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若無「情」處終有「情」

第四節 人性的光輝

猶記高中國文老師介紹辛棄疾生平時,曾慷慨激昂地述說他僅率領 五十位騎兵,就直奔數萬人的敵營,一把捉住正在宴樂的叛降張安國,

再將之押解回建康斬首……隨著老師抑揚頓挫的語調,筆者的心也為辛 棄疾的忠勇深深觸動。很喜歡聽國文老師講解作者生平,彷彿每個人物 都藉著老師的口,從平面紙上躍出,在我面前演繹傳奇。

那堂國文課課距今已快十年,但當時老師講述的神情、自己內心的 澎湃仍未遺忘──或許,我們與歷史人物之間存在著某個開關、某種聯 結,當開關打開、彼此接上了,有些東西是能穿越時空而來吧!雖然忠 勇愛國、捨身取義的情節,很難在學生心中產生激盪;然而,若是讓他 們認識歷史人物「勇敢」、「忍耐」、「謙虛」等性格特質,做為他們學習的 楷模、甚至讓自己變得更好的目標,或許值得一試!

本節記述「研究設計與實施第二期」中,於 107 學年度第二學期規 劃的楷模學習課程:『歷史人物與我』。主題一『勇氣──馬丁路德與哥 白尼』,以「教材來源」、「文本亮光」、「課程理念」及「教學特色」分述 之。

壹、楷模學習課程:『歷史人物與我』

107 學年度第一學期的課程以上課章節進度為基礎,進行教學方法 與教學活動的變化;第二學期適逢研究對象九年級下學期,筆者擬於學 生畢業考前教導預定進度,並利用畢業考後至畢業典禮為期一個月的時 間進行楷模學習課程:『歷史人物與我』,亦可做為學習回顧與總結。

貳、主題一:『勇氣──馬丁路德與哥白尼』

一、教材來源

本課程教材來源為「翰林版國中社會第五冊(歷史篇)4-4 宗教改革、

5-1 科學革命」。

二、文本亮光

宗教改革與科學革命時期名家輩出,篇幅有限,因此課本分別以一 句話概括馬丁路德與哥白尼所做的「大事」(于珊等人,2018):

「西元 1517 年,日耳曼教士馬丁路德公開批評羅馬公教教會的腐敗,揭開 了宗教改革的序幕。」「西元 16 世紀,哥白尼提出『太陽為宇宙中心』的 觀點,質疑天主教教會傳統的『地球中心說』,史稱『哥白尼革命』。」

每個歷史人物的人生故事都值得去了解、去琢磨,然而也無充裕時 間一一介紹,因此學生畢業考結束後便是個好機會,能以人物為主軸,

呈現他們的精采故事,以及他們所展現的人性光輝。

三、課程理念

馬丁路德與哥白尼的共通點何在?筆者認為其一是「勇氣」:當馬丁 路德張貼《九十五條論綱》批評教會的腐敗時,相信他不可能不知自己 是與整個羅馬教會為敵;哥白尼也知道自己的觀點之於教會的衝擊,但 仍將這樣的見解,透過天文同好和其他的科學家傳播出去。他們大可選 擇平順安全地過完一生,甚至隨從當時主流想法獲得不錯的成就;但勇 氣讓他們不選康莊大道,而走上崎嶇窄路,雖然遭受抨擊甚至性命之憂,

但他們的勇氣改變了整個社會、整個時代。

本課程盼望學生體會馬丁路德與哥白尼所處時代的不易,對比他們 勇敢邁出的步伐,給予學生面對的勇氣。不是要他們與現今社會為敵,

而是希望他們從更小、更重要的點出發:面對自己明知要改卻難以下定 決心的壞習慣,是否也能有勇氣提出、嘗試改變呢?

四、教學特色

本課程教學活動特色列舉如下(教案設計請見附錄九):

(一) 神入歷史、古今對話:和學生分享馬丁路德與哥白尼提出與社會 相反見解的故事,引導學生延伸思考:「他們心裡會不會曾經有矛 盾與掙扎、甚至想退縮?」、「是什麼讓他們最後勇敢進行改變?」

「如果我是他們,我會……」

(二) 角色扮演:請學生根據思考與討論出的人物心境,進行角色扮演,

試著用自己的話語,演繹兩個人物如何經歷人生中的重大抉擇。

(三) 我的勇氣門:請學生與自己內心對話,將自己希望改進之處或是 欲突破精進的目標寫下,張貼於教室門上的壁報紙。

筆者擬好主題一的課程架構與活動後,對於接下來的主題特質與人 物也有些眉目,但卻因長期感冒、健康狀況欠佳,而遲遲未畫出輪廓,

之後更有三週不得已請病假在家休養,返回學校上課後,只剩最後一天 兩節課,學生便要迎接畢業典禮了,深感遺憾!盼望未來能繼續構思,

逐步完成一系列的楷模學習課程!

第五節 最後一堂課

話為例(音 20190610-1):

F:……大家不是很開心嗎?因為日本無條件的投降。但是有一個人(指 怎麼樣運用我們在學校學的知識來解決問題」(音 20190610-2)。並且延 伸認識歷史人物的用意(音 20190610-3):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