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二節 休閒阻礙

Jackson(1988)在研究constraint時指出,barriers字眼似乎無法將遊憩活動上

「絕不參與」和「中止參與」的行為包括在內,因而建議以constraints包含的意義 較廣為妥當。Crawford and Godbey(1987)則指出人們原有一項休閒偏好,然而由 於阻礙的介入,使休閒無法實現。換言之,如果沒有阻礙因子存在,則人們可進 行休閒活動。Jackson(1988)更將阻礙明確的認定,凡介於偏好一項活動和參與此 項活動的任何因子,皆視為阻礙(引自吳佳玲,2002),而休閒阻礙的研究是近幾 年在休閒領域才漸漸明確,其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紀,一開始是出現在公園及遊 憩的範圍中,隨後才轉為休閒研究中較學術的觀點(賴家馨,2001)。

一、休閒阻礙的定義

Henderson and Bialeschki (1991)、Raymore, Godbey and Crawford (1994)休閒 阻礙為介於休閒活動喜好與休閒活動參與間阻礙的因素。而Samdahl and

Jekubovich (1997)認為了解休閒阻礙的本質則可了解人們於日常生活中如何選擇 休閒活動和休閒行為。Jackson (2000)認為休閒阻礙為限制個人休閒參與的喜好或 是抑制、阻止個人享受休閒參與。但休閒阻礙並非一個不可克服的因素,個人還 是可以成功克服並持續參與休閒活動(Jackson & Rucks, 1995)。

賴家馨(2001)認為任何阻止或限制個人經常性、持久性參與某項喜好的休閒 活動,或是減少個人參與的慾望,降低參與過程中所獲得的滿足感之因素,可視 為阻礙。阻礙為出現在休閒決策過程的各種因素及方式,其為阻止、減少或限制 參與活動,而這些影響休閒參與的因素包含時間不足、缺乏技能、人際關係等,

而且並非單獨影響休閒喜好以及休閒參與,在於休閒喜好、休閒參與方面,休閒 阻礙並非不可克服的因素(McQuarrie & Jackson, 2002 ; Shogan, 2002)。而休閒阻礙 則為影響個人休閒之涉入情形的各種因素,涉入情形包含參與和不參與,還有參

與的前、中、後對休閒與自身的各種觀感(楊登雅,2002)。

休閒阻礙為抑制或中斷參與休閒活動時間、次數、需求、品質的種種因素,

使得人們不論原本無意、有意或中斷參與一項休閒活動,以致無法持續或很少參 與休閒活動的原因(陳藝文,1999;黃麗蓉,2001;胡信吉,2002;林晉宇,2002;

郭榮文,2002;王薰禾,2003;張家綺,2004),及任何影響個人休閒喜好、休閒 參與決策,與休閒遊憩體驗,而導致其無法、不願意或減少參與休閒活動,讓個 人減少對參與的慾望,並降低愉悅感之外,同時也會抑制個人對休閒的需求的因 素統稱為「休閒阻礙」(陳葦諭,2002;陳振聲,2003;白家倫,2004)。

二、休閒阻礙的因素與分類

Henderson and Bialeschki (1991)認為女性的休閒阻礙除了個人方面--「時間」

以及「照顧小孩」因素,另外還有結構方面---「安全」因素,同樣都是造成女性 無法參與休閒的主要原因。

Jackson (1993)以因素分析方法分析研究資料發現,「金錢花費」、「時間責 任」、「技能」為前三大休閒阻礙因素。而Nadirova and Jackson (2000)也發現同樣 的結果,阻礙人們參與休閒活動的因素為「時間與責任」、「花費」以及「缺乏技 能」是最主要的因素。

黃麗蓉(2001)認為從事休閒活動的阻礙的因素繁多,有以型態區分為個人內 在的阻礙:如壓力、焦慮等;人際間關係的阻礙:如同伴、團體因素等;結構的 阻礙:如設備、時間等。以及前置阻礙因素:如性別、角色、需求等;中介阻礙 因素:如費用、同伴、時間等。並有區分為個人因素:年齡、財力、興趣及偏見 等;社會及環境因素:職業、收入、同儕團體等;機會因素:有用資源、設施型 態與品質、費用等。其他阻礙因素有:社經地位、活動技術、活動接近性與獲得 機會、天候、政府政策、家人態度、體力、缺乏資訊來源、課業問題等

胡信吉(2002)、白家倫(2004) 認為青少年從事休閒活動,常常存在著許多阻 礙的因素。而這些阻礙的因素,包括興趣與個性上的差異、課業或工作的繁重、

時間的缺乏、休閒經費的不足、缺乏一起參與休閒活動的同伴、休閒場地的不足 及休閒設備的缺乏、缺乏專業的休閒輔導員及指導教師、以及所受的休閒教育不 足等。

陳振聲(2003)、陳宗瑞(2004)認為休閒活動之阻礙因素包含有:父母及家人 態度、時間限制、工作繁忙、沒有習慣、缺乏同伴、缺乏指導人員、年齡太大、

健康顧慮、安全考量、職業角色的限制、缺乏金錢、缺乏技能、性別歧視、資訊 不足、休閒遊憩據點擁擠和吵鬧、前往休閒遊憩據點的交通狀況不良、休閒遊憩 設施或活動缺乏吸引力、缺乏交通工具、無決定權、配合孩子的課業或時間、害 羞、家庭責任繁重等因素。

張家綺(2004)影響聽覺障礙者在休閒參與的狀況以溝通阻礙為最大的阻礙。 以上得各種休閒阻礙因素,都可依據Crawford and Godbey (1987)歸納研究來 分類,其所提出休閒阻礙的類型可分為個體內在阻礙、人際間阻礙、及結構性阻礙 等三類,茲分述如下:

(一)個人內在阻礙(intrapersonal constraints)

指個體內在的心理狀態或態度,諸如壓力、信仰、焦慮、自我能力及對 各式休閒活動之主觀評價等因素,影響其休閒參與。

(二)人際間阻礙(interpersonal constraints)

指個體因為沒有適當或足夠的休閒參與伙伴而影響其參與休閒活動。

(三)結構性阻礙(structural constraints)

指影響個體休閒參與的外在因素,如資源、設備、時間、金錢及休閒機 會等。

黃意文(2003)以 Crawford and Godbey 的分類方法為架構,歸納其他學者的休 閒阻礙分類如表1:

表1 休閒阻礙因素分類表

研 究 者 個 體 內 阻 礙 人 際 間 阻 礙 結 構 性 阻 礙 Romsa and Hoffman

(1980)

興趣 時間、設施及金錢

Francken and Van Raaij (1981)

內在阻礙 外在阻礙

Boothby, Tungatt, and Townsend (1981)

失去興趣、不適合參與 Stalanker and Taylor (1988)

缺乏做決定的能力、缺

Jackson and Henderson (1995)

供了」、「時間不足」。

Raymore、Godbey and Crawford (1994)針對青少年休閒阻礙的研究結果發 現,女性在「個人內在阻礙」以及「整體阻礙」上顯著高於男性。而Hultsman (1995) 以Jackson發展的阻礙量表,針對32名成人研究結果發現「個人理由」、「花費」

及「技能」為影響男性的三大休閒阻礙因素,而休閒阻礙對於女性的影響是近似 於男性的,但不顯著。

Jackson and Witt (1994)針對美國阿拉巴馬州居民的研究,將其分為1988年及 1992年兩個群,研究結果顯示過去四年當中休閒阻礙是顯著增加的。

Jackson and Rucks (1995)研究發現國、高中生休閒阻礙的三大因素分別為「時 間」、「技巧」、「人際關係」,但缺乏時間的人會修正自己可運用的時間去從 事休閒活動,缺乏技巧的人會藉由裝備來協助,進而讓自己從事休閒活動。

Corrol and Alexandris (1997)於希臘的研究發現,教育程度對「個人心理」、

「缺法知識」、「缺少夥伴」、「時間」及「缺乏興趣」等休閒阻礙因素有顯著 影響。

Alexandris and Corrol (1997)的研究發現女性的休閒阻礙明顯高於男性,特別 是「個人內在阻礙」方面,而休閒阻礙對於教育程度低的人明顯增加,結婚的人 休閒阻礙明顯高於單身的人。

李素馨(1997)、吳佳玲(2002)研究結果均發現女性的休閒阻礙,以「缺乏時 間」、「缺乏設施」、「缺乏同伴」為都市女性最主要的休閒阻礙。巳婚、有小 孩之職業婦女以「結構性阻礙」高於「個人內在阻礙」、「人際之間阻礙」。在 結構性阻礙的問項下可發現「時間不夠」為最大的阻礙因子,其次為「無適當的 休閒場所」、「缺少從事休閒活動所需的技能」、「收費是否合理」,可推論職 業婦女在身兼數職下扣除了上班及家務等時間,其實已無多餘的時間與精力來從 事休閒活動。

彰化地區大學生的休閒阻礙以「休閒活動本身的吸引力」、「興趣因素」、

「同伴的參與」為前三大因素,其中「同伴的參與」於平日參與活動人數上會有 差異,若是一人獨自參與時則所受阻礙較低,若是有同伴隨行時,因「同伴的參 與」不被滿足時而構成較大的阻礙(范玉玲、蔡嘉玲、林川州,2001)。

陳藝文(1999)以全國十九所公私立大學各學院之學生為研究樣本的研究結果 發現,大學生之整體休閒阻礙是為中等程度,而在各分量表中休閒阻礙的平均數 高低程度依序為「結構性的阻礙」、「個人內在阻礙」、「人際間的阻礙」。就 性別而言,其研究顯示男、女大學生在整體休閒阻礙上的確有顯著差異存在,大 學女生在整體休閒阻礙之程度較大學男生為高,在分量表中除「結構性的阻礙」

外,男女生在「個人內在」、「人際間的」二層面之休閒阻礙上均有顯著差異存 在,且大學女生在「個人內在」、「人際間的」二層面所受之休閒阻礙均比男生 來得高,此結果說明了性別在休閒阻礙的可能差異方向。

Dunn, Strain and Strain (2001)針對517名成人看護的研究結果顯示,造成其改 變參與休閒活動的最主要原因為「時間不足」、「工作太累」、「壓力太大」,

但過去所參與的休閒活動習慣仍然會選擇部分參與。

Brown, Brown, Miller and Hansen (2001)研究發現大部分的母親會減少參與休 閒活動主要原因是結構性阻礙,例如「缺乏時間」、「缺乏金錢」以及「缺乏體 力」等。

黃麗蓉(2001)針對桃園縣、市國中學生研究發現參與休閒活動受到個人阻礙 因素的影響最多。主要因素為「沒時間或時間無法配合」,其次為「課業太多及 考試壓力大的問題」。

林晉宇(2002)研究發現個人內在阻礙、人際間阻礙、結構性阻礙總平均數均 低於衡量標準值,顯示偏遠地區青少年在休閒活動參與上,不會面臨太嚴重的阻 礙因素;其影響程度依序為結構性阻礙、人際間阻礙、個人內在阻礙。在項目排 序上,前五名為好朋友少有時間陪我、休閒資訊不易取得、當地舉辦的休閒活動 太少、休閒設施不易取得、休閒環境不夠安全。

胡信吉(2002)研究發現影響花蓮地區青少年參與休閒活動的阻礙因素,前五 項依序為:時間、課業壓力、天候因素、家人態度及休閒場所距離;休閒阻礙因 素類型之強弱程度排序情形依序為:「課業因素」、「外在因素」、「師長因素」、

「個人因素」、「休閒資源」;在不同性別、教育程度、居住區域、族群及休閒 費用等背景變項中,各類型的休閒阻礙有顯著差異。

「個人因素」、「休閒資源」;在不同性別、教育程度、居住區域、族群及休閒 費用等背景變項中,各類型的休閒阻礙有顯著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