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企業經營績效與 ESG 之關係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企業經營績效與 ESG 之關係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

則傾向抑制包括EPS、營收成長機會、淨利率和營運現金流等的成長率。換言 之,這些因素都已證實和公司績效相關,故本研究亦採納之。Peterson & Jeong (2010)的研究並未發現研發支出、銷售支出和品牌價值以及公司財務績效指標 間有明確的滯後性關係,故本研究不將行銷支出及研發支出的滯後性納入研究 範圍。

本研究和以上文獻的不同處主要有二:其一是研發和銷售支出比率採總資 產金額為分母,而非營業額為分母。根據Hirschey & Weygandt (1985)的研究,

研發和銷售支出應視為無形資產,而非短期一次性的費用。這也呼應企業在做 研發和行銷投資時,基於長期策略思維的考量,其支出額較不會隨短期營業額 上下起伏變動,故本研究採研發和銷售支出佔總資產比率而非佔營業額比率,

以符合企業實際經營狀況;其二是之前研究所探討影響企業績效的因素多限於 2~3 個,考量經營績效的複雜性,本研究採六個因素,輔以 Miles & Snow 的 策略型態,以較全面的觀點探究各因素與公司績效間的關係。

第二節 企業經營績效與 ESG 之關係

ESG 或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對企業財務績 效的影響存在兩種不同的認知。認為負向相關者的立論在於企業需要花費額外 的成本投入ESG,對財務績效會有負面影響,因此主張 ESG 是獲利率的副產 品,只有獲利能力好的企業才負擔得起ESG 的相關倡議。而主張正向相關者,

認為企業的ESG 活動,對內,可加強員工對組織的認同度,強化其對工作的投 入,而產生更好的績效;對外,則可提高客戶、投資人及其他利害關係人對該 企業的信賴,進而提昇企業之聲譽,且企業財務績效和ESG 可雙向增益彼此之 成效。

Oh & Park (2015) 研究韓國企業社會責任 (CSR) 和企業財務績效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corporate financial performance, CFP) 間的關係,取樣公司為 295 家上市製造業,

分析期間為2004-2010 年。其探討的三個議題為(1)對韓國公司而言,CSR 和CFP 間是否存在一正面關係?(2)此關係會因產業別而不同嗎?(3) 假設自 變數、CSR 的時間遞延性和對 CFP 的影響為線性,那麼其二者之關係會隨時間 而強化嗎?作者採用韓國公民經濟正義聯盟針對該國上市製造公司發布的 KEJI (Korea Economic, Justice Institute) 指數作為 CSR 變數,以資產報酬率 (return on asset, ROA), 投資資本回報率(return on invested capital, ROIC ) 以及 銷售成長率作為CFP 變數。同時,加入全球金融危機的虛擬變數和遞延的 CSR 以進一步瞭解CSR 和 CFP 在金融危機後關係的變化。研究結果顯示研究對象 的CSR 確實和 CFP 有正向關係。其次,CSR 對 CFP 的影響與行業別相關。對 於韓國政府重點發展的能源密集產業和金屬&非金屬產業,在獲利能力和成長 性的CFP 指標面向上,CSR 都有顯著的正面影響。而在屬輕工業的食品和飲料 行業,CSR 對 ROIC 有所貢獻,但對公司的營收成長卻無影響。至於成長中的 化工、電子及機械產業則顯示CSR 對公司的營收成長有正面影響,對 ROIC 則 無。最後,金融危機對CSR 和 CFP 間的關係不具顯著影響性。

Weber & Gladstone (2014)從 KLD 公司的研調資料庫挑選大約 3000 家最大 的美國上市公司,以三種不同的方式對公司財務績效 (corporate financial performance, CFP)和公司社會績效 (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 CSP)間之關係 進行研究:(1) 其把對 CSP 的評估延伸為一個複雜且具多方利害關係人的概念;

(2)將 CSP 在特定的時間點上對公司財務績效的影響,分別當作獨立變數和因變 數;(3) CFP 分別和積極與消極利害關係人之間的關係;分析期間從 2003 年到 2009 年。研究結果發現,員工是和 CFP 關係連結最強的利害關係群體,其次 是消費者。自然環境與社區團體則和CFP 的鏈結關係最低。研究結果支持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

Tunio, et al. (2020) 實證企業社會責任的揭露和財務績效間的關係。研究對 象為中國商業銀行,員工生產力定義為營業額除以員工總數,並作為中介變數。

銀行績效則分為資產報酬率(return on asset, ROA)、股東權益報酬率(return on equity, ROE)和名義利率盈利率(nominal interest margin profit, NIMP)三個面向。

研究結果顯示公司治理揭露是唯一對ROE 和 NIMP 有正面影響力的,而員工生 產力對銀行績效的各面向均有顯著的正面影響。

美國 State Street Associates 和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針對 2020 年 1 月 1 日市值至少 10 億美元的全球上市公司,選取了 3,023 家作為樣本,分析期間從 2020 年 2 月 20 日S&P500 的市場高點到 3 月 23 日的市場低點(跌幅接近 30%),

各公司的股價、股票特性和市值,研究其和企業對員工、供應鏈、產品銷售和 服務上所做的回應的關聯性。研究假設為:愈正面回應 COVID-19 危機及對員 工、供應商和顧客所造成的影響的公司,其在市場崩跌時的表現將優於同類公 司。考量不同行業對 COVID-19 的曝險和影響程度不同,作者將樣本公司分成 158 個子產業,亦得到一樣的結果。整體而言,其研究證實在COVID-19 造成 股市大崩盤時,投資人尋求具備韌性的企業標的,作者據以建議企業可視在利 害關係人上的投資為策略資源 (Cheema-Fox, 2020)。

Oh & Park (2015)、Weber & Gladstone (2014)和 Tunio, et al. (2020)分別針對 韓國上市製造業、美國上市公司和中國商業銀行探討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財務 績效間的關係,其研究結果均支持二者間有正向關係。Cheema-Fox (2020)選取 3000 多家全球上市公司,研究他們在 2020 年 COVID-19 衝擊資本市場期間,

對利害關係人所做的回應和其股價及市值的關係,研究發現愈正面回應利害關 係人的企業,其在市場崩跌時的表現愈優於同業。根據上述發現,本研究亦將 ESG 的表現納入分析中。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