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若無「情」處終有「情」

第二節 隱藏在課文中的微光

一冊冊課本攤開,密密麻麻的文字好似潭水般,迫不及待地滿溢流 洩而出──然而,在缺乏興趣,或是尚未找著學習樂趣的學生眼中,怕 是會視為洪水猛獸襲來吧。有時不禁尋思:若是能發掘課文中蘊含值得 學習或借鏡的深意,以及能引起學生思考共鳴的人事物,或許能藉此拉 近他們與歷史的距離。

本節敘述「研究設計與實施第一期」中,於 107 學年度第一學期設 計的兩次課程:『原來我們這麼近』、『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以「教材 來源」、「文本亮光」、「課程理念」及「教學特色」分述之。

壹、『原來我們這麼近』

一、教材來源

本課程教材來源為「翰林版國中社會第五冊(歷史篇)1-1 西亞古文 明」。

二、文本亮光

西洋史的課文起頭便是西亞地區的八個民族,每個民族特色與發明 著實令人眼花撩亂!如何讓學生對於龐大的知識量產生興趣、能藉由主 動參與有所收穫,的確需要一番功夫!

幸運的是,仔細閱讀文本,能發現許多發明現今仍在使用,例如:

蘇美人將一年分為十二個月、已有六十進位法;加爾底亞人訂定星座名 稱、確立一週七天的制度。另外,筆者也借來蘇美人楔形文字泥板教具,

教具還附有楔形文字與英文二十六個字母的對照表(圖 4-2-1)。若能將 這些素材加以運用,相信能讓學生與西亞民族距離不再如此遙遠。

4-2-1 楔形文字泥板教具與楔形文字/英文字母對照表

三、課程理念

建立古文明的各民族距今雖然遙遠,但其所發明、創造的器物、制 度、文化等,卻影響後世深遠,甚至有許多沿用至今。希望藉由本課程,

讓學生認識原來生活周遭有許多東西,是早在距今四、五千年時發明的,

我們與古文明之間並非全然無關。此外,透過角色扮演與楔形文字書寫,

體會古文明的多元與創造、使用過程的不易,進而珍惜現今便利的生活。

四、教學特色

本課程教學活動特色列舉如下(教案設計請見附錄二):

(一) 分組合作學習:將學生分成兩組,於教師授課前分工合作搜尋課 文關鍵詞,以自己的理解、敘述整理西亞各民族特色。課文已將 各民族特色分點列舉,較成段敘述更易於學生找尋關鍵詞。因此,

擬跳脫傳統講述法,改為學生分組將各民族特色寫於學習單中,

再透過兩組發表學習單答案,同時搭配增強制度檢核答案正確性、

肯定合作學習時的參與度與積極度,教師再加以解釋、補充與小 結。

(二) 角色扮演猜謎:一組扮演西亞某民族,用自己的方式詮釋該民族 特色,讓另一組回答。答對的組別與扮演成功的組別均給予增強。

(三) 楔形文字書寫:給予學生仿真泥板教具、楔形文字與英文字母對 照表,讓學生用楔形文字寫下自己的英文名字,體會圖形複雜、

書寫不易,也很難記憶的感受。(實際用蘆葦雕刻於泥板,一定更 加不易與不便;但因為它的發明,才讓西亞文明流傳下來,它也 是現今所知最早發明的文字)

貳、『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

一、教材來源

本課程教材來源為「翰林版國中社會第五冊(歷史篇)2-3 羅馬的政 治與文化發展」。

二、文本亮光

本課程是由一句課文前言與示意圖發想:

「西元前 8 世紀,拉丁人在義大利半島中部的臺伯河畔,建立了羅馬 城。」「傳說羅馬人的祖先是被母狼用乳汁餵養長大的」(于珊等人,

2018)。

僅此兩句,甚至嚴格說來不算是正文的文字,在筆者眼中,卻是能 引起動機的傳說故事:由母狼哺育長大的兩兄弟,最後卻為爭奪王位不 惜自相殘殺!

高潮迭起的故事相較於平鋪直敘的課文,更能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

這兩堂教學活動設計,皆以文本為基礎發展,盼望學生能因這些活 動,加深對課文及歷史脈絡的印象;日後閱讀課文,想起的也不會只是 枯燥乏味的文字記憶,而能有更多動態的影像回憶。

潭水的波光粼粼,若無特別留意,怕也是沒有機會映入眼簾;若願 意駐足欣賞,相信不僅能看見映照在水面上的點點光輝,也會為天空中 的真正光體感動吧!隱藏在課文中的微光,無法藉著照本宣科透出;然 而,當教師願意花費心思引導學生看見、甚至學生日後能自行發掘箇中 之美,才能體會歷史的況味!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