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相關文獻探討

第三節 企業創新競爭優勢探討

標。有關企業成長,Hamel & Prahalad(1994)等曾從企業內部資源觀點出發,提 出企業追求成長過程中可能追求多角化策略,其擁有一項或多項核心營運能 力,且相關能力攸關旗下所有事業的成敗,故企業在求多角化成長策略前,須 先了解核心專長所在,並界定核心專長為企業追求新事業機會為首要。

此外,Hamel & Prahalad 亦強調企業資源多寡不能有效決定企業之競爭優 勢,重要關鍵在於如何去活用其資源,可能有以下幾個主要途徑:

來源尤為重要。Afuah (1998)等研究中曾將企業之創新分為兩種方式,包含技術 創新以及組織經營創新等,通常技術創新指企業在產品、服務、程序上的改良 創新管理行為。另 Drucker(1985)等則提出,主要產業中的創新來自於創業家 精神,而該創新精神應運用於企業的相關創業活動中,創新可說是藉由創意實

此外,Clark & Guy(1998)等則曾提出創新為將知識轉換為實用商品之過 程,而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包含各相關部門之人事物互動與資訊的回饋過程,也 是企業提升競爭力的重要手段。而 Savioz and Sannemann (1999)等曾將創新流程 具體分為四大階段,本研究重點整理各階段要點如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8

一、發明階段:主要為察覺產業中創新技術機會,包含科技知識上發現或不同 技術的融合,或針對現存方法、產品、流程或系統等提出新概念或想法。

二、創新階段:主要為依據業者的經營目標,並將發明第一次實際應用到產業 或產品服務中。

三、擴散階段:主要係透過業者之各種製造技術,並讓創新的結果能夠進一步 普及到目標市場中。

四、採用階段:指市場上可能使用者或顧客等決定接受或拒絕該創新結果。

另外,Porter( 1990)等則曾提出,企業進行創新或成長策略等主要取決 於所處環境四個條件特性,說明如下:

1. 要素條件:主要指開發產品或服務的創新出自於知識管理,包含如自然環 境、技術工程、教育機構或研究室等。

2. 需求條件:因通常產品服務傾向於反應消費者需求,此對於企業的創新能 力相當重要。

3. 相關支援產業:主要為產業中重要零組件供應商對創新產品及服務發展及 商業化非常重要。所以擁有良好互動或支援等可以節省成本且容易達成並 使雙方都能獲利。

4. 企業策略結構及競爭情形:企業可藉由了解競爭者技術知識而提昇本身能 力,或在競爭環境中建立核心能力進而成為較有競爭能力之競爭者。

此外,Clayton & Christensen(2012)則指出,一般業者在於追求成長或進行 創新時有以下三種模式:

1. 破壞式創新:主要為相關業者將原來非常複雜、昂貴的產品變得更簡單、好 用、便宜等,藉此創造出企業之成長或競爭優勢來源。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9

2. 維持性創新:指企業創造出取代性產品,雖然通常不會增加工作機會或帶來 絕對性成長,但亦可讓企業保持活力。

3. 效率式創新:主要為企業以較有效率方式或更低成本為既有顧客生產現有產 品,可為企業帶來收益。

Hamilton and Singh(1992)則從產業技術生命週期觀點提出,通常技術可分為 出生、成熟、以及衰老等,藉此進行技術創新或改進,而產生包含如初始、選 擇以及定位等不同階段,本研究重點整理如下。

1. 初始階段:指廠商進行創新的探索性研究等作業。

2. 選擇階段:通常科技創新會逐漸形成產業標準,逐漸地有系統化和程序化。

3. 定位階段:通常廠商進行創新科技商業化後,將會逐漸擴展到產業鏈下游的 生產或行銷活動。

另外,Schumann(1994)則曾提出,通常業者在追求成長過程中,組織會考量 從不同面向進行創新經營的過程,主要可以分為下列三種方式:

1. 產品服務創新:主要為企業設法提供給顧客完整且具體功能的產品或服務內 容等。

2. 製程程序創新:主要為業者提供一套產品發展、製造的方法或程序內容等,

例如產品的製造流程或運輸行銷系統等。

3. 整合管理創新:主要企業將一套將產品或製程整合性地融入組織運作的方 法,例如,市場行銷技巧、行政管理的訓練等。

企業在追尋創新競爭來源時,需從多元面向思考補足企業所欠缺之核心能 力來源。Grant(1991)等曾以資源基礎理論觀點提出,企業獲利來源主要取決於 業者之獨特競爭優勢,而該基礎來源則源自於其資源部署。且各種不同資源有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1

服務場域應用各種即時化的智慧聯網服務,尤其需要許多創新創意的構想來 源,這些並非以往國內較專注於代工或硬體產品製造的大型企業所擅長的領 域,而這部分則可與國內眾多中小企業或新創團隊可相互合作的空間。未來可 能合作的模式包含如國內大型廠商開放軟硬體平台,提供基礎工具或通路平台 等,而由中小企業提供創新構想及特定領域專精解決方案等相輔相成,可能為 未來產業重要發展方向。

故相關國內中小企業在未來發展過程中,也須重新思考本身之經營特性及 各項可及資源等進而擬定持續創新成長策略,發展具特色或差異化之創新產品 或服務內容,藉此建立在產業生態系中獲取長期持續性優勢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