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故事的製作過程中,除了角色的刻畫、場景內容的設計、敘述之故事情節之 外,要在故事中如何安排才能使得故事合情合理,讓每個角色、場景、對話、物 品等地出現都能環環相扣、不突兀,並且思考如何推動閱聽人能繼續觀賞,引發 對接下來劇情的好奇心,是創作者在安排故事時,所要絞盡腦汁的問題。在敘事 中,伏筆是重要的敘事手法,透過提示與暗示,設計出對劇情後續事件的影響與 發展(李小倩,2017),讓故事合理,也更貼近現實生活,使得閱聽人在觀賞時,

能更沉浸於影片的故事。

因此,伏筆的設置不僅是為了讓閱聽人能理解創作者所要傳達的觀點,更是 讓整體故事發展脈絡更為連貫且緊湊(段紹俊,2010),不管是文學作品、影視 作品或是遊戲製作的故事,都會安插伏筆,使得閱聽人能更有動力的繼續閱讀與 觀賞。故本節將探討伏筆的特點以及所呈現的形式,以釐清並幫助本研究之伏筆 安排的分析。

(一) 伏筆安排的特點

伏筆的安插是為了使後續故事能合理發展所作的提示與暗示,有些作品閱 讀或觀賞的時間較長,涵蓋的人事物也較廣,所以會有出現的時間先後順序,

如果後出現的人事物在前面故事中沒有事先安排,就會使故事的劇情變得不合

17

理且很突兀(黃曉紅,2005)。因此,伏筆安排的作用,不僅是讓故事劇情能 合理發展,同時也達到故事內部的溝通,讓故事得以繼續順利進行。

伏筆的安排有幾個特點,首先在故事中出現的伏筆,後續一定會有所響應,

正是所謂的「有伏必應」(王之寶,2017),如果伏筆在後續劇情中沒有相對應,

則此伏筆的安排就與故事沒有關聯,也沒有存在的意義。在安排伏筆時,要將 之安插至細節當中,為後續劇情作埋伏,同時突顯事件或人物的出現,增加故 事發展的合理性(鮑周生,2016),因此,伏筆的前後呼應,對於故事而言,

不僅是為後續發展作預示,更是使劇情能夠更為真實且合理。

Linda Seger 在《Making a good script great》(1994) 一書中,更提到每一個 被建立的伏筆,不會被遺漏,一定會在影片中某個地方相呼應,因此在故事的 編排中必頇要小心謹慎地檢查,是否有被遺漏的伏筆或是沒有被呼應到的伏筆,

由此可知,對於伏筆而言,相互呼應,是必頇存在的特點之一。

伏筆安排的另一個特點是,不能太過刻意的安排,否則在故事中會顯得過 於突兀,使得劇情發展不自然,影響故事的真實性(王雯,2011),因此,伏 筆的安排,經常透過不經意的對話,或是場景中的人事物,讓閱聽人一開始毫 無察覺,卻深深印在腦海之中,等到後續劇情發展後,才能使觀眾得以細細回 想起故事前面安排的劇情,並融入其中。

另外,伏筆的安排,也會透過相關的人事物或對話,反覆的明示或暗示閱 聽人後續即將發生的事,引起閱聽人的好奇心,也增加故事的神祕感,從而吸 引注意力(徐江清,2009),這也表示同樣的伏筆,可能會藉由不同的方式進 行一次到多次的安插,透過反覆的出現,讓閱聽人加深印象,也對劇情產生期 望,增加樂趣,許多電影,可能透過對話提到某個人物,並在一些場景中安排 這個人的出現,一開始閱聽人只是接收到此人的訊息,直到主要事件發生時,

才會知道原來這個人的作用是什麼,這樣的方式不僅是透過對話,也實際在場

18

景中出現,讓這個人物的伏筆反覆出現,加深閱聽人的印象,直到主要事件發 生時,更能讓閱聽人產生驚喜感。

安插伏筆不僅要有伏必應、不可太過顯露之外,往往經由場景、人物、對 話等將各伏筆以不同的方式安插至故事中,輕描淡寫的帶過,為後續劇情做暗 示,推動故事發展(章星星、劉芳,2016),同時,以這樣不同的方式安插伏 筆,也能使故事更為靈活生動,且劇情更為合理、緊湊。

(二) 伏筆的呈現形式

在故事的安排中,伏筆預先為後續劇情作提示與暗示(徐樂榮、孫霞,2015),

讓主要的故事脈絡更為清晰與合理。閱聽人會因為短暫的對話,或是似乎無關 於故事的人事物出現,直到後續劇情的事件發生時,馬上回想起前面劇情事先 安排的伏筆,進而理解故事的因果發展 (Bae, Cheong, & Vella, 2013),因此伏 筆的安排,不僅讓閱聽人能作預測,引起好奇心,更能在後續發生的事件中細 細回想前面的故事發展,進而達到驚喜感。

Genette 的《Narrative discourse: An essay in method》(1983) 一書中提到,

伏筆主要區分為兩種,第一種是事先察知 (advance notice) 的提示,也就是明 顯且明確的提示,當閱聽人看到之後,能預測接下來會發生的事件,主要是用 來為故事後續預先作準備,讓閱聽人產生期望。而第二種是事先陳述的伏筆 (advance mention),則是隱含式的伏筆安排,一開始以不重要也不顯眼的方式 安插在故事中,等到後續劇情發生時,才讓閱聽人恍然大悟,察覺到故事前面 所提到或是安排的伏筆。

伏筆的安排透過以上兩種形式呈現,第一種明確且直接的訊息傳遞,顯示 出故事後續會發生的事件 (Wang et al., 2016),例如透過人物的對話或是信件 來往等,將接下來會發生的事件訊息傳遞給故事中的角色,以推動故事的發展,

同時,也讓閱聽人明確的接收到這項訊息,預測後續的劇情故事,產生懸念,

不僅讓閱聽人產生好奇心,更增加了閱聽人的想像力 (Mousavi, 2014),讓閱

19

聽人有動力繼續觀賞,更有所期待是否如自己所預期的事件或結果發生,也對 故事的情節發展產生更大的興趣。

伏筆預示著後續的事件發展,讓閱聽人產生懸念,並從故事中填補了知識 的差距 (Scirea, Cheong, Nelson, & Bae, 2014),讓閱聽人在主要事件發生時,

因為前面劇情伏筆的安排,使後續的故事發展合理,透過預測的懸念安排,也 能增加閱聽人對於劇情發展的關注。伏筆為主要劇情作事先的安排,讓主要劇 情顯得更為重要,也事先揭露可能的故事發展 (Porter, Larson, Harthcock, &

Nellis, 2002),引起閱聽人的好奇心。

而其中,好奇心,讓閱聽人集中注意力,並依循著劇情的發展融入在故事 當中,這樣的「好奇心」成為了電影能否吸引人的成敗關鍵(程予誠,1993),

因此事先察知的伏筆安排,明確的將訊息呈現,能引起閱聽人對於後續劇情發 展的好奇,讓大眾在觀賞時,事先預測後續劇情發展,等到事件發生或真相大 白時,閱聽人就能得知自己先前所預測的是否如同故事中的發展,滿足心理的 好奇心與成就感。

第二種呈現形式,透過伏筆間接與隱含的方式暗示,將故事後續事件中會 出現或使用到的人事物,提前作安排,讓閱聽人一開始沒有察覺到,卻默默地 已經接收到這些隱含的訊息,直到之後故事事件發生時,閱聽人才意識到前面 曾經出現過的伏筆意義 (Bae & Young, 2008),因此,這樣的伏筆呈現方式,通 常都是簡單且合理的帶過,讓閱聽人一開始不會特別注意到,直到後續事件發 生後,才讓人頓時恍然大悟。

隱含式的伏筆安排方式看似毫不起眼、與劇情沒有直接的關聯,實則影響 劇情發展,與後續故事相互呼應(段紹俊,2010),不僅讓劇情連貫且合理發 展,也因為這樣不突兀、輕描淡寫的安排,使閱聽人最後充滿驚喜之感,在故 事結束後,意猶未盡地回想著前面的劇情,讓故事更為精彩。運用暗示安插伏 筆,潛伏在前面的故事當中,經過後續劇情的發展,才逐漸顯露出前面伏筆安

20

排的意涵(余國良,2015),不僅讓故事更為緊湊,也使得這些故事情節的安 排更為合理。

影片中透過前面劇情的伏筆安排,加強閱聽人的注意力,讓閱聽人在後續 事件發生時,能夠回憶故事前面所提到的伏筆,因此而建立出整個故事的因果 關係以及相互作用 (Shaul, 2012),藉由簡單地安插訊息,能使閱聽人在後續觀 賞時反覆回憶故事中所安排的線索。因此,隱含式訊息常常藉由不經意的對話,

安插伏筆,讓後續閱聽人回想時,這些對話或是行為等其他方式的安排,有了 存在的意義 (Merritt, 2008),也因為這樣的安排,讓閱聽人在觀賞時不像事先 察知的伏筆能事先做預測,在後續事件發生時,更能產生額外的驚喜感 (Currie, 2013)。

從事先陳述的伏筆中引發的驚喜感,是由於時間的操縱,產生的因果關係,

讓原先閱聽人沒有特別注意的伏筆,在後續劇情中提起時,而有恍然大悟的驚 喜之感 (Saillenfest & Dessalles, 2014),因為無法事先預測劇情的發展,所以產 生的因果意外,增加了閱聽人對故事的意外之喜,一些研究更探討驚喜感與注 意力之間的連結,可以發現,因為沒有預期而產生的意外之喜,也能夠吸引人 的注意力 (Horstmann, 2015; Montfort, Stayton, & Campana, 2014),因此在影片 中事先安插隱含式的伏筆,直到事件發生或是影片結束後,更能讓閱聽人繼續 反覆回味故事情節。

上述兩種伏筆安插的呈現形式中,事先察知的伏筆,透過明確且明顯的方 式傳遞訊息,讓閱聽人得以預測接下來會發生的事件,因此這樣的伏筆安排,

能夠產生懸念,引起好奇心,促進閱聽人繼續觀賞的動力,而事先陳述的伏筆 安排,則是透過不顯眼的方式安插至故事當中,直到後續劇情提到或是呼應時,

讓閱聽人產生驚喜之感,兩種不同的呈現形式,挑起閱聽人不同的情緒,不管 是明確的訊息傳遞或是間接的隱含暗示,伏筆的安排讓劇情能更為連貫與合理,

也顯示出伏筆對於故事安排的重要性。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