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休閒參與的概念與相關研究

隨著週休二日的推行,促使各階層對工作觀念的轉變,要紓解壓力、提高效 能,勢必要有適度的休閒參與,本節將針對休閒參與理論與相關研究做探討,內 容分成兩部份,包括休閒參與的意義以及休閒參與的相關研究。

一、休閒參與的意義

早期休閒被視作是「做完義務所剩餘的時間」,逐漸開始重視在生活中休閒行 為的本質,也就是參與活動的動機和利益,發展至今轉向強調心理層面,繼而強 調休閒品質的內涵以及休閒體驗 (許伯陽、吳崇旗,2007)。周佳慧 (2001) 歸納休 閒參與的定義:休閒活動是自發性的以求生以外的時間來進行,不求任何物質報 酬的,且能自由的選擇喜愛的休閒活動,並從中獲得心靈放鬆與滿足。簡郁雅 (2004) 則認為,「休閒」是滿足生存及維持生活之外,可以自由裁量運用的時間、從事自 己喜愛的活動;是一種理念上的自由狀態,和精神上的啟蒙;換言之,休閒即是 在自由的時間內,個體將自己全心投入活動中,並獲得許多感受。休閒活動是個 人或群體以自願性而非強迫性的方式,用自由選擇的活動,滿足自我心理或生理 慾望的非工作性質活動 (張宮熊、林鉦棽,2002)。高俊雄 (2000) 將休閒定義為一 種有意識的行為,可能是短暫臨時性的感受或體驗,也可能是長期有計畫性的參 與型態。李炳昭和陳秋曇 (2009) 亦指出休閒參與是利用閒暇時來從事活動、是一 種生活方式,個體可藉由參與感興趣的活動中得到愉悅及滿足,更可從參加不同 類型的活動中累積不同經驗,進而使人生更為美好。

由此可知,從事休閒活動有益於身心健康,更可從活動中累積經驗使人生更 為美好,所以,藉由休閒參與應能對特殊兒童家庭有實質上的助益,故本研究欲 了解特殊兒童親子休閒參與的現況,以探討親子休閒參與及家庭生活品質間的關 係。

二、休閒參與相關研究探討

研究者列出近年來有關休閒參與相關的文獻,茲將其依研究者 (年代)、研究 對象、研究變項、研究方法與研究結果,摘要整理如表 2-2 所示:

表2-2 休閒參與的相關研究摘要表

表 2-2 休閒參與的相關研究摘要表(續)

表 2-2 休閒參與的相關研究摘要表(續)

表 2-2 休閒參與的相關研究摘要表(續)

表 2-2 休閒參與的相關研究摘要表(續)

表 2-2 休閒參與的相關研究摘要表(續)

李家芃,2008;許耀文等,2008;陳安妮,2010;楊孟華,2010;Elżbieta & Karol, 2009),其次依序為中老年人 (洪新來、張廖麗珠、柴在屏,2010;蔡永川、林 子恩、古國宏,2011),其餘為國小智能障礙學童 (陳曉萍、王淑禎、林素一、黃 志成,2010)、高中職體育班學生 (洪煌佳,2013)、志工 (李曉婷等,2011)、企 業員工 (李城忠、楊詠蓁,2011)、參加親子活動家長 (李世昌、林聰哲、李政道,

2006;陳淑華、方文熙,2012;鮑敦瑗、張允熙、陳銘嘉,2011)、青少年 (趙善 如,2008) 和大學生 (李立良、李志恭,2011)。

(二) 研究變項

表 2-2 的相關研究全部以休閒參與為主要研究變項,或另搭配與有關的研 究變項如:工作壓力 (許耀文等,2008;陳安妮,2010;楊孟華,2010)、休閒

阻礙 (李立良、李志恭,2011;洪新來等,2010;趙善如,2008;蔡永川等,2011)、

身心健康 (張君如等,2008;許耀文等,2008)、休閒需求 (李城忠、楊詠蓁,2011;

蔡永川等,2011)、參與動機 (洪新來等,2010;鮑敦瑗等,2011)、參與效益 (鮑 敦瑗等,2011)、心理幸福 (洪煌佳,2013)、心理健康 (李曉婷等,2011)、工作 績效 (李城忠、楊詠蓁,2011)、生活壓力 (張君如等,2008)、工作生活品質 (楊 孟華,2010)。

(三) 研究結果

本研究參考相關文獻,將影響休閒參與因素分為性別、年齡、婚姻狀況、

教育程度等不同背景變項做為探討,以下就有關研究分述說明如下:

1.性別

在中老年人與教師研究顯示,從事休閒參與以女性居多 (洪新來等,

2010;楊孟華,2010;蔡永川等,2011;Elżbieta & Karol, 2009),但李曉婷等 (2011) 研究志工休閒者參與頻率則是男性志工休閒者顯著高於女性志工休閒 者。陳安妮 (2010) 針對高中職教師休閒參與現況調查,發現女性教師在從事 休閒運動的規律性上優於男性教師,但男性教師在每次活動的時間上及每次 活動完後身體疲累程度高於女性教師。

2.年齡

楊孟華 (2010) 研究顯示 36-45 歲與 46 歲以上教師有較多的休閒參與 時間,而中老年人參與休閒運動年齡以 65-70 歲比例最高 (洪新來等,2010;

蔡永川等,2011)。志工休閒參與時間方面,以 46-54 歲以及 55-64 歲的志 工休閒者高於其他年齡層 (李曉婷等,2011)。陳曉萍等 (2010) 針對國小智能 障礙學童的休閒參與研究發現,年齡較高的障礙兒童在「社交性活動」及「運 動性活動」方面參與度高於年齡較低者。

3.經濟狀況

洪新來等 (2010) 的研究發現,中老年人可自主運用金額愈高者參與動機 越高。趙善如 (2008) 對青少年之研究也發現,沒有足夠的錢為休閒阻礙因素 之一。而大學生休閒活動阻礙因素為沒有多餘的時間、沒有友伴及費用負擔 (李立良、李志恭,2011)。李世昌等 (2006) 亦指出家庭收入愈高,親子參與 運動或是身體上活動的比例越高。

4.婚姻狀況

在參與動機方面,中老年人喪偶者重視休閒參與機會明顯高於未婚及已 婚者 (洪新來等,2010),未婚教師則有較多的休閒參與時間 (楊孟華,2010)。

5.教育程度

陳曉萍等 (2010) 研究發現,父母學歷較高者,智能障礙學童在「戶外旅 遊類」的參與高於父母學歷較低者,但教育程度國小以及高中 (職) 的家長,

在其他類型參與頻率高於其他教育程度者。李世昌等 (2006) 亦指出教育程度 愈高的家長,其親子關係需求動機愈高。

綜上所述,參考相關文獻發現,不同人口背景變項將會影響研究的結果。因 此,本研究將針對特殊兒童年齡、家庭月收入等口背景變項,做為親子休閒參與 的議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