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特殊兒童的親子休閒參與和 家庭生活品質之關係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特殊兒童的親子休閒參與和 家庭生活品質之關係研究"

Copied!
12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臺東大學體育學系 體育教學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洪煌佳 博士

特殊兒童的親子休閒參與和 家庭生活品質之關係研究

研究生:周雪靜 撰

中 華 民 國 一 O 二 年 八 月

(2)
(3)
(4)
(5)
(6)
(7)

距離大學的生活已經 17 年了!真沒想到我還能回來當學生!

奇妙的緣分讓我意外成為兩個身障兒的娘,心力交瘁的度過好些年,驚 覺自己一直都在為子女、為家人、為學生,很少善待自己。我的年紀其實也 不算大,卻經歷了不少即使費盡了心、耗盡了力,卻也無可奈何的事。大學 畢業時,礙於經濟因素,不能也不敢繼續深造;有了孩子後,勞心勞力,無 暇也無心進修。是時候了,「趁還能做點什麼的時候,就盡力做吧!」我經 常如此告訴我的孩子,所以,也該以身作則,雖然現在的腦力大不如前,可 是,還是要努力--趁還能點做什麼的時候,就盡力做吧!於是乎我回到懷念 的母校。

很慶幸能給洪煌佳老師指導,讓我發現,其實我沒有自己想像中龜毛。

老師!您贏了!也感念老師的體恤,若是能再重選一次指導教授,洪老師仍 是我心中的不二人選。其次,感謝口試委員李炳昭老師及程鈺雄老師的悉心 指導與肯定,使學生在研究上獲益良多。感謝昔日恩師鄭錦綉老師、陳漢棟 老師、范春源老師及汪子權教官的關愛與鼓勵,讓我感受如父母般的溫情。

也感謝唐紀絜老師慷慨授權,令本研究得以順利進行。

來到暑碩班這個大家庭,很榮幸有你們相伴,為學術這一路上增添了不 少歡樂氣氛。特別是洪門的夥伴們--發哥、書萍、韶誼、柏勳、小美,因著 共同的革命情感,使我們的情誼緊緊相繫,有你們真好!感謝正華學長、映 賜學伴的情義相挺,還有錦興的同仁好友,尤其是慧玲、秋芳、珍敏,謝謝 你們不斷的替我打氣鼓舞。

最後,更要感謝我最愛的家人,除了疼愛我的公公、默默支持的父母姊 妹、管家兼保母的三姊、揪感心不需為娘操心的筑、細心照料兒子的外傭,

謝謝你們!功不可沒的,當然是一肩擔起十口之家的老公啟瑞,感謝你忍受 為妻因小小夢想而拋夫棄子任性一回,為我的人生添加許多繽紛色彩!

感謝所有陪我一起成長的你,謝謝大家!

周雪靜 謹誌 中華民國 102 年 8 月

(8)
(9)

家庭生活品質之關係研究

研 究 生:周雪靜 指導教授:洪煌佳

摘 要

本研究主要在探討特殊兒童的親子休閒參與和家庭生活品質的關 係。針對臺灣地區國小集中式特教班之特殊兒童的家長為研究對象,

採分層比例隨機叢集抽樣進行問卷調查,回收有效問卷共 367 份。所 得資料經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 t 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Pearson 積差相關以及多元廻歸分析。獲得結論如下:一、特殊兒童的親子休 閒參與情形,以「居家型親子休閒」的參與最高;其中,與父母同住、

父母婚姻狀況為已婚以及整體家庭月收入愈高,其親子休閒參與程度 愈佳。二、特殊兒童的家庭生活品質情形,以「家庭互動與心理福祉」

部分為最高;其中,與父母同住、父母婚姻狀況為已婚以及整體家庭 月收入愈高,其家庭生活品質愈佳。三、特殊兒童的親子休閒參與愈 佳,愈能提升家庭生活品質,尤其是受到「居家型親子休閒」的影響,

再來是體能型與知性型親子休閒。此外,整體家庭月收入愈高者,愈 能提升其家庭生活品質。

關鍵詞: 身 心 障 礙 兒 童 、 親 子 休 閒 、 生 活 品 質

(10)

Graduate : Hsueh-ching Chou Adviser

: Huang-Chia Hung Abstract

This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parent-child leisure participation special childre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quality of family life.

Taiwan area concentrated classes of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 with special needs parents for the study, the proportion of stratified random cluster sampling conducted a questionnaire survey, a total of 367 valid questionnaires. Information obtained through descriptive statistics, independent sample t test, one-way ANOVA analysis, Pearson product moment correlation and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Conclusions: First, special children's participation in "home leisure" is the highest; Among them, live with their parents, parents' marital status is married, and overall family income rises, the parent-child leisure participation extent the better.

Second, the quality of life of children with special family circumstances, with "family interaction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part is the highest;

Among them, live with their parents, parents' marital status is married, and overall family income rises, the better the quality of family life. Third, special children parent-child leisure participation the better, the more can enhance the quality of family life, in particular by a " home leisure " effect, again with the physical leisure and intellectual leisure. In addition, the higher the overall family income persons, more able to improve their quality of family life.

Keywords:children with disabilities, parent-child leisure, quality of life

(11)

中文摘要……….……….….………I 英文摘要……….……….II 目次……….III 表次……….……….V 圖次……….……….………….VII

第壹章 緒論………..…1

第一節 問題背景………..………1

第二節 研究目的………..…3

第三節 研究問題………..…3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4

第五節 名詞解釋………..…5

第貳章 文獻探討………..…7

第一節 特殊兒童的意涵與相關研究………..…7

第二節 休閒參與的概念與相關研究………15

第三節 生活品質的概念與相關研究………25

第四節 休閒參與對生活品質的影響及其相關研究………34

第參章 研究方法………39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假設………39

第二節 研究對象………41

第三節 變項測量………43

第四節 研究步驟………50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統計方法………51

(12)

第二節 背景變項在親子休閒參與的差異分析………58

第三節 背景變項在家庭生活品質的差異分析………67

第四節 親子休閒參與和家庭生活品質的相關與預測情形………79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93

第一節 結論………93

第二節 建議………94

參考文獻………95

一、中文部分………95

二、外文部分………..……101

附錄………..………103

附錄一 國小集中式特教班抽樣學校清冊………..…103

附錄二 家庭生活品質量表同意書………..…………104

附錄三 預試問卷………..……105

附錄四 正式問卷………..………109

(13)

表 2-1 特殊兒童的相關研究摘要表………..………….……….….…8

表 2-2 休閒參與的相關研究摘要表……….…………..16

表 2-3 生活品質的相關研究摘要表……….…..………26

表 2-4 休閒參與和生活品質之關係研究摘要表……….……..……34

表 3-1 正式問卷施測樣本實施表…………..………...……..42

表 3-2 「親子休閒參與量表」的項目分析摘要表………..……….……....…46

表 3-3 「親子休閒參與量表」的因素分析摘要表………..………….…..…..47

表 3-4 「家庭生活品質量表」信度之 alpha (α) 值及因素分析表………...…...48

表 3-5 「家庭生活品質量表」信度之 alpha (α) 值及分層因素分析表.………….48

表 4-1 問卷樣本結構的描述性統計表…..………...…..53

表 4-2 親子休閒參與的平均數、標準差分析表……….………..56

表 4-3 家庭生活品質的平均數、標準差分析表……….…………..57

表 4-4 不同年齡分組對親子休閒參與的獨立樣本 t 檢定摘要表.…………...…..58

表 4-5 不同居住狀況對親子休閒參與的獨立樣本 t 檢定摘要表………...59

表 4-6 不同婚姻狀況對親子休閒參與的獨立樣本 t 檢定摘要表…………...…...60

表 4-7 有無宗教信仰對親子休閒參與的獨立樣本 t 檢定摘要表………….…...60

表 4-8 不同障礙類別對親子休閒參與構面的 ANOVA 分析表………61

表 4-9 不同障礙程度對親子休閒參與的 ANOVA 分析表……….….62

表 4-10 不同整體家庭月收入對親子休閒參與的 ANOVA 分析表………63

表 4-11 背景變項與親子休閒參與的差異摘要表……….61

(14)

表 4-13 不同居住狀況對家庭生活品質的獨立樣本 t 檢定摘要表…………..…..68 表 4-14 不同婚姻狀況對家庭生活品質的獨立樣本 t 檢定摘要表…………..…..69 表 4-15 有無宗教信仰對家庭生活品質的獨立樣本 t 檢定摘要表………....70 表 4-16 不同障礙類別對家庭生活品質的 ANOVA 分析表………...71 表 4-17 不同障礙程度對家庭生活品質的 ANOVA 分析表……….…..…..72 表 4-18 不同整體家庭月收入對家庭生活品質的 AN OVA 分析表………....…....74 表 4-19 背景變項與家庭生活品質的差異摘要表………...….……...…..76 表 4-20 親子休閒參與和家庭生活品質的積差相關摘要表……….…………..…..79 表 4-21 各變項對家庭互動與心理福祉和家庭健康與經濟福祉的迴歸摘要表.…83 表 4-22 各變項對社區環境與安全福祉和家庭產能與自我決策的迴歸摘要表.…84 表4-23 各變項對社會福祉和家庭生活常規福祉的迴歸分析摘要表…………..…85 表 4-24 各變項對整體家庭生活品質的迴歸分析摘要表……….…....86

(15)

圖 3-1 研究架構………..………39 圖 3-2 研究步驟流程圖………..………..…..…50

(16)
(17)

第壹章 緒論

本研究旨在透過特殊兒童家長的調查研究,瞭解親子休閒參與和家庭生活品 質之間的關係。研究中以特殊兒童來指稱研究對象,是以學生的教育需求為主,

而盡量去除生理障礙的標記,以尊重人權平等為優先考量 (陳政見,2009);因此,

本研究以「特殊兒童」來取代「身心障礙兒童」。全章分為五節,第一節說明研究 的問題背景、第二節為研究目的、第三節為研究問題、第四節為名詞解釋、第五 節為本研究的範圍與限制,茲將各節分述如下。

第一節 問題背景

迎接新生兒是令人引頸期盼的,為人父母無不冀望這初來乍到的小天使可以 贏在起跑點上,並滿心歡喜的討論子女養成計畫。當事與願違時,盼到的是一個 有所殘缺的折翼天使,身為父母的喜悅則今頓時消逝!研究發現,若新生兒伴隨 著身體或心智上的障礙,父母及家人在接受身心障礙事實的調適過程中,會經歷 數個情緒階段,如:否認、孤立、憤怒、哀傷、害怕、罪惡感、失望、拒絕到選 擇性的接受等 (何華國,2004),讓父母深陷痛苦的泥沼。

由於孩子的缺陷,使得家庭狀態受到劇烈的震盪,例如:投入照顧的時間增 加、夫妻的婚姻關係和生活品質受影響,以及未來家庭目標的改變等。Robertson 等 (2011) 認為,特殊需求家庭必須面對孩子特別的需求與一輩子的壓力,對整個 家庭有功能及心理上的影響,使家庭承受情緒、人際、社交等等壓力。Lessenberry 與 Rehfeldt (2004) 亦指出家庭在特殊兒童的教育及醫療復健上扮演很重要的角 色,但根據 Lloyd 與 Hastings (2008) 研究指出,父母親本身的身心負荷都是以自 我調適為主,因此,特殊兒童的父母親身心負荷是長久以來一直無法獲得改善的 問題。

研究者本身為罕見疾病家族之健康成員,10 年前因孩子先天疾病,意外成為 一位身心障礙兒的母親,福無雙至、禍不單行,翌年,婆婆又因車禍導致重殘。

因而,研究者親身經歷了一段沉重冗長的艱辛歲月,幸而家庭成員間相互磨合、

接納、扶持,方得以度過超負荷且心力交瘁的歷程。對於身心障礙者本身之個體,

研究者更加關注身心障礙整個家庭生命共同體,倘若個別的自我調適不良時,整 個家庭體系便會瓦解,身心障礙者頓失依靠,於是乎衍生更多的社會問題及沉重 的社會成本。因此,提高健康與生活品質的有效介入方式,便成為政府現在與未

(18)

來重要的課題。要如何才能達到提高生活品質的目標?一般認為適宜的休閒活動 可以帶來身心健康、生活滿意、個人成長等方面之利益 (李曉婷、陳美芬、蔡必焜,

2011;洪煌佳,2013;許耀文、鍾志強、蔡瑋娟、黃孟立,2008)。研究者期望藉 由家人陪伴特殊子女一同參與適宜的休閒參與行為調查研究,探討是否有助於特 殊兒童家庭融入社會、提昇其家庭力量、增進其最大的潛能,進而提高生活品質,

因而鼓勵特殊需求家庭從事休閒活動是有其必要性。

內政部 (2013)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2012 年底領有身心障礙手冊者突破 110 萬人,續創新高,近 10 年來增加 29 萬人,急遽攀升了 3 成 4,表示有愈來愈多 的特殊家庭需要被關懷。近年來,國內的相關研究以身心障礙者本身的立場來研 究其各類需求的相關研究頗多 (何華欽,2011;孟瑛如、許慧貞,2006;洪雯菊,

2010;胡淑慧、施明智,2006;陳伶珠、黃源協,2008;陳麗如,2011);探討家 長身心壓力方面亦不少 (王文娟 2011;何金針,2006;何志鴻、黃惠璣,2007;

利翠珊,2005;胡蓉、林金定,2009;胡蓉、嚴嘉楓、林金定,2008;唐先梅、

曾敏傑,2008;陳全信、林金定,2004;鍾燕宜、潘雨辰、陳右振、郭煌宗,2010);

亦有生活品質相關的研究 (胡蓉、林金定,2009;許素彬,2007;Aznar & Castanon, 2005; Verdugo, Cordoba, & Gomez, 2005);由上述研究可以發現,研究對象多為以 身心障礙者本身為主,而鮮少以特殊兒童與家人互動的角度來探討,雖有關於身 心壓力及生活品質的研究,卻無針對特殊兒童家庭給予正向改善提升其家庭生活 品質的相關研究,此議題也就有進一步探討的必要。

所以,本研究以臺灣地區各國小階段之特殊兒童的親子休閒參與行為及家庭 生活品質的現況進行調查研究,用以探討此階段特殊兒童的親子休閒參與程度與 家庭生活品質的相關性,以提供學術與實務層面之參酌。

(19)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本研究以臺灣地區特殊需求兒童的家長為研究對象,探討其親子休閒參與和 家庭生活品質的關係,目的有下面三點,茲將分述如下:

一、瞭解特殊兒童的親子休閒參與情形。

二、瞭解特殊兒童的家庭生活品質情形。

三、探討親子休閒參與對家庭生活品質的影響。

第三節 研究問題

基於上述的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本研究提出下列三項研究問題以供探討:

一、不同背景變項的親子休閒參與情形為何?

二、不同背景變項的家庭生活品質情形為何?

三、不同親子休閒參與對特殊兒童家庭生活品質的影響為何?

(20)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依上述之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將本研究之研究範圍及限制說明如下:

一、研究範圍

(一) 研究對象:以領有身心障礙手冊,且 101 學年度就讀於特殊學校或一般國 小集中式特教班之特殊兒童的家長為研究母群,採分層欉集隨 機抽樣,以班為單位隨機抽樣,共計抽取 400 個樣本。

(二) 研究區域:臺灣地區 (不包含金門縣、連江縣) 各特殊學校或一般國小之集 中式特教班。

(三) 研究期程:2012 年 9 月~2013 年 5 月。

(四) 研究變項:1.以背景變項作為自變項時,親子休閒參與及家庭生活品質為依 變項。

2.親子休閒參與為自變項時,家庭生活品質為依變項。

二、研究限制

(一) 研究樣本方面

本研究受限於時間、經費二項條件,無法以全面普查方式進行,且樣本收 集困難,因此研究受到限制。

(二) 研究問卷填答方面

本研究之研究工具為自陳量表,受試者在填答時可能受到情緒、認知、態 度、自卑等主觀因素影響,對問卷題目內容解釋、填答態度可能有所保留,而 形成測量上的誤差。

(21)

第五節 名詞解釋

本研究相關的名詞解釋為特殊兒童、休閒參與及生活品質,茲分別說明如下:

一、特殊兒童 (children with special needs)

特殊兒童指身心障礙兒童,身心障礙係指因生理或心理之障礙,經專業評估 及鑑定具學習特殊需求,須特殊教育及相關服務措施之協助者;特殊教育法 (教育 部,2013) 所稱身心障礙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一) 智能障礙、(二) 視覺障礙、

(三) 聽覺障礙、(四) 語言障礙、(五) 肢體障礙、(六) 腦性麻痺、(七) 身體病弱、

(八) 情緒行為障礙、(九) 學習障礙、(十) 多重障礙、(十一) 自閉症、(十二) 發展 遲緩、(十三) 其他障礙。

本研究所指之特殊兒童,係指領有身心障礙手冊,目前就讀臺灣地區各國小 特教班之特殊兒童為範圍,不包含未領有身心障礙手冊之學生,及部分在醫院或 養護機構未與家人同住之巡迴輔導學生。

二、休閒參與 (leisure participation)

休閒活動是個人或群體以自願性而非強迫性的方式,用自由選擇的活動,滿 足自我心理或生理慾望的非工作性質活動 (張宮熊、林鉦棽,2002)。周佳慧 (2001) 歸納休閒參與的定義:休閒活動是自發性的以求生以外的時間來進行,不求任何 物質報酬的,且能自由的選擇喜愛的休閒活動,並從中獲得心靈放鬆與滿足。李 炳昭和陳秋曇 (2009) 亦指出休閒參與是利用閒暇時來從事活動、是一種生活方 式,個體可藉由參與感興趣的活動中得到愉悅及滿足,更可從參加不同類型的活 動中累積不同經驗,進而使人生更為美好。

本研究所指之親子休閒參與,係指家人陪伴特殊兒童所參與的休閒活動,必 須包括特殊子女且排除個人的休閒活動,利用工作之餘的閒暇時間,依家人的意 願從事單一或數種有關休閒之活動或運動。

(22)

三、生活品質 (quality of life)

美國國家章程於 1991 年將生活品質定義為「覺得舒服,有滿足感」 (引自林 光華,2010)。世界衛生組織定義:「生活品質是指個人在所生活的文化價值體系中 的感受程度,這種感受與個人的目標、期望、標準、關心等方面有關。它包括一 個人在生理健康、心理狀態、獨立程度、社會關係、個人信念以及環境等六大方 面的主觀感受。」 (世界衛生組織生活品質問卷臺灣版問卷發展小組,2000)。唐 紀絜等人 (2005) 在特殊幼兒家庭生活品質測量工具之發展--臺灣經驗一文中,將 特殊幼兒家庭生活品質共分為六項核心範疇:家庭互動與心理福祉、家庭健康與 經濟福祉、社區環境與安全、家庭產能與自我決策、家庭社會福祉、家庭生活常 規福祉等六項。姚開屏 (2002) 則認為評估生活品質常使用的詞彙為幸福感、主觀 幸福感、心理幸福感、快樂、生活滿意度等。

本研究所指之生活品質為唐紀絜等 (2005) 研究之特殊家庭生活品質在家庭 互動與心理福祉、家庭健康與經濟福祉、社區環境與安全、家庭產能與自我決策、

家庭社會福祉、家庭生活常規福祉等六大方面的主觀感受。

(23)

第貳章 文獻探討

本章旨在探討本研究之主要相關文獻。全章分為三節,第一節為特殊兒童的 意涵與相關研究、第二節為休閒參與的概念與相關研究、第三節為生活品質的概 念與相關研究、第四節為休閒參與對生活品質的影響,茲分別說明如下。

第一節 特殊兒童的意涵與相關研究

為追隨已開發國家的腳步,臺灣政府隨之發展社會福利政策,促使民眾對身 心障礙相關議題的重視,本節將針對特殊兒童的理論與相關研究做探討,內容分 成兩部份,包括特殊兒童的意義以及特殊兒童的相關研究。

一、特殊兒童的意義

隨著民主進步,人權觀念愈發受到重視,陳政見 (2009) 認為應以學生的教育 需求為主,而盡量去除生理障礙的標記,以尊重人權平等為優先考量,因而以「特 殊兒童」來取代「身心障礙兒童」。根據內政部 (2012) 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所 稱身心障礙者,係指個人因生理或心理因素致其參與社會及從事生產活動功能受 到限制或無法發揮,經鑑定符合中央衛生主管機關所定等級之障礙並領有身心障 礙手冊者為範圍。Nazarian 等 (2010) 的研究中提到,「特殊需求」的定義非常廣 泛,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美國兒科研究院) 將其定義為「會提高肢體發 展障礙的風險以及行為或心智認知障礙的風險,和一般兒童比較之下,需要特殊 的健康醫療或相關服務的孩子。」

特殊兒童其障礙是伴隨一生的,家庭成員中有特殊需求的兒童,對於主要照 顧者而言是一種極大壓力,這樣的壓力反應在個人的身心變化上,同時也會影響 到健康 (李明濱,2005)。又內政部於 2011 年針對居住於我國領有身心障礙手冊者 為對象,實施身心障礙者生活需求調查,分析結果顯示,身心障礙者目前有 92.84%

住在家宅,住機構者僅約 6.82%,因此,家庭仍為身心障礙者居住及被照顧主要處 所;6 歲以上身心障礙者起居生活獨自行動有困難者占 38.8%,處理家務至少有一 項以上有困難者占 65.31% (內政部,2011)。

由此可見,身心障礙者對於照顧的需求比例之高,家庭所需面對的問題與負 擔是長期且複雜的,除了主要照顧者外,其他家人也必須共同承擔家庭結構及生 活模式的轉變,特殊兒童及其家人是互相依賴共存的,如何能舒緩壓力繼而改善 生活品質對特殊兒童家庭顯得格外重要,所以,本研究想試著從特殊兒童的親子

(24)

休閒參與現況,去探討親子休閒參與對家庭生活品質的影響。

二、特殊兒童相關研究探討

研究者列出近年來有關特殊兒童家庭相關的文獻,茲將其依研究者 (年代)、

研究對象、研究變項、研究方法與研究結果,摘要整理如表 2-1 所示:

表 2-1 特殊兒童的相關研究摘要表 研究者

(年代)

研究 對象

研究 變項

研究

方法 研究結果

鍾燕宜 潘雨辰 陳冠蘭 郭煌宗 (2012)

6 歲 以 下 遲 緩 幼 兒 家 長 62 位 , 一 般 幼 兒 家 長 6 0 位

生 活 品 質

問 卷 法 1.遲緩兒童家庭的生活品質不低於 正常發展孩童的家庭。

2.家中子女數越多、年齡越小,職業 婦女的壓力相對就越大。

3.家庭月收入較高者,其生活品質也 較高。

鄭雅莉 (2011)

全 國 各 通 報 轉 介 中 心 特 殊 嬰 幼 兒 主 要 照 顧 者 275

家 庭 支 持 、 家 庭 需 求

問 卷 法 1.嬰幼兒在出生序、手足人數、年 齡、障礙類別和程度差異頗大。

2.特殊嬰幼兒家庭支持和需求會因 其家庭收入、家長教育程度、子女 數、嬰幼兒的出生序、障礙類別與 程度的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3.多重障礙嬰幼兒家庭獲得「精神支 持」高於發展遲緩嬰幼兒家庭,重 度障礙嬰幼兒家庭精神支持,明顯 比極重度、中度、輕度及發展障礙 嬰幼兒家庭高。

4.除了極重度嬰幼兒家庭外,嬰幼兒 障礙程度愈重,家庭獲得「精神支 持」愈高。

鍾燕宜 潘雨辰 陳右振 郭煌宗 (2010)

臺 中 縣 之 未 滿 六 歲 之 發 展 遲 緩 兒 家 長 30 人 及 一 般 幼 稚 園 幼 兒 家 長 30 人

親 職 壓 力

問 卷 法 1.發展遲緩兒童的家長,較一般正常 孩子的家長有較多的親職壓力。

2.親職壓力的大小會受到「母親的工 作有無」而有所影響。

(25)

表 2-1 特殊兒童的相關研究摘要表(續) 研究者

(年代)

研究 對象

研究 變項

研究

方法 研究結果

陳曉萍 王淑禎 林素一 黃志成 (2010)

臺 北 市 公 立 國 小 智 能 障 礙 學 童 263 名

休 閒 活 動 參 與

問 卷 法 1.總休閒活動參與,最常參與活動前 五名為看電視、散步、逛街、玩玩 偶、小汽車。

2.女生在「藝文性活動」與「居家性 活動」的參與度顯著高於男生。

3.年齡較高者在「社交性活動」、「運 動性活動」方面參與度高於年齡較 低者。

4.輕度智能障礙學童在參與「運動性 活動」顯著高於極重度智能障礙學 童。

5.父母學歷較高者,智能障礙學童在

「戶外旅遊類」的參與高於父母學 歷較低者。

傅秀媚 沈芳榕 (2009)

臺 灣 地 區 發 展 遲 緩 兒 童 隔 代 教 養 家 庭 100 位

親 職 教 育 需 求

問 卷 法 1.對於了解孫子女的相關親職教育 問題之需求較高,對於本身及家庭 相關親職教育問題之需求較低。

2.祖父母對於瞭解如何增進孫子女 之基本能力,如語言、認知、社會 適應、基本發展及生活自裡能力之 需求度較高。

3.祖父母對於申請療育補助費用的 需求最高,其次是替孫子女找到合 適的特教服務或早期療育機構。

4.邁入中老年期的祖父母在教養孫 子女時,面臨身體變差、心理壓力 等問題。

5.祖父母對一對一的輔導及動態的 活動較感興趣,祖父母最喜歡到宅 方式的親職教育實施方式,最不偏 好電話訪問的方式,祖父母偏好園 遊會、旅遊等活動,其次為座談會 等活動。

(表格續下頁)

(26)

表 2-1 特殊兒童的相關研究摘要表(續) 研究者

(年代)

研究 對象

研究 變項

研究

方法 研究結果

胡 蓉 林金定 (2009)

臺 灣 地 區 三 所 特 殊 教 育 學 校 就 讀 之 智 能 障 礙 者 其 主 要 照 顧者 597 位

壓 力 、 生 活 品 質

問 卷 法 1.依據壓力量表的程度評斷,發現建 議尋求醫療協助的主要照顧者高 達 23.8%。

2.主要照顧者為學生的父母,其壓力 會顯著大於其他關係照顧者。

3.女性照顧者壓力男性高。

4.特殊需求學生為多重障礙者其照 顧者壓力明顯高於沒有多重障礙 學生之主要照顧者。

5.每月家庭總收入及社會地位越高 之主要照顧者,其健康相關生活品 質也會越好。

6.壓力越大,健康生活品質越差。

7.孩子年齡每增加 1 歲,主要照顧者 心理範疇生活品質會隨之上升。

8.家庭支持程度越差,整體健康相關 生活品質會越差。

唐紀絜 林宏熾 林金定 林美專 簡璽如 蔡桂芳 簡言軒 (2007)

臺 灣 地 區 27 個 早 療 個 管 中 心 之 遲 緩 兒 家 長 415

家 庭 生 活 衝 擊

問 卷 法 1.家庭經濟收支入不敷出、遲緩兒為 重度障礙者、家長照顧者家庭及遲 緩兒照護責任負荷愈大,其家庭生 活衝擊愈大。

2.遲緩兒童母親之「心理健康」是為 家庭生活重要影響因素之一。

3.本研究有 14.5%的家庭收入小於國 民平均所得,更高達 27.7%的家庭 經濟狀況是入不敷出,其中「家庭 經濟收支失衡」是為家庭生活衝擊 影響因素之一。

4.遲緩兒年齡、中低收入戶補助、同 住一屋家人數及日托早療服務方 案等四項對遲緩兒「家庭生活衝 擊」有較大的預測力。

(表格續下頁)

(27)

表 2-1 特殊兒童的相關研究摘要表(續) 研究者

(年代)

研究 對象

研究 變項

研究

方法 研究結果

許素彬 (2007)

臺 灣 地 區 發 展 遲 緩 兒 童 個 案 管 理 中 心 之 特 殊 幼 兒 家長 397

家 庭 生 活 品 質

問 卷 法 1.當母親教育程度越高、家庭社經地 位 越 高 與 能 達 到 收 支 平 衡 的 家 庭,「其家庭互動與心理福祉」的 滿意度就越高。

2.當幼兒健康狀況不好、父親年齡大 於 49 歲、家庭收入在兩萬元以下 與收入小於支出的家庭,其對「家 庭產能」的滿意度較低。

3.母親的教育程度為國中、收入小於 支出與沒有接受個案管理中心服 務的家庭,在「家庭居住環境」的 滿意度較低。

4.母親的教育程度為國中及收入小 於支出的家庭,在「整體性家庭生 活品質」的滿意度較低。

利翠珊 (2005)

臺 北 縣 市 11 個 發 展 中 心 之 身 心 障 礙 兒 童 父 母 407 名

親 職 壓 力

問 卷 法 1.其中排名最高的前五項分別是「我 擔心他各方面的發展落後」、「他是 我一輩子放不下的責任」、「我擔心 他會受到別人的排擠」、「我擔心他 未來的生活適應」,與「到現在我 還 是 不 太 能 接 受 自 己 孩 子 的 狀 況」,顯示孩子的狀況仍是他們最 大的壓力來源。

2.在親職壓力的部分,性別、工作狀 況、教育程度、經濟收入、孩子的 障礙程度均有顯著的影響力;女性 比男性經驗到較多的壓力,無全職 工作者的壓力也較有工作者大;而 教育程度在研究所以上、收入較 高、孩子障礙程度較輕的情況下,

感受到的壓力較少。

3.影響親職支持的因素,在個人背景 變項的部分則僅有「性別」發生影 響,男性比女性獲得較多來自配偶 的支持。

(表格續下頁)

(28)

表 2-1 特殊兒童的相關研究摘要表(續) 研究者

(年代)

研究 對象

研究 變項

研究

方法 研究結果

林琦華 蔡芸芳 陳月枝 黃美涓 (2005)

北 部 年 齡 1-13 歲 腦 性 麻 痺 者 之 家 長 196

壓力 問 卷 法 1.在「來自患孩照顧的壓力」方面,

父母親均以平日照顧腦性麻痺患 孩的感受最強烈。

2.在「來自社會環境與經濟上的壓 力」方面,父親的壓力高於母親。

3.在「來自子女教養的壓力」方面,

父母親均以擔心孩子肢體受限而 影響升學的壓力得分最高。

4.患孩的母親為全職者,其「來自醫 療照護的壓力」大於無工作或兼職 的母親。

5.「缺陷總數」可預測患孩父母親「來 自患孩照顧的壓力」以及母親「來 自社會環境與經濟上的壓力」。 唐紀絜

林宏熾 林金定 陳英進 羅淑珍 簡言軒 (2005)

臺 灣 地 區 27 個 早 療 個 管 中 心 415 位 遲 緩 兒 家長

生 活 品 質

問 卷 法

、 訪 談

1.家長婚姻關係、家庭型態、家庭經 濟狀況、家庭支持網路、特幼兒照 護責任、遲緩兒年齡及障礙程度、

與學前特教療育服務、及身心障礙 手冊等變項是為「整體家庭生活品 質」之影響因素。

2.家庭收入、家長家庭責任、家庭情 感溝通衝擊、整體家庭生活衝擊、

及整體家庭因應等變項能有效的 預測「家庭生活品質」

3.「家庭生活衝擊」或「家庭因應型 態」對「家庭生活品質」有較強且 顯著的直接效果存在。

Chou, Lin, Chang, &

Schalock (2007)

臺 灣 成 年 智 能 障 礙 者 其 家 庭 主 要 照 顧者 792

生 活 品 質

問 卷 法 1.家庭照顧者的教育程度及家庭收 入越高,其生活品質越佳。

2.家庭照顧者的自覺健康良好,其生 活品質越佳。

3.孩子失能程度越嚴重、日常生活依 賴程度越高,家庭照顧者的生活品 質越差。

4.有接受教育的智能障礙者,其家庭 照顧者的生活品質高於留在家裡 的智能障礙者。

(表格續下頁)

(29)

表 2-1 特殊兒童的相關研究摘要表(續) 研究者

(年代)

研究 對象

研究 變項

研究

方法 研究結果

Aznar &

Castanon (2005)

拉 丁 美 洲 智 力 障 礙 者 的 家 人 180

家 庭 生 活 品 質

問 卷 法 1.影響生活品質因子依序為人際交 往,情感的幸福,權利,物質生活,

社會包容,個人發展,身體健康。

2.家庭收入及社經地位偏低其生活 品質也偏低。

Verdugo, Cordoba, & Gomez

(2005)

西 班 牙 3-17 歲 特 殊 兒 童 家 長 385

家 庭 生 活 品 質

問 卷 法 1.結果以身心障礙者之支持因素負 荷量最高,家庭互動最低。

2.對身心障礙者所提供的服務是解 釋西班牙家庭生活品質的最重要 因素。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整理表 2-1 所述,使用的方法均以問卷調查法為主,茲將特殊兒童相關研究,

依研究變項及研究結果分別探討說如下:

(一) 研究變項

表 2-1 的相關研究有特殊兒童家長的壓力 (鍾燕宜等,2010;胡蓉、林金定,

2009;利翠珊,2005;林琦華、蔡芸芳、陳月枝、黃美涓,2005)、家庭生活品 質 (胡蓉、林金定,2009;唐紀絜等,2005;許素彬,2007;鍾燕宜、潘雨辰、

陳冠蘭、郭煌宗,2012;Aznar & Castanon, 2005;Verdugo, Cordoba, & Gomez, 2005)、家庭生活衝擊 (唐紀絜等,2007)、特殊兒童的休閒活動 (陳曉萍等,

2010)、家庭支持與需求 (鄭雅莉,2011) 及親職教育需求 (傅秀媚、沈芳榕,

2009)。

(二) 研究結果

本研究參考相關文獻,將特殊兒童家庭相關研究依結果分為性別、年齡、

婚姻狀況、教育程度等不同背景變項做為探討,以下就有關研究分述說明如下:

1.性別

林琦華等 (2005) 研究腦性麻痺者家長的壓力發現,在「來自社會環境與 經濟上的壓力」方面,父親的壓力高於母親。陳曉萍等 (2010) 研究指出,智 能障礙學童女生在「藝文性活動」與「居家性活動」的參與度顯著高於男生。

(30)

2.年齡

許素彬 (2007) 針對發展遲緩兒家庭生活品質的研究調查發現,父親年齡 大於 49 歲,其對「家庭產能」的滿意度較低。遲緩兒的年齡變項是「整體 家庭生活品質」之影響因素 (唐紀絜等,2005)。胡蓉和林金定 (2009) 亦指出 智能障礙兒童年齡每增加 1 歲,主要照顧者心理範疇生活品質會隨之上升。

而年齡較高者的智能障礙學童在「社交性活動」、「運動性活動」方面參與度 高於年齡較低者 (陳曉萍等,2010)。

3.經濟狀況

許素彬 (2007) 與 Aznar 和 Castanon (2005) 的研究結果均顯示,收入小 於支出及社經地位偏低的家庭,其對「家庭產能」、「家庭居住環境」及「整體 性家庭生活品質」的滿意度較低。且家庭社經地位越高與能達到收支平衡的家 庭,「其家庭互動與心理福祉」的滿意度就越高 (許素彬,2007)。若患孩的母 親為全職者,其「來自醫療照護的壓力」大於無工作或兼職的母親 (林琦華等,

2005)。家庭月收入較高者,其生活品質也較高 (鄭雅莉,2011)。唐紀絜等 (2005) 也認為家庭經濟狀況是影響「整體家庭生活品質」之因素,且家庭收入能有效 預測「家庭生活品質」。

5.教育程度

許素彬 (2007) 的研究指出,當母親教育程度越高,其「家庭互動與心理 福祉」的滿意度就越高,而母親的教育程度為國中,在「整體性家庭生活品質」

的滿意度較低。父母學歷較高者,智能障礙學童在「戶外旅遊類」的參與高於 父母學歷較低者 (陳曉萍等,2010)。

6.子女障礙類別

胡蓉與林金定 (2009) 的研究顯示,特殊需求學生為多重障礙者其照顧者 壓力明顯高於沒有多重障礙學生之主要照顧者。林琦華等 (2005) 的研究顯 示,「孩子的缺陷總數」可預測患孩父母親「來自患孩照顧的壓力」以及母親

「來自社會環境與經濟上的壓力」。 7.子女障礙程度

陳曉萍等 (2010) 研究指出,輕度智能障礙學童在參與「運動性活動」顯 著高於極重度智能障礙學童。當幼兒健康狀況不好的家庭,其對「家庭產能」

的滿意度較低 (許素彬,2007)。所以,孩子失能程度越嚴重、日常生活依賴程 度越高,家庭照顧者的生活品質越差 (Chou et al., 2009)。唐紀絜等 (2005) 也 指出遲緩兒障的礙程度是影響「整體家庭生活品質」之因素。

(31)

綜上所述,研究資料顯示,特殊兒童的年齡、障礙類別、障礙程度、家庭經 濟狀況等變項對研究的結果影響較大,因此,本研究將針對特殊兒童的年齡、障 礙類別、障礙程度、家庭月收入等背景變項,做為特殊兒童的研究探討;又關於 特殊兒童家庭壓力的研究頗多,研究特殊兒童相關生活品質也不少,但缺少研究 如何減輕壓力或改善家庭生活品質的相關研究,所以,本研究欲深入探討特殊兒 童的親子休閒參與對其家庭生活品質的影響。

(32)

第二節 休閒參與的概念與相關研究

隨著週休二日的推行,促使各階層對工作觀念的轉變,要紓解壓力、提高效 能,勢必要有適度的休閒參與,本節將針對休閒參與理論與相關研究做探討,內 容分成兩部份,包括休閒參與的意義以及休閒參與的相關研究。

一、休閒參與的意義

早期休閒被視作是「做完義務所剩餘的時間」,逐漸開始重視在生活中休閒行 為的本質,也就是參與活動的動機和利益,發展至今轉向強調心理層面,繼而強 調休閒品質的內涵以及休閒體驗 (許伯陽、吳崇旗,2007)。周佳慧 (2001) 歸納休 閒參與的定義:休閒活動是自發性的以求生以外的時間來進行,不求任何物質報 酬的,且能自由的選擇喜愛的休閒活動,並從中獲得心靈放鬆與滿足。簡郁雅 (2004) 則認為,「休閒」是滿足生存及維持生活之外,可以自由裁量運用的時間、從事自 己喜愛的活動;是一種理念上的自由狀態,和精神上的啟蒙;換言之,休閒即是 在自由的時間內,個體將自己全心投入活動中,並獲得許多感受。休閒活動是個 人或群體以自願性而非強迫性的方式,用自由選擇的活動,滿足自我心理或生理 慾望的非工作性質活動 (張宮熊、林鉦棽,2002)。高俊雄 (2000) 將休閒定義為一 種有意識的行為,可能是短暫臨時性的感受或體驗,也可能是長期有計畫性的參 與型態。李炳昭和陳秋曇 (2009) 亦指出休閒參與是利用閒暇時來從事活動、是一 種生活方式,個體可藉由參與感興趣的活動中得到愉悅及滿足,更可從參加不同 類型的活動中累積不同經驗,進而使人生更為美好。

由此可知,從事休閒活動有益於身心健康,更可從活動中累積經驗使人生更 為美好,所以,藉由休閒參與應能對特殊兒童家庭有實質上的助益,故本研究欲 了解特殊兒童親子休閒參與的現況,以探討親子休閒參與及家庭生活品質間的關 係。

二、休閒參與相關研究探討

研究者列出近年來有關休閒參與相關的文獻,茲將其依研究者 (年代)、研究 對象、研究變項、研究方法與研究結果,摘要整理如表 2-2 所示:

(33)

表2-2 休閒參與的相關研究摘要表 研究者

(年代)

研究 對象

研究 變項

研究

方法 研究結果

洪煌佳 (2013)

臺 灣 地 區 高 中 職 體 育 班 學 生 8 2 7 人

休 閒 參 與 、 心 理 幸 福

問 卷 法 1.高中職體育班學生休閒參與愈多 則心理幸福中的成就感愈佳。

2.漢族學生相較於原住民學生有較 多的靜態休閒參與行為。

3.學生的父親職業地位愈高其心理 幸福中的人際疏離感也愈大。

陳淑華 方文熙 (2012)

臺 北 地 區 幼 稚 園 學 齡 前 期 兒 童 的 母 親 241 位

休 閒 阻 礙 、 幸 福感

問 卷 法 1.學齡前母親的親子休閒活動項目以 散步、看電視居多,休閒活動地點 以公園最多。

2.學齡前期兒童的母親親子休閒的阻 礙因子以個人阻礙為最高。

3.人際阻礙之親友同伴與結構阻礙兩 構面,可以預測學齡前兒童之母親 幸福感。

李立良 李志恭 (2011)

國 立 高 雄 餐 旅 大 學 生 421 位

休 閒 參 與 、 休 閒 阻 礙

、 休 閒 滿意

問 卷 法 1.大學生休閒活動阻礙因素為沒有 多餘的時間、沒有友伴及費用負 擔。

2.經濟狀況較好與良好之健康狀況 學生有較高之休閒滿意。

李城忠 楊詠蓁 (2011)

臺 中 縣 內 保 險 公 司 員 工 292 名

休 閒 活 動 需 求

、 休 閒 活 動 參 與 、 工 作 績 效

問 卷 法 1.在性別部份,女性佔 44.5%,男性 佔 42.5%;年齡大多分佈於「13~31 歲」居多,佔總樣本 50.0%。教育 程度以大學為主。

2.保險業員工之休閒活動需求會正 向影響休閒活動參與體驗。

3.保險業員工之休閒活動參與體驗 可增加、提升工作績效。

李曉婷 陳美芬 蔡必焜 (2011)

臺 中 市 參 與 社 區 服 務 類的志 工 休 閒 者 310 名

休 閒 參 與 、 心 理 健 康

問 卷 法 1.男性志工休閒者參與頻率顯著高 於女性志工休閒者。

2.教育程度以國小以及高中 (職) 其 參與頻率高於其他教育程度者。

3.休閒參與時間方面,以 46 歲~54 歲以及 55~64 歲的志工休閒者高 於其他年齡層。

4.不同年齡層的志工休閒參與對於 心理健康皆具有正向影響。

(表格續下頁)

(34)

表 2-2 休閒參與的相關研究摘要表(續) 研究者

(年代)

研究 對象

研究 變項

研究

方法 研究結果

鮑敦瑗 張允熙 陳銘嘉 (2011)

彰 化 縣 政 府 舉 辦 之 親 子 共 讀 活 動 之 參 與 者 420 名

親 子 活 動 參 與 動 機 、 親 子 活 動 參 與 效益

問 卷 法 1.參與活動者,大多是由母親帶著小 學的子女參加,且大多為 40 歲以 上的職業婦女。

2.宗教信仰方面還是以佛、道為主。

3.家長參與親子活動的動機因素有:

(1)使孩子能有新的休閒體驗。

(2)使孩子能產生愉悅的感覺。

(3)使孩子能有學習新知的機會。

4.家長參與親子活動期望之效益有:

(1)能產生休閒效益。

(2)能產生學習效益。

(3)能增進家庭情感之情感性效益。

(4)能與其他家長進行交流性效益。

5.家長對於親子休閒活動的參與動 機與期望與效益,體驗性因素與學 習性效益影響為最高。

蔡永川 林子恩 古國宏 (2011)

屏 東 縣 內 埔 鄉 45 歲以 上 中 老 年人 266 名

休 閒 運 動 參 與

、 休 閒 運 動 需 求 、 休 閒 運 動 阻礙

問 卷 法 1. 中 老 年 人 每 週 休 閒 運 動 參 與 次 數,最高為每週 2-3 次,所佔比率 為 38% , 沒 有 休 閒 習 慣 也 高 達 34.2%。

2. 中 老 年 人 參 與 休 閒 運 動 時 間 以 31-60 分鐘比例佔最高。

3. 中 老 年 人 參 與 休 閒 運 動 年 齡 以 65-70 歲比例最高。

4.中老年人參與休閒運動女性比例 高於男性。

5.休閒運動時段以早上 8 點以前居 多。

6.中老年人的休閒運動需求以活動 地點離家近;其次是免費參加;交 通方便活動優先。

7.想希望從事的休閒運動是戶外運 動及健身運動,最需興建的休閒運 動場地是社區運動公園。

(表格續下頁)

(35)

表 2-2 休閒參與的相關研究摘要表(續) 研究者

(年代)

研究 對象

研究 變項

研究

方法 研究結果

洪新來 張廖麗珠

柴在屏 (2010)

彰 化 地 區 65 歲 以 上 高 齡者 200 名

休 閒 運 動 參 與 動 機 、 阻 礙 因 素

問 卷 法 1.受試者以女性較多,佔 56%;顯示 老 人 參 與 休 閒 運 動 者 以 女 性 居 多;年齡分佈在 65-69 歲佔最多為 44%;自評健康情況還好以上的佔 87.5%;每月可自主運用之金額大 多分配 3,001 至 20,000 元之間佔 65%。

2. 65 至 69 歲的老人參與動機較高;

喪偶者重視參與機會明顯高於未 婚及已婚者;可自主運用金額愈高 者參與動機越高。不同性別及健康 情況則無明顯差異。

3.休閒運動參與動機的「獲得成就」

中,與阻礙因素各構面間存在負相 關,以「個人條件因素」的相關性 最高,「參與機會因素」為最低。

陳安妮 (2010)

臺 南 地 區 公 私 立 高 中 職 教 師 918 名

工 作 壓 力 、 休 閒 運 動 參與

問 卷 法 1.在從事休閒運動的習慣上,以非常 不規律者居多,佔 48%;非常規 律者僅佔 3%。

2.在每次活動的時間上,以每次參與 時間在 31 至 60 分鐘之間之人數最 多,佔 46%;在 30 分鐘以內之人 數居次,佔 24.2%。

3.在從事休閒運動後身體疲累程度 的情形,以每次在從事完休閒運動 後感覺有點疲憊的人最多,佔 46.2

%;其次為感覺輕鬆佔 36%;感 覺疲憊不堪的佔 6.3%。

4.女性教師在從事休閒運動的規律 性上優於男性教師。

5.男性教師在每次活動的時間上,多 於女性教師。

6.在工作壓力愈高時,從事休閒運動 的程度表現就愈低;工作壓力因素 感受愈低時,則對運動參與程度就 愈高。

(表格續下頁)

(36)

表 2-2 休閒參與的相關研究摘要表(續) 研究者

(年代)

研究 對象

研究 變項

研究

方法 研究結果

陳曉萍 王淑禎 林素一 黃志成 (2010)

臺 北 市 公 立 國 小 智 能 障 礙 學 童 263 名

休 閒 活 動 參 與

問 卷 法 1.總休閒活動參與,最常參與活動前 五名為看電視、散步、逛街、玩玩 偶、小汽車。

2.女生在「藝文性活動」與「居家性 活動」的參與度顯著高於男生。

3.年齡較高者在「社交性活動」、「運 動性活動」方面參與度高於年齡較 低者。

4.輕度智能障礙學童在參與「運動性 活動」顯著高於極重度智能障礙學 童。

5.父母學歷較高者,智能障礙學童在

「戶外旅遊類」的參與高於父母學 歷較低者。

楊孟華 (2010)

嘉 義 縣 國 小 教 師 742 名

休 閒 活 動 參 與

、 工 作 生 活 品 質 、 工 作 壓 力

問 卷 法 1.國小教師整體的工作生活品質平 均數為 3.71 接近「同意」程度;整 體工作壓力之平均值為 3.22 屬於

「普通」程度。

2.女性教師、未婚教師有較多的參與 時間;36-45 歲與 46 歲以上教師有 較多的參與時間。

3.休閒活動參與行為會正向影響工 作生活品質,休閒活動參與行為會 負向影響工作壓力,工作生活品質 會負向影響工作壓力。

許耀文 鍾志強 蔡瑋娟 黃孟立 (2010)

雲 嘉 地 區 之 公 私 立 幼 稚 園 教 師 339 名

休 閒 參 與 、 工 作 壓 力

、 身 心 健康

問 卷 法 1.年齡方面,以 21~30 歲居多;就婚 姻方面,以已婚居多;就服務年資 方面,以工作 1~5 年多。

2.教育程度越高,「生活適應」越高。

3.靜態的休閒參與呈現正向影響,即 靜態休閒參與是可以幫助幼教師 有效的調整心情,增加他們的正面 心情與減少生活壓力。

4.「動態休閒參與」對負面情緒呈現 負向影響,即增加「動態休閒參與」

會降低幼教師的負面情緒。

(表格續下頁)

(37)

表 2-2 休閒參與的相關研究摘要表(續) 研究者

(年代)

研究 對象

研究 變項

研究

方法 研究結果

張君如 李素箱 李家芃 (2008)

在 臺 中 縣 市 、 彰 化 縣 市 、 南 投 縣 市 公 立 國 中 小 的 已 婚 女 教師 521 名

休 閒 參 與 、 生 活 壓 力

、 身 心 健康

問 卷 法 1.休閒參與現況以靜態性的休閒排 名第一,其次為義務性的休閒,再 者為知識性休閒。

2.已婚女性教師覺得生活壓力量表 中以工作壓力最為明顯,其次是個 人壓力及家庭壓力。

3.休閒參與對於生活壓力與身心健 康關係間具有負向的干擾效果。表 示當身心健康影響愈嚴重時,休閒 參與程度反而呈現愈低。

趙善如 (2008)

屏 東 縣 少 年 生 活 狀 況 調查 2,351 位青少 年

休 閒 參 與 、 休 閒 阻 礙

次 級 資 料 分 析

1.青少年休閒阻礙前五名依序爲沒 有同伴、家裡距離休閒場所很遠、

沒有足夠的錢、沒有交通工具到休 閒場所、沒有從事休閒的習慣。

2.女性感受到的個人性、結構性阻礙 較高。

3.家中經濟狀況是普通貧窮者,所面 臨的各面向阻礙較小康富裕者高。

李世昌 林聰哲 李政道 (2006)

基 隆 、 台 北 縣 及 桃 園 縣 之 幼 兒 家 長 共 472 名

親 子 休 閒 運 動

、 參 與 動機

問 卷 法 1.家長最常參與的親子休閒運動的 種類、地點、頻率以及持續時間方 面,依序為散步、運動公園、每週 一次以及 31-60 分鐘的人最多。

2.教育程度愈高的家長,其親子關係 需求動機愈高。

3.收入愈高,參與運動或是身體上活 動的比例越高。

4.參與動機與休閒運動行為呈正相 關。

5.「親子關係需求」可有效地預測「總 運動量」。

(表格續下頁)

(38)

表 2-2 休閒參與的相關研究摘要表(續) 研究者

(年代)

研究 對象

研究 變項

研究

方法 研究結果

謝筑虹 黃永寬 (2006)

相 關 文 獻

親 子 休 閒 運 動

文 獻 分 析法

1.家長參與親子休閒運動對幼兒具 有生理、心理、教育、益智、社會、

治療、道德的功能;對家庭能增進 親子關係,也能加強家庭成員間的 團結及凝聚力。

2.父母親的參與對於孩子在運動能 力的發展及身體活動的參與上都 極具影響力。

Elżbieta

& Karol (2009)

波 蘭 私 立 大 學 教 職 員 52 名占 教 職 員 總數 30%

休 閒 活 動 參 與

問 卷 法 1.受試者男性 35 人,女性 17 人。

2.約 70%的教職員定期參加學習型 態休閒活動,且女性 59%多於男性 29%。

3.休閒活動參與模式以「個人參與」

49%最多,其次為「家庭共 同參 與」。

4.約 50%的受試者每年參加一次國 外旅行。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整理表 2-2 所述,使用的方法均以問卷調查法為主,茲將休閒參與相關研究 依研究對象、研究變項依序說明,並進一步探討研究結果說明如下:

(一) 研究對象

休閒參與相關研究的研究對象,主要以各級教師為最多 (張君如、李素箱、

李家芃,2008;許耀文等,2008;陳安妮,2010;楊孟華,2010;Elżbieta & Karol, 2009),其次依序為中老年人 (洪新來、張廖麗珠、柴在屏,2010;蔡永川、林 子恩、古國宏,2011),其餘為國小智能障礙學童 (陳曉萍、王淑禎、林素一、黃 志成,2010)、高中職體育班學生 (洪煌佳,2013)、志工 (李曉婷等,2011)、企 業員工 (李城忠、楊詠蓁,2011)、參加親子活動家長 (李世昌、林聰哲、李政道,

2006;陳淑華、方文熙,2012;鮑敦瑗、張允熙、陳銘嘉,2011)、青少年 (趙善 如,2008) 和大學生 (李立良、李志恭,2011)。

(二) 研究變項

表 2-2 的相關研究全部以休閒參與為主要研究變項,或另搭配與有關的研 究變項如:工作壓力 (許耀文等,2008;陳安妮,2010;楊孟華,2010)、休閒

(39)

阻礙 (李立良、李志恭,2011;洪新來等,2010;趙善如,2008;蔡永川等,2011)、

身心健康 (張君如等,2008;許耀文等,2008)、休閒需求 (李城忠、楊詠蓁,2011;

蔡永川等,2011)、參與動機 (洪新來等,2010;鮑敦瑗等,2011)、參與效益 (鮑 敦瑗等,2011)、心理幸福 (洪煌佳,2013)、心理健康 (李曉婷等,2011)、工作 績效 (李城忠、楊詠蓁,2011)、生活壓力 (張君如等,2008)、工作生活品質 (楊 孟華,2010)。

(三) 研究結果

本研究參考相關文獻,將影響休閒參與因素分為性別、年齡、婚姻狀況、

教育程度等不同背景變項做為探討,以下就有關研究分述說明如下:

1.性別

在中老年人與教師研究顯示,從事休閒參與以女性居多 (洪新來等,

2010;楊孟華,2010;蔡永川等,2011;Elżbieta & Karol, 2009),但李曉婷等 (2011) 研究志工休閒者參與頻率則是男性志工休閒者顯著高於女性志工休閒 者。陳安妮 (2010) 針對高中職教師休閒參與現況調查,發現女性教師在從事 休閒運動的規律性上優於男性教師,但男性教師在每次活動的時間上及每次 活動完後身體疲累程度高於女性教師。

2.年齡

楊孟華 (2010) 研究顯示 36-45 歲與 46 歲以上教師有較多的休閒參與 時間,而中老年人參與休閒運動年齡以 65-70 歲比例最高 (洪新來等,2010;

蔡永川等,2011)。志工休閒參與時間方面,以 46-54 歲以及 55-64 歲的志 工休閒者高於其他年齡層 (李曉婷等,2011)。陳曉萍等 (2010) 針對國小智能 障礙學童的休閒參與研究發現,年齡較高的障礙兒童在「社交性活動」及「運 動性活動」方面參與度高於年齡較低者。

3.經濟狀況

洪新來等 (2010) 的研究發現,中老年人可自主運用金額愈高者參與動機 越高。趙善如 (2008) 對青少年之研究也發現,沒有足夠的錢為休閒阻礙因素 之一。而大學生休閒活動阻礙因素為沒有多餘的時間、沒有友伴及費用負擔 (李立良、李志恭,2011)。李世昌等 (2006) 亦指出家庭收入愈高,親子參與 運動或是身體上活動的比例越高。

4.婚姻狀況

在參與動機方面,中老年人喪偶者重視休閒參與機會明顯高於未婚及已 婚者 (洪新來等,2010),未婚教師則有較多的休閒參與時間 (楊孟華,2010)。

(40)

5.教育程度

陳曉萍等 (2010) 研究發現,父母學歷較高者,智能障礙學童在「戶外旅 遊類」的參與高於父母學歷較低者,但教育程度國小以及高中 (職) 的家長,

在其他類型參與頻率高於其他教育程度者。李世昌等 (2006) 亦指出教育程度 愈高的家長,其親子關係需求動機愈高。

綜上所述,參考相關文獻發現,不同人口背景變項將會影響研究的結果。因 此,本研究將針對特殊兒童年齡、家庭月收入等口背景變項,做為親子休閒參與 的議題探討。

(41)

第三節 生活品質的概念與相關研究

隨著國家經濟穩定、醫療進步,促使人類對生活品質的重視,本節將針對生 活品質理論與相關研究做探討,內容分成兩部份,包括生活品質的意義以及生活 品質的相關研究。

一、生活品質的意義

生活品質 (quality of life) 的概念起源於古希臘時期,當時哲學家亞里斯多德 (Aristotle) 從快樂的角度來描述生活品質,他認為心情愉快的人,面對任何事情自 然就可以處之泰然且生活良好 (Fayers & Machin, 2007)。世界衛生組織定義:「生 活品質是指個人在所生活的文化價值體系中的感受程度,這種感受與個人的目 標、期望、標準、關心等方面有關;它包括一個人在生理健康、心理狀態、獨立 程度、社會關係、個人信念以及環境等六大方面的主觀感受。」(世界衛生組織生 活品質問卷臺灣版問卷發展小組,2000)。從研究的角度來看,心理學家及社會學 家早已涉入相關的研究,常使用的詞彙為「幸福感 (well-being)」、「主觀幸福感 (subjective well-being) 」、「 心 理 幸 福 感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 快 樂 (happiness)」、「生活滿意度 (life satisfaction)」等 (姚開屏,2002)。劉雪娥 (2001) 指出,生活品質受到文化、宗教及價值觀等因素影響,是一個相當複雜的概念,

會隨著不同情境而有所不同。Veenhoven (2000) 認為生活品質就是一個人對於其環 境的適居性、個人生命的能力、外在生活的效用及內部生活的評價。Sarvimaki 和 Stenbock - Hult (2000) 認為生活品質除了環境要素,包括生物與社會文化因素等外 在條件,更著重個人內在條件,例如健康、功能狀態、調適機轉、人格特質,現 今健康照顧方面越來越重視「人」,亦即是重視全人的照顧 (holisticapproach)。

由此可知,這概念是跟人類一起存在著,人人都想追求健康幸福與安康樂利 的生活,而且每個人對生活品質的認知標準不一,會隨生活的時空與生命的階段、

層次而改變,故本研究想試著從特殊需求兒童家長的自我感受,去了解其自覺家 庭生活品質的現況。

(42)

二、生活品質相關研究探討

研究者列出近年來有關生活品質相關的文獻,茲將其依研究者 (年代)、研究 對象、研究變項、研究方法與研究結果,摘要整理如表 2-3 所示:

表 2-3 生活品質的相關研究摘要表 研究者

(年代)

研究 對象

研究 變項

研究

方法 研究結果

鍾燕宜 潘雨辰 陳冠蘭 郭煌宗 (2012)

6 歲 以 下 遲 緩 幼 兒 家 長 6 2 位 , 一 般 幼 兒 家 長 6 0 位

生 活 品 質

問 卷 法 1.遲緩兒童家庭的生活品質不低於 正常發展孩童的家庭。

2.家中子女數越多、年齡越小,職業 婦女的壓力相對就越大。

3.家庭月收入較高者,其生活品質也 較高。

張惠玲 陳啟勳 (2012)

屏 東 縣 中 重 度 智 能 障 礙 者 主 要 照 顧 者 202 人

壓 力 、 生 活 品 質

問 卷 法 1.主要照顧者在壓力的現況上,感受 程度是趨於中度壓力。

2.主要照顧者有中等程度的生活品 質;而得分最高的範疇為生理範 疇,最低的範疇為環境範疇。

胡巧欣 (2011)

金 門 地 區 97 年 參 與 區 域 巡 迴 健 康 檢 查之 65 歲 以 上 老 年 人 315 名

身 體 活 動 、 代 謝 症 候 群 、 健 康 生 活 品質

問 卷 法 1.身體活動量與 MS 間關係,男生在 不太費力組 35.8%比率高於中等費 力組 14.2%及高等費力組 7.5%;女 生在不太費力組 25.5%比率高於中 等 費 力 組 10.4% 及 高 等 費 力 組 6.6%,在 MS 的發生率,男女生皆 與身體活動量有顯著的關連性。

2.男、女性在教育程度較低的人有較 高的 MS 盛行率。

3.老年男性在從事高等費力身體活 動者的 BMI 顯著低於不費力身體 活動者。

(表格續下頁)

(43)

表 2-3 生活品質的相關研究摘要表(續) 研究者

(年代)

研究 對象

研究 變項

研究

方法 研究結果

胡 蓉 林金定 (2009)

臺 灣 地 區 三 所 特 殊 教 育 學 校 就 讀 之 智 能 障 礙 者 其 主 要 照 顧者 597 位

壓 力 、 生 活 品 質

問 卷 法 1.依據壓力量表的程度評斷,發現建 議尋求醫療協助的主要照顧者高 達 23.8%。

2.主要照顧者為學生的父母,其壓力 會顯著大於其他關係照顧者。

3.女性照顧者壓力男性高。

4.特殊需求學生為多重障礙者其照 顧者壓力明顯高於沒有多重障礙 學生之主要照顧者。

5.每月家庭總收入及社會地位越高 之主要照顧者,其健康相關生活品 質也會越好。

6.壓力越大,健康相關生活品質越 差。

7.孩子年齡每增加 1 歲,主要照顧者 心理範疇生活品質會隨之上升。

8.家庭支持程度越差,整體健康相關 生活品質會越差。

劉文瑜 侯玉真 黃美涓 洪禎雯 黃維彬 鄭曉倩 汪玉珍

(2009)

長 庚 各 院 區 學 齡 前 腦 性 麻 痺 兒 童 家 長 33 名 、 同 條 件 正 常 發 展 兒 童 家 長 33 名

健 康 相 關 生 活 品質

問 卷 法 1.與正常發展兒童相比,腦性麻痺兒 童在「身體疼痛/不適感」、「家庭活 動參與」、「家庭凝聚」等層面無顯 著差異。但在「身體/生理總分」、「心 理社會總分」皆有顯著差異。

2.腦性麻痺兒童在「身體/生理」和「社 會心理」的健康相關生活品質顯著 低於正常發展兒童。

3.腦性麻痺兒童在戶外環境獨立行 走比例高於居家 (分別是 57.6%和 54.5%)。

(表格續下頁)

(44)

表 2-3 生活品質的相關研究摘要表(續) 研究者

(年代)

研究 對象

研究 變項

研究

方法 研究結果

許素彬 (2007)

臺 灣 地 區 發 展 遲 緩 兒 童 個 案 管 理 中 心 之 特 殊 幼 兒 家長 397

家 庭 生 活 品 質

問 卷 法 1.當母親教育程度越高、家庭社經地 位 越 高 與 能 達 到 收 支 平 衡 的 家 庭,「其家庭互動與心理福祉」的 滿意度就越高。

2.當幼兒健康狀況不好、父親年齡大 於 49 歲、家庭收入在兩萬元以下 與收入小於支出的家庭,其對「家 庭產能」的滿意度較低。

3.母親的教育程度為國中、收入小於 支出與沒有接受個案管理中心服 務的家庭,在「家庭居住環境」的 滿意度較低。

4.母親的教育程度為國中及收入小 於支出的家庭,在「整體性家庭生 活品質」的滿意度較低。

蕭小菁 羅鈞令 (2007)

臺 北 地 區 6 歲 以 下 腦 性 麻 痺 孩 童 母 親 30 位 , 一 般 6 歲 以 下 幼 兒 母 親 30 位

日 常 職 能 活 動

、 生 活 品質

問 卷 法 1.在「休閒活動」方面,兩組母親均 以看電視及陪孩子到公園玩為最 多,但是人數百分比則以腦性麻痺 幼兒母親為多。

2.腦性麻痺幼兒母親用在「休息」上 的時間則比較少,用在「自我進修」

的時間也明顯較少。

3.兩組母親在生理健康範疇及環境 範疇方面的生活品質有顯著差異,

腦性麻痺幼兒母親均較一般幼兒母 親差。

趙善如 (2006)

高 雄 市 家 中 有 未滿 18 歲 子 女 同 住 之 單 親 家 庭 526 戶

家 庭 資 源 、 生 活 品 質

問 卷 法 1.有八成以上研究樣本表示非常滿 意或滿意比例較高的生活層面是

「家庭關係」,滿意比例較低的是

「工作與休閒」。

2.男性單親家長之子女教育面向生 活品質明顯高於女性。

3.喪偶單親家庭之家庭關係生活品 質明顯高於離婚家庭。

(表格續下頁)

(45)

表 2-3 生活品質的相關研究摘要表(續) 研究者

(年代)

研究 對象

研究 變項

研究

方法 研究結果

蔡明春 鄭青展 (2006)

新 竹 市 55 歲以 上 銀 髮 族 210 名

生 活 品 質

問 卷 法 1.銀髮族最滿意的生活品質項目依 序為「四處行動的能力」、「朋友的 支持」。

2.環境構面的「醫療保健的方便程 度」、「所處的環境」是銀髮族生活 品質最大的缺口。

3.男性銀髮族對生理範疇之重視程 度高於女性,學歷越高重視程度也 越高。

4.獨居銀髮族對環境之滿意度顯著 低於其他居住狀況。

5. 55-59 歲之銀髮族對生理範疇、社 會 關 係 及 環 境 之 重 視 程 度 高 於 70-74 歲,55-59 歲之銀髮族對社會 關係及環境之重視程度顯著高於 60-64 歲。

孫嘉玲 黃美瑜 宋梅生 陳施妮 李綉彩 王秀香 (2005)

新 竹 縣 市 三 家 教 學 醫 院 住 院 中 風 病 患 之 主 要 照 顧 者 91 名

生 活 品 質 、 社 會 支 持

問 卷 法 1.經濟來源來自照顧者本身的最多。

2.女性照顧者比男性照顧者在整體 層面有較佳的生活品質。

3.參與支持團體的照顧者在整體、家 庭、環境等層面,都優於沒參加團 體的照顧者。

4.在家庭層面的生活品質方面,照顧 者的年齡在 40 歲以下優於 61 歲以 上;照顧者的教育程度為高中程度 優於國小以下的組別。

5.已婚的照顧者,在健康層面、親密 層面,有較佳的品質。

(表格續下頁)

(46)

表 2-3 生活品質的相關研究摘要表(續) 研究者

(年代)

研究 對象

研究 變項

研究

方法 研究結果

唐紀絜 林宏熾 林金定 陳英進 羅淑珍 簡言軒 (2005)

臺 灣 地 區 27 個 早 療 個 管 中 心 415 位 遲 緩 兒 家長

生 活 品 質

問 卷 法

、 訪 談 法

1.家長婚姻關係、家庭型態、家庭經 濟狀況、家庭支持網路、特幼兒照 護責任、遲緩兒年齡及障礙程度、

與學前特教療育服務、及身心障礙 手冊等變項是為「整體家庭生活品 質」之影響因素。

2.家庭收入、家長家庭責任、家庭情 感溝通衝擊、整體家庭生活衝擊、

及整體家庭因應等變項能有效的 預測「家庭生活品質」

3.「家庭生活衝擊」或「家庭因應型 態」對「家庭生活品質」有較強且 顯著的直接效果存在。

羅淑芬 黃秀梨 劉雪娥 姚開屏 (2002)

臺 北 市 兩 所 醫 學 中 心 追 蹤 治 療 的 燒 傷 病 患 照 顧 者 205 位

生 活 品 質

問卷法 1.有宗教信仰的主要照顧者其生活 品質優於無宗教信仰者。

2.全職上班工作者其生活品質優於 全心在家照顧病患的主要照顧者。

3.家庭固定收入「低於 15,000 元以 下」其生活品質遠低於其他收入 者。

4.自覺個人目前健康狀況非常好的 照顧者其生活品質明顯優於普通 與非常差者。

5.當病患年齡愈低,需要照顧者協助 日常生活愈多,其照顧者整體生活 品質就愈差。

Chou, Lin, Chang, &

Schalock (2007)

臺 灣 成 年 智 能 障 礙 者 其 家 庭 主 要 照 顧者 792 位

生 活 品 質

問卷法 1.家庭照顧者的教育程度及家庭收 入越高,其生活品質越佳。

2.家庭照顧者的自覺健康良好,其生 活品質越佳。

3.孩子失能程度越嚴重、日常生活依 賴程度越高,家庭照顧者的生活品 質越差。

4.有接受教育的智能障礙者,其家庭 照顧者的生活品質高於留在家裡 的智能障礙者。

(表格續下頁)

數據

表 4-13  不同居住狀況對家庭生活品質的獨立樣本  t  檢定摘要表…………..…..68  表 4-14  不同婚姻狀況對家庭生活品質的獨立樣本  t  檢定摘要表…………..…..69  表 4-15  有無宗教信仰對家庭生活品質的獨立樣本  t  檢定摘要表……………....70  表 4-16  不同障礙類別對家庭生活品質的 ANOVA 分析表…………………….....71  表 4-17  不同障礙程度對家庭生活品質的 ANOVA 分析表……………….…..…..72  表 4-18  不同整
圖 3-1  研究架構……………………………………………………………..………39  圖 3-2  研究步驟流程圖……………………………..………………………..…..…50
表 2-1  特殊兒童的相關研究摘要表(續)  研究者  (年代)  研究 對象  研究 變項  研究 方法  研究結果  陳曉萍  王淑禎  林素一  黃志成  (2010)  臺 北 市公 立 國小 智 能障 礙 學童 263 名  休 閒 活 動 參 與  問 卷 法  1.總休閒活動參與,最常參與活動前五名為看電視、散步、逛街、玩玩偶、小汽車。 2.女生在「藝文性活動」與「居家性活動」的參與度顯著高於男生。 3.年齡較高者在「社交性活動」、「運 動性活動」方面參與度高於年齡較 低者。  4.輕度智能
表 2-1  特殊兒童的相關研究摘要表(續)  研究者  (年代)  研究 對象  研究 變項  研究 方法  研究結果  胡    蓉  林金定  (2009)  臺 灣 地區 三 所特 殊 教 育 學 校 就 讀 之 智 能 障 礙 者 其 主 要 照  顧 者  597 位  壓 力 、生 活 品質  問 卷 法  1.依據壓力量表的程度評斷,發現建議尋求醫療協助的主要照顧者高達 23.8%。 2.主要照顧者為學生的父母,其壓力會顯著大於其他關係照顧者。 3.女性照顧者壓力男性高。 4.特殊需求學生為
+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In case of non UPnP AV scenario, any application (acting as a Control Point) can invoke the QosManager service for setting up the Quality of Service for a particular traffic..

Apart from actively taking forward the "Walk in HK" programme announced by the Transport and Housing Bureau in January this year to encourage people to walk more, we

implica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 Characteristics of package tours in Europe. Tourists and aboriginal people. The performance-importance response function: Observations

Florida, R.,2002, The Rise of the Creative Class and How It's Transforming Work, Leisure, Community and Everyday Life, Basic Books, New York. (Ed), Toward Scientific

It also has great influence on their leisure lives, or even health.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extent to which leisure constraint and leisure activity demand to

2.The discriminations of the teenagers’s leisure hinders are als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s leisure attitudes in the attributes of gender, school systems, sufficiency of

This study evaluates the service quality gap of leisure farms through the consumers' ideas, and applies Kano’s two-dimensional quality analysis to not only explore service

This study recommends that the government set more preferential policies regarding health and medical care, financial security, life and leisure, as well as housing and soc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