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企業學習相關理論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3

第二節 企業學習相關理論

知識對於一間企業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企業在做決定的時候,往往會仰 賴各式各樣的知識(Jan Johanson & Vahlne, 1977)。知識可分成兩種,一種是主觀 知識(objective knowledge),另外一種是經驗性 (experience or experimental)的知識,

後者必須要透過親身經歷的過程才能獲得。商業經營者的經驗往往會和某個特殊 的環境相連結,因此經營者所能提供的價值往往必須要在這些特殊的環境下才能 夠顯現(Penrose, 1959)。

Johanson & Vahlne(1977) 認為在國內的市場中,企業或者管理者可以仰賴過 去在這個環境中營運時所累積基本知識,但是進行海外擴張的時候,並沒有任何 基礎的經驗或者知識可以依靠,因此必須要在當地市場中透過循序漸進的方式來 獲得所需要的知識。這些海外經營的知識又可以分為一般性知識(general

knowledge)或者市場專屬性知識(market-specific knowledge),前者為不涉及地理 區域和特定市場,包含顧客共同的特性、產業特性或者生產製造的過程等,後者 指的是特別專屬某個國家或者市場的知識,如當地的商業環境、文化特性、市場 結構系統和客戶和人員的特色等。Eriksson et al.(1997)認為經驗性的市場知識可 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商業性知識,如客戶、市場和競爭者等相關知識,另外一種 為制度性知識(institutional knowledge),指的是在目標市場中有關於政府、市場的 制度架構、道德法規和價值觀等知識。

Davidson (1980)主張,企業較喜歡進入過去曾經進入過的市場,但是當企業 擁有較多的國際化經驗時,對於進入地理距離較相近或者本身較熟悉的市場的需 求會降低,且比較願意進入不確定性較高的市場。當企業的國際化經驗增加時,

其海外擴張的市場選擇也比較能夠反映出全球性經濟的趨勢和機會。此外,有較 多海外經驗的企業在國內通常能夠有較好的制度和規範,這些制度和規範可以被 移轉到海外的子公司(Brouthers & Brouthers, 200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4

Forsgren (2002)提出了一個模型來解釋經驗學習、內隱知識(tacit knowledge)、

認知風險(perceived)和漸進式行為(incremental behavior)之間的關係。當企業在某 個特定市場從事商業營運行為時,企業就可以在該市場的經營過程中獲得一些內 隱知識,這些內隱知識可以降低企業對於該市場的認知風險,因此能降低企業的 漸進式行為,換句話說,企業會加速在這個市場的投資腳步。Pedersen &

Petersen(1998)的實證研究結果也證實企業在海外市場投入資源的速度和市場知 識的多寡呈現正向關。過去的經驗能幫助企業發展新的能力,因此會影響企業對 於下一筆投資活動的評估(Chang, 1995)。Li (1995)發現企業能夠從之前在海外營 運的過程學習到一些知識與經驗,這些知識和經驗可以讓企業在接下來的海外投 資活動中達到更高的成功率。

Uppsala 模型的主要假設之一是缺乏國外市場的知識對於企業在海外的營運 是主要障礙的來源。若是企業缺乏國際化知識,會造成企業在國際化經營的過程 中面對較高的知覺成本(perceived cost)。學習在目標市場有效率的運作必須透過 在當地實際運作的過程累積相關經驗,因此在不熟悉當地的情況下購買一間公司 可能會引發很高的交易成本(Hennart & Larimo, 1998)。此外,因為在買家和賣家 之間往往存在資訊不對稱和文化融合的問題,因此當企業對於地主國經驗與相關 知識累積的越少,企業較可能併購到劣質的目標物,且併購後的管理問題可能會 越嚴重(Hennart & Park, 1993)。

國際化經驗可以為企業帶來很多好處。企業具有某特定市場的營運經驗時,

這些經驗可以幫助企業享有規模經濟、學習的利益和風險降低等好處,因此企業 會更願在這個市場進行其他的商業活動(Davidson, 1980)。當企業對於當地市場有 較多經驗的時候,較能夠與當地的供應商和客戶建立良好的關係,因此也可以降 低公部門的沒收風險(public expropriation hazards) (Delios & Henisz, 2000)。

Hennart & Larimo (1998)則認為,地主國經驗必須要透過在當地實際營運的過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5

中獲得。這些營運的過程可以幫助企業累積相關經驗,讓企業可以在該目標市場 更有效率的運作。因此當企業累積了足夠的地主國經驗時,其所面臨的不確定性 和經營新事業的困境就會減少(Gao, Pan, Lu, & Tao, 2008)。

Anderson & Gatignon (1986)主張要滿足產品客製化的需求,企業必須要擁有 當地市場的知識。雖然企業可以尋求當地人員的協助或者尋找具有當地知識的人 來彌補其不足,但是要和這些人合作、溝通和建立關係,企業除了必須要具有和 這些人員溝通合作的能力之外,也必須要了解能夠從這些人身上得到什麼幫助。

因此,要讓溝通的過程順利運作,企業必須要具有基本的市場知識。

區域經驗可幫助企業更準確的預測目標物的價值,也有助於併購之後子公司 的發展。企業能從區域的營運過程中累積專屬知識,並將這些知識移轉到該區域 內其他子公司,幫助提升子公司的競爭力(Uhlenbruck, 2004)。此外,企業內部的 社會連結(social ties)是知識擴散的動力之一。若是企業的子公司較集中分佈在某 個特定區域或者彼此之間距離較相近時,較能夠輕易的分享知識和經驗,因為企 業能夠享有較強的企業內部社會連結{Sorenson, 2003 #48}。Gielens & Dekimpe (2007 )認為區域經驗是企業進行海外擴張的過程中,在某個特定的區域營運過程 中所累積的經驗,可以協助企業在該區域的運籌和資訊搜尋的活動上享有較大的 優勢。

企業的國際化經驗是指企業在全球的營運經驗,這些經驗不只有限於某個特 定的區域(Li, 1994)。企業若是在有國際運作經驗的情況下在海外創立子公司往往 能夠比在那些沒有經驗情況下所成立的子公司表現來得佳(McDougall & Oviatt, 1996)。Zahra et al.(2000) 認為企業的國際多角化和新成立海外子公司的獲利能力 呈正向關,因為隨著企業進入的市場數目增加,企業在能力與產品的調度上就能 更加靈活。此外,當企業的市場範疇(market scope)較廣泛的時候,其收入會更加 穩定且企業的存活率會增加。國際化經驗無法讓企業累積區域或者單一市場的特 定知識,但是企業進行國際多角化時,會面臨管理多樣化的挑戰,這些挑戰可以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6

讓企業之後海外擴張的策略更成熟,對於風險和報酬的評估也能夠更準確(Li, 1994)。Gatignon & Anderson (1988)認為,當企業有豐富的國際化經驗時,對於 海外市場的員工較有監控和處理的能力。Eriksson et al.(2000)則認為企業累積一 定的國際多角化經驗後,能發展出一套系列知識,這些知識可以幫助企業在國際 市場上處理各種不同的營運問題。此外,國際多角化也讓企業能夠用最有效率的 方式得到重要的資源,並且讓企業建立良好的網絡,企業因而可以得到行銷、科 技、文化和競爭等重要的資訊(Zahra et al., 2000)。

Zahra et al.(2000)認為企業的國際多角化程度和其科技學習(technological learning)的廣度和深度有正向關。國際多角化經驗可以幫助企業累積通用性 (universal)和內隱性的知識。當企業在不同地理區域和不同文化的市場有過營運 經驗之後,多樣化的經營環境可以讓企業有更開放且有彈性,也能幫助企業在科 技上的學習。此外,由於在不同國家的商業營運和與客戶交涉的過程可以讓企業 在經營的過程中學習(learning by doing),因此可以增加企業科技學習的深度。

過去有許多學者探討企業的學習經驗與進入策略之間的關係。Hennart &

Park (1993)針對日本企業進入美國市場做了實證研究,結果發現若是日本企業在 目標市場的經驗越多,就越喜歡透過併購的方式來進入該市場。因為併購者和被 購者之間可能會產生資訊不對稱和文化融合的問題,因此當企業對於地主國經驗 與相關知識累積的越少,企業較可能併購到劣質的目標物,且併購後的管理問題 可能較大。

Brouthers & Brouthers(2000) 探討機制環境理論(institution context theory)、文 化環境理論(cultural context theory)和交易成本理論(transaction cost theory)和企業 進入策略選擇之間的關係。結果發現,當企業有較多的國際經驗,會比較喜歡採 用新設的進入模式,因為這樣的企業通常有較成熟的組織和制度,這些制度可以 移轉到海外的子公司,因此新設可以幫助企業在組織規範和企業制度的移轉上更 加順利。Barkema & Vermeulen (1998) 認為企業國際經驗的多角化和產品多角化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7

都會影響企業的進入的策略,兩者皆會增加企業以新設的方式進入國外市場的傾 向,因為這些多角化過程提供企業學習的機會,並強化了科技的能力。其實證結 果證實,企業的國際多角化程度的確會增加企業以新設的方式進入國外市場的傾 向。

企業在做決定的時候,往往會仰賴各種不同的知識,這些知識可分成主觀知 識和經驗性知識(Jan Johanson & Vahlne, 1977)。商業經營者所能提供的價值往往 必須要在這些特殊的環境下才能夠顯現(Penrose, 1959)。Davidson (1980)主張這些 海外經驗可以企業降低市場熟悉度的需求,讓企業更願意進入不確定性較高的市 場,並且對於全球的經濟趨勢機會更能掌握。此外, 有較多海外經驗的企業在 通常在國內能夠有較好的制度和規範,這些制度和規範可以協助海外子公司的成 長(Brouthers & Brouthers, 2000)。

Forsgren(2002)提出了一個模型來解釋經驗學習、內隱知識、認知風險和漸 進式行為之間的關係。Pedersen & Petersen(1998)的實證研究結果證實企業在海外 市場投入資源的速度和市場知識的多寡呈現正向關。過去的經驗能幫助企業發展 新的能力,因此會影響企業對於下一筆投資活動的評估(Chang, 1995),並讓企業 在接下來的海外投資活動中達到更高的成功率(Li, 1995)。

過去有許多學者探討企業的學習經驗與進入策略之間的關係,發現企業在目

過去有許多學者探討企業的學習經驗與進入策略之間的關係,發現企業在目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