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休閒體驗

第二節 休閒體驗

一、休閒體驗的定義與內涵

1970年代後,部分研究者從心理學角度來定義休閒,但目前尚未有一 個能讓大部分學術界學者接受的說法。但大部分學者皆認為休閒體驗的重

17

要內涵包括心理動機、滿足感、放鬆、投入感和興趣。

吳萬福(2006)表示休閒是閒暇空閒、餘暇之意,也可說是除工作與 睡眠之外的時間,依本身興趣或意願從事活動的時間。Neulinger (1974) 表示休閒體驗為出自於個人本身內在的動機,可以自由地選擇及從中獲得 自由感與快樂、放鬆的感受,並進一步達到自我實現的狀態(引自傅秀英,

2010)。根而體驗的意義則在體內接受當時所發生的感覺或生理性事件的 刺激(江光榮,2001)。

國內學者高俊雄(1993)則認為休閒體驗指的是個人在休閒活動過程 中,知覺、感官、行為和心智不斷和四周環境因素產生互動所得到的感受 和經驗。也正因為這些因素不斷交互作用,從而形成許多不同的休閒體驗 經驗。陳怡如(2002)發現休閒體驗內涵包括:歸屬感、放鬆、自主獨立、

情誼交流、自我決定、兼顧自身及照顧家人、冥想和反省。張宮熊、林鉦 棽(2002)則將「休閒體驗」分為八個特性:逃離感、快樂感、可選擇性、

無時間感、隨興所至、幻想感、冒險感與自我了解。

Mannell (1980)認為休閒體驗是休閒參與者在從事休閒活動時的立即 感受,包含了參與者的印象、情緒及看法(引自林家楨,2008)。因此休 閒產業經營的範圍被歸屬為體驗製造者,而遊客從休閒中所要體驗的價值 與效益為何則是研究的重點。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解釋體驗(experience):由感覺記憶與許多次 同樣的記憶在一起所形成的經驗。而體驗一詞原本來自於拉丁文中的

“eperientia”,意為探查或是試驗的意思。故可知體驗是個體受到外在的 刺激之後,由感官與知覺過程所產生之生理與心理反應,可分為內在刺激 與外在刺激。

18

鄭健雄(2006)從「遊戲」與「遊憩」的哲學理念與本質內涵將「休 閒」分為三大型態:1.情境取向的休閒型態;2.體驗取向的休閒型態;3.

成果取向的休閒型態。Stewart (1998)認為廣泛的休閒體驗為休閒參與者在 休閒活動中的心理狀態而言。深度休閒型態將是人們未來從事休閒的新趨 勢,會利用工作之餘的閒暇時間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並且不斷地精益求 精,發展出個人工作之外的第二專長甚至多樣專長(余嬪,1999)。Morrison (1996)指出觀光服務業容易發生對特定產品或品牌產生「情感依附」的現 象,遊客會因短暫服務過程中所產生之愉快情緒感受,進而影響其未來的 購買行為(引自黃昭龍,2010)。換言之,遊客休閒體驗是企業提供遊客 重要價值所在,亦是觀光產品的行銷主軸。

在《體驗經濟時代》一書中以經濟發展演進為出發點,把體驗視為 新興的經濟產物,並將體驗定義為當智力、情緒、體力乃至於精神到某一 標準時,意識中所產生的美好感覺。並主張不同個體間不會產生完全相同 的體驗, 因為不管是任何體驗均來自於個人心智狀況與事件間互動所產 生的結果(夏業良、魯煒譯,2003)。

吳虹萱(2008)定義休閒體驗為個體出自於內在動機而從事休閒活 動,在活動進行中與他人及環境產生互動所得到的主觀心理感受,進而可 以達到快樂、放鬆與自由自在的感覺。蘇慧慈(2011)表示休閒體驗是個 體在閒暇時間自願投入某一環境或事件直接參與或接觸後,在主觀上的身 心理感受,此感受係一整體性概念,每一個體所體驗的經驗均有所差異。

19

20

組概念,將消費者體驗形式視為「策略體驗模組(SEMs)和體驗媒介

(ExPros)」,策略體驗模組是體驗行銷的策略基礎,包括:行動體驗(act)、

感官體驗(sense)、思考體驗(think)、情感體驗(feel)與關聯體驗(relate)等 五個部分:

(一)行動體驗

行動體驗是行為模式、身體與生活型態相關的消費者體驗,也包括與 他人互動結果所產生的體驗。行動體驗有時可能私下發生,然而許多的體 驗起因於公開的互動。目標是顧客使用他們的行動來展現自我觀感與價 值。

(二)感官體驗

感官體驗是以-視覺、聽覺、嗅覺、觸覺與味覺五種感官為主,目標 是透過感官刺激提供興奮、愉悅與滿足體驗,意即刺激(stimuli)-過程 (processes)-反應的模式,進而引發顧客之消費動機與增加產品價值,創造 顧客對產品或服務之正面感覺體驗。

(三)思考體驗

顧客對體驗媒介的刺激引發對訊息產生驚奇而誘發顧客的好奇心與 刺激感的思考,以創造思考為訴求,但必須要先了解顧客的知識結構,以 及清楚顧客感興趣之產品或服務,並且結合驚奇、誘發刺激或挑逗感,目 標是使顧客創造認知與解決問題的體驗。

(四)情感體驗

遊客對體驗媒介所誘發出來之平靜的心情到強烈的感情的態度反 應,情感大多是在消費期間發生的,而且是最強烈的並且提供正確的刺 激,以使品牌與消費者間產生強烈之聯繫,增加顧客對於品牌之正面情

21

感,目標是創造情感體驗,訴求遊客內在的情感。

(五)關聯體驗

包括感官、情感、思考、與行動等層面,關聯體驗是遊客透過體驗媒 介與其他的遊客,甚至整個群體及社會與文化的大環境產生關聯,目標是 創造與遊客心理有相關聯結的關聯體驗。

此外國外也有學者如Csikszentmihalyi and LeFevre (1989)則發展出以 七種變項來檢驗個體的主觀休閒經驗品質,分別是情感、認知、活力、動 機、放鬆、滿足、創造力(引自吳家祺,2011)。

三、休閒體驗相關研究

國內外學者對於休閒體驗有許多的相關研究,茲整理如表 2-2。

表 2-2

國內外休閒體驗相關論文研究

研究者 年代 相關研究內容

Siegenthaler 2000 研究指出家庭成員的休閒態度、滿意度和知覺 And O'Dell 自由這三個休閒架構可提高對於家人在休閒體 驗上相互影響的理解

Pearce 2004 在旅行的時候會面臨四種關係的挑戰,包括自 己和自己相處、和旅行同伴相處、和同團的人 相處以及和當地的人相處,而其中的旅行同伴 為夫妻、朋友、家人等,小孩會影響父母的興 致、而成人對於旅遊的滿意度會受到子女反應 的影響,因此認為體驗的滿足是屬於分享式的 欒國昌 2008 以初鹿休閒農業區為例,驗證休閒動機、涉入 、休閒體驗與遊客滿意度之間的影響。研究結 果休閒體驗具有感官體驗、情感體驗、思想體 驗、行動體驗與關聯體驗會影響遊客滿意度。

(續下頁)

22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綜合上表中的研究可得知休閒體驗的程度高低不但會影響參與者本 身對於休閒的態度,也會影響到周遭共同參與者。學者們研究的重點則是 在不同的休閒體驗場所,不同背景遊客對於休閒體驗是否具有顯著差異性 及休閒體驗與休閒滿意度是否呈現正向關係,且休閒體驗是否能有效預測 休閒滿意度,這些是本研究的重點與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