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二節 人格特質

地真實的體驗,透過當地文化及生活型態的了解,增進自己的成長。然而,時代 的發展與演進,背包客已很難被精準的定義,這些背包客們的年齡層也許偏高、

經濟已較富裕、不再長時間旅行,又或者仍有想多去幾個地方旅行而必須控制預 算以符合最大效益。甚至透過網際網路規劃行程,利用網路預訂機票住宿等,並 於返國後在網路上分享經驗。

第二節 人格特質

一、人格特質的意涵

Allport (1937)認為人格是位於個體心理系統之內的動態組織,決定個人適應 外在環境與思想和行為的獨特型式。Day & Silverman(1989)認為人格乃是判定 個人與他人間,共同性與差異性的一組持久穩定的特質及傾向。Costa & McCrae (1992) 認為個體的行為會反應出其獨特的人格特徵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如害羞、富攻擊性、順從、懶惰、忠誠或膽怯等,當這些特徵若持續出現在許多 不同的情境中,則稱為人格特質 (personality traits),因此人格特質在人的一生中 是穩定,且為重要的組成因素。Zimbardo (1992) 認為人格特質是個人於不同時 間、不同情境時,所表現出來的獨特心理特質,其決定個人適應環境的行為與思 考模式。而特質 (Trait)乃是一個持續的構面(例如:社交性、獨立性、成就需求 等),被使用在解釋不同情境下一個人行為的一致性 (Gatewood & Field, 1998)。

人格是一種個體有別於他人思想與行為的持久特性,這種特性不但是一種具 有特定成份的組織結構,並且具有一種隨環境不同而產生不同反映的動態特性 (黃堅厚,1999;林能白與邱宏昌,1999)。換句換說,人格即是存在於個體之內 的一套有組織、有結構的持久心理傾向與特徵,此種傾向、特徵與外在環境互動 而決定個人的思考、慾望、情緒和行為等。人格特質是可以測量的且被用來描述 一個人的個性(劉翠華與李銘輝,2008),且人格特質可說明個體在旅遊活動上

10

的行為與偏好(Mannell & Kleiber, 1997)。佛洛伊德建立了一種觀念,說明成人 人格的絕大部份源自一種基本衝突,及一種個人想滿足生理需求的願望和履行一 個受尊重社會成員之職責(Foxall, Goldsmith & Brown, 2004)。人格並非單指一 種特徵而是由多種特徵所構成,這些特徵統稱為心理特徵或人格特質。

目前人格理論大致包括心理分析、現象論、認知論、特質論、行為論與社會 認知論 (Pervin & John, 1997)。大體而言,人格理論的研究範疇主要包括人格結 構、人格發展、人格動力與人格改變四項(楊國樞,1993)。本研究著重在背包 客的人格特質對旅遊動機與行為意向之關係,係屬人格研究,故其重點應放在背 包客的人格結構。

二、五大人格模型 (The Big Five Model)

基於各學派對於人格不同的定義與見解,也衍生出許多不同論點的人格特質 理論,其中較為學術廣泛使用的像是五大人格特質理論,即俗稱的Big-Five。

Allport & Odbert(1936)自韋柏特新國際辭典中挑出17935 個描述人格特質和個 人行為的詞,整合出一列表。,Cattell (1946)再進一步重新刪減,並將最後的結 果設計成16因素人格問卷(16 personality factor questionnaire),其他學者像Fiske (1949)、Tupes & Christal(1961)重新分析Cattell之研究,結果皆可發現五個因 素,而這五個因素和後來所談的五大人格模型相似,並為五大因素奠定一個基 礎。從1940 年代到1960 年代,研究人格特質的學者獲得一個相似的結論:人格 包含五大類特質。Goldberg(1981)正式命名五因素模式為「Big Five」,而 Casta & McCrae 在1980 年增加了開放學習性(Openness to Experience),並隨後又 在1985年增加了親和性 (Agreebleness) 和勤勉正直性 (Conscientiousness),最終 提出五大人格特質或稱五大人格因素模型(Five-Factor Model, 簡稱FFM)。此五 大人格特質被用來衡量個體在人格特質上的差異,並成為目前最被廣泛接受的人 格特質模型 (Costa & McCrae, 1992)。林能白與丘宏昌(1999)認為若僅以

11

Eysenck 三個人格向度形容人格結構似乎不夠完整,至於Cattell 以16 個向度來 描述人格的結構則略為太多,而 Costa & McCrae 所提出的五個構面,似乎在數 量與預測行為的能力之間,較能取得一個平衡。以下針對五大人格特質的特性說 明如下(張春興,1989;鄭錫欽、陳甦彰、李淑蘭,2010):

(一)開放學習性(Openness to Experience):開放的特質傾向是興趣的多樣性、容 易接受新觀念、想法靈活、有創造力、富於理想和目標 (Bozionelos, 2004)。相反 的特質則是偏於傳統、平淡無奇、老實。若興趣越多樣化,但相對深度較淺,則 開放性越高。其特徵為心胸開闊、富於想像力、好奇心、原創力、喜歡思考及求 新求變。

(二)嚴謹性(Conscientiousness):代表個人對處事與目標導向的審慎程度(張春 興,2009)。盡責的特質傾向是做事小心謹慎、負責任、可靠、工作勤奮努力且 十分仔細 (Digman, 1990)。一個人對追求目標的專心與集中程度,若其目標越 少、越專心致力於工作,則嚴謹程度越高。特徵有努力工作、成就導向、不屈不 撓,此外也有負責守紀律、循規蹈矩、謹慎、有責任感等意涵。

(三)外向性(Extraversion):外向的特質傾向是善於交際、表達、有自信的、喜 愛交朋友、合群和積極進取的 (Digman, 1990)。相反的特質傾向是偏於保守、安 靜、低調、謹慎和缺乏社會活動的參與。若一個人對和他人間之關係感到舒適的 愈高或愈多,則表示其愈外向。其特徵除了自信、主動活躍、喜歡表現,尚有喜 歡交朋友、愛參與熱鬧場合、活潑外向。

(四)親和性(Agreeableness):代表人與人相處的和睦程度(張春興,2009)。

親和的特質傾向是友善、大方、樂觀、樂於助人和體諒別人,他們相信人們是誠 實且值得信賴的 (Bozionelos, 2004)。相反的特質是偏於敵意、自私和易怒的,

通常不關心他人,有時因猜忌他人的動機而使自己成為孤僻和不友善。親和性是 人際關係衡量標準之一,係指一個人對於他人所定下之規範的遵循程度,若對規

12

範之遵循程度越高,則其親和性程度越高。其特徵為有禮貌、令人信賴、待人友 善、容易相處。

(五)神經質(Neuroticism/ Emotional Stability):代表性格方面缺乏情緒穩定或調 解性 (Kichuk & Wiesner, 1997)。神經質的特質傾向是易焦慮、憂鬱、脾氣暴躁、

難堪、缺乏安全感和多愁善感 (Digman, 1990)。係指能激起一個人負面情感之刺 激所須之數目及強度,當一個人所能接受的刺激越少,則其神經質性越高。其特 徵為易焦躁、易沮喪、易緊張、過分擔心、缺乏安全感,較不能妥善控制自己的 脾氣。

五大人格特質的衡量方面,Goldberg (1990) 利用這五大因素結構發展出一套 單極形容量表(unipolar adjective marker),此量表每個構面均有20項題目,總計 100題,量表的α信度介於0.82-0.97之間,顯示量表具有不錯的信度,後續人格特 質研究均證實了此100題不僅能支持五大人格特質的架構,更是五大人格特質標 準化的表示方法。Saucier (1994) 認為Goldberg的100題人格量表需要10-15分鐘的 時間來回答,對於在研究、教學甚至是評價方面均過長,因此Saucier 發展一套 Mini-Marker 量表,除了保留了原來Goldberg的100題量表中的五大人格特性之 外,還包括:1.比原來量表使用較少會讓填答者難以回答之問項;2.降低了內部 尺度之間的相關性; 3.提高了同一構面下兩個問項之間的相關。因此,若能利用 較簡短的量表且又能在合理的信度下,測量到Big-Five最初模型的核心,不僅可 提高成本方面的利益,亦使測量結果達到較高的一致性。

多數研究發現五大人格特質因子具有穩定性,且不會因為樣本不同而變動,

且直至今日仍是相當廣泛被應用的人格分類準則。目前國內較少將五大人格特質 應用於背包客領域的研究,但在其他領域的相關實證研究可以發現,五大人格特 質在不同研究範疇應用具有一定測量成效,故本研究擬參考此五大人格特質來衡 量背包客的人格特質。

13

三、五大人格特質相關研究

人格特質的研究領域除了心理學的範疇之外,於消費者行為、人力資源、教 育、休閒遊憩方面皆有學者研究。在觀光領域中,有關人格特質的研究,大多為 人格特質對目的地選擇 、觀光活動與旅遊行為(Nickson & Elli, 1991; Plog, 1991)、人格特質對動 機、旅遊型 態與滿意度( 徐惠珍 ,2010;Reisinger &

Mavondo, 2004),以下為五大人格特質為研究變項的相關研究成果。

Plog(1991)是將人格特質應用在觀光學領域的先驅,針對青年之旅遊行為 來研究,結果發現旅行者之人格特質在選擇目的地之旅遊型態、動機和行動上具 有顯著影響。他人中心型者偏好浪漫屬性的目的地和自助旅遊;自我中心型者偏 好熟悉的目的地和套裝旅遊。Nickson & Elli(1991)以Plog的理論為基礎來探 討,結果顯示不同人格特質在目的地選擇與旅遊行為上具有顯著差異。

胡家欣(2000)探討人格特質、休閒涉入、休閒滿意與幸福感研究,結果顯 示「外向性」對休閒涉入、休閒滿意與幸福感具顯著正相關。「神經質」對休閒 滿意與幸福感具顯著預測力。

Reisinger & Mavondo(2004)探討價值觀、人格特質、旅遊動機、型態和觀 光偏好之研究,結果指出美國與澳洲大學生的價值觀對人格特質、價值觀對動 機、人格特質對動機具高度顯著影響。

謝淑芬(2006)以技術學院學生的休閒態度與休閒參與為研究變項,發現親 和力、外向性與嚴謹性對休閒態度有顯著影響;外向性與開放性可以預測休閒參 與頻率。

陳小康(2007)探討消費者人格特質對旅遊決策的影響,結果顯示不同人格 特質在旅遊消費目的、花費、品質和成員上皆有顯著差異。親和、外向和開放學 習性的主要旅遊目的為商務和學習;勤勉正直性對旅遊高花費的接受度較高;親 和性較重視旅遊品質;且具親和性和勤勉正直性的消費者喜愛與家人一同出遊。

黃暐雅(2009)探討人格特質、遊憩涉入與地方依戀相關之研究,結果顯示

14

「親和性」、「嚴謹性」、「經驗開放性」和「外向性」對遊憩涉入具顯著正相 關。「嚴謹性」、「經驗開放性」、「外向性」和「神經質」對地方依戀具顯著

「親和性」、「嚴謹性」、「經驗開放性」和「外向性」對遊憩涉入具顯著正相 關。「嚴謹性」、「經驗開放性」、「外向性」和「神經質」對地方依戀具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