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節主要針對休閒動機的定義、休閒動機的衡量及休閒動機的相關研究,共分三個 部分進行敘述。

一、 休閒動機的定義

「休閒」是個體在自由時間內,全心投入休閒活動並從中得到的體驗及經驗。孫嘉 億 (2016) 認為「休閒」來自內在自發性,能獲得愉悅的自我認可所從事之活動,亦不 受外在情境的約束與強制,從自我選擇中獲得經驗的過程。「動機」指的是需求滿足方 面的潛在結構 (Beard & Ragheb, 1983)。個體因內在需求產生外在行為行為,引起個體 開始活動且持續該活動,促使該活動朝向某個目標前進之心理起點 (張春興,1996)。

休閒動機為個體基於對休閒活動之需求,引起個體從事並維持此休閒活動之過程 (Crandall, 1980),此需求可分為內在及外在層面。Beard & Ragheb (1983) 認為休閒動機 是個體參與休閒行為時,其心理層面 (內在) 及社會層面 (外在) 之理由。個體在生活 中想獲得內心需求的滿足或促進外在身體健康,為求達成此生活目的,積極主動參與休 閒活動行為之想法 (許伯陽、吳崇旗,2007)。呂金達 (2014) 亦指出個體想參與休閒活 動之動力會因個體在不同的生命週期,休閒發生時的人、事、情、境、物的不同,使休 閒動機產生改變。

過去學者們對休閒動機的界定,因研究目的、角度或立場不同而有不一樣的解釋, Weissinger &

Bandalos 1995 人類從休閒活動行為中,尋求內在報酬的需求,並引發其從

國內外學者對休閒動機之定義 (續)

學者 年代 休閒動機之定義

陳怡均 2016

休閒動機定義為具多樣性影響因素,且促使個人從事某種休閒 行為及參與休閒活動的動力,能激勵個體持續參與休閒活動及 對此保持高度興趣直到達成目標。

蔡宇翔 2016 休閒動機實是個體參與休閒活動的原因,為想要滿足個人需求 的一種心理過程。

沈德鈞 2017 引發個體利用自由時間參與某項具擴展視野、紓解壓力、體驗 多元生活、增加生活樂趣、激發潛能及滿足成就感之動力。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綜整上述定義,休閒動機是複雜且多變的心理因素,無法用單一面向來解釋,而是 由眾多相關因素連接統合而成。個體的動機背後包含其成長經歷、過往累積的經驗、期 待與滿足等不同需求,任何一種相同行為都可能蘊含多種不同的動機。休閒動機是個體 為滿足內外在休閒需求以達成某目的,因此而想參與休閒活動之動力。此動力會因個體 在不同的生命週期,休閒發生時的人物、地點及情境,而使休閒動機產生改變 (呂金達,

2014)。故本研究將休閒動機定義為個體為滿足內外在休閒需求,以達成某目的,因此 而想參與休閒活動之動力。

二、 休閒動機的衡量

國內外學者在進行休閒動機相關研究時,常因探討的焦點和對休閒動機的定義不 同,而採用不同的測量向度。Beard 與 Ragheb (1983) 研究出一套測量休閒動機的工 具,用以衡量人們從事休閒活動的內在心理及外在社會層面。主要將休閒動機要分為智 力性成分、社交性成分、勝任-熟練性成分、刺激-逃避性成分等四個構面。Mclntyre (1992) 將休閒動機因素分為創造力、表彰、實質環境、控制、挑戰、逃避等構面。Baldwin 與 Caldwell (2003) 則將休閒動機分為無動機、外部、投入、認同、內部動機等五大部份。

國內學者張孝銘、林樹旺與余國振 (2004) 將慢跑休閒者之參與動機量表分成社交 性、健康適能、體重管理、壓力釋放等四個分量表,廖淑靜 (2011) 將自行車休閒者參

與動機分為健康適能、身心釋放、人際互動關係、自然體驗等四個因素構面。針對過去

The Dynamics of Leisure Motivation:

The Effects of Outcome of Leisure Needs

Ragheb 1983 Measuring leisure satisfaction

1. 智力性成分 2. 社交性成分 3. 勝任-熟練性成分 4. 刺激-逃避性成分

Lounsbury

& Franz 1990 Vacation Discrepancy: A Leisure Motivation Approach

1. 智力性

國內外學者對休閒動機的衡量構面 (續)

三、 休閒動機之相關研究 Jackson &

Deng

2007

Culture and Leisure

constraints: A comparison of Canadian and Mainland Chinese university students

若個人認為從事休閒活動可以滿

Lounge Bar 消費者休閒動機 與滿意度之研究 -以高雄市

國內外學者對休閒動機的相關研究 (續)

表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