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實驗

3.4. 作業內容

3.4.1. 繪畫作業

本步驟主要進行「忠實摹寫能力」、「依據短期記憶中的作畫能力」、「依據長 期記憶中的心像作畫能力(憑空繪畫)」三項 Screening Test 篩選作業,評量以上 三項繪畫作業表現的方法皆為排序法,每項作業獨立排序,總計有三位排序者。

這三位排序者皆有實際指導教學繪畫的經驗,並且具有相當的繪畫經驗及藝 術鑑賞能力,並且皆為設計藝術領域在學的博士生,在排序的過程中排序者必須 先瀏覽過一遍全體受試者的繪畫表現,再將受試者的繪畫作業依照表現由第一排 到最後一名,三項作業的排序皆為獨立且分開不受彼此干擾,每項作業依作業目 的在評量排序上有不同的考量,以上作業內容及排序考量如下所述:

3.4.1.1. 第一項作業「忠實摹寫能力」

作業內容給予受試者一幅馬的圖鑑,馬的姿態以側面拍攝,具體且忠實地呈 現了馬的形態細部,請受試者盡可能依照所提供的圖像仔細描繪,若時間許可並 繪出明暗關係,於十分鐘之內完成作業,大部分的受試者皆可在此時間內完成。

本作業排序重點在於與原圖的相似程度,最主要考量的因素為受試者是否能 夠精確忠實地呈現原圖,「忠實摹寫能力」作業表現的是忠實觀察的能力,避免 受試者使用公式化的繪畫方法,若是受試者採用公式化的表現,則不算能夠忠實 地依照觀察進行繪畫,而是受試者在依照自己的繪畫公式的記憶進行繪畫。

評分者在排序時先以忠實呈現程度為主要考量,另外是否有陰影也是要先注 重 其 與 原 刺 激 之 間 的 差 異 程 度 , 再 來 才 是 以 繪 畫 是 否 具 有 原 刺 激 的 神 韻

(expression),以及線條是否流暢(若是不確定的線條由許多沒有關連的短線條 所拼湊起來則不算流暢),以及形態、比例是否優美為考量。

3.4.1.2. 第二項作業「依據短期記憶中的心像作畫能力」

作業內容給予受試者三幅難度由易-中-難三種不同程度的圖像,分別請受

測者在三分鐘之內記憶後再將圖像移開,請受試者於五分鐘之內將剛才所見的圖 像描繪出來,並且大部分的受試者皆可在此時間內完成作業。

此作業最重要的是與原刺激之間的相似程度,在這裡所指的相似程度並非與 原畫重疊後的相同,而是能否補捉到原刺激的神韻,再來追求其是否與原刺激相 似及線條、形態及比例。

3.4.1.3. 第三項作業「依據長期記憶中的心像作畫能力(憑空繪畫)

作業內容僅僅給予受試者繪畫主題的名字,分別有以下幾類主題:鳥、雞、

貓、兔子、大象、耳朵、剪刀、腳踏車、小提琴、草莓、松果、蘋果、香蕉、玫 瑰、螃蟹、蝦子、河豚、章魚,給予每位受試者五個主題描繪,並於三分鐘之內 完成一項主題,並且大部分的受試者皆可在此時間內完成作業。

此作業所考量的因素為受試者是否使用公式化的表現方法,公式化的心像很 有可能是許多人憑空繪畫的依據,這所反應出來的可能是制式化的繪畫訓練,而 不是經由長期觀察所建立的心像,與用觀察的方式所繪出的繪畫是不同的,在評 分的時侯必須仔細觀察以避免將這樣的公式化增加排名的次序。

3.4.1.4. 作業結果

初步將 29 位受試者三項繪畫作業的排序結果,包括「忠實摹寫能力」、「依 據短期記憶中的作畫能力」、「依據長期記憶中的心像作畫能力(憑空繪畫)」,由 於本研究受試人數共有 29 人,排序第一名者得 29 分,以此類推,最後一名者得 1 分,最後再加總三項作業的排序分數為總分下表,排序分數越高表示排名越前 面,繪畫能力也越好(見表 3-2)。

綜合以上三項作業的繪畫結果為一總分,篩選劃分成擅於繪畫或不擅於繪畫 的受試者,取前百分之五十的受試者標示為擅於繪畫(H),後百分之五十的受 試者為該項作業表現為不擅繪畫(L),為了合理的將 29 名的半數 15 名視為繪

景的有 14 位,觀察繪畫作業的第 15 名的受試者之繪畫表現確實是比一般人來得

者」兩種類型,計算方式是使用「忠實摹寫能力」、「依據長期記憶中的心像作畫 能力(憑空繪畫)」兩項作業繪畫結果之差距,可以篩選出擅於繪畫的人之中,

看圖描繪和依心像繪畫的程度差異較少的受試者,也就是「B 型畫者」的受試者,

以及較不能夠依照自己心像繪畫的一組,也就是「A 型畫者」的受試者,再依照 以上的各項分類進行與認知作業的各項相關檢定。

但以繪畫的整體結果看來,「憑空繪畫」的水準較「忠實摹寫」的水準為低

(見圖 3-1),即使是「憑空繪畫」第一名的繪畫水準也較「忠實摹寫」前三名的 水準來得殭硬、不生動,因此不能光憑受試者在「憑空繪畫」與「忠實摹寫」排 序分數之間的差異,做為此受試者能否需要參考物才能擅長繪畫。

圖 3-1 「憑空繪畫」與「忠實摹寫」作業結果之比較,

左為「忠實摹寫」排序第二,右為「憑空繪畫」排序第一

因此本研究採用「忠實摹寫能力」、「依據長期記憶中的心像作畫能力(憑空 繪畫)」兩繪畫作業混合排序,同一受試者兩種作業之間結果的差異代表看圖描 繪和依心像繪畫的程度之間的差異,依據以上繪畫程度排序得出「忠實摹寫-長 期記憶心像」,再採用次數分配觀察出受試者的差異約略呈現兩個區塊,以此將 受試者區分受試者是否具有憑空繪畫的能力(見圖 3-2)。

1 2 3 4

Frequency

擅於繪畫者於「忠實摹寫」及「憑空繪畫」作業之排序分數差異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65 70

圖 3-2 擅於繪畫者於「忠實摹寫」、「憑空繪畫」排序分數差異之次數分配圖

3.4.2. 認知作業

本步驟主要進行「Verbalizers-Visualizers 認知偏好」、「物件心像能力」、「空 間心像能力」三項 Screening Test 篩選作業,評量受試者認知作業表現的方法為:

3.4.2.1. 第一項作業「Verbalizers-Visualizers 認知偏好」

本作業使用 VVCSQ 等做為判斷為 Verbalizers 或是 Visualizers,綜合 VVCSQ

(Kozhevnikov et al., 2002; Lean & Clements, 1981)及 Lane(2006)、Presmeg

(1985,引自 Kozhevnikov et al., 2006)之作業題目,從中挑選出 12 題做為本研 究作業材料,翻譯成中文後以網頁的方式呈現在螢幕上,受試者並以鉛筆在答案 紙表達解答數學題目的方法。

在判斷受試者使用語言邏輯或視覺的方式解答時,圖解或是畫出圖表視為是 以視覺方法解決問題,數字及代數解法視為是以語文邏輯方法解決問題,每一題

最多以 2 分來計算,若是使用視覺方法 2 分、語文邏輯方法 0 分、最高分為 24/24 分,最低分為 0/24 分,若是受試者的分數超過 12,則被視為偏好以視覺方法思 考。

圖 3-3 VVCSQ 作業中的 Verbalizer 答題方式(左),Visualizer 答題方式(右)

3.4.2.2. 第二項作業「物件心像能力」

物件心像能力方面採用 VVIQ(Marks, 1972),VVIQ 是最常使用來測量產生 心像能力的作業,將其翻譯成中文後以網頁的方式呈現在螢幕上,受試者再自行 輸入至 Microsoft Excel。

VVIQ 測驗內容要求受試者依造文字去創造心像,並以 5 點量表進行自我心 像鮮明度評分,共分為張開眼睛想像評等以及閉起眼睛想像評等二個階段,二部 分加總後即為總分,二個階段的題目皆相同,受試者接到的指示是盡量將各個題 目區分開來想像評等,二個階段也儘量獨立評分,評分標準如下:

1 分:非常地清晰並且和眼前所見一樣鮮明生動 2 分:清晰並且相當地鮮明生動

3 分:普通地清晰、鮮明生動度中等 4 分:朦朧且暗淡

5 分:完全沒有心像,只能查覺到正在想一個物件

由於受試者的自我評分是以 1-5 分去評量自我心像的活躍程度,1 分為最清 晰、5 為完全無心像,因此本研究採用將評分加總後再減去總分,再取絕對值除 以總分,得出一個百分比,百分比越高表示物件心像能力越佳,計算公式如下:

3.4.2.3. 第三項作業「空間心像能力」

本作業採用 Wyttenbach(2006)Explorations in Perception and Cognition 實驗 光碟中所收錄之 Shepard & Metzler 的心像旋轉作業(1971),在正式作業之前先 予以受試者 5 至 10 分鐘的練習,移除受試者對操作的不熟悉及心像操弄的陌生 因素,再進行 140 次並有 XYZ 三種旋轉方向,約莫 30 分鐘的心像旋轉作業,左 右兩物件的旋轉角度一共區分為 0 度、30 度、60 度、90 度、120 度、150 度、

180 度,每種角度 20 次總共 140 次,以及分 XYZ 三種旋轉方向,總共有 21 種 不同的旋轉方式,Mental Rotation 作業所使用的操作介面如圖 3-4:

圖 3-4 Wyttenbach(2006)所收錄之心像旋轉作業(1971)

「空間心像能力」所列入計算「空間心像能力」分數的因素為:斜率、r2以 評分加總-總分

總分 =分數(%)

及正確率:

3.3.2.4. 作業結果

初步將 29 位受試者的 VVCSQ、VVIQ、Mental Rotation 三項認知作業的結 果顯示如表 3-4,並將結果以排序分數來表示,排序分數越高表示排名越前面,

相關認知能力也越好,而 Mental Rotation 與 VVIQ 的排序分數之間,若是 VVIQ 較高則視受試者者為偏向物件心理能力,反之則視為偏向空間心理能力。

表 3-3 全體受試者的 VVCSQ、VVIQ、Mental Rotation 認知作業的結果

編號 認知分類 排序分數 分數(%) 排序分數 分數(%) 排序分數

1 Visualizer 22 59% 16 66.09% 13

2 Visualizer 28 66% 26 71.44% 22

3 Visualizer 19 51% 6 64.68% 10

4 Visualizer 16 63% 23 75.14% 25

5 Visualizer 16 71% 28 70.22% 19

6 Visualizer 26 34% 2 64.74% 11

7 Visualizer 22 60% 18 55.35% 2

8 Verbalizer 6 48% 5 61.05% 6

9 Verbalizer 6 55% 12 75.39% 27

10 Verbalizer 6 51% 6 63.68% 9

11 Verbalizer 2 65% 24 62.79% 7

12 Visualizer 19 51% 6 44.04% 3

13 Verbalizer 5 44% 4 71.60% 23

14 Verbalizer 1 65% 24 62.79% 7

15 Visualizer 15 54% 11 54.32% 1

16 Visualizer 29 33% 1 82.85% 29

17 Visualizer 26 52% 9 64.74% 12

18 Visualizer 10 59% 15 60.91% 5

19 Visualizer 13 63% 21 68.77% 17

20 Visualizer 19 62% 19 75.19% 26

21 Verbalizer 2 63% 21 70.36% 20

22 Visualizer 16 52% 9 69.61% 18

23 Visualizer 25 68% 27 66.41% 14

24 Visualizer 22 43% 3 76.57% 28

25 Verbalizer 6 62% 20 72.68% 24

26 Visualizer 13 59% 16 70.54% 21

27 Verbalizer 2 56% 13 67.59% 15

28 Visualizer 11 74% 29 51.35% 4

29 Visualizer 11 58% 14 68.27% 16

VVCSQ VVIQ Mental Roation