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研究經由文本分析,探討美日賣座前五部動畫電影的伏筆安排、呈現形式 以及敘事手法,從研究中得到新的發現,以及美日兩國伏筆安排的共通性與差異 性,有下列的研究結論:

(一) 明確提示的呈現形式少於隱含暗示的呈現形式

在伏筆呈現形式上,美國與日本動畫電影均有運用 Genette 提出的明確提 示和隱含暗示兩種呈現形式,但是從分析結果中可以發現,每部動畫電影中,

明確提示的呈現形式較少,出現在主要伏筆,主要是在劇情中引起閱聽人的好 奇心,隱含暗示的呈現形式較多,且次要伏筆多是運用隱含暗示呈現,透過不 顯眼的方式安排在故事中,直到後續劇情發生時,讓閱聽人產生驚喜與恍然大 悟之感,兩種呈現形式在動畫電影中,相互搭配呈現,讓閱聽人觀賞同時對劇 情預測,並產生好奇心,在故事後半因為前面不起眼的伏筆安排引起驚喜與恍 然大悟之感,讓閱聽人在影片結束時,反覆回味影片中的伏筆安排。

(二) 發現解釋的伏筆呈現形式讓劇情合理發展且有預測的功用

研究結果中,除了明確提示和隱含暗示兩種呈現形式外,本研究另發現伏 筆也有運用解釋的方式作呈現,運用角色的對話,讓閱聽人了解伏筆的意涵與 功用,幫助後續劇情的理解。另外,明確提示帶給閱聽人的預測,主要是以開 放式的想像後續的劇情發展,引起好奇心,而解釋的呈現形式,有時同時也有 預測的功能,不同於明確提示的預測,解釋的伏筆能讓閱聽人直接且明確的預 測接下來的劇情發展,雖然不同於明確提示和隱含暗示在每部動畫電影都有呈 現,但是在許多部動畫電影中,因為伏筆對劇情的重要性,進而向故事中的角 色與觀看的閱聽人解釋,以推動後續的劇情發展,這些不同的伏筆呈現形式,

65

挑起了閱聽人不同的情緒,不僅讓劇情更為合理,也讓影片與閱聽人有不同的 互動溝通。

(三) 伏筆在故事中能單獨作用也能與敘事手法相互搭配

在敘事手法中伏筆的安排上,布局與鋪墊主要在影片一開始時,作角色的 塑造以及情境的假設,閃回提供背景訊息,填補資訊落差,轉折則是情節與氛 圍的轉換,每部動畫電影均有在敘事手法鋪墊上安插伏筆,讓主要的故事承接 後,呼應前面的故事安排,其他的敘事手法也都有安排伏筆在其中,而呼應的 安排上,則因為呼應時多是在主要故事出現後,因此,僅有在閃回和轉折時安 排伏筆的呼應,另外,每部動畫電影在轉折時,都有安排呼應前面的伏筆,不 管是劇情轉折進入危急時刻,或是危急時刻的化險為夷,都呼應了前面故事的 伏筆安排,幫助情節與氛圍的轉換。伏筆作為故事中重要的一環,不僅能單獨 作用,也可以與敘事手法相互搭配,從中安排伏筆以及伏筆的呼應,讓故事更 為生動。

(四) 美日賣座動畫電影伏筆安排在個數與敘事手法應用上差異不大

在伏筆安排的個數上,整體而言,美日動畫電影的伏筆安排大致會安排 4 到 7 個伏筆,多數為 5 或 6 個,只有《崖上的波妞》較少為 4 個,《海底總動 員 2:多莉去哪兒?》較多為 7 個。其中,主要伏筆有 2 到 3 個,其他的伏筆 均是次要伏筆,且美國與日本的動畫電影,都會先安排主要伏筆的出現,再慢 慢帶入其他的伏筆到故事當中。

在伏筆的呈現形式上,都會有預測以及產生驚喜或恍然大悟之感的作用,

並與敘事手法相互搭配安排,讓動畫電影更為生動,也從中發現另一種作為「解 釋」的伏筆呈現形式,雖然未像明確提示和隱含暗示出現在每部動畫電影中,

但是成為了另一種與閱聽人溝通的方式。

66

(五) 美日賣座動畫電影在每個伏筆安排的次數與時間上有明顯差異

伏筆的安排從時間軸圖中,可以很明顯觀察到美國與日本伏筆安排上的差 異,在主要伏筆安排上,日本動畫電影安排較美國複雜,美國的主要伏筆安排 次數少而簡單,相反地,日本動畫電影,會讓主要伏筆反覆出現,加強重要性、

加深閱聽人的印象,也藉由伏筆與呼應時間的間隔,讓閱聽人有意想不到的驚 喜感,而在次要伏筆的安排上,日本的安排與呼應時間相隔較長。

(六) 美日賣座動畫電影伏筆呈現方式的差異

從各部動畫電影伏筆影像截圖中也可以很明顯觀察到,美國動畫電影較多 以對話的方式安排伏筆,有時畫面中所安插的伏筆,也會透過對話方式重述一 次,日本主要則是透過單純的畫面將伏筆安插其中,並未像美國搭配對話的方 式,而是以畫面做安排。

美國與日本伏筆安排的差異,比對觀賞年齡限制,並未有直接關聯,推測 可能的原因為美國的動畫電影均在全球上映,且主要是屬於家庭觀賞,因此在 伏筆安排上較為簡單易懂,且多為對話方式安插伏筆,而日本因漫畫與動畫間 的密不可分,觀賞年齡的範圍較廣,在影片中也會結合文化,且不像美國於全 球上映,因此在伏筆安排上,會運用象徵意涵的文化伏筆做安插,藉由多次出 現與解釋,讓閱聽人更能理解故事內容,相對而言較美國的伏筆安排複雜。

67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