省20140201 代表2014年2月1日研究者所寫的教學省 思日誌

觀察記錄 觀一20141102 代表單元一2014年11月2日的錄影觀察 記錄

學習單 單S01-01 單S01-綜1

代表1號學生於單元一的學習表現 代表1號學生於綜合練習1的學習表現 訪談記錄 訪20140306 代表2014年3月6日學生的訪談記錄

貳、資料分析

研究者根據蒐集到的資料將以編碼分類整理後,重複的閱讀及思考資料間是 否有相互矛盾以及是否達到飽和程度,以便確認何時停止蒐集資料。在進行資料 分析時需要從編碼的資料中找出資料間的相互關連性,之後再將資料加以分類、

重組,最後將屬性相似的資料歸納整理以建立架構,而這也是將龐雜資料概念化 的過程。因此,研究者在進行資料解釋時,將分別以下列方式處理資料:

一、質性資料的處理

針對研究者省思日誌、觀察紀錄、學習單、學生訪談紀錄中,含有質性資料 的文字記錄,進行反覆檢視,選擇出相關且重要的敘述句後,加以記錄與分類。

二、量化資料的處理

針對教學反應回饋單中的量化資料進行百分比的統計,以瞭解學生對課程設 計與教學之反應與建議。

第七節 研究效度與研究倫理

壹、研究效度

本研究將多種資料如:觀察記錄、訪談、學習單、教學反應回饋單、研究者 省思日誌等,進行交叉比對,以克服單方面資料的不客觀性,並且為了避免研究 者的偏見及主觀意識,在進行資料的詮釋時將徵詢指導教授的建議,建立三角驗 證。

貳、研究倫理

研究倫理是指研究進行時必須遵守的行為規範,包含研究者遵守的規範以 及被研究者的權益。本研究進行時具體的研究倫理如下。

一、研究對象於研究報告中以代號稱呼確保其隱密性,少年小說閱讀教學過程

中所蒐集的相關文件資料,除研究者本身、指導教授以外,不讓他人知悉。

二、在研究前分別向家長及學生說明本研究目的及研究進行的方式,徵詢家長 及學生的參與意願,才開始進行少年小說閱讀教學活動及訪談等相關研究及資 料蒐集。

三、在資料呈現上,恪遵研究方法的信效度並完整誠實的呈現研究結果。研究 者根據分析所得之資料,客觀詮釋其意義,並詳實呈現分析的結果及資料的來 源,不刻意隱瞞或遺漏給予家長及學生研究的結果,且本研究結果不作研究 以外的其他用途。

四、在研究實施結束後,在謝誌中感謝相關參與者的貢獻。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本章說明以交互教學法融入少年小說閱讀教學之實施歷程。第一節為前導性 教學之實施歷程與省思;第二節為以交互教學法融入少年小說閱讀教學設計之可 行性;第三節為以交互教學法融入少年小說閱讀教學之困難與因應之道;第四節 為以交互教學法融入少年小說閱讀教學之學生學習表現;第五節為以交互教學法 融入少年小說閱讀教學之學生反應。

第一節 前導性教學實施歷程與省思

研究者在正式教學設計實施前,先進行三節的前導性教學,明確介紹交互教 學法中的四項閱讀策略:預測、澄清、提問、摘要,並以國語日報所刊載之故事

〈罐頭妙計〉進行示範與引導學生練習閱讀策略,藉由前導性教學,研究者將原 先教學設計可能會面臨的問題,將之做修改後,成為正式的教學設計。

壹、實施歷程

教師先介紹交互教學法包含的四個閱讀策略:預測、澄清、提問、摘要,再 分別示範各個策略的意義及使用方法。

一、預測策略教學

教師在說明預測策略時,學生大致都能了解是從書名或封面去猜測故事的內 容,但讓學生試著從故事名稱「罐頭妙計」去預測時,學生一開始不知如何預測,

遲遲不敢寫下答案,經鼓勵之後,學生開始寫下自己預測的答案,之後請學生發 表預測的內容,學生的答案天馬行空,後來進行到第 2 段的預測時,僅 S04 猜對 答案,詢問其預測的理由,乃是因為文章中有提到老虎很飢餓,而這也顯示 S04

能根據文章線索預測內容。

此時教師提醒學生預測時需仔細閱讀文章,根據文章段落之間的線索進行預 測,之後教師陸續進行幾次文章段落間的預測練習,學生仍普遍都認為罐頭中還 是裝吃的,經老師提醒學生文章中小道士走到哪一難關-迷霧森林,需要什麼方 法才能走出迷霧森林,結果 S02 預測罐頭裡裝的是地圖,S05 預測是指北針,顯 示學生可依據迷霧森林此線索預測出小道士需要可以指引方向的解答。教師在進 行最後一個段落的預測時,有 3 個學生能根據文中所提示的魔鬼潭難關線索預測 出需要可以協助渡潭的工具,如船等答案。

二、澄清策略教學

教師在說明澄清策略時,學生呈現疑惑狀態,甚至有人表示沒聽過,所以解 釋完用法與使用時機後,先讓學生試著在小組內提出疑難之處,若組內同學可協 助解決,則不需再做全班性討論,結果大部分的疑問在組內即可獲得解決,只有 兩三個新詞需經教師說明。

另外,第二組的學生並未提出需澄清的地方,他們表示文章的內容都看得 懂,教師推論原因是該組有一學生平常就有閱讀習慣,閱讀能力較好,故對於疑 問之處能自行在小組內解決。

三、提問策略

教師在進行提問策略說明時,發現學生在平常的閱讀習慣中很少有提出問題 自我回答的習慣,大部分的學生表示不了解六何法,經教師解釋講解後,教師先 以 who 進行提問示範,再讓學生以小組合作討論的方式練習以 what 提問,五組 中有 4 組學生可以針對教師要求提出有關 what 的問題,請學生討論時亦能分辨 其他組答案寫的對錯,之後再讓學生以 how 進行提問,5 組中有 4 組能提出問題,

顯然學生有掌握到提問的方法。

四、摘要策略

教師介紹摘要策略的意義及方法,藉由找出故事中的重要元素:主角、情境、

主要問題或衝突、解決問題的經過、結局、啟示,再加以串成全文大意,教師 請學生先以小組討論方式寫出故事的重要元素,再請各組派一位學生將其串成整 篇文章大意,其中五組學生當中有 2 組學生能口述將之串成大意,其他三組學生 仍然無法串成大意,各組發表完請個別學生 3 人:S04、S08、S17 分別將其串成 大意,結果只有 S04 說的較完整,其他兩人尚無法串成大意。

貳、省思與修正

一、實施預測策略教學時發現,學生常會天馬行空的猜想,無法根據線索或連 結舊經驗預測故事發展。教師在正式教學時會利用放聲思考示範如何根據線索或 學生以前的舊經驗去預測故事內容。

二、實施摘要策略教學時發現,學生在找出主要問題及解決經過無法以統整概 念的句子表示,通常寫的較瑣碎,故正式教學時需協助學生釐清主要問題,刪除 不重要訊息。

三、觀察學生在分組討論時,大都能很快找出主角以及情境,但對於事情的經 過有些能寫出關鍵字,有些則依照文章抄寫,故在正式教學時,需指導學生如何 將主要關鍵問題及概念找出。

四、交互教學法強調討論與對話,學生在進行小組討論時,部分學生不習慣參 與討論,故除了在平常教學多利用小組合作討論的模式外,亦指導學生如何進行 有效的對話討論。

研究者在進行前導性教學後,發現學生對於此四項閱讀策略的教學反應良好

,故研究者省思前導性教學中不足之處並加以修正,擬根據修正後的教學設計進 行正式教學。

第二節 以交互教學法融入少年小說閱讀教學設計之可行性

本節內容主要為正式教學的四個單元教學實施歷程與省思,將分別依照單元 一預測策略教學、單元二澄清策略教學、單元三提問策略教學、單元四摘要策略 教學的順序進行說明,在進行策略教學時的教學流程主要分為「教師示範與師生 互動」、「小組合作學習及同儕對話」、「學生自我練習」三個步驟,研究者並隨時 進行教學實施歷程的省思與修正。

壹、單元一預測策略教學 一、教學行動歷程

之前介紹過預測策略的意義及使用方法,教師藉由師生對話重新再複習一下 內容,喚起學生的舊經驗,以利後續學習活動的進行。

T:什麼是預測策略?

Ss:猜內容。

S08:根據書名猜內容。

S07:也可以根據封面去猜故事。

S16:看完一段就去猜下一段。

T:那要怎麼猜?

S04:根據線索或提示去猜

T:好,預測策略就是根據自己過去閱讀的經驗,可以從書名或封面去預測 故事內容,或看到某一個段落後,根據書籍提供的線索、去預測後面的 故事發展。

(觀一20140331)

有關預測策略的理解,經由師生對話可了解學生已有初步認識,Pressley, Snyde, 和Cariglia-Bull(1987)曾做出結論指出,成功的策略教學方案應包含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